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红花籽亚麻籽复合油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干预作用。使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对建模成功的小鼠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高血糖对照组、红花籽油组、亚麻籽油组、亚麻籽油提取物组、红花籽亚麻籽复合油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试验小鼠按分组灌胃给予受试物,持续14 d。末次给药30 min后,为小鼠灌胃给予2 g/kg葡萄糖,分别于10、30、60、90、120 min处检测小鼠血糖,得出小鼠血糖曲线下面积(AUC)相对值、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表明:红花籽亚麻籽复合油组小鼠餐后30 min血糖浓度(15.73 mmol/L)与高血糖对照组(17.38 mmol/L)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GI、HOMA-β、HOMA-IR均具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红花籽亚麻籽复合油可降低糖尿病小鼠的AUC,提高其胰岛素的分泌及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以未处理和焙炒处理后的亚麻籽为原料,采用溶剂浸提、液压压榨和螺旋压榨三种制油工艺,得到六种亚麻籽油和粕,探讨不同制取方法对亚麻籽油和亚麻籽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炒溶剂浸提法样品出油率最高(34.50%);在三种制油工艺中,焙炒处理后制得的亚麻籽油过氧化值和酸价均高于未处理组,但焙炒前处理可以提高亚麻籽油中总酚和维生素E含量;此外,制取工艺对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其中螺旋压榨油氧化稳定性最好,且同种制取工艺间焙炒前处理可以增强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制取工艺和焙炒前处理对亚麻籽油中亚麻酸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但焙炒处理组中的吡嗪、吡咯物质分别比未处理组高5.1%、15.8%、9.3%,未处理组中的醇类物质分别比焙炒处理组高6.1%、11.8%、3.7%。不同制取方法得到的亚麻籽粕中,未处理液压粕粗脂肪、粗蛋白和NSI(氮溶解系数)最高,焙炒螺旋压榨粕木脂素聚合物含量(16.70%)最高,且NSI也处于较高水平(33.13%);焙炒螺旋亚麻籽粕木脂素聚合物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0.49 mg/mL和0.88 mg/mL。本研究结果对亚麻籽油的产业发展和亚麻籽加工副产物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文硕 《中国油脂》2020,45(10):132-134
以亚麻籽油烹饪土豆,研究比较煎、炒两种传统中式菜肴烹饪方式下的亚麻籽油品质差异,探讨不同烹饪方式对亚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炒和煎均会导致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下降,且炒较煎下降得更多;炒土豆亚麻籽油的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和总极性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煎土豆亚麻籽油,且炒对总极性物质增量的贡献主要为聚合物的增加。因此,当用亚麻籽油烹饪土豆时,煎比炒更合适。  相似文献   

4.
葡萄籽油和亚麻籽油储藏期间氧化对功能性成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35℃恒温避光储藏亚麻籽油和葡萄籽油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和维生素E含量变化,探讨储藏期间油脂氧化劣变对其功能性成分影响。结果表明,经60天储藏,葡萄籽油、亚麻油过氧化值分别达241.30 mmol/kg、248.72 mmol/kg;p–茴香胺值为32.20、104.06;油脂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减少0.35%和0.41%,亚油酸和亚麻酸分别降低0.20%和0.09%、0.23%和1.04%,反式脂肪酸含量基本没有变化;维生素E含量显著降低均未检出;储藏期间亚麻籽油氧化对功能性成分影响均大于葡萄籽油。  相似文献   

5.
烤籽温度对压榨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经过不同温度烘烤后的亚麻籽压榨取油,分析压榨亚麻籽油的品质及理化指标.研究表明:随着亚麻籽烘烤温度升高,亚麻籽油的气味从特有坚果清香味过渡到浓香味,直到最后的焦糊味,色泽呈加深趋势,磷脂和总酚含量增加,维生素E含量减少;适当加热有利于增加其氧化稳定性,但磷脂含量增加,色泽变深;烘烤温度对酸值和主要脂肪酸组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王黎 《中国油脂》2020,45(9):77-80
为了研究亚麻籽油对肥胖小鼠视网膜的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膳食组(标准鼠粮)、高脂膳食组(拌合猪油鼠粮),饲喂8周,分别检测体重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分析其肥胖性糖尿病诱发情况。将诱发成功的小鼠进一步分为两组,即高脂膳食组(拌合猪油鼠粮)及亚麻籽油组(拌合猪油+亚麻籽油鼠粮)。与正常膳食组同步再饲喂8周后,分别检测小鼠的体重、胰岛素抵抗情况,同时处死小鼠,取视网膜组织,以ELISA法检测其视网膜炎症因子IL-10及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表明:连续饲喂8周后,高脂膳食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肥胖、胰岛素抵抗症状,肥胖性糖尿病小鼠造模成功;此后再饲喂8周,相对高脂膳食组,亚麻籽油组小鼠肥胖状况未得到改善(P 0.05),但胰岛素抵抗状况明显改善(P 0.05),IL-10及VEGF水平明显降低(P 0.05)。研究结果说明含亚麻籽油的膳食饲喂可以改善高脂膳食引起的肥胖小鼠的视网膜损伤。  相似文献   

7.
微波处理对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技术对亚麻籽粉进行处理,探讨了微波处理条件对亚麻籽粉中生氰糖苷含量、出油率以及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可有效降低亚麻籽粉中生氰糖苷的含量,增加亚麻籽粉的出油率;对亚麻籽油中的黄酮和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甾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亚麻籽油的过氧化值、酸值也会增加,碘值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制油方法对青海亚麻籽油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对青海亚麻籽分别进行焙炒、烘烤、高压高温湿热、脱胶、真空冷冻干燥前处理,再分别采用螺旋压榨法和液态静压法制油,测定亚麻籽油出油率、过氧化值、酸价、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脂肪酸含量、挥发性组分相对含量、总酚含量,并利用Schaal烘箱法建立亚麻籽油氧化动力学模型预测货架期。结果表明,焙炒螺旋压榨法制得的亚麻籽油出油率、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过氧化值、酸价、水分及挥发物质量分数均低于其他处理组,模拟预测货架期最长,为353 d。焙炒螺旋压榨法制得的亚麻籽油挥发性组分种类最多,为72 种,其他制油方法制得的亚麻籽油挥发性组分为40~60 种,不同制油方法对亚麻籽油挥发性组分影响明显。此外,亚麻籽油5 种主要脂肪酸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54.71~61.03 g/100 g,不同制油方法对亚麻籽油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明显。综上,与其他方法相比,焙炒螺旋压榨法制得的亚麻籽油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殷振雄 《食品工业》2022,(11):157-161
使用优化的检测方法探究简单加热体系下亚麻籽油中脂肪酸含量、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皂化价的变化,以及温度、油脂劣变对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通过脂肪酸测定,保留时间为17.641 min时,经过加热处理的亚麻籽油相比未经过加热处理的亚麻籽油,新生成(Z, Z, Z)-8, 11, 14-二十碳三烯酸、(E, E)-9, 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和9, 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而且含量较大。保留时间为17.782 min时,经过加热处理的亚麻籽油相比未经过加热处理的,新生成13, 16-十八碳二炔酸甲酯。对亚麻籽油进行流变试验, 3种样品在较大的剪切频率下都呈牛顿流体。原油的流动效果在流动扫描、振荡应变、振幅扫描、温度扫描4个因素影响下都呈现出比加热后的样品流动性更强的现象,且对样品处理的温度越高,其流动性就越差。  相似文献   

10.
黄莉 《中国油脂》2020,45(12):56-59
分别以0.15、0.05、0.025 g/mL的亚麻籽油作为高、中、低剂量组,按10 mL/(kg·d)给予小鼠30 d灌胃试验,分析测定小鼠体重、脏体比(胸腺指数、脾指数)、细胞免疫功能(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体液免疫功能(抗体生成细胞试验,血清溶血素测定试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碳廓清试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和NK细胞活性,以考察亚麻籽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籽油对小鼠的体重、脏体比、血清溶血素以及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淋巴细胞转化,迟发型变态反应)和NK细胞活性(P<0.05)。研究结果说明亚麻籽油对小鼠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量的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60 mg/kg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高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组、中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组、低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组),设置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小鼠每日按990 mg/kg·b·w分别灌胃不同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按体质量灌胃相同体积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按20 mg/kg·b·w灌胃拜唐苹阿卡波糖,连续灌胃28 d,于末次灌胃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值、糖耐量。结果:不同分子量的羧甲基壳聚糖对高血糖模型小鼠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分子量组能极显著的降低造模小鼠的血糖浓度(p<0.01),中分子量组能显著的降低造模小鼠的血糖浓度(p<0.05),而高分子量组未见显著效果;并且三者均可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综上所述,低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降血糖效果最好,中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效果次之,高分子量羧甲基壳聚糖效果最弱。   相似文献   

12.
不同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糟帆  丁彩云  马玉婷  刘慧燕  傅婧 《中国油脂》2022,47(9):13-18+25
为比较不同工艺制取的亚麻籽油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分别以索氏提取法、冷榨法和热榨法制取亚麻籽油,测定亚麻籽油得率、基本理化指标、生育酚含量、脂肪酸组成、挥发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亚麻籽油得率最高,为52.77%,热榨法亚麻籽油得率显著高于冷榨法;冷榨亚麻籽油色泽、脂肪酸组成较佳,α-亚麻酸含量高达54.49%;索氏提取亚麻籽油总生育酚含量最高,为450.79 mg/kg,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的总生育酚含量相当;索氏提取和冷、热榨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分别为21、17种和34种,5种为共有成分,其中(E,E)-2,4-庚二烯醛是冷、热榨亚麻籽油的特征风味物质;冷榨亚麻籽油具有较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而热榨亚麻籽油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二者铁还原力相当,索氏提取亚麻籽油具有较强的铁还原力。综上,不同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大豆油、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对草鱼鱼糜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添加不同含量的植物油后,草鱼鱼糜的色泽、凝胶特性、持水性、蒸煮损失、质构参数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植物油可显著增加鱼糜凝胶的白度,但会降低鱼糜的持水性、凝胶强度、硬度、凝聚性和咀嚼性,同时蒸煮损失明显提高,而对弹性、粘着性和回复性影响不大。添加3%的植物油对鱼糜凝胶的微观结构没有显著性影响,尤其是添加3%的紫苏籽油时,草鱼鱼糜凝胶的网络结构相对光滑、平整,并无大的孔洞,而且持水性和凝胶强度下降幅度最低。因此,可以将紫苏籽油添加到鱼糜制品中,提高鱼糜营养价值,改善制品色泽,而不影响其弹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磷虾油降血脂的功效,将8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磷虾油(46∶50、62∶34和78∶18)的高、低剂量组。高脂饲料造模7天,经口给予大鼠不同亚麻籽油磷虾油样品30天,通过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指标,探究亚麻籽油磷虾油辅助降血脂功效以及不同功效成分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TC、TG、LDL-C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模型成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不同配比的各剂量组大鼠TC、TG和LDL-C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和P<0.01),且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及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磷虾油均具有辅助降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温度对亚麻籽进行炒籽并压榨制油,对压榨亚麻籽油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炒籽温度对压榨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炒籽温度的升高,压榨亚麻籽油的气味从坚果芳香过渡到严重焦糊味,色泽加深,在195℃炒籽45 min时形成热榨亚麻籽油特有的浓香型风味;营养成分如VE、总酚以及甾醇含量随炒籽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少,在255℃炒籽45 min时,3种营养成分的损失率分别为75. 7%、76. 5%和88. 9%;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K232值、K270值随炒籽温度升高而增加,且炒籽温度对压榨亚麻籽油中主要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适当炒籽对压榨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是有利的;高温炒籽压榨亚麻籽油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与其理化指标密切相关,进而共同影响压榨亚麻籽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吕俊丽 《中国油脂》2020,45(6):13-17
对亚麻籽进行微波预处理,并采用微波辅助溶剂法提取亚麻籽油。以亚麻籽油得率为指标,对微波预处理亚麻籽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同时比较了经微波预处理和未经微波预处理提取的亚麻籽油得率、贮藏稳定性和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水分含量6%、微波功率65 W、微波时间3 min,在此条件下亚麻籽油得率为46. 60%,比未经微波预处理的提高了8. 05个百分点;在105℃贮藏8 d内,经微波预处理和未经微波预处理提取的亚麻籽油的过氧化值增加量分别为4. 38 mmol/kg和18. 16 mmol/kg,K_(232)的增加量分别为2. 53、9. 04,K_(270)的增加量分别为0. 09、0. 35;与未经微波预处理相比,微波预处理可将亚麻籽油中的多酚含量提高14. 9%。微波预处理能提高亚麻籽油得率和多酚含量,同时可延缓亚麻籽油氧化的速率,进而提高其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辅助提取亚麻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以亚麻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亚麻籽油,研究超声波处理参数对亚麻籽油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对出油率有影响.随着粒度的减小、料液比的降低、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延长、功率的增大以及浸提温度的升高,出油率呈上升趋势.提取温度对出油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超声波处理时间和料液比对出油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均大于超声波功率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处理温度40℃、超声波处理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240 w、料液比1:8(W/V),其出油率为39.57%.超声波辅助提取是一种有效的油脂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枸杞籽油和亚麻籽油混合物对小鼠免疫力的增强作用。方法选用200只健康ICR小鼠随机分为5大组,每大组40只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小组,即枸杞籽油和亚麻籽油混合物低、中、高剂量组(0.25、0.50、1.50 g/kg BW)和对照组。连续经口灌胃30天后,检测枸杞籽油和亚麻籽油混合物对小鼠免疫器官脏体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NK细胞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能力及NK细胞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血清半数溶血值、抗体生成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对小鼠胸腺/体质量比值、脾脏/体质量比值、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能力、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及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均无明显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杞籽油和亚麻籽油混合物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姚思含 《中国油脂》2022,47(3):11-17
采用酶辅助三相分离法(EATPP)同时提取亚麻籽中的油脂、蛋白质和胶,以亚麻籽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EATPP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EATPP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 h,酶添加量433 U/g,叔丁醇用量3.9 mL/g,硫酸铵用量2.1 g/g,三相提取温度45 ℃,三相提取时间4 h。在最优工艺条件下,3个品种亚麻籽的亚麻籽油提取率为84.47%~89.03%,亚麻籽蛋白提取率为50.58%~55.69%,亚麻籽胶提取率为31.62%~35.61%。采用EATPP不仅能够同时分离亚麻籽中脂肪、蛋白质和胶,而且能够降低成本和提高亚麻籽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高血脂的缓解功效,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高脂饲料造模7 d,经口给予大鼠不同剂量的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内容物30 d。通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指标,评价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辅助降血脂的功效。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TC、TG、LDL-C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模型成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高剂量组大鼠TC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13.73%和14.79%;各剂量组大鼠TG、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TG分别降低了45.87%、55.44%和64.03%,LDL-C分别降低了40.54%、26.12%和46.85%,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及HDL-C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具有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