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金花葵花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金花葵花黄酮浸提的因素及水平,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乙醇浸提金花葵花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温度90℃、时间4h、固液比1∶35(g/mL)。  相似文献   

2.
《广西轻工业》2013,(6):1-2
讨论以广西甜茶和圣女果为原料的甜茶低糖果维C饮料的制备工艺和配方,分别以正交实验确定甜茶饮料配方。甜茶浸提工艺:1g甜茶80mL的水,在90℃的条件下浸提70min。甜茶低糖果维C饮料的配方为:35%的甜茶汁、20%的圣女果果汁、0.06%柠檬酸、0.04%食盐、0.10%VC和0.02%黄原胶。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天然甜茶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并着重研究了最佳浸提条件及如何解决天然甜茶保健饮料产生混浊沉淀、色泽褐变、风味改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金花茶花为原料,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对金花茶花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RSM和ANN两种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22和0.9362,验证后的相对误差率分别为2.49%、1.14%。对比两种模型,ANN能够比RSM更准确地拟合模型和推导提取条件。金花茶花PPO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45 min,缓冲液pH 6.35,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PVP)添加量为22%。在此条件下,PPO提取量为1 805.11 U/(g·min)。该研究为金花茶花PPO活性与褐变的相关性以及抑制褐变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生产条件下金花茶饮料浸提的基本工艺,及防止金花茶饮料出现货架期浑浊的澄清工艺。通过多因素正交实验,确定了金花茶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天然甜茶保健饮料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天然甜茶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并着重研究了最佳浸提条件及如何解决天然甜茶保健饮料产生混浊沉淀、色泽褐变、风味改变等问题。研制出色泽清亮、香气宜人、甘甜清凉可口的天然无糖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7.
甜茶溶液作为流变体,从原料提取液到浓缩,其流变特征、流变参数产生了巨大变化。通过用WZN食品流变仪来测定甜茶溶液的流变性,分析各阶段的流变特性以及各种因素对流变参数的影响。对于优化加工工艺、优选加工参数具有指导意义。以甜茶溶液为原料,进行超滤和反渗透过程的流变试验,分析研究甜茶溶液膜分离过程的流变规律。根据流变性分析结果,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9 984.04 u的滤膜,超滤时尽可能保持浸提过程相对较高的温度,反渗透采用2级压力分段浓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金花茶花浸提物对消化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首先研究了金花茶花浸提物对消化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抑制动力学,其次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浸提物抑制消化蛋白酶活性的机制。结果表明,醇提物和水提物对胃蛋白酶(IC50分别为3.194和3.330 g/L;竞争抑制常数分别为4.518和7.641 g/L)和胰蛋白酶(IC50分别为29.131和56.534 g/L;竞争抑制常数分别为74.571和175.832 g/L)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金花茶花浸提物能降低胃蛋白酶(猝灭常数分别为1.522和1.205 L/g)和胰蛋白酶(猝灭常数分别为2.175和1.392 L/g)的内源荧光,改变消化蛋白酶的二级结构。因此,金花茶花浸提物可通过改变消化蛋白酶的结构抑制其活性,该研究为金花茶花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茶酒中苦涩味和滋味不协调现象,该试验以甜茶和甘蔗汁为原料制备甜香型甘蔗甜茶酒。以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甜香型甘蔗甜茶酒的发酵工艺条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其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甜香型甘蔗甜茶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甜茶汁添加量2.9%、酵母接种量3.8%、发酵温度25.3℃,在此优化条件下,甜香型甘蔗甜茶酒感官评分为92.5分、酒精度为8.9%vol。甜香型甘蔗甜茶酒中共检出20种风味物质,相对于甘蔗酒增加了4种酯和1种醇化合物,甜茶对酒体口感和风味有显著贡献作用,使成品茶酒香气怡人、回甘绵延和具有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7.34%)。  相似文献   

10.
北冬虫夏草保健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甜茶、苦丁茶、茉莉花茶以及北冬虫夏草混合发酵液为原料,研制出北冬虫夏草保健茶饮料。对三种茶的浸提条件以及北冬虫夏草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对饮料茶的外观进行了感官检验,确定了北冬虫夏草保健饮料茶的最佳配方,同时对其褐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Vc添加量为0.05%时,该饮料茶的最佳配比为:甜茶浸出液30、茉莉花茶浸出液20、苦丁茶浸出液3、北冬虫夏草混合发酵液30。  相似文献   

11.
冠突散囊菌接种发酵茯砖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并将纯培养冠突散囊菌菌悬液接种于黑茶进行茯砖茶发酵,与市售茯砖茶茶叶浸出液接种于黑茶发酵茯砖茶进行对比试验。实验表明,冠突散囊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NaCl 32g、NH4NO33g、蔗糖20g、MgSO40.5g、K2HPO41g、水1000mL;最佳培养条件为:pH5.8、温度30℃、转速180r/min。试验分别采用冠突散囊菌纯菌液及市售茯砖茶茶叶浸出液分别接种发酵茯砖茶,接种量为5mL、10mL、15mL。发酵中、末期用血球计数板对2组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孢子进行计数。经检测,在发酵结束时,接种茶叶浸出液的孢子数只有2.94×104—7.28×104个/g干茶,而接冠突散囊菌菌液的孢子数可达0.313×107—1.71×107个/g干茶。结果表明,使用纯菌液接种发酵茯砖茶可明显提高"金花"产量,可为改良传统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冠突散囊菌胞外多糖含量测定及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生产过程中形成茯砖茶独特品质的优势菌。从茯砖茶中分离纯化出冠突散囊菌,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并对其产生的胞外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多糖提取条件为: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4,乙醇浓度95%,乙醇沉淀时间10h。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冠突散囊菌在制作发酵桑叶茶中的应用,从茯砖茶“金花”中筛选冠突散囊菌,并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光学显微镜及电镜观察、18S rDNA测序、同源比对,鉴定得到一株冠突散囊菌,命名为GTSNJ001.利用该菌株,以桑叶为原料,制作冠突散囊菌发酵桑叶茶和桑叶绿茶,以多糖、黄酮、多酚、水浸出率、1-脱氧野尻霉素(DNJ)...  相似文献   

14.
冠突散囊菌胞外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生产过程中形成茯砖茶独特品质的优势菌。从茯砖茶中分离纯化出冠突散囊菌,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并对其产生的胞外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次试验中最优的多糖提取条件为: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4,乙醇浓度95%,乙醇沉淀时间10h。  相似文献   

15.
微型茯砖茶发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毛茶接种冠突散囊菌,压制为重量为5g左右的圆柱形的茯砖茶再发酵制作微型茯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通过研究茶叶含水量、汽蒸时间、渥堆温度及渥堆时间,筛选出合适的工艺条件,并确定制作微型茯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微型茯茶品质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含水量〉渥堆温度〉汽蒸时间〉渥堆时间,最优水平为含水量26%、汽蒸...  相似文献   

16.
冠突散囊菌对发花黑毛茶品质呈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湖南农业大学长安教学基地湘妃翠、碧香早和茗丰3个品种制成的黑毛茶经冠突散囊菌发花后其呈味品质成分的差异变化,对黑毛茶进行冠突散囊菌发花优化实验。方法采用国标检测方法对发花前黑毛茶及发花后成品茶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呈味成分进行分析,对所测数据进行组间和组内方差分析。结果湘妃翠经发花后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生物碱在发花成品茶中下降幅度最大;碧香早经发花后其成品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与其原料茶相比显著下降;茗丰经发花后其茶多酚、氨基酸和生物碱与其原料茶相比显著下降,而可溶性多糖显著增加。结论在三个发花成品茶中,以湘妃翠化学品质表现最为突出,湘妃翠较碧香早、茗丰更适制发花黑茶,其次为茗丰。  相似文献   

17.
茯砖茶在加工过程中会"发花",产生金黄色颗粒,而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花"的关键微生物,对茶的品质起关键作用.冠突散囊菌发酵可促进茶叶内含成分转化,改善产品香气滋味,且产生多种活性代谢物,具有抑菌、降血糖、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等功效,已经成为重要的资源微生物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冠突散囊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丰富的酶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从普洱茶中分离出的黑曲霉、根霉和从茯砖茶中分离出的冠突散囊菌接种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茶汤,进行单一菌株发酵,对发酵过程茶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黄酮类化合物总量在黑曲霉、冠突散囊菌作用下分别减少72%、31.76%,在根霉作用下增加了94.92%;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变化较大,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而儿茶素、没食子酸在不同菌株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茶黄素在黑曲霉、根霉作用下先增加后减少,冠突散囊菌则相反;茶红素总体呈下降趋向,茶褐素在根霉、冠突散囊菌作用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对茶叶提取液香气成分的影响,利用冠突散囊菌对中低档绿茶和红茶提取液进行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检测审评用样品以及提取、灭菌和发酵后样品的香气成分,分析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茶与红茶提取液经冠突散囊菌发酵新产生苯甲酸甲酯、异佛尔酮、对甲氧基苯乙烯、对乙基苯甲醛、香叶酸甲酯、3,4-二甲基苯甲酸甲酯6?种化合物。同时,绿茶茶汤经冠突散囊菌发酵后,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苯乙酸甲酯、α-松油醇、反-2-癸烯醛和α-紫罗酮分别增长了1.30、2.15、2.04、0.29、3.18、0.10?倍和2.08?倍,且香气种类与含量均上升。但红茶茶汤经冠突散囊菌发酵后大部分香气物质含量下降,其中苯乙醇、反-2-壬烯醛、2-苯基巴豆醛、顺柠檬醛、4-甲基-2-苯基-2-戊烯醛、月桂醛、肉豆蔻醛等未检出,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红茶会带来香气总量的损耗,与红茶相比,低档绿茶更适合使用冠突散囊菌开发发酵型饮料。  相似文献   

20.
“金花”藤茶发花过程中主要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散茶发花工艺对藤茶和红茶的拼配原料试制“金花”藤荼,对发花过程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金花藤茶加工过程中多酚、氨基酸、二氢杨梅素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49.68%、56.79%和39.29%;可溶性糖、咖啡碱及水浸出物分别增加了4.65%、3.90%和2.82%;儿茶素的含量在金花藤茶的制造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发花克服了原茶不愉快的“青气”,汤色橙红明亮,香气为甜香和菌花香,滋味醇和回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