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超高压技术常温提取碎茶末中的茶多酚粗制品,将其变废为宝。方法是通过正交试验,以茶多酚粗品含量为指标,考察溶剂浓度、压力、保压时间、固液比对茶多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压力200MPa;保压时间5min;固液比为1:20,得率是37.7%。并将其粗制品应用到食用油的保鲜中,试验表明碎茶末中提取的茶多酚粗制品能有效防止食用油的酸败。  相似文献   

2.
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壳聚糖(chitosan,CS)-茶末复合膜,考察复合膜的厚度、抗拉强度、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抑菌特性以及在葡萄保鲜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最佳SA-CS-茶末复合膜工艺为海藻酸钠、壳聚糖和茶末的添加量分别为2.0%、0.22%和1.5%,其厚度为0.041 mm,抗拉伸强度为1.9 MPa,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6.44%,抑菌圈直径为18.6 mm。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复合保鲜膜应用于葡萄保鲜时,与未覆膜组、保鲜膜组、封口膜组相比,能够有效降低室温贮藏葡萄的腐烂率、抑制VC含量下降、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并有效地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延缓果实褐变,提高果实过氧化物酶活性,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3.
茶叶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碎茶末,本文采用超高压技术常温提取碎茶末中茶多酚,将其变废为宝.方法是通过正交实验,以茶多酚含量为指标,考察溶剂浓度、压力、保压时间、固液比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压力200MPa;保压时间5min;固液比为1:20,得率是37.7%.并将其粗制品应用到鱼肉的保鲜中,实验表明茶多酚粗制品能有效延长鱼肉的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4.
赵晶 《中国食品》1995,(4):7-28
近年来,在日本流行一种变“饮茶”为“吃茶”的风气,方法是将乌龙茶、红茶或绿茶的茶末混入各种食品内,创造出一批全新的食品,如茶叶挂面、茶叶汤面、茶叶馒头、茶叶巧克力等.据说茶末食品最早出现  相似文献   

5.
《广西轻工业》2016,(2):8-9
茶叶是世界上公认的健康饮品,具有降血压、提神、保健等功能。从茶末和茶梗中提取制备的一种主体成分为叶绿素的天然绿色色素和以儿茶素类为主体的茶多酚,安全可靠,稳定性强,是一种天然的日化产品添加剂,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通过回收茶末和茶梗等废茶,从中提取叶绿素和茶多酚并应用在日化产品中,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绿色保健作用的日化产品,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而且能降低生产成本,符合当代社会"绿色健康"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6.
以制茶副产物——茶末为原料,采用机械化学法辅助提取茶末总黄酮。在研究了碱助剂含量、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和溶液pH等单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碱助剂含量、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茶末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建立该工艺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可以对茶末总黄酮得率进行很好地分析和预测;确定了茶末总黄酮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提取3次、提取温度为50℃、溶液pH为4.0、乙醇浓度为40%、料液比1 g/53 mL、碱助剂含量6.3%,总黄酮提取率为9.08%。在此条件下,溶剂换用20%乙醇提取,总黄酮提取率最高达8.902%,而换用水提取,总黄酮的提取率也能达到7.858%。综合比较,用醇提取比水提取的提取率增加不到1.3%。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从生产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用水提取具有更大的工业生产优势。与热回流提取方法相比,机械化学辅助提取法需要的时间更少,更节约能源,提取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时尚正在国内外悄然流行,即从过去“饮茶”发展到现在的“吃茶”。其方法是将乌龙茶、绿茶、红茶的茶末、茶粉加入到各种食品中,从而加工成一种全新的茶制食品。 目前,在我国福建、安徽、广州、深圳、山西及四川等地茶制品十分走俏。在国外,茶制品更加大行其道,如茶巧克力、茶末豆腐、绿茶口香糖、绿茶冰淇淋等都是高档次的抢手货。茶制品之所以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是因为其色彩明快、香味浓郁,还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将茶末、茶粉与食品一起直接食用,还可以促进人体更多地吸收维生素,同时还具杀菌去口臭等效果。茶制食品悄…  相似文献   

8.
略谈有机茶饮料的开发朱恩俊(江苏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镇江212013)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爱好茶饮、茶食,但食用习惯有明显的差异。韩国人喜欢用茶叶蒸饭,挪威人受吃茶粥,日本女士爱吃茶末雪糕、茶末蛋糕、茶末烤马铃薯等食品,孟加拉人习惯在茶水中加奶和糖或加糖...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世界产茶大国,在出产成品茶及消费的同时生成了大量的茶渣、茶末、茶花、茶梗等茶叶副产物,这些茶叶副产物中仍含有大量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和应用潜力。介绍茶叶副产物中的有效成分及其功效,综述茶叶副产物在食品、医疗、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情况,最后对茶叶副产物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对不同茶类加工副产物的有效利用,本文研究了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茶片、茶末、茶梗和大宗茶中化学成分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绿茶是不发酵茶,其茶片和茶末中儿茶素含量分别为19.34%和18.52%,高于其他茶类和副产物,与绿茶大宗茶含量相近甚至高于大宗茶,茶梗中游离氨基酸和总糖含量分别为2.65%和22.85%,高于其他副产物和大宗茶;红茶为发酵茶,其茶片、茶末和茶梗中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TSs)含量较高,其中红茶茶末中茶黄素总量(TFs)、聚酯型儿茶素A(TSA)和聚酯型儿茶素B(TSB)含量最高,分别为0.96%、1.65%和0.53%;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其加工副产物中儿茶素、TFs、TSs含量居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氨基酸组分含量低于绿茶和红茶。研究表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茶片和茶末的茶多酚、水浸出物、总糖、可溶性蛋白、咖啡碱以及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组分等化学成分利用价值与大宗茶相近,甚至高于大宗茶,茶梗中总糖和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高,利用价值高于大宗茶,本研究明晰了不同茶类及其加工副产物的化学成分含量,可为茶叶加工副产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