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智能制造是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水平的体现,也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创新的重要方向。为此,我国已将智能制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将智能制造作为国家重大专项加以重点推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中国制造业也因此迎来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智能制造是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水平的体现,也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创新的重要方向。为此,我国已将智能制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加速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智能制造是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水平的体现,也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创新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智能制造是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水平的体现,也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创新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智能制造是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水平的体现,也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创新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标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智能制造是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水平的体现,也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创新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放眼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入推动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美、德等发达国家及跨国企业纷纷发力加紧布局智能制造,意图抢占产业变革先机和制高点。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在进入经济新常态下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强调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  相似文献   

8.
<正>放眼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入推动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美、德等发达国家及跨国企业纷纷发力加紧布局智能制造,意图抢占产业变革先机和制高点。面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中国在进入经济新常态下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强调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以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高效、协同、绿色、安全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越来越多,不断引起制造业变革,推动智能化进程。国内外都在加快战略布局,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北京的传统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构建高精尖产业经济结构过程中,聚焦优势产业基础和科技资源,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从而推进北京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智能制造不仅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汽车产业的智能制造正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打通上下游关键数据,来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以及营销服务的创新变革。此外,伴随着新基建的持续升温,也将为汽车制造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趋势下,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作为着力点,加大战略布局力度,抢占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重塑国家竞争优势——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变革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工业云平台是支撑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提供强大的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能力,帮助制造业企业对内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对外实现制造资源共享和协同,进而促进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制造2025》实施两年来,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建设均有所提升,为稳定我国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见图1。未来,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速与互联网融合,另一方面要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提升核心基础产业实力。  相似文献   

13.
《China Equipment》2015,(Z1):68-70
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应该作为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应该放在“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位置。“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这也是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近日作专题报告时指出。周济深入阐述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路径以及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1月8日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全球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发展蓬勃兴起。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在不断突破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涌现新思维,给经济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方式,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尊敬的专家、合作伙伴: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和价值体系,全球制造业制造模式、产业形态、生态体系面临巨大变革,跨领域、多维度的创新融合技术已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  相似文献   

16.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智能制造是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以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为目标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是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水平的体现。解决制约我国智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智能制造要素,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着力点,是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的深入融合,智能制造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成为产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能制造带来更多可能性的同时,也让制造系统日趋复杂,确保智能制造安全的确保成为首要任务。智能制造生产网络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采用通用协议、通用硬件和通用软件,信息安全问题日渐突出,面临更加复杂的威胁。那么,如何正确  相似文献   

18.
智能制造是我国抢占先进制造业制高点的主攻方向,航空产业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典型代表,智能制造推进航空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重大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分析了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我国航空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对智能制造的迫切需求,提出航空领域发展智能制造的思路和目标,并给出了相关发展重点和任务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迈进的过程中,产业正逐步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标准化也已成为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的关键核心。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要先行。2015年,工信部发布的93个智能制造专项中,特意将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与制造的融合发展,促使各制造强国纷纷出台各自的先进制造发展战略,如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德国的"工业4.0"等。同时,在"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大战略背景下,我国也先后出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制造业国家发展实施战略。其共同主题之一是结合和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制造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互联互通与融合,最终实现智能制造。同时,服务也被各制造强国共同列为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内容之一。智能服务已成为产业模式变革的核心,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日益凸显。在分析总结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和典型特征基础上,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服务的思想,探索提出了面向服务的智能制造(Service-oriented smart manufacturing,SoSM),设计了SoSM的实施架构,讨论了SoSM的内涵、关键实施技术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