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提高右旋糖酐的产率,对肠膜明串珠菌CICC-21725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法确定培养基成分间交互作用及最优组成。结果表明:优化后各培养基成分为蔗糖80.0 g/L,蛋白质7.0 g/L,磷酸氢二钠1.5 g/L,磷酸二氢钾0.3 g/L,在p H7.1、25℃、150 r/min时发酵21 h,右旋糖酐产率可达92.79%,与单因素优化后的右旋糖酐产率相比,提高了7.2%。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发酵产物为右旋糖酐。  相似文献   

2.
辣椒酱发酵菌肠膜明串珠菌C27高密度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辣椒酱发酵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C27的高密度培养,以MRS肉汤培养基为基础,L. mesenteroides C27的菌体密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生长因子进行优化,同时采用响应面法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1 g/L,酵母浸粉22 g/L,土豆汁14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38.4 ℃、初始pH值6.2,接种量2.4%。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24 h,L. mesenteroides C27的菌体密度(OD600 nm值)达1.034,活菌数为1.30×109 CFU/mL。  相似文献   

3.
肠膜明串珠菌发酵糙米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肠膜明串珠菌进行糙米乳乳酸发酵,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在糙米乳中发酵产乳酸,在接菌量为5%、发酵温度为30℃、培养22 h后发酵产乳酸水平可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培养基成分对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合成葡聚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一因素法和正交法研究了分离自传统发酵乳中的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DM1-2-2生成葡聚糖的最佳培养基.葡聚糖合成量的测定采用苯酚-硫酸法.结果表明,酵母粉、20%的蔗糖、柠檬酸钠和醋酸钠不仅能显著提高葡聚糖的生物合成量,而且能明显促进菌体的生长.最佳的培养基组成:酵母粉20 g/L,蔗糖200 g/L,柠檬酸钠3 g/L,醋酸钠1 g/L(均为质量浓度),葡聚糖的生物合成量为(4.21 ±0.15)g/L,产量较原来提高1.4倍.为葡聚糖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右旋糖酐蔗糖酶是一种以蔗糖为底物,催化转移D-葡萄糖基生成α-葡聚糖或低聚糖的葡萄糖基转移酶。对肠膜明串珠菌的产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实验得出该菌的最优产酶条件为蔗糖5 g/100 mL、牛肉膏2 g/100 mL、酵母膏1.25 g/100 mL、pH7.0。采用多级中空纤维超滤膜对粗酶液进行浓缩,使粗酶液酶活由2.31 U/mL提高到了8.78 U/mL,为酶法定向合成右旋糖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肠膜明串珠菌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肠膜明串珠菌2个菌株WZ4—3和6055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确定了2个菌株最适宜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发酵温度、接种量、酒精度、起始苹果酸浓度等方面研究了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Z25的苹果酸乳酸发酵(MLF)能力,确定了肠膜明串珠菌MLF适宜条件为温度20℃、接种量6%、酒精度10%(v/v)以及起始苹果酸浓度4.0g/L。按此工艺酿制,发酵时间12d后苹果酒中的乳酸含量由0.99g/L提高到了3.5g/L,苹果酸含量从4g/L下降到0.25g/L,且苹果酸降解发生在菌株Z25的对数生长阶段。显然,辅助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Z25到苹果酸乳酸发酵中,可以改善苹果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肠膜明串珠菌发酵产物葡聚糖结构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膜明串珠菌可以发酵甘蔗汁产生葡聚糖。其发酵产物经离心分离后 ,上清液用无水乙醇分步沉淀抽提得到葡聚糖样品 ,然后用气相色谱 (GC)、红外光谱 (IR )、纸层析和化学方法等对葡聚糖样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肠膜明串珠菌的发酵产物葡聚糖是一种由完全甲基化的无水吡喃葡萄糖单体构成的化合物 ,糖苷键的 95 %是α D ( 1,6)键型 ,其余为α D ( 1,3 )和其他键型。  相似文献   

9.
以苹果酒风味的柔和指数为指标,对添加肠膜明串珠菌后的苹果酒苹果酸乳酸发酵(MLF)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温度、pH和肠膜明串珠菌接种量等因素会影响MLF后的苹果酒柔和指数;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实验确定了苹果酒MLF的适宜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1.78℃,pH 3.53,肠膜明串珠菌接种量4.65%(v/v),按该工艺生产柔和指数从2.73提高到3.54,苹果酒的风味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葡聚糖是蔗糖经肠膜明串珠菌发酵所得产物,经水解纯化处理后具有一定分子量且均一度较高的小分子葡聚糖(又叫右旋糖酐)是国际公认的优质代用血浆。然而现行右旋糖酐制备工艺较难达到医药临床的相关要求,因此,探索能定向合成特定分子量分布右旋糖酐的新途径,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HPGPC在线检测固定化肠膜明串珠菌发酵产物——葡聚糖的重均分子量,发现可通过固定化技术实现对肠膜明串珠菌发酵产物的分子量控制;并且发现在相同发酵时间内,固定化菌发酵产生的葡聚糖含量比游离菌发酵略多;固定化菌发酵产生的葡聚糖重均分子量比游离菌发酵产生的葡聚糖重均分子量低。  相似文献   

11.
何宁  倪湾  陈洋  白丽娟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2):133-137
为了开发利用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相关资源,本研究对实验室前期从内蒙古马奶酒中分离保藏的一株乳酸菌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乳酸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并以此菌株为研究对象,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株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后,确定蔗糖、蛋白胨分别为最适碳源与最适氮源,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得到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4.84 g/L,蛋白胨12.72 g/L,无水CH3COONa 3.95 g/L,K2HPO4 2 g/L,牛肉粉5 g/L,吐温80 1 mL/L,C6H17N3O7 2 g/L,MnSO4 0.05 g/L,MgSO4 0.2 g/L,蒸馏水1 L。经过优化后,抑菌圈直径达到了(23.40±1.28)mm,比初始抑菌圈直径提高了2.1倍,与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耿英龙  陈钢  苏伟  范秀芳  简素平 《食品科学》2014,35(17):181-185
为探究微生物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方法,以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3.1607为发酵菌种,通过Box-Behnken原理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用研磨法结合超声波破碎法破碎菌体并以乙酸乙酯-丙酮(2∶1,V/V)混合有机溶剂浸提色素,对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以乙腈-二氯甲烷(10∶90,V/V)为流动相并在472 nm波长处检测,能很好地分离出番茄红素。最终得到番茄红素最佳摇瓶发酵生产工艺为:发酵温度30 ℃、6.5%接种量、100 r/min振荡培养110 h,得到番茄红素产量达10.09 mg/L。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苦荞皮中总黄酮超声波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荞皮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法,对苦荞皮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并对提取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影响苦荞皮中总黄酮含量的因素大小顺序为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回流时间、超声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5%、液料比14∶1(mL/g)、回流时间1.6 h、超声时间28 min,苦荞皮中总黄酮最高含量为1.495 20%,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优化粪肠球菌包被发酵培养基,以获得高密度包被粪肠球菌。以包被培养活菌含量为检测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PB)试验分析培养基中对粪肠球菌发酵影响最重要的主要因素,结合响应面法(RSM)对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最优条件下包被培养的粪肠球菌冻干粉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优包被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4.93%、蛋白胨 1%、牛肉膏 0.8%、酵母粉 0.6%、柠檬酸铵 0.3%、K2HPO4·7H2O 0.2%、MgSO4·7H2O 0.06%、MnSO4·H2O 0.045%、NaAc·3H2O 0.6%、吐温80 0.1%、海藻酸钠 1.87%、纳米碳酸钙 3.65%。在此条件下,粪肠球菌包被活菌数达6.83×109 CFU/mL,与预测值误差仅4.12%。贮存稳定性试验表明,制备成的冻干粉在37 ℃条件下贮存90 d后仍保留80%以上的存活率,说明包被培养粪肠球菌冻干粉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普鲁兰发酵的最佳培养基,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普鲁兰发酵的基本培养基组分中的关键因子进行了优选,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普鲁兰产量的关键因素最佳水平范围作了深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普鲁兰产量的关键因素为:葡萄糖、酵母粉和NaCl的浓度。通过RSM模型的拟合和推算得到在葡萄糖、酵母粉和NaCl质量浓度分别5.675、0.405、0.0815 g/dL时,此时模型预测发酵最佳的产量为32.071 44 g/L,验证值为32.16 g/L,预测值与验证值之间吻合较好,比原始培养基提高了约5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辅助法对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通过回归分析各工艺参数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并由此预测最佳的工艺条件。绿原酸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结果表明,杜仲叶绿原酸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75 min,甲醇体积分数70%,超声功率270 W,提取温度45℃,绿原酸的提取得率预测值为2.532%,而在此试验条件下,绿原酸提取得率为2.529%。  相似文献   

17.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恩施州蛇足石杉中石杉碱甲的提取工艺条件。在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酒石酸质量分数为影响因素,以石杉碱甲提取量为指标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原理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分析法,得到提取石杉碱甲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1∶30(g/mL)、酒石酸质量分数1.5%、
提取温度4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石杉碱甲含量,在最优提取条件下,热水浸提4 h,石杉碱甲提取量为11.192 8 mg/100 g。  相似文献   

18.
陈霞  王波  叶融  李敏  周继亘  张波  韩舜愈 《食品科学》2017,38(6):215-220
基于溶剂诱导萃取,使用响应面法优化水系基质中棒曲霉的提取工艺,并对4种不同水系基质的料液比(V/V)进行选择。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棒曲霉素转移率为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溶剂诱导萃取的条件,并在不同料液比的4种水系基质中进行加标回收实验。通过溶剂诱导分层,获得棒曲霉素的最佳萃取条件为乙腈-样品体积比7∶3、Na Cl添加量1.4?g/3 m L样品、提取温度34℃,此条件下,棒曲霉素转移率为90.47%。在此最优条件下,苹果基质的最优料液比为7∶3,浓缩苹果汁、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基质的最优料液比均为1∶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08%、85.51%、88.74%、89.17%。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2008—2007《进出口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该前处理方法溶剂使用量少、操作简单且重复性好。综上,响应面法优化溶剂诱导分相萃取棒曲霉素的结果可靠,为水系基质中棒曲霉素的萃取提供了一种全新、快速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目前尚无对红茶菌发酵液中多种有机酸同时检测方法的问题,本文利用液相色谱建立红茶菌发酵液13种有机酸的准确定量方法,并对发酵过程中的典型有机酸变化进行跟踪。优化后的色谱条件:Atlanis T3色谱柱,流动相为0.02 mol/L KH2PO4(pH=2.6),流速0.4 mL/min,等度洗脱,柱温30 ℃、检测波长210 nm。此色谱条件下,葡萄糖醛酸和草酸完全重合(只能用葡萄糖醛酸标准曲线相对定量),但其它11种有机酸均能有效分离。定量方法线性范围较宽,R2>0.990,定量限0.080~4.789 mg/L,加标回收率92.68%~107.35%,相对标准偏差<5%,葡萄糖酸、乙酸、苹果酸在发酵过程中一直增加,而其它酸类呈先升后降趋势。葡萄糖酸、乙酸是主要的有机酸,在17 d的发酵液中所测有机酸占75.03%和10.46%。本研究建立的有机酸检测方法适合红茶菌发酵样品的检测,为红茶菌发酵毛葡萄生产酸性功能软饮品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