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提高小黄鱼下脚料的高值化利用,研究以小黄鱼下脚料为试材,将其进行前处理分别制成湿样(Wet Sample,W)和干样(Dry Sample,D),采用索氏提取法(Soxhlet Extractor Method,S)及酶解法[碱性蛋白酶(1)、中性蛋白酶(2)、木瓜蛋白酶(3)]提取粗鱼油,对其理化指标进行评价、并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7种不同提取方式(DS、D1、D2、D3、W1、W2、W3)制备的粗鱼油其理化指标值均满足水产标准(SC/T 3502-2016)三级的规定。所得粗鱼油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n9)均为主要脂肪酸,其中D1处理组粗鱼油EPA和DHA相对含量最高,为25.59%。不同提取方式所提粗鱼油中共检出9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醇类16种、醛类16种、酮类15种、酯类3种、酸类8种、碳氢化合物16种、酰胺类化合物3种、杂环化合物及其他22种,其中DS处理组粗鱼油的风味与酶解法相比较差,表明冷冻干燥前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粗鱼油的风味。综上,采用冷冻干燥前处理结合酶解法对小黄鱼下脚料进行提取,提取得到的粗鱼油的品质优良,就其脂肪酸组成而言,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因此其营养价值较高,且该处理有效改善了粗鱼油的风味,可为小黄鱼下脚料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近年来人们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从鱼油中富集提纯EPA(廿碳五烯酸)和DHA(廿二碳六烯酸)的各类实验装置。讨论了鱼油的预处理方法、萃取操作条件对SC-CO_2提纯EPA和DHA的纯度和收率的影响。介绍了一个工业化双塔连续逆流萃取模拟流程。对我国鱼油资源的利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鱼油对顺铂(cis-dichlorodiamineplatinum (Ⅱ),CDDP)抗A549人肺腺癌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对CDDP损伤HEK293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549和HEK293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DDP组、鱼油组、鱼油+CDDP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鱼油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同时建立CDDP组、鱼油+CDDP组CDDP损伤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测定HEK293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等指标。结果:4~16 mg/L浓度的鱼油能够显著抑制CDDP造成的人胚肾HEK293细胞毒性(P<0.05),其中4 mg/L浓度的鱼油保护效果最佳,且此浓度的鱼油能够显著抑制CDDP(20 mg/L)引起的GSH含量降低以及MDA含量升高(P<0.05)。当鱼油浓度≥32 mg/L时显著增强了CDDP对A549细胞的抑制效果(P<0.05)。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鱼油对CDDP致人胚肾细胞HEK293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低浓度鱼油对CDDP所致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没有...  相似文献   

4.
赵腾飞 《中国油脂》2021,46(10):6-10
以新鲜大黄鱼为原料,通过石油醚(沸程30~60 ℃)提取大黄鱼鱼油,并对大黄鱼鱼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共轭二烯值、脂肪酸组成、生育酚、胆固醇、角鲨烯、挥发性成分及磷脂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黄鱼鱼油得率为(31.25±3.66)%;大黄鱼鱼油酸值(KOH)为(0.59±005)mg/g,过氧化值为(5.50±0.76)mmol/kg,茴香胺值为0.30±0.06,共轭二烯值为22.32±109;大黄鱼鱼油中共检出1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7.27%,其中油酸占(31.03±010)%、亚油酸占(12.21±0.07)%、DHA占(7.21±0.12)%、EPA占(4.48±0.03)%;大黄鱼鱼油中检出4种生育酚,主要是α-生育酚,含量为4.18 mg/100 g,β、γ、δ-生育酚含量均小于0.12 mg/100 g;大黄鱼鱼油中角鲨烯含量为40 mg/100 g,胆固醇含量为380 mg/100 g;大黄鱼鱼油中共鉴定出3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酮、醇、烷烃类;大黄鱼鱼油中磷脂含量较高的组分为PG(30∶ 0/16∶ 0)(19.61 mg/g)和PG(28∶ 0/16∶ 1)(10.87 mg/g)。  相似文献   

5.
几种抗氧化剂对鱼油的抗氧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用3种新型的食品抗氧化剂——植酸钠、茶多酚、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添加到纯鱼油中,在5℃和20℃的条件下贮存,对其过氧化值(POV)和酸价(AV)进行测试和分析,并比较它们在鱼油中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鱼油中的特征脂肪酚EPA(廿碳五烯酸)和DHA(廿二碳六烯酸)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综述了近年来人们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C02)与鱼油脂肪酸相平衡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温度、压力、夹带剂等对SC-CO2从鱼油脂肪酸混合物中萃取提纯EPA和DHA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验共设四个组,对照组含3%菜油,试验组分别含2%菜油+1%鱼油、1%菜油+2%鱼油和3%鱼油,研究日粮鱼油替代菜籽油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蛋黄中ALA、DHA含量以2%鱼油添加组最高,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2.88%(P〈0.05)和22.49%(P〉0.05),EPA含量以1%鱼油添加组最高,比对照组提高13.48(P〈0.05);添加鱼油组蛋黄TC含量升高(P〉0.05),TG变化不明显,MDA含量升高(P〉0.05);血清TC含量升高,以3%鱼油添加量组最高,比对照组提高3.55%(P〈0.05),2%、3%鱼油添加组TG含量降低,分别比对照组下降12,52%(P〉0.05)和51.18%(P〈0.05);血清HDL—C含量升高,LDL—C含量降低,SOD、MDA含量有所降低,蛋重以2%和3%鱼油添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蛋壳强度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3.79%(P〉0.05)、41.72%(P〈0.05)和32.37%(P〉0.05)。研究表明,蛋鸡日粮中添加鱼油可以提高ω-3PUFA在蛋黄中的沉积,影响机体的脂质代谢,同时伴随脂质过氧化物合成增加,但对产蛋性能无明显影响。综合各种指标,蛋鸡日粮中以2%的鱼油添加量为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金枪鱼油脱臭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和脂肪酸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加热脱臭鱼油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鱼油中脂肪酸组成从C14~C22的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所降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所增加。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鱼油在加热脱臭过程中气味的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从原料鱼油、加热150 ℃和200 ℃的脱臭鱼油中分别检出50、38 种和21 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烃类、酸类、杂环化合物等。原料鱼油中的辛醛、壬醛、(E)-2-辛烯醛、1-戊烯-3-醇、2-十一烷酮使鱼油具有浓重的腥臭味、土腥味、不愉快脂肪味;150 ℃脱臭鱼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是辛醛、壬醛、(E)-2-辛烯醛,其含量有所减少,使得鱼油的腥臭味有所减弱,10-十二碳炔-1-醇、2-丁基-1-辛醇增加了清香、木香和脂肪香;200 ℃脱臭鱼油中辛醛、(E,E)-2,4-庚二烯醛、(E)-2-癸烯醛含量降低,使鱼油呈现较弱的鱼腥味。四氢-2H-吡喃-2-甲醇、2-乙基呋喃、2-戊基呋喃使鱼油呈现一定的油脂气息、青草味、蔬菜香味。  相似文献   

9.
为富集鱼粉加工压榨液中EPA和DHA,采用尿素包合和分子蒸馏相结合的方法对EPA和DHA进行富集,并优化工艺,同时对富集后鱼油进行理化指标及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尿素包合条件为:尿素/鱼油1.5:1(m/m)、溶剂/鱼油6:1(v/m)、结晶温度0℃、结晶时间15 h、包合次数1次;分子蒸馏条件为:蒸馏温度110℃、刮膜器转速250 r/min、进料速率3 mL/min、压力5 Pa、二级蒸馏。联合采用尿素包合和二级分子蒸馏可使精炼鱼油中EPA和DHA含量由22.68%提高到87.50%,且EPA/DHA约为0.58,富集后鱼油理化指标均达到精制鱼油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鱼内脏高值化利用提供绿色环保、高效可行的新方法,本文对超声耦合亚临界水技术分离黄鲛鱼内脏油脂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并与酶法、超声辅助溶剂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法的萃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超声耦合亚临界水萃取鱼油的脂肪酸组成。通过测定黄鲛鱼内脏基质蛋白的水热液化反应的转化率揭示亚临界水高效分离鱼内脏油脂的化学机制。对鱼内脏冻干细颗粒物做扫描电镜,观察超声场物理效应联合亚临界水水热液化效应对鱼内脏基质蛋白网状结构的破坏性。试验结果显示:超声耦合亚临界水萃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与黄鲛鱼内脏基质蛋白质发生水热液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一致,即在250 W/L,20 kHz的超声场耦合260 ℃、10 MPa的亚临界水媒介中萃取/反应60 min时,鱼油萃取率最高是59.87%±2.86%,反应转化率最高是92.37%±3.12%。与其他三种萃取方法相比,超声耦合亚临界水法的鱼油萃取率最高,不仅如此,鱼油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的含量也最高,分别是(46.01±0.31)mg/g和(116.78±0.91)mg/g。超临界二氧化碳法萃取鱼油的酸价、过氧化值和羰基价最小,分别是(7.15±0.33)mg KOH/g、(1.83±0.13)mmol/kg和(2.01±0.21)mEq/kg。超声耦合亚临界水技术能够高效破坏鱼内脏基质蛋白的网状结构,充分释放网孔中包裹的鱼油,具有绿色环保、萃取时间短、鱼油萃取率高和鱼油中EPA、DHA含量高的优势。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鱼油氧化稳定性最佳,但萃取时间较长,萃取率较低。本研究阐明了超声耦合亚临界水萃取黄鲛鱼内脏油脂的作用机制,为精准利用该技术提供了试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生产工艺的选择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饮用水生产的工艺进展,并就其关键工艺的选择,饮用水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几种生物防腐剂的特性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防腐剂是一类安全、高效、无毒的天然食品防腐剂.本文从特性、机理及应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几种生物防腐剂,并对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生物防腐剂是一类安全、高效、无毒的天然食品防腐剂.本文从特性、机理及应用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几种生物防腐剂,并对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纳豆激酶是一种由纳豆芽孢杆菌产生的具有强溶纤作用的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具有安全性好、半衰期长、口服有效等优点。本文就纳豆激酶的基因结构、生化特性、生物学功能及酶活性测定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Proteome profiling-pitfalls and progres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n this review we examine the current state of analytical methods in proteomics. The conventional methodology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gels and mass spectrometry is discusse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thereof. Two recently published methods which offer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on how they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not available via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These two methods are the isotope-coded affinity tags approach of Gygi et al. and the 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approach as presented by Link et al. We conclude that both of these new techniques represent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analytical methodology for proteome analysis. Furthermore, we believe that in the future biological research will continue to be enhanced by the continuation of such developments in proteomic analytical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6.
酸鱼是一种少数民族家庭必备的发酵产品,尚未形成产业化。该文对酸鱼在发酵过程中的工艺、发酵微生物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酸鱼在产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为工业化生产酸鱼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国内外纳米纤维开发现状及研究成果,展望了21世纪纳米纤维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嗜高温酶及其应用 ,阐述了嗜温菌中嗜高温酶的生产及其热稳定性的背景 ,并对当前及将来嗜高温酶的各种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乳铁蛋白的开发利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综述了乳铁蛋白的基本性质、功能特性及其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牛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脂肪氧合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氧合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 作为面粉改良剂如溴酸钾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潜在替代品, 是绿色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热点。本文详细综述了脂肪氧合酶的发现历史、结构性质、应用、对粮食和果蔬保藏的影响及其提取方法, 并阐明了其最新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