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菜籽饼乙醇脱毒脱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菜籽饼通过双液相萃取脱毒有较好的效果,但存在甲醇溶剂毒性大的缺点.为寻找环境友好溶剂,采用乙醇作为单相溶剂对菜籽饼进行脱油脱毒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分析了萃取时间、萃取次数、添加剂用量、总溶料比、菜籽饼水分含量及溶剂浓度等因素对脱壳冷榨菜籽饼脱毒脱油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为:以加入少量添加剂的90%乙醇为溶剂,总溶料比为10:1(V/W),萃取温度为70℃,每次萃取时间为45 min,萃取6次.在此条件下,脱壳冷榨双高菜籽饼的硫甙脱除率达88%,单宁的脱除率为59%,菜籽粕的残油率在3%左右;脱壳冷榨双低菜籽饼脱毒后硫甙的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出,单宁的脱除率达9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脱酚及pH偏移处理对菜籽蛋白(CPI)及乳液模拟体外消化的影响。采用蛋白凝胶电泳、显微镜观察、粒度分析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体外消化的过程中,蛋白水解度(DH)整体呈上升趋势,经脱酚、pH偏移及二者协同处理后的DH分别增大了17.1%、2.6%和22.9%。仅脱酚处理使消化产物可溶性蛋白浓度提高了22.3%。SDS-PAGE的结果显示,cruciferin(12S)比napin(2S)更易于水解,并且脱酚导致蛋白在12 kDa以下的条带消失。pH偏移处理显著提高了CPI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并改善了由酚的脱除引起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的降低。对于改性后的蛋白乳液,脱酚导致胃消化阶段更显著的乳液液滴聚集现象,同时降低了肠消化阶段的油滴大小。总的来说,脱酚处理提高了蛋白及乳液的消化率,pH偏移提高了蛋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破碎的菜籽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对提取菜籽多酚有显著性影响的4个因素(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50min,料液比1∶8(m∶V),盐酸含量0.04%,振荡器转速200r/min,提取3次。该条件下,总多酚提取率达到75.39%。  相似文献   

4.
醇法菜籽浓缩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菜籽粕为原料,对乙醇法制取菜籽浓缩蛋白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次数、乙醇体积分数和溶剂比对菜籽浓缩蛋白蛋白含量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醇法菜籽浓缩蛋白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60℃,浸提次数6次,乙醇体积分数80%,溶剂比9:1,pH4.0.在此条件下所得菜籽浓缩蛋白的蛋白含量为65.96%,提取率为71.54%.  相似文献   

5.
菜籽饼粕中菜籽多酚的提取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性乙醇体系提取菜籽饼粕中的菜籽多酚,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40目的菜籽饼粕,pH为2.0的(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料液比(g:mL)为1:4,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40min,分3次提取。在此条件下,菜籽饼粕中菜籽多酚的提取率达到2.09%,高于以往的丙酮提取法。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乙醇浸提法制备菜籽浓缩蛋白,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优化试验,探讨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次数和料液比对浓缩蛋白产品蛋白含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浸提工艺参数分别为:乙醇浓度70%、浸提温度60℃、浸提次数5 次,料液比1:7、每次浸提25min。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蛋白含量的主要因素为乙醇浓度,其次为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次数。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A3B2C2D2,即乙醇浓度70%、浸提温度55℃、料液比1:6,浸提次数5 次。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浓缩蛋白产品蛋白含量为60.5%,浓缩蛋白得率为75.7%,浓缩蛋白产品中抗营养因子成分——单宁、植酸、硫甙分别被脱除90.5%、66.7%、99.3%。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法制备双低菜籽浓缩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研究以双低菜籽为原料,乙醇溶液为溶剂,在超声波辅助下萃取制备双低菜籽浓缩蛋白;由单因子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频率20DHz,超声功率100 KW,乙醇溶液浓度70%, 液固比3.5:1,萃取3次,每次20 min,得到浓缩蛋白产品蛋白含量大于60%,氨基酸平衡;硫甙、植酸、单宁等杂质去除85%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价值,采用热水浸提结合离子沉淀的方法,对菜籽饼粕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提取纯化,并制备出菜籽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75min、液料比13:1、浸提2次;浸提液离子沉淀的较适参数组合为氯化锌为沉淀剂、沉淀剂用量为粗提液中多酚质量的1.5倍、pH6.0,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菜籽多酚成品为淡黄色粉末,得率1.66%,纯度90.03%。  相似文献   

9.
邹强  王燕 《食品工业科技》2011,(11):260-263
以双低菜籽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得到菜籽蛋白提取液。对提取液进行超滤浓缩,探讨了操作压力、温度、pH、流速等参数对膜通量的影响。以膜通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操作压力、温度和pH三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菜籽蛋白提取液最佳超滤工艺条件为:操作压力0.1MPa,温度40℃,pH9,流速2m/s。采用超滤,可得到毒素含量低,纯度在90%以上的菜籽蛋白产品。   相似文献   

10.
熊川  罗强  李萍  金鑫  张娟  张利  朱宇 《中国油脂》2022,47(10):96-102
为筛选可高效降解菜籽饼粕中硫苷的细菌,给硫苷降解基因工程菌的构建提供实验数据,以堆放菜籽饼粕的土壤为分离源,通过硫苷选择培养基筛选及硫苷降解率测定,获得一株硫苷降解率最大的菌株C1,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种属鉴定,通过第3代Illumina NovaSeq PE150测序,获得其基因组完成图并进行功能注释,借助比较基因组学探究C1降解硫苷的机制。结果表明:菌株C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硫苷降解率为(68.98±4.74)%;C1菌株的基因组染色体全长为4 139 381 bp,鸟嘌呤和胞嘧啶含量为43.88%,编码区总长度占全基因组的比例为89.14%;C1菌株能编码大量的功能蛋白,主要涉及氨基酸转运与代谢;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确认,C1与枯草芽孢杆菌的模式菌株(NC000964.3)共线性高,序列中未见大片段易位和倒置的区域,但C1序列中2.7 Mb处出现一个小片段的插入,2.1~2.4 Mb处出现小片段缺失,分别涵盖了2条黑芥子酶的相关基因,推测C1的硫苷降解机制为其可高效分泌黑芥子酶。C1菌株能够高效降解菜籽饼粕中的硫苷,是构建硫苷降解基因工程菌的可选材料。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波化学脱除法及响应面设计法对菜籽饼粕中硫苷的脱除工艺进行研究。对多种化学试剂脱毒效果进行比较,筛选最佳试剂,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定饼粕初始含水量、微波时间、化学试剂浓度3个因素,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了优化组合条件。最佳工艺条件是:CaCl2处理菜籽饼粕后,在700 W微波条件下,饼粕初始含水率为33.7%,微波时间为2.29 min,化学试剂质量分数为3.2%,硫苷脱除率为69.27%。  相似文献   

12.
为脱除影响菜籽粕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有毒物质硫甙,以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体积分数)、时间、温度、液料比对脱毒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时间、温度进行响应面分析,以提取液中硫甙浓度为响应值,建立了硫甙脱除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确定了脱毒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64%,温度62℃,时间3h,液料比2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硫甙浓度为51.825μmol/g。同时为了提高菜籽蛋白利用率,选择NaOH溶液为提取剂,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碱浓度(质量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进行分析,得到菜籽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为:NaOH浓度为2.5%、提取时间为2.5h、提取温度60℃、液料比为1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蛋白质提取率为45.86%。  相似文献   

13.
菜籽多酚的抗营养作用机理及减量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菜籽是世界第三大油料,也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和潜在的饲用蛋白源。油菜籽加工过程中,大部分的菜籽多酚留在副产品菜籽粕中,使其合理利用受到制约,尤其作为动物饲料时,不仅其色泽深黑不受欢迎,而且其辛辣味和涩味严重影响动物的适口性,降低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对动物体有毒性作用。研究综述了菜籽多酚的组成、结构、抗营养作用机理和减量处理措施,以期为提高菜籽粕利用价值,开发优质蛋白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油菜籽为研究对象,研究处理工艺条件对菜籽中硫苷降解的影响,同时探索菜籽中的硫苷在水媒法提油过程的变化及其在油相、乳状液、水相和渣相中的转移规律。采用氯化钯分光光度法测定硫苷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烘烤和蒸煮两种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烘烤120℃,0.5h,硫苷降解率为7.32%;蒸煮115℃,10 min,硫苷降解率为21.04%。水媒法提油过程中,硫苷从原料转移至四相中时,基本保持守恒,且在油相和乳状液中未检出;大部分硫苷进入水相,少量留在渣相中,粕中硫苷含量0.3%~0.8%,远低于传统方法饼粕中的硫苷含量,说明水媒法具有提取油脂和脱毒同时进行的优点。未经处理的油菜籽中的硫苷有66.46%~74.52%进入水相中,27.30%~36.15%留在渣相中,经过烘烤和蒸煮处理进入水相的硫苷分别增加了5%~15%和9%~13%。  相似文献   

15.
Seed samples from a range of international rapeseed lines (Brassica napus L and B campestris L) were analysed for glucosinolate content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This analytical method provided a total profile consisting of eight different glucosinolates, including those used to define the Canola standard.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broad categories of distinct glucosinolate profiles existed among the seed lines analysed. Indole glucosinolate content,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of total glucosinolate content, was higher in the low glucosinolate lines of B napus. The actual contents of all eight glucosinolates in the seed were variable, particularly gluconapin, glucobrassicanapin and progoitrin. The importance of this HPLC procedure in facilitating selection for high or low contents of individual glucosinolate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蓝内叶、外叶、漂烫及真空干燥后的硫苷含量进行了成分鉴定及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内叶与外叶的组分相同,通过HPLC-ESI-MS共鉴定出5种脂肪族硫苷(3-甲基硫氧丙基GS,2-羟基-3-丁烯基GS,2-丙烯基GS,3-丁烯基GS,4-戊烯基GS)和1种吲哚族硫苷(3-吲哚基甲基GS),甘蓝中主要硫苷成分为2-羟基-3-丁烯基GS,2-丙烯基GS,3-吲哚基甲基GS及3-甲基硫氧丙基GS,内叶和外叶中硫苷含量分别为1 972 μg/g干重和1 941 μg/g干重,漂烫和真空干燥后硫苷的保存率分别为87.7%和37.4%.  相似文献   

17.
低植酸、低单宁"双低"菜籽分离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双低"菜籽脱皮脱脂粕为原料,用碱溶酸沉法制备菜籽分离蛋白,通过对各种因素的分析得到制备菜籽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pH为11的条件下,用NaOH溶液浸提4次,每次浸提35 min,固液比为1:12,浸提温度为50℃.在最佳条件下,产品蛋白质含量达86.12%,产品得率为24.35%.在碱溶酸沉前,用pH为5的8倍水脱植酸,用85%的乙醇、固液比1:4脱单宁,可制得低植酸、低单宁的"双低"菜籽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18.
以菜籽油代替猪肉糜传统配方中的背膘,再分别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oya protein isolate,SPI)、豌豆蛋白(pea protein,PP)和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替代1.5%肉蛋白,研究不同蛋白质含量(12%、14%)下3 种非肉蛋白对猪肉糜脂肪损失及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 种非肉蛋白中,PP的乳化能力最差(48.78 m2/g),SPI乳化能力最好(59.65 m2/g);与全肉对照组相比,所有非肉蛋白处理组的蒸煮损失率均较低,当蛋白质含量从12%提高到14%时,添加非肉蛋白组的蒸煮损失率均增加;在12%和14%蛋白质含量下,添加SPI后猪肉糜的乳化特性有所提升,并更加稳定;质构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增加了猪肉糜硬度、黏聚性和胶着度,WPI组硬度最高,PP组硬度最低,表明非肉蛋白对质构的改性作用很强;与全肉对照组相比,添加非肉蛋白会导致产品的亮度值升高,红度值降低;此外,添加WPI制备的猪肉糜乳脂层蛋白质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菜籽分离蛋白及菜籽蛋白肽的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菜籽分离蛋白和菜籽蛋白肽的功能特性进行比较,它们均对热稳定,其中菜籽蛋白肽的溶解性比菜籽分离蛋白有显著地提高,菜籽蛋白肽的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均比菜籽分离蛋白好。  相似文献   

20.
以核桃为研究对象,将核桃碱提蛋白和酸提蛋白经溶剂作用后超滤,通过破坏核桃多酚-蛋白复合体间的作用力得到不同结合态多酚,测定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期探究核桃酚类物质与核桃蛋白化学键结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pH3.5和pH11条件下,游离态多酚含量分别为6.46、6.27 mg/g,占总酚含量的25.15%、29.77%,非共价结合态多酚含量分别为11.31、7.74 mg/g,占总酚含量的44.02%、36.75%,共价结合态含量7.92、7.05 mg/g,占总酚含量的30.83%、33.48%。由此可知,非共价结合为核桃多酚与核桃蛋白质的主要结合方式。在pH3.5和pH11条件下,游离态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34%、43.68%,Fe2+螯合率分别为71.88%、49.96%,还原力吸光度值分别为1.157、0.857,脂质抗过氧化能力分别为47.71%、32.69%。在5种不同结合态多酚中,游离态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结合态多酚(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