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微波提取的水溶性大豆多糖与热水浸提的水溶性大豆多糖进行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浸提方法和微波提取方法得到的水溶性大豆多糖具有相似的结构,105℃以下的加热对水溶性大豆多糖的结构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取3种常见大豆加工副产物豆腐渣、大豆蛋白渣和大豆皮中的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SPS),比较分析不同来源水溶性大豆多糖进行功能特性和基本结构。方法通过抗氧化性、乳化性和起泡性评价3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功能特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3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豆腐渣中的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Ⅰ)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性、乳化性和起泡性,大豆皮中的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Ⅲ)次之,大豆蛋白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Ⅱ)的抗氧化性、乳化性和起泡性最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的图谱表明,3种来源水溶性大豆糖在基本结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来源的水溶性大豆多糖功能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而基本结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大豆多糖的性质及其在冷冻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大豆多糖的化学结构、化学性质和物理特性,并简要介绍了大豆多糖类在冷冻食品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豆类作为蛋白和食用油脂的优良来源,已经被广泛研究报道。豆类中的多糖近年来也有较多报道,现有研究中报道较多的是大豆多糖。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杂豆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本文综述了豆类水溶性多糖的结构、生物活性、以及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概况。大豆水溶性多糖是一种酸性多糖,结构与果胶相似,具有抗肿瘤、抑菌、抗氧化等活性,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黑豆多糖、菜豆多糖和豇豆多糖等杂豆多糖的部分结构信息已被一些研究者解析,其中黑豆多糖和菜豆多糖分别具有促进骨组织中骨髓细胞的生成和预防结肠癌等生物活性,而关于其他杂豆类多糖的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5.
利用六偏磷酸钠与大豆多糖进行酯化反应,制备交联大豆多糖,并对交联大豆多糖的结构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多糖分子的羟基通过与六偏磷酸钠形成酯化键而交联起来,交联大豆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由566 000左右增大至1 540 000左右,黏度由55mPas增大至70mPas。通过考察大豆多糖对大豆分离蛋白乳液的分散稳定作用,发现在酸性pH条件下,交联大豆多糖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稳定性较交联之前有所提高,乳液在4℃放置30天后,乳液粒径可保持0.35μm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蒸煮的方法,制备水溶性大豆多糖。以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得率为考察指标,分别对高温蒸煮改性条件(液料比、蒸煮时间、蒸煮温度)进行研究,并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结果显示,最佳工艺参数是:液料比为1.8∶1,温度140℃,蒸煮时间100min,在该条件下得率为22.89%,高温蒸煮可显著提高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效率。同时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蒸煮前后豆渣的形态结构,表明其形态结构的确发生了明显变化,有利于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溶出。  相似文献   

7.
多糖及改性多糖作为涂膜保鲜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糖及改性多糖作为一种安全、无毒和有效的涂膜保鲜材料近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简要概述水溶性大豆多糖、壳聚糖、茁霉多糖、淀粉、魔芋多糖和纤维素等多糖及改性多糖作为涂膜保鲜材料在果蔬和禽蛋上的应用,探讨多糖及改性多糖涂膜保鲜的机理及涂膜方法,并对多糖及改性多糖涂膜作为保鲜材料的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及组分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远景  张倩  朱昺 《食品科学》2007,28(9):295-298
大豆多糖是大豆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性、食品稳定性等作用。本实验从大豆豆渣中提取可溶性大豆多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对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TLC)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的单糖组分与结构分析。通过对提取温度、保温时间、pH值、固液比等对大豆多糖的提取影响4个因素的正交试验,结果是最佳提取组合条件为提取温度在100℃,保温时间为3h,固液比1:2,pH值为5时为产率最高。并将提取的多糖经过初步纯化后,经薄层层析分离的纯化制备样品与半乳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等部分单糖的组分分析和红外光谱的样品糖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9.
紫檀芪(pterostilbene, PTS)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脂等生物活性,然而其低水溶性限制了其应用。该文制备了亚麻籽蛋白-紫檀芪-大豆多糖纳米复合物,研究了溶液pH值、大豆多糖浓度对复合物包埋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纳米复合物的pH稳定性和盐离子稳定性。结果表明,溶液pH值为3.5、大豆多糖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对紫檀芪的包埋率最高,整个体系颗粒分散比较均匀。通过荧光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发现亚麻籽蛋白、紫檀芪、大豆多糖之间存在疏水相互作用、氢键作用力和静电相互作用。与亚麻籽蛋白稳定的纳米复合物相比,加入大豆多糖后纳米复合物的pH稳定性和盐离子稳定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定位大豆多糖胶的应用范围,拓展其应用领域,以实验室自制大豆多糖胶为研究对象,采用Texture Analyser X-T21型质构仪研究大豆多糖胶的浓度、溶液pH、蔗糖添加量对大豆多糖胶凝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大豆多糖胶溶液浓度的增大,其凝胶强度和粘滞力增大,而凝胶弹性减小;大豆多糖胶凝胶的pH范围为4~7.5,最佳pH为6;蔗糖对大豆多糖胶的凝胶强度影响最大,最佳糖添加量是20%。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浓缩蛋白为原料、多糖为稳定剂制备多糖蛋白复合乳液,探讨了p H条件、多糖种类及添加量等因素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 H为3.0时,加入适量黄原胶或大豆多糖的乳液体系稳定性最高,乳化活性最高达59.07 m~2/g,平均粒径最小为4.747μm;当p H为7.0时,加入适量卡拉胶或黄原胶的乳液体系稳定性最高,乳化活性最高达87.05 m~2/g,平均粒径最小为2.375μm。以上乳液在4℃储藏16 d均无明显分层、絮凝现象。多糖蛋白乳液液滴的结构与形态分析发现,多糖能够很好地固定在液滴表面使其保持稳定与分散。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辅助萃取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香  刘颖  王玲 《中国酿造》2012,31(4):88-92
对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进行超声辅助萃取,以获得其超声辅助萃取大豆豆渣多糖的优化工艺。以豆渣为原料,在pH值为6.0的条件下,从提取时间、液固比、超声功率及提取温度等因素分析其对豆渣可溶性大豆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萃取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的工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液固比20∶1、温度60℃、时间30min及功率70W。此条件下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率可达到最大,为0.019%。在影响大豆豆渣多糖提取率的4个因素(提取温度、液固比和提取时间、超声功率)中,液固比、提取时间为主要因素,其次是温度和超声功率。超声波辅助萃取可有效提高豆渣中可溶性大豆多糖得率。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针对不同超声功率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可溶性多糖形成的复合乳液的冻融稳定性进行研究, 揭示乳液冻融稳定机理与形成乳液复合物结构特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对2 次冻融循环处理前后乳液油滴进行共聚焦 观察,研究等温结晶固脂含量、油脂被乳化量的变化和作为乳化剂的大豆分离蛋白不同超声处理(0、200、300、 400、500 W)下二级结构的变化,进而分析其与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乳液经2 次冻融循环处理后 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聚结程度降低,400 W超声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可溶性多糖复合乳液最为稳定;等温 结晶条件下不同乳液固脂含量增加速率不同,但最终平衡时总含量相同;油脂被乳化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不 同超声处理改变了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400 W超声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无规卷曲结构含量最高。说明不同 超声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可溶性多糖会形成不同结构的复合物,影响了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初步明确了 适当的超声处理能够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空间结构,促进其与大豆可溶性多糖分子的键合,进而影响大豆分离蛋 白-多糖界面结构特性和乳化体系的冻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亚临界水提取的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流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亚临界水提取大豆多糖,并研究大豆多糖质量浓度、金属离子浓度、pH值、蔗糖添加量对水溶性大豆多糖水溶液流变性及其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大豆多糖水溶液为假塑性流体,其流体类型不随大豆多糖质量浓度、pH值的变化和金属离子、蔗糖的添加而改变;金属离子对水溶性大豆多糖的黏度影响很小,而水溶性大豆多糖的黏度随其质量浓度、蔗糖添加量及pH值的增大而上升,但与果胶相比黏度仍较低。采用亚临界水提取的大豆多糖具有稳定的流变特性,可作为添加剂应用于低黏度乳酸饮料和含糖饮料等食品中。  相似文献   

15.
可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对功能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溶性大豆多糖(Soybean soluble polysaccharide,SSPS)是从大豆分离蛋白或豆腐生产过程产生的豆渣中分离提取得到的一种酸性多糖,具有分散稳定性、乳化及乳化稳定性等功能特性。本文系统研究了豆渣中提取大豆多糖的提取条件对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125℃,提取时间1.5h、体系pH5.0时水溶性大豆多糖既有较高的得率,同时又具有优越的分散稳定性。通过乳液稳定性及粒度分布研究表明了优越功能性的大豆多糖与提取条件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纳米乳液具有抗沉降和抗乳析动力学稳定性,是提高脂溶性物质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手段。本论文探索了大豆酸溶蛋白(acid soluble soy protein,ASSP)/大豆多糖(soy soluble polysaccharides,SSP)纳米乳液的制备工艺,系统分析了p H条件、加油量、压力、质量比、热处理等因素对纳米乳液形成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 3.0~4.0范围内,酸溶蛋白与大豆多糖质量比1:4,400 bar的压力下,可以很好地包埋5%~20%的油,此时制备的乳液粒径为269.33±2.26 nm,并且储存60天粒径无显著性变化(P0.05)。p H条件、高压以及热处理对乳液的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ASSP/SSP纳米乳液适合食品工业中的酸性介质、高温以及高盐环境下的应用。通过果胶酶水解大豆多糖,对酸溶蛋白/大豆多糖纳米乳液的形态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酸溶蛋白/大豆多糖纳米乳液的微滴表面被多糖覆盖,大豆多糖能够很好地固定在微滴表面并使得纳米乳液微滴稳定和分散。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提醇沉方法制备大豆和纳豆粗多糖样品,解析大豆多糖和纳豆多糖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征,研究大豆多糖和纳豆多糖的溶水能力、持水能力和脂肪结合能力,比较分析大豆多糖和纳豆多糖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和降血脂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纳豆多糖中糖醛酸含量显著高于大豆多糖(P<0.05);大豆多糖和纳豆多糖的分子质量分别为5.256、33.532 ku,说明大豆多糖和纳豆多糖的单糖组成种类相似但比例不同;大豆多糖的表面粗糙,纳豆多糖表面光滑致密;纳豆多糖的溶水能力是大豆多糖的2.04倍,而大豆多糖的脂肪结合能力是纳豆多糖的2.99倍;纳豆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半抑制质量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0.049±0.015)、(2.640±0.072)mg/mL,表现出更佳的抗氧化活性;纳豆多糖抑制α-淀粉酶活性的IC50为(3.297±0.395)mg/m L,体外降血糖活性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8.
以大米淀粉为材料,研究了大豆多糖对淀粉糊化及凝胶特性的作用.通过布拉班德黏度计,DSC差示量热扫描和质构仪等分析手段,研究分别添加相当于淀粉干基质量分数1.0%、2.5%、5.0%的大豆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多糖能有效降低大米淀粉黏度,改善其凝胶品质,且添加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对淀粉基食品的改良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详细探讨了影响从豆渣中提取大豆多糖的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 ,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加水量、乙醇用量以及乙醇沉淀时间等对大豆多糖的提取率都有明显影响。在此基础上 ,选择对多糖提取率影响较大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加水量、乙醇用量等四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 ,确定了较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谷氨酰胺转氨(transglutaminase, TG)酶交联法研究亲水多糖对TG酶交联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TG酶交联法为基础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优凝胶弹性的工艺参数,在此参数条件下将大豆分离蛋白与亲水多糖混合,制备亲水多糖-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凝胶,并对凝胶的质构特性、持水性、热力学性质以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 在酶交联pH 7.3、酶交联时间2.3 h、酶交联温度48℃条件下,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弹性最佳。添加了亲水多糖后,凝胶的质构特性和持水性显著提高,热稳定性增强,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发生变化,凝胶的微观结构变得更致密,孔径变小。结论 亲水多糖的添加能够改善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特性,该研究为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深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