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莜麦淀粉提取工艺条件,并检测了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莜麦淀粉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1.59,提取温度48.84℃,提取时间137.31 min,p H 8.73,该条件下莜麦淀粉的提取率为75.58%。与对照组比,莜麦淀粉溶解度较小,糊化温度较高,莜麦淀粉糊冻融稳定性、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均较差,易发生老化。  相似文献   

2.
酶解水溶剂法提取莜麦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莜麦是内蒙地区特色作物之一,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理功能。为了研究莜麦中多酚的提取,以内蒙古莜麦为原料,以多酚得率为依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酶解水溶剂法提取酚类物质的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复合酶用量0.8%,酶解时间80 min,酶解温度55℃,pH值5.0,此时酚类物质的得率为:2.950 mg/g。在此基础上与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法比较,得出酶法提取多酚得率显著高于微波辅助提取法。表明:在提取莜麦多酚方面,酶解水溶剂提取法优于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法。  相似文献   

3.
以香芋为原料,对酶法提取香芋淀粉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纤维素酶添加量、料液比对淀粉提取率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香芋淀粉酶法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35℃、料液比1∶4、纤维素酶添加量0.6%、酶解时间4 h。在此工艺条件下,香芋淀粉提取率为90.23%。该法提取的香芋淀粉无二氧化硫残留,不存在碱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纤维素酶辅助从青稞粉中提取淀粉,以淀粉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 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并将其应用于超声中试放大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加酶量、酶解温度以及酶解时间与酶解温度的交互作用对淀粉提取率有显著影响。试验范围内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00 U/g、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6 h、pH 4.8,此时,淀粉提取率为80.02%。中试放大试验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所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试验优化中性蛋白酶辅助提取青稞淀粉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性蛋白酶辅助提取青稞淀粉,研究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值对青稞淀粉中蛋白残留量的影响,选择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以淀粉蛋白残留量和淀粉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与酶解温度的交互作用及加酶量与酶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淀粉蛋白残留量有极显著影响,而对淀粉提取率无显著影响。实验范围内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40.79 U/g、酶解温度45.01 ℃、酶解时间2.57 h,在此条件下青稞淀粉的提取率为60.36%,淀粉蛋白残留量为1.31%。  相似文献   

6.
以绿豆为原料,对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蛋白酶添加量、料液比对淀粉提取率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最佳参数为: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4.5 h、蛋白酶添加量700 U/g、料液比1∶3;在此条件下,绿豆淀粉提取率为96.97%。  相似文献   

7.
确定应用脱脂碱提复合法进行莜麦淀粉提取的最佳工艺,并对其相关特性进行研究。以莜麦种子为原料,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确定莜麦淀粉提取的最佳工艺并对莜麦淀粉相关特性进行研究。最佳工艺为:当固液比为1:10,摇床温度为50℃,震摇时间为2 h,测得莜麦淀粉的提取率为73.26%。在最优条件下,提取的莜麦淀粉中水分含量为7.56g/100g,灰分含量为0.13 g/100 g,脂肪含量为0.17g/100 g,蛋白质残留量为0.56g/100 g,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SEM和光学显微镜图像显示,莜麦淀粉颗粒较小,且粒径大小不一致,呈多角型或椭圆形,属于小颗粒淀粉;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分析发现,莜麦淀粉的谱图为典型的淀粉图谱。应用脱脂碱提复合法进行莜麦淀粉的提取,并对其相关特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pH、水料比、温度、时间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进行正交试验,对燕麦蛋白和淀粉进行初步分离,得到燕麦蛋白的初步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分离的蛋白和淀粉进行纯化。试验得出燕麦蛋白纯化的最适酶解条件及燕麦淀粉纯化的最适酶解条件,燕麦淀粉得率为86.2%,纯度为77.6%。  相似文献   

9.
以莜麦蛋白为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莜麦蛋白制备抗氧化肽工艺。以酶解液的还原能力为指标,研究pH值、加酶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莜麦蛋白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莜麦蛋白制备抗氧化肽工艺,同时研究其酶解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胰蛋白酶酶解莜麦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8.1,加酶量16 9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2.62h,该条件下制备的莜麦蛋白酶解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青海高原藜麦作为原料,碱性蛋白酶作为酶解剂,研究藜麦淀粉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藜麦淀粉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藜麦淀粉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为0.598%,pH值为9.09,酶解时间为122 min,酶解温度为40.60℃,在此条件下藜麦淀粉提取率的预测值为89.26%。以最佳工艺条件对藜麦淀粉进行提取,验证试验中藜麦淀粉的提取率为(89.09±0.15)%,蛋白质残留率为(1.02±0.46)%。藜麦淀粉提取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19%,与所建立的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此模型优化藜麦淀粉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