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交通信号控制是典型的时间顺序控制,其传统基于继电器逻辑的PLC控制程序的显著缺点是逻辑关系较为复杂设计使在复杂情形时的交通控制信号程序不易设计.以罗克韦尔Micrologix 1500 PLC为例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编程方法以解决这一问题.这个方法的核心是构建状态控制字表并通过查询该表实现交通信号的顺序控制.  相似文献   

2.
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应用PLC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PLC技术的特点,重点从顺序控制、开关控制、闭环控制以及运动控制等方面谈论了PLC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论文讨论了WindowsNT内核模式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并基于NT设备驱动程序实现了虚拟PLC,这种虚拟PLC具有硬件PLC的一些核心功能:逻辑控制、定时控制、顺序控制功能、以及对控制系统的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4.
顺序控制和开关量控制是PLC技术应用干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方面,以深孔钻组合机床的PLC控制为例,从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该PLC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实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其机型种类繁多,编程器、编程语言各异,控制方式又分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和过程控制等,因此,在实现PLC控制方案时,在方法上将不尽相同。本文详细讨论PLC硬件配置及软件设计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各PLC生产厂家生产PLC专用顺序控制指令的不同,应用各种型号PLC都具有的计数器指令提出一种通用的顺序控制编程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思想,详细说明了不同顺序功能图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PLC工业控制系统为各式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可靠的控制应用。在具体实践中,采用S7-400中央处理器和PROFIBUS DP通讯协议,并利用现场电气检测元件为PLC REMOTE I/O提供的检测信号,可达到顺序控制副枪系统的目的。通过介绍PLC工业控制系统,阐述了PLC在转炉副枪控制中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顺序控制是PLC的强项,而实时性、界面友好性相对较差。PLC的外部扩展模块品种较多,但价格较高,且功能不能满足某些特殊要求。本设计以加载了嵌入式PLC软件平台的核心芯片组为基础,根据用户控制需要定制硬件,以PLC的应用方式解决对象控制问题,设计专用的PLC。这种定制的嵌入式PLC,用PLC语言开发用户所需产品,能提高开发速度,降低开发费用,拓展控制功能。本文介绍采用EASY嵌入式PLC芯片组设计PLC的方法,并给出15点PLC设计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诸如电动机,电加热器等的各种电气装置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根据生产过程的要求,对电机进行升程控制和顺序控制。另外,为了保证生产过程中,防止事故的发生,促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还需要一些信号保护和控制。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升程控制和顺序控制为例,讨论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常规交通灯控制PLC的时间顺序控制编程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交通信号灯控制是典型的时间顺序控制,利用PLC可以简便、准确地实现该类控制,构建该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程序设计。本文以日本松下电工FPO—C32型小型PLC为例,介绍了实现常规交通灯控制的四种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井下不平衡工况会导致STATCOM控制性能变差、影响补偿效果的问题,提出采取改进开关函数法及负序电压前馈控制策略,让STATCOM发出一个与系统负序电压大小和相位都相等的负序电压,来补偿系统负序电压,保证了STATCOM在不平衡工况下的正常运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起到了抑制负序电流的作用,有效克服了三相不平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电网电压不平衡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一种具有双参数控制的结构实现并网运行和负序电流的消除,直流侧的电压控制环作为并网的基础控制,同时提取电网电压和逆变器输出电压的负序分量并加以控制,当两者相等时就可以达到消除负序电流的目的,然后对负序电压的获取以及电流的跟踪控制作了分析。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LQR optimization of linear system switch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siders offline optimization of a switching sequence for a given finite set of linear control systems, together with joint optimization of control laws. A linear quadratic full information criterion is optimized and dynamic programming is used to find an optimal switching sequence and control law. The main result is a method for efficient pruning of the search tree to avoid combinatoric explosion. A method to prove optimality of a found candidate switch sequence and corresponding control law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PLC在一体化反应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PLC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着重介绍系统的三级安全控制模式和传感器控制、时序控制两种软件控制功能及其实现方法,时序控制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变电站的顺控操作都需要人为干预,工作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由于电网对变电站顺控操作的准确性要求高,目前顺控操作防止误操作机制单一,因此无法满足电网对安全性的高要求。本文在原有防误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模板特征匹配视频分析算法来视频识别设备当前运行状态的方法,对顺控操作中刀闸、翻字牌等设备状态进行高精度可靠识别,实现了顺控操作不同源信号双确认,增加了防止误操作的途径,大大降低了顺控操作中系统误判率,也减少了顺控操作人工参与,提高了变电站顺控操作的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以两电平PWM整流器并联系统为例,分析了并联模块间零序环流产生的原因:并联模块间零序环流是由2个模块的零序电流占空比差异产生的;并联模块间零序环流的产生与后续的负载大小及类型无关。介绍了基于k控制的PWM整流器并联系统零序电流控制策略的实现,并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k控制可抑制PWM整流器并联系统零序电流,但尚未达到完美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非线性相似组合大系统最优控制的逐次逼近过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一类仿射非线性相似组合大系统关于二次型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问题.首先通过模型简化,将非线性相似组合大系统化为若干个准解耦的子系统;然后利用非线性系统最优控制的逐次逼近设计方法,将求解高阶强耦合的非线性两点边值问题简化为求解一族解耦的线性两点边值问题序列.该线性两点边值问题序列的解一致收敛于非线性相似组合大系统的最优控制,得到的最优控制律由线性最优控制的解析项与非线性补偿序列的极限项组成.通过截取最优控制非线性补偿序列的有限次逼近值.得到了非线性组合大系统的次优控制律.  相似文献   

18.
介绍CS3000系统顺控表的结构、参数定义和功能块组态,以聚丙烯加氢控制为例,描述顺控表的组态方法、顺控动作和操作步骤等。  相似文献   

19.
多相位感应控制配时方案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应控制是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重要形式之一,适合于交通流量随机波动较大交叉口的信号控制.针对经典的感应控制存在的效率不高等局限性,深入研究了感应控制的主要控制参数,并给出了其配时计算方法,进一步分析了相序对感应控制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动态相序的多相位感应控制算法.所提算法在在线仿真平台进行了实验,较经典的感应控制方法降低了...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sequential synthesis method for time-optimal control of linear system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piecewise constant finite controls that ensure approximate solutions for time-optimal control problems. A sequence of finite controls is thereafter transformed into the optimal control. The appropriate computations are reduced to a sequence of linear algebraic equation problem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a matrix differential equation over the intervals of control switching points and final point change. It is proven that the sequence of finite controls converge to the optimal control. The sliding mode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as well as the control structure modifications for the motions on switching manifolds. The initial approximations reducing considerably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re considered. The computational algorithm, together with the modelling and numer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