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通常伴随着炎性细胞浸润及肠粘膜受损,具有一定的癌变风险。大量研究表明,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作为一种益生元,在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强化肠道屏障功能、缓解肠道炎症等方面功效显著,具有多重营养及保健功能,在干预IBD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中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此外,DFs由于水溶性不同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二者特性不同,对IBD的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就SDF和IDF防治IBD的基本原理、现有证据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综合分析了IBD的DFs干预治疗策略,为DFs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褐藻膳食纤维(海藻酸盐,Alg)是存在于海洋食用藻类中的一种酸性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研究表明,褐藻膳食纤维可有效地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通过菌群代谢膳食纤维发酵产物调节宿主机体的代谢水平,从而改善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相关性疾病。从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角度出发,对褐藻膳食纤维作用于人和动物模型体重、血糖、脂代谢以及肠道菌群的效果加以综述,并探讨其潜在机制,为海洋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ion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以肠道炎症性细胞浸润、肠黏膜受损为主要表现的肠道慢性炎症病变,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氏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高脂摄入增加IBD的发病风险,IBD的发病率与居民动物蛋白摄入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联性,膳食纤维摄入量与IBD发病率呈负相关。IBD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饮食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目前膳食营养干预是防治IBD的有效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膳食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对IBD发病机制影响方面的研究,并从膳食营养素的角度综合分析了IBD的饮食干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膳食纤维作为一种新型营养素,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在机体免疫、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食药同源植物膳食纤维(Edible and medicinal dietary fiber,EMDF)同时兼具了中草药强身健体和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健康的双重作用,这使其具有不同于普通膳食纤维的性质特点。本文对EMDF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针对其化学组成、分布特点及肠道作用进行分析,重点就EMDF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及其肠道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本研究为EMDF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第七营养素--膳食纤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越来越精细,营养也越来越丰富。然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的发病率有所增长,其原因主要是人体内缺少了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主要是植物细胞壁中不能被消化的复合碳水化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以及各种树胶、胶浆和海藻多糖。木质素是一种植物细胞壁中非碳水化合物组成的膳食纤维。在某种程度上,膳食纤维可被肠道中的微生物转化为可吸收的脂肪酸。1 膳食纤维的作用膳食纤维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作用,近年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有许多研究报道。1.1 由于富含纤维的食品吸收水分后膨胀同时产生少…  相似文献   

6.
王晨  钟赛意  邹宇晓 《食品科学》2019,40(3):338-347
肠道菌群通过宿主与饮食交互作用在机体的脂质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食物中广泛存在的膳食纤维及肠道菌群代谢的产物可选择性地改变肠道菌群组成,进而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水平、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影响饥饿禁食诱导因子表达,从而改善机体的脂质代谢水平。膳食纤维这种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组成来调节机体脂质代谢的生物活性作用,为预防和治疗脂质代谢紊乱等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膳食纤维经肠道微生态途径调节脂质代谢的活性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是寄居于宿主体内的共生微生物群体, 在维持机体健康及控制疾病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藻多糖是从海藻中提取出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膳食纤维, 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降血糖、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研究发现海藻多糖不能被人体消化酶降解, 但可以被肠道菌群降解和利用, 而海藻多糖又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影响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对海藻多糖的降解利用, 海藻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炎症性肠病、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探讨了海藻多糖结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以期为海藻多糖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在改善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杂豆膳食纤维因具有良好的降血糖、降血脂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结构等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杂豆膳食纤维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调控消化酶的活性、抑制葡萄糖吸收以及改善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等途径降低血糖水平;通过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以及增殖肠道益生菌等途径降低血脂水平。对杂豆膳食纤维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为杂豆膳食纤维相关功能食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的改变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相关。膳食纤维作为饮食的一部分,通过在肠道的作用改变肠道菌群比例及丰度、改善炎症反应、调节肠道激素及脂质代谢来改善肥胖,但膳食纤维在防治肥胖方面的推荐摄入量、种类及与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膳食纤维对肥胖相关的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膳食纤维包括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和复杂的聚合物木质素,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可以减少胃肠道慢性发病率,该营养物质在食品加工领域和临床研究领域都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膳食纤维的定义及分类,并综述了膳食纤维对人体胃肠道的影响,膳食纤维对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及膳食纤维对肠道疾病的影响机制,以为之后膳食纤维在胃肠道营养健康方面的研究及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复合型海藻膳食纤维功能食品的降血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霜  肖美添  叶静 《食品科学》2014,35(17):220-225
研究以海藻膳食纤维为主,传统降脂中药山楂、绞股蓝、泽泻为辅的功能食品的降血脂作用。参考卫生部保健食品辅助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以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灌胃给予含不同成分的复合物(海藻膳食纤维高、中、低剂量组,复合物Ⅰ、Ⅱ、Ⅲ组,辛伐他汀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4 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水平,计算肝脏系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结果表明:海藻膳食纤维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及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且加入少量药食同源的中药(绞股蓝提取物和泽泻提取物)后的复合型海藻膳食纤维能使高脂小鼠血脂水平更接近正常值。说明复合型海藻膳食纤维功能食品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缓解或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且反复发作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并且在中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近年来,随着对IBD的深入研究,益生菌成为IBD治疗的新兴药物,并且某些益生菌能够通过参与肠道屏障的保护,调节免疫和炎性因子的表达来缓解或治疗IBD。同时,因益生菌具有抗炎、良好的耐受性和极少的不良反应等特性,也使其在IBD治疗的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常见。本文主要从缓解或治疗IBD的益生菌分类、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等方面介绍了益生菌在IB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长期共生,且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膳食纤维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间接影响其在肠道中的代谢产物,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与疾病。肠道微生物与膳食纤维密切合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膳食纤维的定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膳食纤维的最适摄入量、肠道微生物及其生理功能、膳食纤维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膳食纤维及肠道微生物对肥胖、炎症、结直肠癌、妊娠合并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为通过调整膳食纤维治疗疾病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益生菌具有诸多健康作用,但由于在加工、储存以及人体消化过程中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致其活力下降,无法顺利到达肠道发挥益生功能。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胶凝性和成膜性等特点,且来源广泛,作为微胶囊壁材具有巨大潜力。通过膳食纤维微胶囊技术可以为益生菌提供保护,提高其存活率、稳定性并实现在肠道中的控制释放。文章综述了膳食纤维壁材的来源、特性及其微胶囊化益生菌的制备方法,以及膳食纤维微胶囊在提高益生菌稳定性、控制释放和功能特性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在功能递送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海藻多糖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膳食纤维,被用作益生元来改善慢性代谢性疾病,而肠道菌群是海藻多糖发挥功效的潜在靶点。肠道菌群在调控宿主的健康、营养、代谢和免疫稳态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多种海藻多糖不能被人体内消化酶降解,但可以被肠道菌群降解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作为肠道微生物的能量来源,并通过调节菌群结构与宿主肠道稳态,影响肠道微生态环境。此外,SCFAs和肠道菌群的改变与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海藻多糖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以及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肠道菌群作为人体的隐形器官,在人体生命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肠-脑轴来改善抑郁症状。膳食纤维作为一种独特的植物多糖,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其在协调宿主-微生物群串扰中的关键作用已被证实。该文综述了膳食纤维对肠道菌群和抑郁症影响的证据,重点研究了膳食纤维干预肠道菌群改善抑郁症的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预防及辅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谷物膳食纤维对慢性代谢性疾病,如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结肠癌等具有预防作用。红肉膳食结构中补充膳食纤维,在提高膳食营养、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的同时,可抑制胆碱成分向三甲胺的转化进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等潜在疾病的发生。膳食纤维分子结构特征和介观性质会影响其微生物可利用性和作用方式,并影响其在机体内发挥干预功能,因而多元强化方式的定向改性及构效关系的建立对于目标膳食纤维产品的获得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谷物膳食纤维补充调节肠道菌群和宿主效应的作用及膳食纤维的加工改性,对于目标膳食纤维产品的定向控制、传统膳食结构的调整及膳食诱导的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将不同含量(5%,10%,20%,30%)的海带膳食纤维添加到火腿当中,开发出海藻膳食纤维火腿,并对其进行组织构造的观察和流变学参数的测定以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以得出风味口感、质构特征、功能性效果较好的海藻膳食纤维火腿.结果表明:添加量为10%以下的海藻膳食纤维的风味口感和质构特征都比添加量高的火腿好,而随着添加量的增加,火腿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也越来越低.综合考虑到海藻膳食纤维的品质及功能性的要求,以10%的添加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膳食纤维被誉为"第七营养素"。合理摄入膳食纤维可以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改善健康和预防疾病。我国海藻资源丰富,食用经济海藻产量长期居于世界首位。研究表明可食性海藻富含不可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膳食纤维类成分;海藻膳食纤维主要由多糖类物质组成,并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以及显著的生理功效。因此,从大型可食性海藻中提取膳食纤维并用于健康食品加工具有高度的发展潜力。本文重点对可食性红藻、褐藻及绿藻中的典型可溶性与不溶性膳食纤维成分的分离纯化与理化性质研究相关报道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期为我国健康食品及经济海藻精深加工领域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藻素有“海洋蔬菜”的美誉,其低热量、低脂肪的特点备受营养学家关注。缺乏膳食纤维可以导致营养过剩、肥胖,而每日摄入膳食纤维可以防止热能摄入过多,减腰收腹,排毒养颜,预防肥胖。食用海藻中含有的多糖类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病等,海藻酸钠就是从海带等褐藻中提取的最主要的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