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6株牦牛曲拉源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发酵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确定发酵乳中关键性风味物质,比较菌株的产香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且不同乳酸菌菌株发酵产生的关键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菌株G1产2-庚酮能力强;菌株G1和Q1产生异戊醇与己酸能力强;菌株G2产乙偶姻、糠醇和2-十三酮能力显著高于其他菌株;菌株G4产乙酸和丁酸能力较强。主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不同乳酸菌的产香性能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牦牛曲拉源乳酸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从西藏牦牛奶渣中分离出的113株乳酸菌,以牛乳为基质经遗传稳定性、凝乳时间、凝乳酸度、后发酵酸度及组织状态等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5株优良乳酸菌,得到4株乳酸杆菌(B、C、D、E)和1株乳球菌(A)。将4株杆菌与球菌复配,进行组合发酵优化试验。通过发酵乳增菌规律、产酸性能、p H值、产香能力等综合指标加权比较,确定最优组合,为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5株优势菌单株发酵凝乳时间均在4~6 h之间,凝乳酸度在62.57~70.40°T之间,后发酵酸度在96.24~109.20°T;(2)以活菌数增菌性能和产酸性能为指标进行组合优化,显示AB和AC具有共生关系,在脱脂牛乳中37℃发酵8 h,AB组合活菌数最高,达6.46×10~9mL~(-1),AC组合酸度最高,达91.87°T。AB、AC组合发酵性能均优于各单菌株,差异显著(P0.05),而AD和AE组合与各单菌株间发酵性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最优菌种组合为AB(1∶1)复配,凝乳时活菌数为4.57×10~9mL~(-1),凝乳酸度为71.54°T,后发酵酸度为115.30°T,发酵乳产品中乙醛质量浓度为36.91μg/mL、丁二酮质量浓度为13.82μg/mL,产品质构良好。  相似文献   

3.
以源于牦牛曲拉的6株益生乳酸菌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耐酸能力、耐胆盐能力、耐渗透压能力和抑菌性能。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菌株的耐酸能力、耐胆盐能力、耐渗透压能力和抑菌性能各不相同。菌株G2、G4、Q1对酸性环境的耐受性最好,G2和G4的耐胆酸盐的能力最强,G2、G4、Q1对高渗透压的耐受性较强,所有菌株在模拟胃肠液环境下的存活率均在90%以上;菌株Q2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强,菌株Q1次之;菌株Q1和Q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较好,其次是菌株G2;对沙门氏菌抑菌作用最强的为菌株Q2,抑菌能力最差为G3;对单增李斯特菌抑菌作用最强的为菌株G4。研究结果可为牦牛曲拉源益生乳酸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甘肃牧区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分离筛选适合发酵乳生产的乳酸菌,对分离纯化的乳酸菌进行了发酵性能检测,筛选出产酸快、发酵活力高、凝乳时间短、后酸化能力弱、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筛选的6株菌株单菌发酵牛乳,均在6.5 h内凝乳,发酵乳酸度>70 °T,乳酸菌活菌数>1×108 CFU/mL,发酵乳组织状态、滋味、气味等感官指标良好,可作为生产发酵乳的优良乳酸菌菌种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从藏区传统牦牛酸乳中分离乳酸菌,按照牦牛乳酪发酵剂的需求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乳酸菌进行生化鉴定并研究其单菌株及复合菌株的产酸性能、生长性能以及凝乳性能。研究表明:从藏区传统牦牛酸乳中共分离出14株乳酸菌,经筛选得出符合牦牛乳乳酪发酵剂菌种条件的菌株有4株,即菌株H_2(戊糖乳杆菌)、L_3(干酪乳杆菌)、LD_3(植物乳杆菌)和Z_2(乳酸链球菌),当菌株Z_2与LD_3混合作为复合发酵剂时,各项性能更佳。结论:复合菌株Z_2和LD_3适用于牦牛乳乳酪生产。  相似文献   

6.
传统乳制品中乳酸菌的筛选及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优良发酵性能的乳酸菌,采用传统培养方法从传统发酵乳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并将分离菌株制备发酵乳。通过考察发酵乳的感官品质筛选优良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性能、产酸性能及其制备发酵乳贮藏期内品质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67株乳酸菌,筛选出5株性能较佳的菌株(编号为C-1、Q164、Q165、Q166和Q167),均被鉴定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其中,菌株C-1生长性能和产酸性能最佳,该菌株制备的发酵乳奶香明显,口感细腻顺滑,感官评分最高(93.5分),30 ℃贮藏21 d后,酸度为86.0 °T,活菌数为7.2×103 CFU/g。综上,嗜热链球菌C-1具备优良发酵性能菌株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从甘南牧区采集的犏牛酸奶中分离得到76 株乳酸菌。筛选得到3 株凝乳快速、产酸力强、凝乳质地优良的乳酸菌菌株,包括1 株球菌和2 株杆菌。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3 株乳酸菌分别是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通过球杆菌混合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混合菌株发酵的产酸速率比单菌株发酵明显加快,且后酸化程度较弱,其感官质量也明显优于单菌发酵。  相似文献   

8.
从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牧民家中采集自然发酵乳中分离出109株乳酸菌(杆菌59株,球菌50株),结合酸度和感官评价菌株进行剔除,筛选出其中6株乳酸菌.对这6株乳酸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酸奶发酵实验.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作为发酵剂生产酸奶感官性能优良.不同菌株发酵后酸奶酸度、黏度、感官、风味、蛋白质分解各不相同,最适合单株发酵的菌为3和5菌株,其次为4和6菌株,1和2菌株比较适合高酸度酸奶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9.
发酵大豆乳优良乳酸菌菌种的筛选及其发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以从益生菌乳制品、保健品和微生态制剂中自行分离选育出的乳酸菌进行大豆乳发酵,通过是否凝乳、凝乳时间长短、凝乳后的感官评价及发酵剂所达到的活菌数、酸度和pH值等技术指标,对适合大豆乳发酵的乳酸菌菌种进行层层选优得到生长繁殖力强、发酵活力高的大豆乳发酵的试验菌株.试验结果表明:8株实验乳酸菌菌株经过筛选得到干酪乳杆菌05-20作为发酵的大豆酸乳的备选菌株,其凝乳时活菌数可达1. 7× 109 cfu/mL、凝乳时pH值4. 29、滴定酸度79. 4°T,为开发混种发酵大豆乳和大豆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奠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酸乳发酵中与保加利亚乳杆菌优良共生的酵母菌。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单菌发酵酸乳为对照,将前期从新疆、西藏和青海等地区传统自制乳制品中分离的27株酵母菌株分别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混菌发酵制备酸乳,通过比较凝乳时间、感官特性、质地特性、后酸度、粘度、持水力、乙醛和双乙酰含量等特征,筛选酸乳发酵中与保加利亚乳杆菌优良共生的酵母菌株;基于26S D1/D2区和ITS1序列鉴定菌株。结果显示:27株酵母菌株均没有明显促进凝乳作用,9株菌混菌发酵酸乳在感官评价得分较高(80分以上),其中菌株"XS1"混菌发酵的酸乳质地特性表现优良,后酸度为4°T、持水力为100%、双乙酰含量12.65 μg/mL、乙醛含量7.19%,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XS1"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结论:菌株"XS1"可以为开发新型酸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分离自新疆酸奶疙瘩中6株乳酸菌在37℃下蛋白质降解和产香能力。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稳定期活菌数均在108CFU/mL以上,且凝乳细腻,具有良好的组织状态。各菌株发酵性能有差异,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乳脂乳球菌3株菌发酵性能较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性能优,可用于不同风味和功能的发酵乳制品生产。其中,干酪乳杆菌具有良好的蛋白水解力,发酵15h,酪氨酸含量为594.33μg/mL;乳脂乳球菌产香性能好,发酵24h,丁二酮含量为12.32μg/mL、乙醛含量为59.27μg/mL,与其他菌株具有显著差异;瑞士乳杆菌具有强的产酸、产黏特性,发酵24h,酸度达159.76°T,黏度值1 389mPa·s。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四川藏区传统牦牛酸奶中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特性及发酵性能,以本实验室分离出的六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菌株生长量、耐酸性、胆盐耐受力、渗透压耐受力和细胞表面疏水性为指标进行特性研究;以发酵酸奶的凝乳时间、持水力、酸化及后酸化能力、挥发性物质及质构等为指标进行发酵性能研究。菌株的生长曲线表明,6株菌株分别在14 h(218、276、266)、16 h(271、285、231)进入对数生长稳定期,其中编号218的菌株生长量最高,OD值为2.188。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276具有良好的耐酸能力(P<0.05);菌株266、218、231耐胆盐的能力较强;6株菌株均具有较好的耐渗透压的能力,其中菌株285对高渗透压的耐受性较强;菌株285和218在两种有机试剂中的疏水性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菌株,且与十六烷的结合效果较好。发酵试验结果表明,6株菌株所发酵酸奶均在6~8 h内凝固,酸乳在冷藏期间,活菌数均保持在107 CFU/mL以上,均符合发酵剂的标准,其中菌株276的最高为3.22×106 CFU/mL;菌株218发酵制得的酸奶质构特性较好,持水力和酸化能力较其余菌株均最强,分别为60.98%和83 °T;菌株276、266抗后酸化能力较好;菌株231产香性能最优,乙醛含量为24~26 μg/mL,双乙酰含量为1.58~3.73 μg/mL,能够明显改善酸奶的风味。通过综合比较6株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特性及发酵性能,菌株218为一株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稳定性的菌株,可作为乳酸菌发酵剂且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研究为利用四川藏区传统牦牛酸奶中分离出的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在发酵乳制品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蒙古族奶嚼口和下层凝乳为原料,对乳酸菌进行计数和分离,通过产酸凝乳、耐胆盐实验及基因分析筛选并鉴定优良发酵菌株。结果表明,奶嚼口和下层凝乳中乳酸菌活菌数为(12.60±0.78)lg(CFU/mL)和(12.31±0.35)lg(CFU/mL);分离获得的200株乳酸菌中有19株产酸凝乳能力较好,其中12株来源于奶嚼口,7株来自下层凝乳;在0.3 g/L和0.6 g/L胆盐环境中,奶嚼口中筛选出的乳酸菌具有更强的胆盐耐受性;奶嚼口筛选出11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和1株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下层凝乳筛选出的7株均为乳酸乳球菌。奶嚼口和下层凝乳中乳酸菌活菌数及种属并无明显差异,奶嚼口中分离的具有产酸凝乳能力的乳酸菌多于下层凝乳中所筛选的菌株,并有较强的胆盐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分离自益生菌乳制品、微生态制剂、保健品的13株国际公认的益生乳酸菌为试验菌株,接种于纯绿豆乳培养基中进行发酵。通过检测其凝乳与否、凝乳时间、以及凝乳时pH、活菌数、感官评价等指标,筛选适宜发酵绿豆乳的繁殖力强、发酵活性高的益生菌菌株。结果表明:经过层层筛选得到的干酪乳杆菌07-211、植物乳杆菌08.193、瑞士乳杆菌05-29等三株益生菌发酵6h均可均-凝乳,有绿豆香,且凝乳时,其活菌数分别可达到3.9×10^8、1.6×10^8、1.4×10^8cfu/mL凝乳时pH分别为4.16、4.30、4.32,滴定酸度分别为83.5、81.0、75.2oT,可作为新型绿豆乳制品的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天然牦牛乳曲拉中蕴含着大量的乳酸菌,为丰富食品发酵的有益菌种资源,本试验分离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方法 以西藏牦牛乳曲拉为分离基质,MRS(De Man Rogosa Sharpe)加上1%CaCO3为选择鉴别培养基,运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 RNA基因序列、药敏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通过抑菌试验探究其抑菌活性。结果 分离菌株NWMCC0322被鉴定为短乳杆菌,其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酰胺醇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头孢类药物敏感,对多烯类药物中敏。NWMCC0322对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抑菌圈直径达12.0±0.6 mm,其次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11.3±0.3 mm,大肠杆菌11.0±0.5 mm。结论 该短乳杆菌对食品污染常见菌株具有抑菌效果,在食品发酵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