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蒸汽爆破对油茶籽进行处理,探究不同蒸汽爆破压力、维压时间对油茶籽油提油率、油品理化性质、活性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品质变化的内部因素。结果表明:当蒸汽爆破压力在0~1.6 MPa时,油茶籽油提油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超过1.6 MPa时,提油率下降;当维压时间为30 s时,提油效果优于其他处理时间;因此蒸汽爆破处理最佳条件为1.6 MPa处理30 s。蒸汽爆破处理可以降低油茶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提高油茶籽油的碘值、多酚质量浓度和角鲨烯、VE含量。经汽爆处理的油茶籽表面变得粗糙,结构遭到破坏,进而有利于油茶籽油和活性物质的释放。蒸汽爆破处理加速了油茶籽油美拉德反应的发生。因此,蒸汽爆破预处理有利于油茶籽油的提取和活性物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明确蒸汽爆破处理对苹果果胶乳化性的影响。对苹果果胶进行蒸汽爆破处理,研究汽爆压力和汽爆时间对果胶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并比较汽爆前后果胶粒径和果胶表观黏度,通过显微镜观察乳化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果胶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随着爆破压力和爆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与未汽爆处理的果胶相比,在0.6 MPa/120 s处理条件下,果胶乳化活性由21.05 m2/g增加至43.61 m2/g;乳化稳定性由89.60 min增加到125.92 min;乳化液平均粒径由143.1 μm减少为100 μm;乳化液表观黏度显著上升,显微观察显示汽爆后的苹果果胶乳化液滴更加均匀细密。蒸汽爆破处理苹果果胶提高了乳化性,使果胶乳化性整体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蒸汽爆破作用强度对籼米淀粉分子结构的影响。采用蒸汽爆破的方法对籼米淀粉进行处理,利用凝胶色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研究汽爆压力、维压时间和淀粉样品水分含量对籼米淀粉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籼米淀粉经蒸汽爆破处理后,随着爆破压力、爆破时间以及样品水分含量的增加,籼米淀粉分子量下降,短链片段所占比例增加,中间级分吸收峰逐渐消失;汽爆处理后的籼米淀粉分子链聚合度降低,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发生兰移现象;随着汽爆强度增加,淀粉分子链断裂产生的醛基增多,红外光谱1650 cm-1处醛基吸收峰强度增大,有序化结构与无序化结构的比例(结晶指数)变大。研究表明蒸汽爆破技术作为一种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的降解籼米淀粉分子链聚合度,增加淀粉结晶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蒸汽爆破技术对苦荞麸皮进行预处理,并结合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研究了汽爆处理前、后的苦荞麸皮多酚在不同胃肠消化阶段的释放量,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汽爆处理前后的苦荞麸皮多酚释放量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均有提高;汽爆处理后苦荞麸皮胃、肠消化液的细胞抗氧化性增强,EC50值分别为(19. 95±0. 37)和(150. 32±6. 43) mg/m L;汽爆处理后苦荞麸皮胃消化液对Hep G2细胞有抑制效果,EC50值为(9. 37±1. 20) mg/m L。说明蒸汽爆破处理的苦荞麸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可为科学评价苦荞麸皮的营养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红霞 《中华纸业》2014,(22):76-76
蒸汽爆破是秸秆综合利用处理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成本低、无污染,受到广泛关注。蒸汽爆破处理中的核心设备为汽爆分离机。汽爆分离机主要包括罐体、进料口、卸料口、蒸汽管道,现有技术中汽爆分离机上仅在近底部设置一个竖直的蒸汽管道,而且该蒸汽管道伸入罐体内部的部分较短,属于单点通汽结构,该结构的汽爆分离机内部蒸汽压力极不均匀,从而秸秆爆破不均匀,制浆质量差。在此,提供一种均匀供蒸汽的汽爆分离机。  相似文献   

6.
蒸汽爆破预处理辅助提取米糠蛋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蒸汽爆破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米糠中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对米糠微观结构的影响。以米糠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采取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对蒸汽爆破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米糠蛋白中的汽爆压强、保压时间、水分含量、粉碎细度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对汽爆前后的米糠微观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最适的蒸汽爆破工艺条件为汽爆压强0.85 MPa,保压时间67 s,水分含量64%,粉碎细度100目,在此条件下的米糠蛋白提取率达到82.93%;蒸汽爆破处理能使米糠微观结构发生显著改变,表面变的凸凹不平、比表面积增大、粗糙多孔、立体网状结构更为丰富,米糠植物细胞壁显著破裂,这也是蒸汽爆破处理能提高米糠蛋白提取率的作用原因。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低酸喷雾协同低温蒸汽爆破(以下简称汽爆)预处理条件对小麦秸秆纤维的化学组分、结构及酶水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硫酸浓度(料液比1∶1)、汽爆反应温度170 ℃(0.79 MPa)、反应时间5 min预处理条件下,纤维素保留率达91.3%,半纤维素脱除率达83.4%,水解液糖得率为80.1%;对预处理后小麦秸秆进行酶水解反应72 h,可获得84.9%的葡萄糖酶解率。本研究提出的低温汽爆预处理农业秸秆的方法,可实现纤维素的高保留率并获得优异的酶水解效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蒸汽爆破预处理牛膝提高多糖提取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蒸汽爆破预处理工艺。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O~(2-)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研究蒸汽爆破处理对牛膝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的最优工艺为维压时间63s、预浸泡含水率11%、蒸汽爆破压力1.6 MPa,该条件下牛膝多糖得率为11.88%,是未处理的2倍左右。扫描电镜分析显示蒸汽爆破使牛膝表面断裂、出现空洞,可能是多糖提取率提高的原因。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经汽爆破处理后,牛膝多糖抗氧化性显著增加,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最大值由原来的77.9%增大至90.1%,O~(2-)自由基清除率也提高到1.3倍左右。结合红外分析,可能是汽爆处理导致牛膝多糖中被纤维类包裹的一类多糖释放,增加了多糖的含量和种类。  相似文献   

9.
从油茶饼粕中提取油茶籽多糖和茶皂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从油茶籽饼粕中提取油茶籽多糖和茶皂素的最佳工艺。首先比较水提法、醇提法提取油茶籽多糖和茶皂素的得率和纯度,然后结合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对茶皂素的纯化进行进一步研究,确定了油茶籽多糖、茶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75℃,2次浸提,油茶饼粕和水的比例两次分别为1:9和1:5,浸提时间每次各1.5h,油茶籽多糖得率9.09%,质量分数20.67%;茶皂素得率18.19%,其质量分数为62.35%。采用大孔树脂纯化茶皂素,收集体积分数70%醇洗脱溶液,得到90%以上的高纯度茶皂素。  相似文献   

10.
选取压力0.1、0.2、0.3、0.4、0.5 MPa和保压时间10、20、30、40 s,对灰枣进行蒸汽爆破预处理,探讨不同汽爆预处理条件对灰枣部分营养品质和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对灰枣的部分营养品质和香气物质有较大的影响:总糖、糖酸比和色差值的增长趋势均随处理条件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在预处理条件0....  相似文献   

11.
油茶籽粕和茶皂素中皂苷的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重量法、香草醛-浓硫酸法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了茶皂素粗提物(皂苷质量分数≥50.0%)、高纯度茶皂素(皂苷质量分数70%~90%)和油茶籽粕中皂苷的定量测定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取样量对油茶籽粕中皂苷的重量法测定精确度影响较大,采用最佳取样量(3 g)后,测定结果与HPLC法和香草醛-浓硫酸法无显著差异;样品提取方法对油茶籽粕中皂苷的HPLC法定量测定精确度影响也较大,采用索氏提取法可有效去除杂质干扰。改进后的重量法、HPLC法和香草醛-浓硫酸法对纯度不同的样品中皂苷定量测定结果均较为吻合,即均适合于油茶籽粕、茶皂素粗提物和高纯度茶皂素检测。  相似文献   

12.
蒸汽爆破处理对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爆破压力1.0、2.0 MPa,维持压力时间30、60 s(1.0 MPa 30 s、1.0 MPa 60 s、2.0 MPa 30 s),对亚麻籽进行处理。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并对亚麻籽油提取动力学进行研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亚麻籽油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后,亚麻籽油得率得到显著提高。在较优提取工艺条件下,亚麻籽油得率为43.88%,是未经处理亚麻籽油得率的1.17倍。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处理后的亚麻籽表面比较粗糙,结构破坏严重,且随着爆破压力增大、维持压力时间的延长,亚麻籽油提取速率增加。气相色谱-质谱结果显示亚麻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处理后油脂中亚麻酸质量分数为81.28%,高于未经预处理的77.41%。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以油茶籽粕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的水浸法和碱溶酸沉法同时提取皂素和蛋白质的工艺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工艺简单可行;水浸法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1,pH11,提取时间8h,提取温度80℃,提取率最高可达36.38%;碱溶酸沉法提取提取油茶籽粕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pH10,浸提时间130min,浸提温度60℃,提取率最高可达48.59%。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油茶饼粕中蛋白质、多糖、多酚、茶皂素等主要成分的提取与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综述,发现油茶粕具有较高加工利用价值,可作为新型食品原料,也可作为饲料、化工、轻工等相关领域的重要原料,综合来看,油茶副产物在特医食品、保健食品的研发与应用方向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5.
山茶油中4种功能性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检测市售山茶油成品中的几种功能性成分含量并与其他成品油作对比。方法采用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分别对4种植物油中茶多酚、茶皂素、维生素E和角鲨烯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橄榄油中的茶皂素和角鲨烯含量最高,分别为12.26 mg/g和540.03 mg/100 g;山茶油中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为4.12 mg/100g,油茶籽油中维生素E最高,为23.93 mg/100 g。结论与其他三种食用油相比,山茶油中茶多酚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红花油茶的主要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普通油茶为参考,主要分析了红花油茶果的果皮、茶籽壳、茶籽仁的主要化学成分、脂肪酸组成,并对其两种茶籽仁的细胞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风干红花油茶籽仁中的粗脂肪含量为63.3%,粗蛋白质含量为8.8%,茶皂素含量为13.34%,其中粗脂肪含量比普通茶籽仁高出15%以上。风干后的红花油茶籽壳中主要化学成分为粗纤维,含量达到78.4%。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红花油茶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4.83%。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油茶种植面积广,年产油茶籽60余万t。该文详细介绍了利用油茶籽制备膳食纤维,活性炭,木糖醇,保健食用油,茶籽油化妆品,茶籽油微胶囊,茶皂素与茶籽多糖等产品的可行性与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8.
茶皂素是一种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化剂,已被应用到工业、农业、日化等多个领域,茶皂素的生物活性功能日益受到各行业的关注。本文对茶皂素的理化特性做了简要介绍,详细综述了茶皂素的提取技术(水提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和辅助提取法)和生物活性功能(溶血和鱼毒、抗菌、抗氧化、降血压以及清洁)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提取工艺的优缺点、茶皂素的溶血对象以及抗菌、抗氧化、降血压的机理和应用范围进行阐述,指出深入研究茶皂素作用机理的重要性,以期为茶皂素的进一步研究和茶籽饼有效利用提供科学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瑶  王进  许杰  刘海  郭少海 《中国粮油学报》2022,37(11):169-173
使用液压冷榨法制取的茶油品质好,但出油率较低。为提高液压冷榨的出油率,该试验以油茶籽液压饼为原料,采用液压冷榨法对其进行二次压榨,并对液压冷榨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着重探讨蒸制时间、保压时间、粒径等因素对油茶饼残油率的影响,并使用正交试验以确定最佳液压冷榨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二次压榨所得茶油在品质上与油茶籽直接压榨所制油相同,蒸制再压榨处理具有安全性;液压冷榨法提取油茶饼残油的最佳压榨工艺条件为最蒸制时间为60 min,保压时间120 min,粒径4 mm,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油茶饼残油率为4.07%,使油茶籽仁的压榨出油率从80%左右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