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化工》2015,(8):1421-1426
针对低渗透水驱波及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具有扩大波及体积作用的油包水乳液的形成及对驱油效果的影响。乳化剂浓度、油水比以及岩心渗透率是影响水包油乳液向油包水乳液的转变的重要因素。在高浓度条件下(0.5%和0.3%),乳化剂TC-6和原油形成的分散体系以水包油乳液为主。随着浓度降低,水包油乳液转变为油包水乳液并伴随着分散体系粘度的升高。相同浓度条件下,油水比升高也会引起水包油乳液向油包水乳液的转变。质量浓度0.3%条件下,油水比6∶4时,分散体系以水包油为主;油水比7∶3时,水包油乳液转变为高粘度油包水乳液。乳化剂浓度,油水比渗透率低于50.1 m D时,水包油乳液不稳定,容易发生反相形成油包水乳液。低渗透岩心实验表明,具有扩大波及体积功能的乳化剂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8.9%,明显高于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提高采收率效果。同时,乳化剂分子量小、粘度低,本身不存在注入性的问题,因此对于低渗透油藏水驱后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8):1421-1426
针对低渗透水驱波及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具有扩大波及体积作用的油包水乳液的形成及对驱油效果的影响。乳化剂浓度、油水比以及岩心渗透率是影响水包油乳液向油包水乳液的转变的重要因素。在高浓度条件下(0.5%和0.3%),乳化剂TC-6和原油形成的分散体系以水包油乳液为主。随着浓度降低,水包油乳液转变为油包水乳液并伴随着分散体系粘度的升高。相同浓度条件下,油水比升高也会引起水包油乳液向油包水乳液的转变。质量浓度0.3%条件下,油水比<6∶4时,分散体系以水包油为主;油水比>7∶3时,水包油乳液转变为高粘度油包水乳液。乳化剂浓度,油水比渗透率低于50.1 m D时,水包油乳液不稳定,容易发生反相形成油包水乳液。低渗透岩心实验表明,具有扩大波及体积功能的乳化剂能够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8.9%,明显高于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体系提高采收率效果。同时,乳化剂分子量小、粘度低,本身不存在注入性的问题,因此对于低渗透油藏水驱后扩大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本发明揭示一种在水包油包水(W/O/W)乳液中的组合物,其组成成分包括:(a)含H2O的连续水相;(b)分散在连续水相间的油相或油壳;以及(c)用于稳定连续水相和油相(或油壳)界面的亲水性聚合物,使其形成水包油(O/W)乳液。油相或油壳包括:(i)油、(ⅱ)分散在油或油壳内的内部水相,以及(ⅲ)一亲脂性山梨醇酐-聚酯复合体,可稳定油和内部水相之间的界面,以形成油包水(W/O)乳液。  相似文献   

4.
多重乳液是一种乳状液(水包油型乳液或油包水型乳液)分散于另外一种连续相(油相或水相)中形成的水包油型乳液和油包水型乳液共存的复杂体系。多重乳液不但兼具了水包油型乳液和油包水型乳液的优势,而且具有独特的“三相两膜”的结构,使其在化妆品、医药、食品、材料等领域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多重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总结了影响多重乳液稳定性的因素;概括了多重乳液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优势,包括对功效成分的保护、隔离、缓释、促渗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多重乳液在化妆品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已报道的特殊多重乳液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现阶段多重乳液在化妆品领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应该研究的重点及方向提出了个人看法,旨在为性能优异的多重乳在化妆品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也为性能优异的化妆品的开发及活性成分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SA-PEG、PAM-PEG水包水乳液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引言 水包水乳液是一种新型的乳液体系。一种水溶性单体在一种水溶性聚合物的溶液中进行聚合反应,生成另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种水溶性聚合物的溶液互不相溶,形成一种乳液体系,即所谓水包水乳液。 水包水乳液最早出现在70年代后期,当时  相似文献   

6.
"水包水"乳液应具有固含量高、溶解速度快、环境友好等特点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中"水包水"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乳液是目前报道的具有高性能的乳液之一。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水包水"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水包水"乳液定义及反应历程,其次重点介绍了"水包水"CPAM乳液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详细地介绍了其用途。最后,针对"水包水"CPAM乳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环己醇/水三组分体系的水包油(O/W)、油包水(W/O)和油水双连续结构区域,以相应盐的水溶液代替水构成3种典型的微乳液体系,分别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硫酸钡微/纳结构材料,并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手段对所制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乳液的结构对形成无机盐晶粒的尺寸和形貌能够产生影响,同时CTAB在晶粒表面吸附可能对晶粒的生长起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用于处理含油废水的特殊润湿材料通常分为去油型和去水型,其仅局限分离单一乳液。本文基于多巴胺改性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通过交替浸渍工艺和无纺布剥离,制备了具有不对称润湿性的Janus膜。通过调整交替次数以及剥离无纺布,可分别获得超亲水/水下超疏油的表面以及超疏水/超亲油的底面,水/水下油接触角(CA)差异高达150°。基于Janus膜的非对称润湿性,仅通过切换跨膜方向,对表面活性剂稳定的水包油(O/W)和油包水(W/O)乳液渗透通量高达367L/(m2·h)和1729L/(m2·h),其中水包油渗透液化学需氧量(COD)符合石油化工排放标准,油包水渗透液中水含量小于80mg/L,实现了对O/W和W/O乳液的高效分离。此外,Janus膜在牛血清蛋白(BSA)溶液分离过程中表现出理想的防污性能和可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9.
单分散油包水(W/O)乳液在食品、化妆品、药剂以及高分子微球微囊合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单分散W/O乳液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基本原理,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其在单分散温敏性微球微囊和可生物降解微球微囊合成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单分散W/O乳液的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25℃下绘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辛醇/正辛烷/水的拟三元相图,研究了CTAB与正辛醇质量比分别为1∶2,1∶3,2∶3下体系的微乳区以及微乳区的变化,并采用电导率法研究了微乳液的微观结构,将整个微乳液单相区分为油包水(W/O)微乳区、水包油(O/W)微乳区和B.C.双连续区,确定了微乳液体系形成区域并比较了各质量比下的微乳区。研究结果表明:当CTAB/正辛醇的质量比为2∶3时,能够得到较大且稳定的微乳区域;在此条件下,当(CTAB+正辛醇)/正辛烷的质量比为3∶7时,微乳液区域中存在最高溶水点且微乳液区域最大。该研究从热力学相图原理上为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Triton X—10/正辛醇/环己烷/水(或氨水)油包水(W/O)型微乳液,讨论了微乳液相关性质与含水量的关系;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在制备的微乳液中受控水解制得纳米SiO2粒子,并用FT—IR、TEM、比表面测定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含水量和硅源浓度与粒子尺寸相关,TEM照片显示粒径40~80 nm。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微乳液体系制备出形貌可控的碳酸钙颗粒,并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碳酸钙前驱体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微乳液体系中分散相的分散度,从而更有效地抑制碳酸钙颗粒的生长;通过改变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不但可以得到环境友好型微乳液体系,而且可以控制碳酸钙颗粒的生长方向;通过改变钙源,提供了一种与传统的油包水(W/O)型微乳液完全不同的材料制备方式,即水包油(O/W)型体系相界面反应模式,此反应模式使反应不再限制在水核中而是拓展到所有两相接触的接触面,并得到无定型碳酸钙颗粒。  相似文献   

13.
使用液晶乳化剂与传统油包水乳化剂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多重乳状液,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油水界面存在层状液晶,即该多重乳为水包液晶包油包多元醇的结构(P/O/LC/W)。系统考察了液晶乳化剂种类以及乳化温度、均质速率对多重乳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液晶乳化剂使用IST-LC001,制备工艺控制乳化温度60~75℃,油包醇乳液制备阶段均质速率7 000~8 400 r/min,水包液晶包油包醇乳液制备阶段均质速率4 400~6 000 r/min时,可以获得理想的多重乳。使用该多重乳分别包覆活性物质白藜芦醇与紫草素,实验结果显示,该乳液不仅可以解决难溶于水、油的功效成分在配方中的运用,有效包覆、缓释活性物质,还能够掩盖包裹成分的颜色、改善产品的肤感。乳液稳定性良好,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水包水多彩涂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介绍了砂壁状水包水多彩涂料的制备工艺。经测试,该涂料的性能指标符合HG/T 4343—2012《水性多彩建筑涂料》及JG/T 24—2000《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最大增容水量为考察目标,研究了温度、HLB值和助表面活性剂含量对TX-100/正己醇/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绘制了该反相微乳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并用电导率法讨论了微乳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温度t=25℃,TX-100与正己醇质量比为1.5时,体系具有最大的增容水量;在不同的增容水量时体系存在3种不同的微乳区域,即油包水、水包油和油水双连续区域。  相似文献   

16.
将以水溶性乳木果油为乳化剂,包裹生育酚醋酸酯的葡萄籽油为油相制备的高内相凝胶乳液作为化妆品油相兼具功效组分加入护肤乳液体系中,测试了护肤乳液的理化指标,研究了其保湿性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含高内相凝胶乳液的护肤乳液为水包油乳液,黏度较低,p H值适中,能够抵抗储存、加热、冷冻、离心等外界条件而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室温下短期(2周内)存放时菌落总数符合国家标准,使用时有较好的保湿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用Winsor相图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AS)/正丁醇/烷烃/N2Cl水溶液体系中相微乳液的相行为.结果表明,随醇浓度的增加,四元体系发生由水包油(O/W)型经中相微乳液(B.C.)到油包水(W/O)型微乳液的转变;表面活性荆浓度越大,得到的中相微乳液体积越大;形成中相微乳液时需要醇的量增加;中相微乳液形成和消失时对应的单位质量表面活性剂需要的醇量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本文研究了不同碳链长度的烷烃、脂肪醇和盐溶液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层状液晶乳液的缓释效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重点讨论了层状液晶乳液体系在应用到衣物柔顺剂中时其乳液结构及油相的极性对提高挥发性物质长久保留功效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的分析技术,测定了顶空中挥发性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发现由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长链脂肪醇、油和水组成的水包油型球形洋葱状层状液晶乳液LO1相和水包油型球形洋葱状LO1与平面层状Lβ的混合两相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最有效地延缓具有低极性的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平衡,相反油包水型球形洋葱状层状液晶LO2和平面层状液晶Lβ不能有效地提高挥发性物质任何阶段中在织物上的沉积和保留。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油包水型乳化钻井液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特点[1],通过与常规油水比的油基钻井液体系性能及特点进行对比,研选合适的乳化剂来制备低油水比(体积比油相︰水相50︰50)的油包水乳液并进行室内评价,并通过调整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分子结构和基团比例,以保证超低油水比下的乳液粘度和乳化稳定性,这一探索性技术如能研究成功将会大大降低油基钻井液的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20.
王燕鸿  姚凯  郎雪梅  樊栓狮 《化工学报》2021,72(9):4872-4880
油包水乳液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水合强化材料,具有良好的水合储气潜力,但是为了保证乳液的稳定性,通常所用的油包水乳液含水量不超过50%。然而水合物的储气量与水含量密切相关,因此高含水的油包水乳液更具有应用前景。对含水量超过50%的油包水乳液进行了水合物的储甲烷研究,考察了乳化剂用量、初始压力及搅拌速率对储气性能的影响,最后考察了乳液的循环储气能力。结果表明:含水量超过55%后,含水量的增加会造成乳液液滴的增大,储气量的降低。乳液含水量为55%,复合乳化剂Span80 / Tween80(mTween80mSpan80=0.783∶1)用量5%(质量)(以水量为基准)的乳液最适合水合储气;初始压力的增加有利于水合储气性能的提高,但压力过高会造成水合物壳的快速形成,从而降低整体储气能力;适宜的搅拌速率有利于水合物的生成,过快或过慢都会引起水合速率的下降。本实验中最佳的乳液水合储气条件为:温度274.15 K、反应釜中气水体积比10∶1、甲烷初始压力6 MPa、搅拌速率700 r/min,在此条件下,储气量可达141.42 L 气/L 水。在此条件下进行循环储气实验证明该乳液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四次循环中储气量均在130 L 气/L 水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气储运以及含烃混合气分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