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1 060 t/h亚临界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通过试验研究得出提高CFB锅炉整体脱硫效率的技术措施.主要通过对石灰石脱硫剂的粒径进行分选优化以及在锅炉尾部增设增激活化深度脱硫装置,提高CFB锅炉的整体脱硫效率.由试验结果可知,CFB锅炉烟气中SO2排放浓度降至200 mg/Nm3以下,为同类机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的SO2和Nox排放的试验和数值计算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文中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煤种对循环流化床燃烧(CFB)燃烧SO2和NOx排放的影响。在1.5MWth CFB试验台上分别做了5种煤燃烧的SO2和NOx排放试验,根据所建CFB锅炉脱硫脱氮数学模型和已建与煤种相关的CFB锅炉总体数学模型,对该试验台炉膛内5种煤SO2和NOx的生成和脱除进行数值模拟,其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煤种决定CFB锅炉脱硫效率及SO2和NOx的排放。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保德神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480t/h CFB锅炉SO2排放不达标的原因,研究了该锅炉入炉煤质和石灰石特性,制定并完成了炉内脱硫系统改造.系统改造后经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表明:两台锅炉炉内脱硫效率均达到90%以上,SO2排放浓度均在100 mg/Nm3(O2=6.0%)以下,满足国家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4.
CFB锅炉炉内脱硫由于具有投资成本低、运行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物排放等诸多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CFB锅炉炉内脱硫工艺实际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输送管道堵塞、管道磨损、脱硫效率下降、SO2排放不达标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CFB锅炉炉内整体脱硫效率,需加强对原CFB锅炉运行方式的优化和完善,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满足国家环保排放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烟气SO2浓度是CFB锅炉重要的环保指标也是计算脱硫效率的主要依据。提出了一种使用公式C0SO2=55 922×St,ar/Qnet,ar计算CFB锅炉烟气SO2浓度的简便计算方法,该方法无需使用元素分析化验结果,仅通过燃料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和全硫计算出锅炉烟气SO2浓度和脱硫效率。CFB锅炉脱硫的计算效率与实际效率不同,通常实际脱硫效率要低于计算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SO2超低排放的经济性,在300 MW机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上进行了炉内干法与烟气半干法联合脱硫的匹配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锅炉负荷的上升,炉内干法脱硫逐渐偏离了高效脱硫区间,相同脱硫效率下钙硫摩尔比升高,石灰石利用率下降;而锅炉负荷上升,逐渐到达了烟气半干法脱硫的高效脱硫区间,相同脱硫效率时钙硫摩尔比降低,消石灰利用率升高;试验范围内,两级脱硫整体脱硫效率可稳定达到99%以上,烟气半干法脱硫效率可稳定达到95%以上,多参数协调匹配比仅将SO2排放值作为单一参数匹配具有更高的经济性。CFB锅炉采用炉内干法与烟气半干法联合脱硫可实现SO2的超低排放,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调节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新投产的2台国产300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为研究对象,对混煤掺烧,钙硫摩尔比以及负荷变化对脱硫效率、SO2和NOx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混煤掺烧中,随着煤质热值的降低,锅炉热效率呈降低趋势;随着钙硫摩尔比的提高,脱硫效率呈增大趋势,但钙硫摩尔比超过3.0后,脱硫效率变化不大,同时SO2呈降低趋势,NOx排放浓度呈增大趋势;锅炉在80%负荷时,锅炉热效率最高,随着负荷的降低,SO2和NOx排放浓度均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石灰石粒径对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炉内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且在中试规模和工业规模的CFB锅炉上,研究了超细石灰石的炉内脱硫效果。在3MW(th)中试CFB试验台上分别进行了d50=10μm的超细石灰石与d50=310μm的粗石灰石的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当细石灰石的钙硫比分别为3.05、3.19和3.30时,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1.5%,95.1%和98.2%;而粗石灰石在钙硫比为3.41时可实现98.3%的脱硫效率;当SO2排放浓度降到约为80mg/m~3时,采用粗石灰石脱硫的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约为细石灰石的两倍。在220t/h CFB锅炉上,采用d50=10μm超细石灰石粉,在钙硫比为1.82条件下,SO2排放浓度可控制在22.6mg/m~3,脱硫效率为99.53%。实验结果表明,超细石灰石具有较好的脱硫性能,并且在减少催化NOx生成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广州石化公司采用福斯特惠勒公司的465 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用高硫石油焦,锅炉采用全新的两级脱硫和两级除尘系统,即CFB+ESP+CFB半干法烟气脱硫+布袋除尘.实际应用结果表明,CFB锅炉具有很强的炉内脱硫和脱硝能力,对于含硫量为7.0%左右的石油焦,其脱硫效率可以达到96%以上;两级脱硫两级除尘装置投运以来,脱硫率>96.8%,最高可达99.4%,SO2平均排放浓度小于200 mg/m3(最低<100mg/m3),粉尘排放浓度<50 mg/m3,各项运行性能指标均优于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采用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烧含硫量较低的难燃煤种时,往往不需要设置石灰石制备给料系统,SO2就能达到国家排放要求。在此,煤的自脱硫性能对于降低SO2的排放非常重要。分析了影响煤自脱硫性能的各种因素,通过试验煤种在lMWth(CFB)燃烧试验台上的试烧,得出煤自脱硫效率随床温的变化关系,并对此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对于深入了解煤的自脱硫性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湖北松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13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出现的2个突出问题,即锅炉效率偏低和磨损严重的问题,分析相关原因,给出提高锅炉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生产的670 MW超临界褐煤塔式炉的基本结构和设计特点。同时,对采用塔式炉燃烧褐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blems of Russia-made 800-MW coal-fired supercritical boilers in Suizhong Power Plant, such as burner burnout, water-wall leakage, slag screen I explosion, crack happened on the desuperheater outlet of reheater and welding degct of economizer; tells the process of renovating these units by modifying the original de.sign and adjusting the operation parameters. After several years‘ effort, all the problems have been well solved. The experience may be useful for other imported uni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哈锅大容量褐煤锅炉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殿军 《黑龙江电力》2011,33(2):110-115
介绍了国内外大容量褐煤锅炉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大型褐煤锅炉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从锅炉的容量和参数等级上阐述了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п型布置或塔式布置、采用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或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的大型褐煤锅炉的技术特点和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15.
炉内喷钙脱硫对锅炉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台150MW供热锅炉炉内喷钙脱硫对运行性能的影响。追踪了喷钙脱硫投运前后三年来排烟温度的变化,定量分析喷钙脱硫引起受热面异常沾污对锅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专项试验,研究炉内喷钙脱硫对燃烧、炉膛和空气预热器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炉内喷钙脱硫使锅炉效率降低约1.72%,炉膛吸热量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6.
董书伟  汤珂  张洪安  张洪义 《黑龙江电力》2002,24(5):374-376,380
介绍了在主厂房全封闭的情况下,采用在锅炉框架内吊装65t/h锅炉锅筒的方法,阐述了起吊设备配置,起吊过程,受力分析和结构强度校核,认为该吊装方法简单易行,比借助厂房框架起吊加快了工程进度,经济效益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我国工业锅炉的发展状况及燃油、燃气锅炉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介绍300 MW CFB锅炉加床料的方法,阐述加床料的必要性及质量的控制要求,重点论述了加床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提出加床料系统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协调pH—磷酸盐处理在亚临界机组上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亚临界机组上采用pH-磷酸盐协调处理应控制的pH值,PO^3-4值及Na/PO4的摩尔比。  相似文献   

20.
针对600MW超临界锅炉的特点,对锅炉冷态通风及动力场、冷热态冲洗、吹管、干态/湿态转变、启动系统、给水和蒸汽温度、主保护等调试工作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同类型机组的设计、设备选型、调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