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延长鸡肉的保鲜期,采用不同植物精油复合处理(处理组B:0. 1%丁香精油+0. 1%牛至精油+0. 05%桂皮精油;处理组C:0. 2%百里香精油+0. 1%丁香精油+0. 1%迷迭香精油+0. 2%甘草;处理组D:0. 2%八角精油+0. 1%乌梅精油+0. 05%高良姜精油)新鲜鸡肉,并采用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冷藏期间鸡肉品质指标,探讨不同植物精油协同处理对冷鲜鸡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藏期间冷鲜鸡肉的失重率、微生物数量(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乳酸菌和假单胞菌)、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和p H值逐渐升高,感官品质逐渐下降。采用植物精油复合处理能够有效延缓冷鲜鸡肉的失重率、TVB-N含量和p H值的升高,抑制大肠菌群、乳酸菌和假单胞菌等致腐菌的生长,其中处理组B(0. 1%丁香精油+0. 1%牛至精油+0. 05%桂皮精油)的效果最佳,能有效延缓冷鲜鸡肉品质的下降,延长其保鲜期。  相似文献   

2.
研究牛至精油对红罗非鱼品质和货架期的影响。以空白添加组为对照,分别在对照组饲料中添加250、500、1 000、2 000 mg/kg牛至精油,经过20周养殖实验,红罗非鱼在4℃条件下冷藏0、7、14、21 d,在每个冷藏时间点检测红罗非鱼物理化学特性、微生物定性定量分析和感官分析评估,以判定其腐败程度。结果表明,牛至精油添加对红罗非鱼体色、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值和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1 000、2 000 mg/kg牛至精油可有效降低冷藏鱼片的肠杆菌和大肠菌群数量。感官分析表明,红罗非鱼体的质量指数与牛至精油的添加量没有显著相关,对照组的货架期为16 d,牛至精油组的货架期为18 d,但与添加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牛至精油对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通过抑菌圈直径确定牛至精油对腐生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由微生物生长曲线、电导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紫外物质吸收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来综合评价牛至精油对腐生葡萄球菌的作用效果。结果:牛至精油对腐生葡萄球菌的MIC为0.25%,菌体经MIC与2 MIC牛至精油处理后,其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时间明显延滞,菌体内容物大量外泄,胞外AKP与LDH活力明显提高,菌体生长受到影响,其作用效果与处理的体积分数呈正相关。同时,菌体细胞壁与细胞膜的结构发生改变,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腐生葡萄球菌经MIC牛至精油处理6 h后,菌体发生变形;而经2 MIC牛至精油处理后,其表面破裂、外膜剥落,最终导致菌体死亡。因此,牛至精油通过破坏腐生葡萄球菌菌体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完整性来发挥其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荧光假单胞菌是导致冷藏食品腐败变质常见的嗜冷菌,抑制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长繁殖对延长冷藏食品货架期和提高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时间-抑菌曲线考察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从细胞膜电势、细胞膜渗透性和完整性、细胞超微结构、蛋白质表达和DNA结构等方面研究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MIC为1.25 mg/mL;苯乳酸可导致细胞膜电势消散,且消散程度呈剂量依赖性;苯乳酸可导致细胞内钾离子显著泄漏(P<0.05),增加细胞膜的渗透性;MIC苯乳酸处理菌体0.5 h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碘化丙啶沾染率为57.6%,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部分菌体破裂,表明苯乳酸可以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苯乳酸对蛋白质表达无明显影响;凝胶阻滞电泳与荧光光谱结果显示苯乳酸可以破坏DNA结构。结论:苯乳酸可以通过损伤细胞膜和破坏DNA发挥双靶位抑菌作用,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抑菌机制的阐释结果可为冷藏食品中嗜冷菌的控制以及苯乳酸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供试菌,研究了柠檬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及机理。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价了柠檬烯抑菌活性,通过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膜通透性以及膜电位的测定,诠释柠檬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柠檬烯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正常生长和增殖,最小抑菌浓度为10 mL/L;柠檬烯可以破坏细胞的正常形态,提高菌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柠檬烯也能降低铜绿假单胞菌菌体的膜电位,干扰细胞正常代谢活动。柠檬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方式,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导致细菌细胞死亡。这说明柠檬烯可以改变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其正常细胞形态结构及完整性,从而有效地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11种精油对三种水产品特定腐败菌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抑菌圈、平板稀释法、气相扩散法等体外抑菌试验研究了11种精油对三种常见的水产品特定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SO)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百里香和牛至精油的抑菌效果较好,对三种供试SSO的固相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为0.3125μL/mL,对荧光假单胞菌与副溶血性弧菌的气相MIC为0.0625μL/mL,腐败希瓦氏菌的MIC为0.0313μL/mL。丁香精油在固相试验中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对三种菌的MIC不大于1.25μL/mL,但气相抑菌效果较差,对荧光假单胞菌与副溶血性弧菌的MIC>2μL/mL。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柠檬烯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抑菌机理,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和生长曲线的测定研究柠檬烯对荧光假单胞菌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结构,测定胞内蛋白含量和二乙酸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FDA)染色实验研究柠檬烯对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测定膜电位、胞内ATP含量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 acid dehydrogenase,SDH)活性研究其对荧光假单胞菌能量代谢和三羧酸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烯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MIC值为20 mL/L,添加1×MIC和2×MIC浓度的柠檬烯3 h后膜电位分别下降至34.41和7.33 AU;12 h后SDH酶活性分别减小至11.12和22.69 U/mg。柠檬烯通过破坏荧光假单胞菌的细胞形态和结构,使细胞出现严重的破裂、塌陷和孔洞,从而引起细菌胞内蛋白含量降低,膜电位下降以及胞内ATP含量下降和SDH酶活性减小,从而发挥其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贮藏期三文鱼的菌相变化,并分离、纯化、鉴定出1 株4 ℃贮藏环境下三文鱼的优势腐败菌——莓实假单胞菌MS 02(Pseudomonas fragi MS 02)。再以分离出的莓实假单胞菌MS 02为靶标菌,深入探究芳樟醇对其抑菌性能及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4 ℃贮藏三文鱼的菌相呈现动态变化的趋势,其中发光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青枯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细菌在三文鱼贮藏中占主要地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大,而莓实假单胞菌是三文鱼在贮藏期间增长速率最快的菌种。以分离鉴定出的莓实假单胞菌MS 02为研究对象,发现芳樟醇对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芳樟醇能使细菌细胞膜产生凹陷褶皱,而电导率、OD260 nm、二乙酸荧光素荧光强度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钠钾ATP酶活力测定结果证明芳樟醇能破坏莓实假单胞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通透性和完整性,进而影响细菌细胞正常能量代谢,最终导致菌体死亡。  相似文献   

9.
分析低分子质量壳寡糖(分子质量≤1 000 Da,脱乙酰度≥90%)对鲢鱼片4 ℃冷藏过程中菌相组成及品质变化的影响。将鲢鱼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壳寡糖(0.5 g/100 mL)处理组,测定其感官评分、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三磷酸腺苷关联物含量及K值等指标,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相组成,评价壳寡糖对鲢鱼片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壳寡糖能够改变鲢鱼冷藏过程中的菌相组成且抑制其优势腐败菌属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的生长;壳寡糖处理能够显著抑制鱼肉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的生成,同时显著延缓肌苷酸及次黄嘌呤核苷酸的降解,进而减少次黄嘌呤的生成。壳寡糖能够显著提高鲢鱼贮藏过程中的品质,这主要通过抑制优势腐败菌属的生长实现。  相似文献   

10.
通过抑菌圈的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考察了没食子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并绘制了杀菌曲线。通过电导率的测定、260 nm以及280 nm处吸光度值的测定初步考察了没食子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机制。结果发现没食子酸对荧光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其MIC和MBC值分别为3.5、3.6 mg/m L,该抑制作用与细胞膜破坏、细胞内电解质及大分子物质外泄有关。  相似文献   

11.
以接种三文鱼片特定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的无菌三文鱼片和灭菌三文鱼汁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测定其在0℃冷藏过程中腐败菌数、腐败代谢产物及感官的变化情况,并以其产生腐败臭味时的TVB-N产量因子(YTVBN/CFU)作为其腐败能力的定量指标,探究三文鱼片特定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的致腐能力。结果表明:接种荧光假单胞菌的无菌鱼片和灭菌鱼汁的货架期分别为216 h和144 h,此时假单胞菌的菌落数分别为7.54 lg cfu/g和7.03 lg cfu/m L;TVB-N的含量分别为30.82 mg/100 g和29.76 mg/100 m L;产量因子YTVB-N/CFU分别为6.36×10-9 mg TVB-N/CFU和0.22×10-9mg TVB-N/CFU。该研究可为靶向抑制三文鱼腐败优势菌的生长,提高三文鱼的品质及延长其货架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通过分析乙醛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体细胞膜完整性、膜电位、总蛋白含量、Na+K+-ATP酶变化以及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探究乙醛对P. fluorescens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乙醛对P. fluorescen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0.5μL/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值为1μL/m L;电导率和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实验发现乙醛处理可引起P. fluorescens细胞膜出现破裂;添加1×MIC、2×MIC、4×MIC乙醛3 h后降低菌体膜电位,平均荧光强度从72.10 AU分别下降至35.57、15.31和7.46 AU,影响细菌的代谢活力;不同浓度乙醛处理后胞内蛋白质的含量3 h内分别下降至0.40、0.35和0.34 mg/mL,3~12 h期间呈现平缓、略有下降,表示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乙醛降低了Na+K+-ATP酶活性,导致胞内ATP代谢异常,不能正常为细胞活动供给能量,促使荧光假单胞菌的凋亡;0.25μL/m L的乙醛对生物被膜形成抑制率为30.11%,显著降低P. fluorescens生物被膜形成。由此可见,乙醛对P. fluorescens可能的抑菌机理是改变菌体细胞膜完整性,为拓展水产品的防腐保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贮藏期间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压力250 MPa,时间9 min的超高压条件处理鲈鱼片,并以0.1 MPa处理样品为对照组。将处理后的样品置于4℃冰箱中贮藏,分别在0,3,6,9,11,13,15 d进行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与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希瓦氏菌数、假单胞菌数和嗜冷菌数)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评价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品质的影响。随后分别提取两组样品在贮藏前期、中期、中后期与末期4个阶段的宏基因组,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冷藏鲈鱼肉不同阶段的细菌菌群。结果表明,样品经超高压处理,其TVB-N值、细菌总数、假单胞菌数、希瓦氏菌数和嗜冷菌数等指标的上升速度明显缓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表明,TVB-N值与微生物指标可作为鲜度评价指标,用于分析鲈鱼片超高压处理后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处理组样品在贮藏前期的主要细菌有芽孢杆菌属、大洋芽孢杆菌属与乳球菌属;在贮藏中后期与末期两个阶段,超高压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菌相组成呈显著差异,优势腐败菌种类不同,对照组在中后期的主要细菌为假单胞菌属,超高压处理组在中后期的主要细菌为嗜冷菌属,对照组末期主要腐败菌为嗜冷菌属、假单胞菌属、希瓦氏菌属和气单胞菌属,超高压处理组末期主要腐败菌为嗜冷菌数、假单胞菌属与耶尔森氏菌属。可见,超高压处理在抑制TVB-N值与微生物指标升高的同时,也对其贮藏期间的菌相组成产生明显的影响,使嗜冷菌与希瓦氏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分离鉴定4℃有氧冷藏鲢鱼去皮肉片货架期终点腐败相关优势假单胞菌,并研究鲢鱼重组Cystatin(家族Ⅱ)对优势腐败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首先利用CFC培养基从4℃有氧冷藏鲢鱼去皮肉片货架期终点,分离筛选出腐败相关假单胞菌,并采用生理生化和16 SrDNA法对其进行鉴定,其次将腐败菌株进行回接试验,通过测定各腐败菌回接组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菌落数、感官评分判断其致腐能力。最后,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营养肉汤法鉴定重组鲢鱼Cystatin (家族Ⅱ)对优势腐败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为主要致腐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3.3%、26.7%,且荧光假单胞菌致腐能力强于草莓假单胞菌。重组Cystatin对两种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3,4-二溴-2(5H)-呋喃酮(3,4-dibromo-2(5H)-furanone,DF)对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通过在24孔板和硅胶片上构建生物膜模型,CFU计数法测定DF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al Concentration,MBC)以及生物膜生长曲线,在1倍MIC和5倍MIC的DF作用下的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率和细菌群集运动能力,并探讨DF对荧光假单胞菌总蛋白合成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F对荧光假单胞菌作用的MIC和MBC值分别为12.5μg/m L和800μg/m L;在DF浓度为1 MIC和5 MIC时,作用于荧光假单胞菌24 h生物膜形成抑制率分别为20.59%±2.91%和99.54%±1.83%,并能明显抑制荧光假单胞菌的群集运动能力,干扰荧光假单胞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而影响其总蛋白合成及多糖的含量,24 h时5 MIC的DF对荧光假单胞菌总蛋白和菌多糖合成量的抑制率分别为8.04%±0.37%和51.08%±2.71%。本研究对DF影响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原因,DF对荧光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对QS通路的干扰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三文鱼在冷链贮运4 ℃条件下的细菌腐败机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传统鉴定技术以及PCR技术分析了4 ℃冷链贮运条件下的三文鱼中腐败菌菌相变化规律,并通过产量因子测得各优势菌株致腐能力,从而确定特定腐败菌。DGGE指纹图谱显示,贮藏期间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假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属条带亮度却逐渐提高。这表明这两个属的微生物在三文鱼冷藏期间逐渐成为优势菌。通过分离和鉴定贮藏末期腐败三文鱼的优势腐败菌,本实验得到5 株优势腐败菌,分别为麦芽糖肉食杆菌(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 LMA28)、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 B728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BW25)、肉食杆菌(Carnobacterium sp. WN1359)和波罗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 OS678)。将这5 株纯培养的腐败菌分别接种到无菌三文鱼中并冷藏一定时间后,各腐败菌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产量因子分别为1.26×10-7、1.25×10-7、1.36×10-7、1.08×10-7 mg TVB-N/CFU和1.03×10-7 mg TVB-N/CFU。这5 株腐败菌对三文鱼致腐败能力的顺序依次为荧光假单胞菌SBW25>麦芽糖肉食杆菌LMA28>丁香假单胞菌B728a>肉食杆菌WN1359>波罗的海希瓦氏菌OS678。  相似文献   

17.
假单胞菌是肉和肉制品的优势腐败菌,寻求安全高效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对保障肉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肉桂精油对分离自鸡肉中的致腐菌假单胞菌CM2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测定细胞膜完整性、膜电位及胞内活性氧水平,揭示肉桂精油失活假单胞菌CM2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肉桂精油能够有效抑制假单胞菌CM2生长,其最小抑菌浓度为0.156μL/mL。与对照组相比,经0.156μL/mL的肉桂精油处理4 h后,假单胞菌CM2胞外核酸和蛋白含量分别升高了13.5倍和4.7倍(P<0.05);碘化丙啶和N-苯基-1-萘胺荧光强度分别升高了32.6%和51.9%(P<0.05);假单胞菌CM2细胞膜电位升高了2.8倍(P<0.05);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了45.0%(P<0.05)。综上表明,肉桂精油能够有效失活假单胞菌CM2,这可能与其破坏细胞膜结构及功能、诱导氧化损伤等有关。该研究为肉桂精油在肉品保鲜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周彬静  刘小花  彭菁  屠康  潘磊庆  武杰 《食品科学》2022,43(19):208-216
为研究荧光假单胞菌和热杀索丝菌与猪肉品质变化的相关性,测定了在4 ℃下贮藏猪肉的微生物菌落数、pH值、色泽(L*、a*、b*值)、质构特性、总糖含量、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以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猪肉肌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冷藏期间,微生物菌落数、pH值、TVB-N值、TBARS值等随着猪肉冷藏时间延长而上升,而总糖含量、L*值、a*值、硬度、咀嚼性均呈降低趋势。同时,研究发现猪肉冷藏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其肌纤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猪肉理化品质变化与微生物的种类和生长速率相关,热杀索丝菌的致腐败能力高于假单胞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菌落数、pH值、总糖含量、TVB-N值、TBARS值与冷藏时间密切相关,其中微生物菌落数与冷藏时间的相关性最高,可作为冷藏猪肉品质评价和货架期预测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研究竹叶抗氧化物对三文鱼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将三文鱼片浸渍于0.2%竹叶抗氧化物溶液中,0℃条件下贮藏。以感官评定、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p H值、K值及TBA为评价指标,研究竹叶抗氧化物对冷藏三文鱼的保鲜效果。结果显示:在贮藏期间,三文鱼片的感官评分值呈下降趋势;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K值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TBA虽规律性不强,但大体呈上升趋势;p H值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浸泡0.2%竹叶抗氧化物的三文鱼片各项评价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感官评分值优于空白对照组,可使三文鱼片的冷藏货架期延长2 d~4 d。  相似文献   

20.
以感官评价、p H、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为测定指标,探究冷藏南美白对虾的货架期。为了提高南美白对虾冷藏期间的品质,用滤纸片法探究山棯子黄酮提取物、茶多酚、溶菌酶和Nisin对南美白对虾腐败菌的抑制效果,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整虾货架期为3 d;茶多酚对恶臭假单胞菌、腐败希瓦氏菌、藤黄微球菌、鲁氏不动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12、016、0.06、0.18和0.14 g·100 m L~(-1);山棯子黄酮提取物可以抑制恶臭假单胞菌、腐败希瓦氏菌、藤黄微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和鲁氏不动杆菌,MIC分别0.40、0.50、0.20、0.90和0.40 g·100 m L~(-1)。溶菌酶对蜡样芽胞杆菌、哥伦比亚肠球菌和藤黄微球菌有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18、0.04和0.02 g·100 m L~(-1),Nisin可以抑制鲁氏不动杆菌、哥伦比亚肠球菌和藤黄微球菌,MIC分别为0.20、0.05和0.04 g·100 m L~(-1)。综合来说,山棯子黄酮提取物和茶多酚可以抑制部分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而溶菌酶和Nisinz主要抑制革兰氏阳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