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峰  张杰 《粮食与油脂》2022,(1):133-138
采用响应面优化酶解法提取藜麦蛋白,并研究其对力竭运动大鼠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的影响.藜麦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案:液料比21∶1(mL/g)、提取温度52℃、酶添加量4.2%(以藜麦粉末质量为基准添加).在此条件下,藜麦蛋白平均提取率为71.26%,与理论预测值相差不大.大鼠力竭运动试验表明,藜麦蛋白均可以提高大鼠的左心...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磨法提取竹豆淀粉,研究浸泡时间,浸泡温度,亚硫酸钠浓度3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淀粉提取率为响应值,进一步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来优化提取工艺,得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4.3 h,浸泡温度45℃,亚硫酸钠浓度0.3%。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竹豆淀粉的提取率为56.8%,与理论预测值相比,相对误差为2.53%;提取得到的竹豆淀粉的纯度为(88.60±3.04)%,蛋白质残留量为(0.32±0.08)%。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酶法提取面包果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中性蛋白酶法提取面包果淀粉,探讨了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四个因素对面包果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面包果淀粉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面包果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 g/mL,酶解温度62 ℃,酶解时间6 h,加酶量0.13%。在最佳条件下,面包果淀粉的提取率理论值为69.66%,实际验证值为69.97%,拟合模型与实际验证吻合。中性蛋白酶法是一种高效提取面包果淀粉的方法,具有应用于面包果淀粉工业提取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试验优化中性蛋白酶辅助提取青稞淀粉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性蛋白酶辅助提取青稞淀粉,研究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值对青稞淀粉中蛋白残留量的影响,选择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淀粉蛋白残留量和淀粉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与酶解温度的交互作用及加酶量与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淀粉蛋白残留量有极显著影响,而对淀粉提取率无显著影响。实验范围内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40.79 U/g、酶解温度45.01 ℃、酶解时间2.57 h,在此条件下青稞淀粉的提取率为60.36%,淀粉蛋白残留量为1.31%。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紫糯麦淀粉,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和超声时间对紫糯麦淀粉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紫糯麦淀粉颗粒形貌和结晶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45 ℃、酶解时间2.54 h、加酶量0.59%、超声时间21 min,在此条件下紫糯麦淀粉的提取率为75.18%,比常规水提法和碱提法分别提高33.04%和13.51%。超声辅助酶法、碱提法与水提法相比,淀粉在颗粒形貌上无显著差异,相对结晶度有所降低但没有改变紫糯麦淀粉的A型结晶特性。  相似文献   

6.
以藜麦麸皮为原料,采用酶提法对其可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提取。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藜麦麸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藜麦麸皮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酶的添加量0.3%、Na OH的浓度3.5%、碱解温度52℃。此条件下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最高,为25.023%。  相似文献   

7.
以香芋为原料,对酶法提取香芋淀粉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纤维素酶添加量、料液比对淀粉提取率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香芋淀粉酶法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35℃、料液比1∶4、纤维素酶添加量0.6%、酶解时间4 h。在此工艺条件下,香芋淀粉提取率为90.23%。该法提取的香芋淀粉无二氧化硫残留,不存在碱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大黄鱼内脏鱼油的提取工艺条件。以鱼油提取率为指标,考察了不同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料液比和pH值对大黄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大黄鱼内脏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时间、酶添加量和酶解温度对大黄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 h、酶添加量3000 U/g、酶解温度50℃、料液比1:6 g/mL、pH值8,在此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为(63.8±0.57)%。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纤维素酶法辅助提取熟地黄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酶浓度、酶解温度及酶解时间为自变量,熟地黄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统计法中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了总黄酮提取率与提取过程中各因素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并通过响应面优化法分别确定在p H为4.5的条件下熟地黄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为:酶浓度80 U/m L、酶解温度38℃,酶解时间48 min,在此修正条件下,提取总黄酮的预测值为2.86%,经过试验验证,熟地黄总黄酮的提取率为2.89%,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05%,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有效性。该优化工艺合理可行,可为熟地黄总黄酮提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提取藜麦皂苷的方法,本实验采用超高压提取技术对藜麦种皮中的皂苷进行提取,利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对皂苷浓度进行测定,以提取时间、提取压力、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为主要因素,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8.27 min,提取压力294 MPa,乙醇体积分数62%,料液比1∶162,在此条件下藜麦皂苷含量为(78.12±1.03) mg/g。说明超高压提取技术具有提取时间短,操作简单,提取率高等优点,是提取藜麦皂苷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复合酶对大蕉淀粉进行改性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优化大蕉淀粉复合酶法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改性前后大蕉淀粉颗粒形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复合酶法改性大蕉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质量分数5%、酶用量25U/mL、60℃酶解24h。在此条件下,大蕉淀粉的水解率为16.17%,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扫描电镜显示,改性淀粉颗粒出现孔洞,形貌更加圆滑,粒径有所减小,分布较为均匀,可有效提高大蕉淀粉加工特性和改善产品口感。  相似文献   

12.
于航  李倩  徐芳  李晨阳  胡旭  赵军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2):138-143
为了提高黑种草总皂苷提取效果,本实验以黑种草总皂苷得率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考察酶制剂的选择、酶添加量、乙醇浓度、料液比、酶解超声时间、超声频率以及酶解温度,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酶辅助超声法提取黑种草总皂苷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酶辅助超声法提取黑种草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温度60℃,乙醇浓度54%,料液比为1:37 g/mL,酶添加量为0.98%,超声频率为60 kHz,时间为30 min,实际得率为14.09%±0.12%,模型方程理论预测值为14.17%,相对误差小于3%说明该工艺方案可行条件。  相似文献   

13.
对橡子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的工艺过程进行优化,以期提高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以耐高温α-淀粉酶液化橡子粉的工艺条件。最佳的液化工艺条件为:以DE值13%为最佳液化指标,液化时间31 min、液化温度95℃、液化p H6.6、酶添加量13 U/g,结合生产实际最佳条件下的DE值为12.91%;继而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以普鲁兰酶、β-淀粉酶糖化橡子粉液化液的工艺条件,得到最佳的糖化工艺条件为:普鲁兰酶添加量25 U/g、β-淀粉酶添加量130 U/g、温度60℃、时间10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糖化转苷后的(IG2+P+IG3)含量为36.11%±0.17%;转苷工艺过程的α-葡萄糖转苷酶最佳添加量为1.5 U/g,最佳条件下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含量之和为36.27%±0.18%。   相似文献   

14.
为推广藜麦的食用和加大藜麦深加工食品的开发,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藜麦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藜麦可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藜麦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酶添加量0.70%,酶解pH为5.10,酶解温度51℃,酶解时间60min,超声...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解法提取虾蛄壳中的多肽。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时间、温度、酶量和pH值的变化对多肽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合适的水平。再用响应面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优水解条件pH值为8.36,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95h,酶量0.92%,在此条件下,氨基态含量为0.896mg/g,预测值:0.88mg/g。  相似文献   

16.
以从藜麦种皮中提取的过氧化物酶为原材料,利用0.2%聚乙烯醇-3%海藻酸钠(PVA-CA)为载体,Ca Cl2溶液作固定剂,采用包埋法对藜麦种皮过氧化物酶进行固定。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藜麦种皮过氧化酶固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得到的最佳固定化条件如下:氯化钙浓度为7%,固定化时间为26 min,载体与酶液的比例为1.25∶1(m L/m L),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固定化酶的活性为416.5 U。实测值与理论值(417.4U)相差较小,充分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白藜麦为原料,通过人工调控藜麦萌芽的培养条件,促进藜麦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向多肽的转变,制备富含多肽的藜麦芽(多肽藜麦芽)。考察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培养时间3个因素对藜麦芽中多肽富集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藜麦芽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培养条件为浸泡温度25℃,浸泡时间4 h,培养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藜麦芽中多肽含量为(12.4±1.13)mg/g。将培养得到的多肽藜麦芽进行低温打浆处理,以冷冻干燥技术得到多肽藜麦芽粉,所得多肽藜麦芽粉呈乳白色,易溶解,在饮料等食品当中可作为营养型添加剂加入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鲐鱼免疫活性肽的酶法制备工艺,以水解度和小鼠脾淋巴细胞相对增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设计,确定鲐鱼免疫活性肽的最佳酶解条件,并对得到的鲐鱼免疫活性肽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为最优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8800 U/g、时间7 h、温度52 ℃,验证实验发现在该条件下得到的酶解产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相对增殖率为48.11%±2.67%,与回归方程预测值相近。同时鲐鱼免疫活性肽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达45.52%,疏水性氨基酸含量为32.00%。研究结果为鲐鱼免疫活性肽的酶法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实现鲐鱼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牡丹籽为原料,应用超声辅助法对牡丹籽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应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以牡丹籽油得率为响应值,对影响牡丹籽油得率的3个主要因素(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处理时间)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超声辅助法最佳工艺条件:超声功率400 W,超声温度40℃,处理时间45 min。在最优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可达2.02%±0.05%。对比水酶法(得率20.34%)、溶剂法(得率24.58%)与超声辅助水酶法(得率22.13%)提取的牡丹籽油,发现超声辅助法不仅提高牡丹籽油提油效率,且所提取的牡丹籽油的酸值低、游离脂肪酸少,油脂品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