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桦褐孔菌发酵菌丝体中的白桦脂醇、麦角甾醇、羊毛甾醇、胆甾醇、豆甾醇和谷甾醇的质量分数的方法。色谱条件以shim-packXR-ODSⅢ柱(150mm×2mm,2.2μ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100%,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02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UPLC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甾类化合物分析的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0%~0.33%(n=5)和0.07%~1.66%(n=5)。获得了在0.3~1.6μg范围内很好的线性范围。白桦脂醇、麦角甾醇、羊毛甾醇、胆甾醇、豆甾醇和谷甾醇的回收率分为97.05%,98.74%,95.65%,101.45%,96.62%和96.14%。UPLC法适合用来快速、准确定量测定桦褐孔菌发酵菌丝体中6种甾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对桦褐孔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对最佳工艺下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80℃、料液比1:20、提取3 h;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相当于100 μg/mLVc清除率的50%;FRAP法(铁离子还原,抗氧化力测定法)抗氧化活性与100μg/mLVc的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3.
以桦褐孔菌为原料,测定其化学组分,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桦褐孔菌粗多糖(IOP).将获取的桦褐孔菌粗多糖进行脱蛋白、脱色素的初步纯化,然后利用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及Sephadex-100凝胶柱对多糖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抗氧化活性筛选出活性较高的多糖组分,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多糖组分的纯度.实验结果表明,桦褐...  相似文献   

4.
常晨  包怡红 《食品与机械》2017,33(1):199-202
桦褐孔菌多糖是桦褐孔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一种潜在的保健成分。文章阐述了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以及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桦褐孔菌多糖进一步研究以及活性开发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桦褐孔菌菌粉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粉多糖提取的理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83℃,提取时间为2.2 h,液料比为33.3∶1时,桦褐孔菌菌粉多糖的提取率达到24.578%。气相色谱分析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的桦褐孔菌菌粉多糖,各主要单糖组成及质量分数分别为:阿拉伯单糖0.53%,甘露糖0.48%,葡萄糖10.75%,半乳糖2.44%。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多糖产品中含有酸性多糖,糖苷键主要是α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优化超声提取桦褐孔菌中多糖的工艺.以蒸馏水为提取剂,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类物质,以不同处理条件、超声功率、超声次数、超声处理时间为试验因素,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超声辅助技术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多糖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00W,超声20次,超声10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为11.62%.  相似文献   

7.
为选出一种比较准确、方便的测定真菌多糖的方法,以桦褐孔茵茵丝体发酵液提取的粗多糖为原料,对苯酚一硫酸法、蒽酮-比色法、斐林滴定法3种方法进行比较.3种方法比较而言,苯酚-硫酸法与蒽酮-比色法测得的糖含量相差甚微,分别为61.07%、62.25%.苯酚-硫酸法显色不稳定,蒽酮-比色法比较容易操作,测定的多糖含量和回收率均最高,回收率为125%;斐林滴定法回收率较低45%,测得的多糖含量偏低为33.12%,最终确定蒽酮-比色法为最佳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桦褐孔菌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对荷瘤裸鼠的体内抑瘤作用。采用MTT法检测桦褐孔菌多糖对Jurkat和Daudi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Jurkat荷瘤裸鼠模型,研究给药后对荷瘤裸鼠的抗肿瘤作用。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在体外具有直接杀死Jurkat和Daudi肿瘤细胞的作用,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2.29%和66.42%,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具有显著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大小剂量对Jurkat荷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3.52%和57.48%,并且能显著提高裸鼠的脾脏指数,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桦褐孔菌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对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central composite)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桦褐孔菌多糖热水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80℃、提取时间2.25 h、液料比1∶40.在该条件下的响应面模型预测的多糖含量为17.39%.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多糖和三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桦褐孔菌中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的工艺。以蒸馏水和异丙醇为提取剂,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多糖和三萜类物质,以不同处理条件、超声功率、超声次数、超声处理时间为试验因素,以多糖和三萜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超声辅助技术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多糖类和三萜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超声20次、超声10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为11.62%,总三萜类物质得率在2%,使得多糖和三萜类物质二者共提取得率达到13.57%。  相似文献   

11.
桦褐孔菌多酚抑菌活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辅料糠壳给酒体带来的邪杂味,研究箭竹作为辅料酿造小曲酒的工艺。分别考察箭竹的粉碎大小、加量、小曲种类、入窖温度对箭竹小曲酒的影响。结果表明,约7.0 mm长、3.0 mm宽的箭竹适合作小曲固态酿酒辅料,箭竹使用前清蒸1 h,加量为7%,选用泸州某小曲,入窖温度为24 ℃。通过理化分析及感官评定表明在该优化条件下,出酒率为47%以上,总酸含量为685.3 mg/L,总酯含量为1 071.5 mg/L,达到优级白酒标准;小曲酒酒体清香纯正,柔和谐调、醇甜爽净,除具有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外,还带有箭竹独有的清香味。  相似文献   

12.
桦褐孔菌多糖是桦褐孔菌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广泛的药用价值。该文以桦褐孔菌为研究对象,以桦褐孔菌多糖溶液中磷酸根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桦褐孔菌多糖磷酸化修饰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磷酸化修饰最佳工艺条件:三聚磷酸钠与三偏磷酸钠质量比为6∶1、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4 h,pH值为8.6,修饰后的桦褐孔菌多糖溶液中磷酸根含量为9.58%。该结果为桦褐孔菌多糖磷酸化衍生物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桦褐孔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勇  曹小迎  陈永强  缪倩  蒋继宏 《食品科学》2011,32(13):161-164
研究桦褐孔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复合酶比例,用单因素试验测定不同等渗液、酶解时间、桦褐孔菌菌龄、酶解温度、再生培养基对桦褐孔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酶(纤维素酶5mg/mL、蜗牛酶15mg/mL、溶壁酶15mg/mL、崩溃酶15mg/mL)、菌龄为7d的菌丝,采用0.6mol/L MgSO4为渗透压稳定液,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5.5h,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制备。就原生质体再生而言,酶解时间为3.5h制得的原生质体,以MgSO4作为渗透压稳定液,以完全再生培养基(CYM)和麦芽酵母葡萄糖再生培养基(GYM)有利于原生质体再生,再生率最高为0.13%。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速气流粉碎法进行白桦茸的超细粉碎,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超细粉末进行观察,比较原料和超细粉形态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超细粉末颗粒变小,大小均匀;电镜下观察,绝大多数细胞壁破裂,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且超微粉碎提高了白桦茸的营养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5.
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糖和生物量的得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等不同因素对桦褐孔菌深层发酵的影响,运用了单因素试验的方法探索了其最佳的液体培养条件。确定了促进桦褐孔菌菌丝体发酵生产多糖的培养基组成为1.8%蔗糖,0.2%麸皮,0.05%MgSO.47H2O和0.1%KH2PO4。适宜发酵多糖的条件为:发酵温度25℃,培养基初始pH值为8.5,接种量为10%。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研究桦褐孔菌在液体发酵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多糖、三萜甾醇的累积与代谢变化。采用液体发酵法培养桦褐孔菌获得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产物,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及HPTLC分析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的菌丝体中多糖、三萜和甾醇的含量,DPPH与硫酸香草醛显色法检测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随发酵时间的延长,桦褐孔菌菌丝体生物量越来越高,经HPTLC法分析可见发酵后的菌丝体与桦褐孔菌子实体中的三萜和甾醇成分相似。且多糖、三萜甾醇的含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通过显色反应,发现菌丝体中含有子实体未发现的抗氧化三萜成分。通过研究确定了桦褐孔菌液体发酵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变化,确立最佳发酵时间,为桦褐孔菌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优化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提取工艺并初步探究其对朊病毒复制的影响。采用醇提方法,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使用CCK-8试剂盒对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处理细胞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确定其安全质量浓度;根据安全性评价结果,使用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对朊病毒复制的影响;通过测定过氧化氢及抗氧化因子等对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桦褐孔菌生粉:乙醇)1:10(g/mL),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80 ℃,在此条件下,得率为6.32%。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的最大安全质量浓度为6.25×10-4 mg/mL;在此浓度下,处理细胞24 h后,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对朊病毒的复制有抑制作用(p<0.01),可减少H2O2的含量,增加SOD和抗氧化因子GCLM、GCLC的含量,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本试验表明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对朊病毒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桦褐孔菌发酵粗多糖,将粗多糖过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两种多糖(EIOP1、EIOP2),本文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正常HepG2细胞及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单位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为主要指标,探究桦褐孔菌两种纯化多糖不同浓度(10、20、40、80、160和320 μg/mL)的降血糖活性,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以阿卡波糖作为阳性对照,葡萄糖消耗实验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EIOP1、EIOP2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组阿卡波糖与粗多糖,IC50值分别为39.18、29.87 μg/mL。EIOP1在浓度为80 μg/mL时,对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促进效果最好,比对照组提高了30.62%(P<0.01);EIOP2在浓度在40 μg/mL时,葡萄糖消耗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提高了75.99%(P<0.01);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实验发现EIOP1在浓度为40 μg/mL时,促进效果最好,比胰岛素抵抗组提高了30.00%,EIOP2在浓度为80 μg/mL时,促进效果最好,比胰岛素抵抗组提高了90.49%,高于Met组(P<0.01)。因此,桦褐孔菌纯化多糖对正常HepG2细胞和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均具有促进作用,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粗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