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3.
以发酵产物中多肽含量为指标,研究白地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菌发酵菜籽粕生产多肽的工艺条件。采用Plackett-Berman实验得出影响多肽含量的显著因素有是否灭菌、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得到预测发酵产物中多肽含量的数学模型为:Y=154.90+7.64X4-1.10X5+4.75X3-1.52X4X5-5.84X42-11.56X52-5.42X32,X3为发酵时间(d),X4为发酵温度(℃),X5为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接种量对多肽含量的影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得出多肽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68℃,接种量18.68%,发酵时间4.25d,此时所得发酵产品中多肽含量为157.79mg/g。 相似文献
4.
混菌发酵菜籽粕制备多肽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发酵产物中多肽含量为指标,研究白地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菌发酵菜籽粕生产多肽的工艺条件。采用Plackett-Berman实验得出影响多肽含量的显著因素有是否灭菌、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得到预测发酵产物中多肽含量的数学模型为:Y=154.90+7.64X4-1.10X5+4.75X3-1.52X4X5-5.84X42-11.56X52-5.42X32,X3为发酵时间(d),X4为发酵温度(℃),X5为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接种量对多肽含量的影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得出多肽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68℃,接种量18.68%,发酵时间4.25d,此时所得发酵产品中多肽含量为157.79mg/g。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菜籽粕中的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SP),该试验通过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混菌固态发酵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试验和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出菜籽粕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1(g∶mL),接种量7.95%(质量分数),L.plantarum、B.subtilis与A.oryzae接种比例2∶2∶1(体积比),发酵温度34.02℃,共发酵93.86 h。发酵的菜籽粕相对于未发酵菜籽粕,多肽含量提高105.65%(P<0.01),SP含量提高22.335%(P<0.05);SDS-PAGE中14 kDa以下的亚基先降解;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大部分转变为β-折叠、无规则卷曲、β-转角;氯化钯法测硫苷,其降解率达到(85.06±1.63)%(P<0.05);菌落平板计数显示,微生物的总数增长,在72 h时达到最大值。因此,混菌固态发酵的方式中各菌协同发酵,可有效提高SP、多肽含量... 相似文献
6.
采用观察透明圈与液态发酵测酶活相结合的方法,从腐烂的水果中筛选获得1株果胶酶产生菌G1。通过形态观察与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G1为黑曲霉。对G1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g/L):桔皮粉32,麸皮10,(NH4)2SO422,Na2HPO4·12H2O 8.4,KH2PO41.4,MgSO4·7H2O 1.0,CaCl20.1,FeSO4·7H2O 0.1,ZnSO4·7H2O 0.1,培养基初始pH 6.5;最佳发酵条件是:装液量50 mL/250 mL,转速180 r/min,接种量9%(体积分数),32℃培养7 d。在此条件下,果胶酶活力达到270.4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8.7倍。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以洛川苹果为原料,优化混菌发酵苹果酵素的工艺条件.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酵母菌发酵以酵母菌接种量、发酵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植物乳杆菌发酵以白砂糖添加量、发酵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得到单一菌种发酵的最佳条件.再通过考...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从自然界筛选出一株脂肪酶产生菌株,鉴定其种属并对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研究。采集富油水样,利用罗丹明B培养基进行初筛,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产脂肪酶的细菌U5,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三丁酸甘油酯、葡萄糖、尿素添加量进行发酵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培养基组分为:三丁酸甘油酯2.0%(V/V),葡萄糖9 g/L,尿素8 g/L。在此优化条件下,粗脂肪酶酶活为4.3 U/mL,比优化前的酶活提高了16.22%。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高产阿魏酸酯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固态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自然界中采集土壤样本,使用阿魏酸乙酯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初筛、固态发酵产酶试验、复筛得到1株高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鉴定为黑曲霉。对该菌株固态发酵产阿魏酸酯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汽爆条件下汽爆稻草的发酵产酶酶活较高;在固液比1∶3、初始pH3、麸皮添加量25%、30℃下发酵3d后酶活最高,可达445.1mU/g。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固态发酵菜籽粕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菜籽粕为原料,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啤酒酵母、季也蒙毕赤酵母及黑曲霉等菌种,通过单菌株与混菌株发酵试验,研究发酵对菜籽粕中粗蛋白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的蛋白酶活性高于其他菌株;混菌株发酵效果明显优于单菌株发酵;混菌株发酵中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啤酒酵母三菌种组合发酵能较好地提高菜籽粕作为饲料蛋白的品质,此时其粗蛋白质增加率和硫代葡萄糖苷(硫苷)、唑烷硫酮(OZT)、单宁、植酸降解率分别为5.37、93.44、99.99、34.86、18.15%(干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降低或脱除菜籽粕中抗营养因子含量,增强安全性,以菜籽粕为原料,就单菌、混菌及二次发酵方式开展发酵脱毒研究。以植酸、硫苷、芥子碱和异硫氰酸酯含量为考核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结果表明:混菌发酵和二次发酵脱毒综合效果较好,在混菌发酵中,硫苷、异硫氰酸酯、植酸和芥子碱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5.12%、82.47%、87.56%、56.00%;在二次发酵中硫苷、异硫氰酸酯、植酸和芥子碱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6.87%、78.57%、82.58%、68.00%。此外,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二次发酵粕在等级评价中,达到I级水平,脱除抗营养因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酸性植酸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产酸性植酸酶酶活较高的菌株,初步鉴定为黑曲霉,菌株最优发酵条件为:麸皮3g/100mL、(NH4)2SO4 0.5g/100mL、发酵液初始pH5.5、发酵时间84h,酶活力可达12.06U/mL。对其粗酶液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作用pH值为5左右,最适温度是45℃;该酶在55℃保温30min后酶活力保留在60%左右;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有一定的稳定性;金属离子Ca2+、Fe2+、Na+、K+、Zn2+、Cu2+对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g2+、Ba2+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8.
油菜籽及其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总量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研究对油菜籽及其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总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和试验,将葡萄糖释放——酶鉴定法作为快速检测的首选方法。在试验中发现了葡萄糖释放——酶鉴定法和硫酸根离子沉淀法检测结果之间呈线性相关并建立了线性方程,对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