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该研究利用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chitosan,CMCS),通过反溶剂法制备了负载姜黄素(Curcumin,CUR)的纳米复合物,以粒径、电位、包封率和多分散系数(PDI)等为指标优化了Zein/CMCS-CUR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条件。当Zein/CMCS与CUR的质量比为10:1时制备的纳米复合物粒径较小(95.37 nm),其Zeta电位为-21.70 mV,包封率和负载量分别为96.63%和4.55%。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XRD)探讨了Zein、CMCS和CUR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纳米复合物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氢键、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是组装该纳米复合物的驱动力。姜黄素以非晶体状态成功包埋在Zein/CMCS复合物中,Zein/CMCS-CUR纳米复合物呈球形,且分布均匀。体外抗氧化和消化实验表明经纳米复合物包载后姜黄素仍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呈现明显缓释特性。该研究可以为姜黄素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阿拉伯胶(arabic gum,AG)为原料,通过反溶剂法制备纳米颗粒,形成核壳结构的zein-AG运载体系。通过研究zein储备液质量浓度、体系中乙醇与水体积比(醇水比)、pH值、盐离子浓度对纳米颗粒稳定性影响,制备高效负载生育酚的zein-AG纳米颗粒。实验结果表明,zein储备液质量浓度为50g/L,醇水比为1∶50,zein与AG的质量比为1∶1.5时,形成粒径为122.6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7,电位为-32.8 m V的稳定纳米颗粒;在pH=3~9内zein-AG纳米颗粒粒径在120~140 nm;pH=3时zein-AG纳米颗粒电位较低为-17.8 m V,但pH=4~9时电位在-25~-40 m V,PDI在0.3以下,非常稳定;盐离子浓度不超过20mmol/L时,纳米颗粒粒径均为纳米级,超过20 mmol/L时纳米颗粒发生严重絮凝,证明zein和AG为静电相互作用力结合,有一定的电荷屏蔽作用。当纳米颗粒与生育酚质量比为1∶5时,包封率达到86.9%以上,且粒径、PDI、电位均在稳定范围内。复合AG的zein纳米颗粒的稳定性、耐盐耐酸碱性、对生育酚负载率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反溶剂沉淀技术制备富含芦丁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复合颗粒,并以此作为稳定剂一步均质制备Pickering乳液,随后对乳液稳定性和抗氧化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反溶剂沉淀技术有效促进玉米醇溶蛋白对疏水活性芦丁的高效包埋,不仅实现复合纳米级颗粒的制备,还保留了芦丁的抗氧化活性;相较于单独玉米醇溶蛋白稳定的乳液,玉米醇溶蛋白-芦丁复合纳米颗粒不仅提高了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还提高了其抗氧化能力,表明了玉米醇溶蛋白-芦丁复合纳米颗粒具有作为Pickering乳液稳定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23):103-108
以玉米醇溶蛋白和卵磷脂为原料,通过反溶剂法制备包含槲皮素的纳米颗粒,并对其理化及氧化特性进行研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和槲皮素间主要以氢键、静电和疏水吸引相互作用,并随着卵磷脂比例增加,包合物中开始出现其特征吸收峰。差示扫描结果表明,与单一玉米醇溶蛋白相比,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纳米粒子显著提高了槲皮素对热处理的稳定性。包埋槲皮素的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纳米颗粒近球形,随着卵磷脂质量比的增加,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coefficient,PDI)减小,电势点位负值低,更稳定,且质量比为1∶2和2∶3时放置30 d无明显变化。当质量比为1∶2时,包封率最大,为73. 2%,装载率2. 9%,且热稳定较强,总抗氧化性能优,达34. 62%。由此表明,质量比为1∶2的玉米醇溶蛋白-卵磷脂复合纳米颗粒可作为槲皮素的有效载体用于其活性的保护与长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单宁酸(tannin acid, TA)、麦芽糊精(maltodextrin, MD)、聚葡萄糖(polydextrose, PD)共价修饰对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功能特性和结构的影响,采用碱处理法和湿法美拉德反应将TA、MD、PD共价接枝到SPI上,分别得到二元共价复合物(SPI-TA)和2种三元共价复合物(SPI-TA-MD、SPI-TA-PD)。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反应基团的测定研究SPI-TA、SPI-TA-MD、SPI-TA-PD复合物中共价键的形成以及共价接枝程度。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二元、三元共价复合物中SPI结构的变化。通过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抗氧化活性、热稳定性和表面疏水性等指标,研究TA、MD、PD的共价接枝对SPI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A、MD、PD与SPI共价结合改变了SPI的结构,降低SPI二级结构中β-折叠含量;TA接枝当量为(35.56±1.32)μmol/g, MD的接枝度为46.54%,PD的接枝度为32.26%;相比于SPI,SPI-TA-M... 相似文献
7.
研究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功能特性及其在面条品质改良中的应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超声波处理时间120 min、料液比1∶12、pH11,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率为86.6%。研究玉米醇溶蛋白功能特性,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的持水性优于谷朊粉,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略好于谷朊粉。将玉米醇溶蛋白按一定比例添加到面条中,利用质构仪进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玉米醇溶蛋白的面条拉伸长度和破断功均比空白组有所提高,面条的延展性和咀嚼性得到改善。玉米醇溶蛋白可以提高面条的弹性和咀嚼性,总评分较高。玉米醇溶蛋白作为新型天然小麦粉品质改良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溶剂法构建了丁香酚/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体系,并将荷载丁香酚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制备成纳米粒子膜。以膜的厚度、透光率、机械性能、白度、水蒸气透过系数和透油系数为指标,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对该条件下制备的产品的抗菌性质进行测定。制得的丁香酚/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粒径在255~390nm,且具有较好分散度。最佳制膜条件为:玉米醇溶蛋白和80%乙醇固液比为1∶10(g/ml)、甘油质量分数为20%、丁香酚质量浓度为20μg/ml。该条件下制备的产品为淡黄色,较薄,无异味,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菌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玉米醇溶蛋白是玉米中主要的贮藏蛋白质,约占总蛋白质的45%~50%。近年来随着对玉米醇溶蛋白研究的深入,它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对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脱色、纯化等制备方法进行了介绍。同时根据它独具的特性,在塑料、涂膜剂、可食性薄膜等应用方面作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以茶多糖为模板制备纳米硒的可行性,以云南大叶种绿茶、红茶、普洱茶和福鼎大白白茶、英红九号黄茶、岭头单丛乌龙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茶叶粗多糖,比较其得率和多糖、蛋白质组成,并以各茶类粗多糖为模板制备纳米硒,采用动态光散射和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分析其平均水合直径、总光强、Zeta电位和多分散系数,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其颗粒大小、形貌和分布特性,并对稳定性最佳的茶多糖-纳米硒,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其硒浓度,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其与模板的结合。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茶类的粗多糖均有稳定纳米硒的作用,但以普洱茶粗多糖作用最强,所构建的纳米硒直径最小(75 nm)、静电稳定性最高(Zeta电位-53 mV)、分布最集中(多分散系数0.11),主要通过-OH、-NH2、-C=O等基团以非共价键与纳米硒结合。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以低浓度的阿拉伯胶为稳定剂,采用反溶剂法制备萝卜硫素-玉米醇溶蛋白纳米水分散体,并对其理化性质及萝卜硫素的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包埋萝卜硫素的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纳米颗粒平均粒径184. 1 nm,多分散指数0. 135,ζ-电位-33. 5 m V,包埋萝卜硫素的颗粒平均粒径159. 8~180. 2 nm,多分散指数0. 152~0. 198,ζ-电位-32. 1~-37. 5 m V,颗粒近球形;当萝卜硫素与玉米醇溶蛋白的质量比为1∶25时,包封率为92. 3%,载量43. 4 mg/g;随着二者质量比增加,包封率显著下降,载量增幅不大,约60. 6~78. 7 mg/g。随着pH升高,pH 2~4时颗粒平均粒径显著减小,pH 4~8时其变化不显著;随着环境温度升高,25~55℃时,颗粒平均粒径变化不显著,55~85℃,平均粒径从200 nm左右增加到350 nm左右。萝卜硫素释放结果表明,60 min内累计释放率接近50%,240 min内几乎完全释放。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玉米醇溶蛋白的化学组成、结构、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和性质,讨论了以玉米淀粉厂的副产物玉米蛋白粉(CGM)为原料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的工艺条件,以及在工业上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5):6-10
以来源广泛的小麦醇溶蛋白(gliadin)为原料,食品级的酪蛋白酸钠(SC)为静电和空间稳定剂,利用反溶剂过程中小麦醇溶蛋白的自组装行为制备了水溶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子(Gliadin/SC纳米粒子)。研究了其形成过程及微结构,揭示了gliadin与SC的比例、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对gliadin/SC纳米粒子粒度、电位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Gliadin/SC纳米粒子为球形,粒径在190~310 nm之间,Zeta电位在中性条件下-28.6~-32.8mV其悬浮液(PG-SC)呈半透明状,2周未出现失稳现象。Gliadin/SC纳米粒子受pH值的影响显著,对盐离子敏感。PG-SC冻干后能够复溶,且粒径和多分散性无太多改变。水溶性Gliadin/SC纳米粒子具有对疏水性生物活性物质的荷载和输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基于天然生物大分子的纳米递送体系在消化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本研究以姜黄素(Curcumin)为芯材,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壁材,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包埋姜黄素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CZNPs),通过光谱学方法和电子显微镜对CZNPs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中对CZNPs的消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姜黄素与Zein的质量比为1:40时,姜黄素的包埋率最高,为99%±1%,制得的CZNPs为球形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18.6±0.7 nm、Zeta电位为19.9±3.79 mV,且颗粒之间出现轻微粘连。在体外模拟胃消化过程中,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CZNPs出现明显聚集,其平均粒径增至8000 nm;且部分Zein发生降解,生成小分子量的氨基酸,同时缓慢释放出姜黄素。在后续的模拟肠消化过程中,CZNPs的聚集程度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弱,但Zein没有继续降解,姜黄素的释放也没有明显增大。因此,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口服递送体系,可能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和口服药物的开发中。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升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应用价值,改善传统石油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研究以Zein、琼脂(Agar,AG)和卡拉胶(Carrageenan,CA)为成膜基材,明胶为增强剂、甘油增塑剂,纳他霉素和乳酸链球菌素为抗菌剂通过流延的方式来制备复合抗菌膜,并对其理化性能及保鲜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复合抗菌膜中Zein-AG膜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较高,机械强度为7.12±0.91 MPa、透光率为25.40±1.00%;Zein-AG膜的透气性和水溶性较高;Ze-CA/AG膜的抑菌性能强,与其他复合膜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对黑曲霉及根霉的抑菌圈直径为35.155±0.85 mm和23.17±0.94 mm,并且还能有效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繁殖。在保鲜方面,Ze-CA/AG膜对于葡萄的失重率、硬度及营养指标的控制上呈现了较好的效果,有利于延长葡萄的保鲜期。研究为拓宽Zein的开发与利用及在制备绿色环保包装材料的研究上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