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四川冬菜中苯乳酸高产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林 《中国酿造》2014,(4):97-100
通过双层平板拮抗法和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抑菌试验,从传统发酵食品四川冬菜中分离筛选得到18株乳酸菌。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到1株苯乳酸高产菌株DL-13,其发酵上清液中苯乳酸含量为143mg/L。结合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最终确定菌株DL-13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并分析其抑菌的物质基础,利用牛津杯琼脂扩散法,分析了19株从牧区风干肉制品中分离得到的肉源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同时从中分别选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能力有显著差异的乳酸菌各3株,对其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基础和抑菌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株乳酸菌中菌株F19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5.07±0.55) mm,而F11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完全没有抑制效果,菌株F1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4.47±0.38) mm,而F6、F2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完全没有抑制效果;抑菌的物质基础分析表明,酸性环境在抑菌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细菌素与过氧化氢发挥协同作用;对其发酵上清液进行不同pH以及不同温度处理后发现,其抑菌活性在pH<5.0时随pH的降低而显著增强(P<0.05),当pH分别升高至5.0、6.0、7.0时试验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均不具有抑菌能力,F18发酵上清液分别在60、80、100、121 ℃热处理一定时间后其抑菌能力与对照组相比仍然无明显差异(P>0.05),F11发酵上清液在100 ℃热处理30 min后抑菌能力显著减弱(P<0.05),其余实验菌株发酵上清液温度达到60 ℃以上,抑菌能力随热处理温度提高而显著(P<0.05)下降。本研究发现了乳酸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具有特异性,抑菌物质主要是酸性物质,其次是细菌素和过氧化氢;抑菌能力受pH和温度影响,同时具有特异性。研究结果可为优质菌种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抗食品腐败酵母的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筛选了能够抑制食品中典型腐败酵母的乳酸菌,研究其抑制特性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从泡菜,榨菜、酸奶、火腿等食品中分离得到乳酸菌57株,通过双层拮抗平板法筛选能够抑制食品中典型腐败酵母(假丝酵母属、毕赤酵母属,酵母属、蔷薇酵母属和解脂耶罗维亚酵母)的乳酸菌6株,其中菌株AT 6能够抑制所有11株腐败酵母指示菌。96孔板法测定乳酸菌AT6发酵上清液对腐败酵母的抑制率可达73.04%以上,其抑制活性对蛋白酶不敏感,但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菌株AT6在MRS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研究表明30 ℃静置培养30 h,其发酵上清液可达到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大抑菌活性95.02%。提取菌株AT6基因组并扩增16S rRNA基因,将PCR片段克隆到pMD 19-T 载体后进行测序,BLAST分析和多重比对后确定AT6为食窦魏斯氏菌。  相似文献   

4.
产广谱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从四川传统发酵食品、市售酸奶、自制泡菜、香肠中分离出267株乳酸菌,采用平板挖井法从中筛选了64株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的广谱抑菌性乳酸菌菌株,再对这些乳酸菌采用牛津杯抑菌实验,排除酸、过氧化氢干扰后,部分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仍有很强的抑菌作用;进行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处理后,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降低,因而确定产生的抑菌物质为蛋白质类细菌素。  相似文献   

5.
96孔板法筛选抗黑曲霉性乳酸菌及抑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对黑曲霉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方法:采用96孔板法进行乳酸菌优良菌株的筛选。研究p H和温度等因素对抗菌特性的影响,利用气相测定菌株DL3无细胞上清液(CFS)中有机酸含量,研究抑菌活性物质;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孢子细胞的完整性,研究抑菌机理。结果:从传统东北酸菜分离的乳酸菌中筛选对黑曲霉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植物乳杆菌DL3,其抑菌率为92.28%。在p H2.5~6.5对黑曲霉具有抑菌活性,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21℃处理30 min后抑菌率仅降低5.71%。经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菌株DL3 CFS中乳酸、乙酸、丙酸和苯乳酸含量分别为5.743、1.635、0.033、0.085μg/m L,乳酸和乙酸对黑曲霉的抑菌率分别为91.69%和92.04%,丙酸和苯乳酸均无抑菌作用,初步判断菌株DL3的抑菌活性物质为有机酸类。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菌株DL3 CFS破坏了黑曲霉孢子的完整性,导致细胞膜溶解,胞内物质外泄。结论:菌株DL3 CFS中对黑曲霉的抑菌活性主要来自于乙酸和乳酸,可作为米面制品的乳酸菌生物防霉剂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6.
马奶酒中抗单增李斯特氏菌细菌素产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蒙古传统乳制品酸马奶酒中分离出144株乳酸菌,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出具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菌株.在排除有机酸、H2O2等的干扰后,其中1株乳酸菌的发酵上清液对受试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进一步硫酸铵沉淀、透析及浓缩处理后,其抑菌活性显著增强,说明其代谢产物中含有蛋白质类抑菌物质,可能是细菌素.经生理、生化试验和形态学观察,将该菌株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  相似文献   

7.
产细菌素屎肠球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罗强  魏婕  刘巧  罗璠 《食品科学》2021,42(6):171-177
从采自四川红原的传统发酵酸乳中分离得到308 株疑似乳酸菌,通过96 孔板法初筛和平板打孔法复筛,筛选出1 株具有明显抑菌作用的菌株SC-Y112。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和ropA管家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合生理生化实验,鉴定该菌株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通过排酸及排除H2O2影响后,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仍具有明显抑菌活性,经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效果明显消失或下降,说明发酵上清液中的抑菌成分具有蛋白质性质。进一步探究该菌株所产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遗传稳定性及抑菌特性表明,该细菌素在菌株接种后6 h产生,12 h达到最高;菌株在连续传代86 代内,产细菌素能力较为稳定;细菌素在 pH 3.0~7.0的条件下稳定,在100 ℃处理30 min后仍具有抑菌活性;SC-Y112所产细菌素具有广谱抗菌性,对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从西藏地区藏族传统发酵乳中分离乳酸菌,采用生理生化特性和16S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双层琼脂平板扩散法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共分离37株乳酸菌,其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35株、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2株;35株乳酸杆菌为Lactobacillus casei 16株、Lactobacillus paracasei 7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 4株、Lactobacillus fermentum 2株、L.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2株、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1株、Lactobacillus diolivorans 3株;7株L.casei和L.paracasei的发酵上清液对3株细菌指示菌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所有菌株对真菌无抑菌活性;在排除有机酸、H2O2等的干扰和经蛋白酶K处理后,初步确定7株乳酸菌发酵上清液中的抑菌物质为细菌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交叉划线法、径向划线法、琼脂扩散法及液体共培养法评价各益生菌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4 株具代表性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并从20?株益生菌中筛选出同时对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及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益生菌菌株。将筛选出的益生菌添加到羟丙基纤维素、丙三醇及魔芋粉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制备生物活性抑菌膜,并对抑菌膜中益生菌的存活情况及抑菌膜的抗菌效果进行评价。交叉划线法及径向划线法实验结果一致: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菌株,特别是Lactobacillus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对4?株目标致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琼脂扩散法实验表明:L.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的培养液、上清液和菌悬液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液体共培养法实验表明:乳酸菌L. paracasei CICC 20241先于致病菌接种时表现出更高的生长活性和拮抗活性。此外,本实验制备的抑菌膜是L.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的良好载体,适宜该菌株的生长存活并对目标致病菌表现出持续的抗菌活性,对于开发鲜食食品的包装材料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交叉划线法、径向划线法、琼脂扩散法及液体共培养法评价各益生菌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4株具代表性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并从20株益生菌中筛选出同时对单核细胞性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及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菌(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活性的益生菌菌株。将筛选出的益生菌添加到羟丙基纤维素、丙三醇及魔芋粉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制备生物活性抑菌膜,并对抑菌膜中益生菌的存活情况及抑菌膜的抗菌效果进行评价。交叉划线法及径向划线法实验结果一致: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菌株,特别是Lactobacillus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对4株目标致病菌均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琼脂扩散法实验表明:L.paracaseiCICC20241菌株的培养液、上清液和菌悬液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液体共培养法实验表明:乳酸菌L. paracasei CICC 20241先于致病菌接种时表现出更高的生长活性和拮抗活性。此外,本实验制备的抑菌膜是L. paracasei CICC 20241菌株的良好载体,适宜该菌株的生长存活并对目标致病菌表现出持续的抗菌活性,对于开发鲜食食品的包装材料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以黑曲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通量筛选葡萄糖酸钙高产菌株流程。结果表明:紫外线-LiCl复合诱变处理的黑曲霉孢子悬浮液,高通量筛选得到4株高产菌株,传代后发酵性能稳定。菌株P-9,其发酵液葡萄糖酸钙含量达到23.04 g/100 mL,比原始菌种高5.86 g/100 mL。相较于传统摇瓶发酵筛选工作量大,周期长,该方法显著提高了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12.
乳酸菌协同小麦胚芽油发酵对黑曲霉生长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初筛和复筛考察不同乳酸菌的抗真菌活性,并将小麦胚芽油添加入乳酸菌培养液中进行发酵,旨在明确乳酸菌协同小麦胚芽油发酵对抗黑曲霉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胚芽油不具有抑制黑曲霉生长的能力,而乳杆菌LF5发酵液抑菌率随着小麦胚芽油浓度的升高明显提升,且该现象具有菌株特异性。通过加热、中和pH、添加蛋白酶及过氧化氢酶发现,乳酸菌协同发酵上清液中的抗真菌活性物质主要由有机酸以及部分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非蛋白类组分组成。此外,采用乳杆菌LF5协同小麦胚芽油发酵制备面包,在第5 d发现肉眼可见霉菌,与空白组(第2~3 d)相较具有显著抑制黑曲霉生长活性的作用,为乳酸菌在发酵米面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使用3M PetrifilmTM快速测试片法(3M测试法)和滤膜法对饮料中的菌落总数进行定量测定,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程度。选用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爱媛类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Asia Siamensis、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七种菌,对饮料样本进行人工接种并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菌株及不同污染水平的测试,3M测试法和滤膜法的线性拟合度较好(决定系数R2均>0.95)。且3M测试片法结果回收率均>70%,RSD值(2.9%~34.3%)也均在2020《中国药典》的规定范围内,说明3M测试片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较好。对于细菌、真菌分别污染的专属性检验和不同批次的3M测试片的重复性测试中,3M测试片法的回收率>70%,且RSD值(3.6%~34.3%)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表现出良好的专属性和重现性。使用相对正确度和精度剖面分析方法对3M测试片法和滤膜法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等效性。综合以上分析结果,3M测试片法可等效于滤膜法,进行饮料中的菌落总数测定。  相似文献   

14.
施翠娥  蒋立科 《食品科学》2009,30(3):217-221
采用90 × 2.6 × 1013N+/cm2 注入黑曲霉筛选能抗黄曲霉(Aflavus)生长的突变菌株,以利发酵中控制被黄曲霉污染的原材料的再污染。进行产毒黄曲霉与被离子注入的黑曲霉混合对峙、原黑曲霉菌株与黄曲霉单独培养生长及混合对峙培养实验。结果显示经离子注入的菌株及未注入菌株均对黄曲霉产生抑制作用,但后者仅有微弱抑制,前者不仅表现出几乎不能使黄曲霉生长,且已长出的黄曲霉菌丝体较瘦小,并呈灰白色。从培养基中提取物检验结果显示,黄曲霉组表现出有较明显的荧光反应,而黑曲霉菌株对峙培养物提取物中有微弱的荧光反应,其黑曲霉突变株对峙培养物未见荧光反应检出。这表明黑曲霉原菌株虽然能对黄曲霉只有微弱抑制,但表现出黄曲霉产毒和合成色素能力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突变株有较强抑制黄曲霉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15.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生产菌株,广泛应用于酶和有机酸生产.为提高黑曲霉遗传操作效率,对黑曲霉转化及重组菌株筛选策略进行优化.基于已报道的最佳转化条件对黑曲霉AG11进行电转化、农杆菌介导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转化(Agrobacteriu...  相似文献   

16.
采用传统培养法对湖南与湖北两省粮库中的稻谷进行研究,对高大平房仓粮仓上中下三层的稻谷霉菌量及优势霉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储藏一年稻谷与新入库稻谷中层霉菌数分别为6.4×10~3 CFU/g、1.3×10~3 CFU/g,相比上、下层,中层最多;湖北省储藏一年稻谷下层霉菌数为1.4×10~4 CFU/g,相比上、中层,下层最多,湖北省新入库稻谷上层霉菌数为1.4×10~4 CFU/g,相比中、下层,上层最多。通过传统的菌落培养及菌丝、孢子观察,初步判断上中下三层的优势霉菌,并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ITS序列进行分析,通过PCR扩增,将扩增出来的基因序列,在GenBank进行BLAST,最终鉴定优势菌株为黄曲霉、白曲霉、聚多曲霉、内生真菌、黑曲霉。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学防腐剂控制食品中腐败微生物,防腐剂残留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危害。本文筛选抗食品腐败真菌的乳酸菌,并对其进行复配及混合发酵以提高其发酵液抗真菌活性。通过24孔板双层琼脂法及分级抑菌浓度法从多株乳酸菌和丙酸杆菌中筛选抗真菌较强的菌株并确定混合菌最优组合。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用96孔板酶标仪法测其发酵上清液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混合菌组合为植物乳杆菌L9和费氏丙酸杆菌D5;发酵培养基优化配方:葡萄糖55 g/L,碳酸钙6.7 g/L,酵母浸粉14.8 g/L,磷酸氢二钾 0.25 g/L,硫酸锰 0.1 g/L,乙酸钠 5.0 g/L,柠檬酸铵 2.0 g/L,接种比例为5:1(D5:L9),发酵温度为37 ℃。对筛选出的L9和D5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混合发酵验证,其发酵液抗真菌活性可高达47.07 AU。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研究了以壳聚糖及其金属锌螯合物为主复配的五个生物防腐剂配方以及配方中的主要组分在不同pH条件下的抑菌效果。研究选定的五种指示菌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6538、枯草杆菌黑色变种(Bacillus subtilis)ATCC9372、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10231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TCC16404),采用平板培养计数法检测了从加入不同种类的菌悬液至含抑菌剂和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0、4、24、48、72和96h的活菌残留数,以活菌残留数的对数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表示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配方A、B、D、E在p H6.0以下可以抑制五种指示菌。配方A~E和单组份壳聚糖金属锌螯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的抑制效果好,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主要对枯草芽胞杆菌和黑曲霉的抑制较好,对其余三种菌的抑制效果较差,所有配方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较其它四种指示菌的抑制效果差,这是由于实验的起始菌悬液浓度较高造成的,同一配方在起始菌悬液浓度和作用pH值均低的情况下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黑曲霉是集安全和具有许多活性强大酶系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优良工业发酵用菌种。研究分离得到一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xj,为充分开发利用这一真菌资源,利用50 g含有1×109 CFU/g、5×109 CFU/g、15×109 CFU/g黑曲霉孢子的干燥孢子体粉末提取出三种不同的浸膏,并在筛选最佳接种量和最佳培养时长的基础上对这3种浸膏进行抑菌试验,发现这3种浸膏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及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这两种常见植物病菌均体现了良好的抑制效果,且抑制率均>92.02%。  相似文献   

20.
探讨硫酸酯化黑木耳多糖不同取代度、不同时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黑曲霉的影响。通过抑菌试验证明,硫酸酯化黑木耳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抑制作用可达16h~20h。对黑曲霉的孢子萌发也有一定的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