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我国部分村落建设规划中存在景观特色缺失的问题。本文基于符号学相关理论,通过对景观符号学发展的总结梳理,探究去符号化主义背景下村落景观符号与自然、地域、文化等符号间的结合点,并选取案例实证演绎,从顺地立意、生态自然、传承文化、尊重行为、勇于革新等方面解读村落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从而实现景观符号在村落景观营造中的准确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日常生活与节庆文化活动两个维度,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变迁与乡村旅游、乡村节庆文化演变之间的相互影响。村落的发展时段可以分为非节庆日的劳作期和节庆日的相对农闲期。在劳作期,乡村家庭成员结构不完整,呈现村落人群空心化,村落节庆文化活动相对低迷;在相对农闲期,人口向村落回流,村落的节庆活动相对活跃。将村落节庆活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支柱产业,延续村落文化的传承,由此提升传统村落的发展,丰富和拓展村落节庆文化,使二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皇慧敏  郭丽霞  王强 《中外建筑》2022,(12):102-108
传统村落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是承载地域历史信息与文化景观的重要空间,村落景观资源的质量状况是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首要条件。以呼和浩特市传统村落——西乌素图村为研究对象,以旅游开发AVC理论为指导,结合美景度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面向公众感知的传统村落景观“三力”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西乌素图村景观资源优势明显,以古建筑、历史遗址为代表的人文景观资源,以杏林花海为代表的自然景观资源较为突出,村落环境承载力整体状况相对良好,但民俗文化类资源吸引力弱、农旅融合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因素限制了村落景观评价结果。研究将实地调研和评价结果相结合,提出西乌素图村景观优化策略,为此类传统村落景观评价和旅游开发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园城市”和“体育+”理念的深入影响,体育赛事举办地政府结合当地文化及特色农产品,也逐渐打造出赛事品牌景观,相应的对旅游环境资源也进行了升级改造,体育赛事植物景观营造在优化景观资源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体育赛事景观的基本理论及特征,科学理性分析体育赛事植物景观营造的重、难点,并围绕奉化桃花马拉松、成都大运会两大体育赛事植物景观营造案例,对体育赛事植物景观营造的类型进行详细研究,从而找出现状发展的问题及建议,旨在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景观环境发展提供新思路,并推进体育赛事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陈东田 《山西建筑》2010,36(33):344-345
以山东宁阳县河滨公园为例,在对其规划设计进行详细解读的基础上,总结其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提出了城市河滨公园景观特色的营造原则,对同类河滨公园景观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中小城市特色景观的内涵、形成基础、目标评价体系及其营造过程,同时为当下地产狂热推动下的城市急速扩张明晰了发展目标和价值追求,在政策层面和行动层面上提供了各方共同构建和谐城市环境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植物园的功能和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和拓展。该文从历史沿革、景观资源及基础条件对厦门植物园进行分析,介绍其生态科普、历史人文、自然资源和休闲健身四个类型的景观营造等,以现代植物园为规划设计目标进行创新,以实现科学性、景观性、教育性的统一性为目标来营造不同类型的景观,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车震宇  保继刚 《规划师》2006,22(6):45-60
近十余年来,传统村落旅游持续升温,建筑学、地理学、旅游学等学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对村落旅游开发与村落形态变化的研究却相对匮乏,在开展传统村落旅游研究中需弥补这一空白.根据旅游开发过程中村落形态的变化,把直接参与旅游的村落划分为渐变型、稳定型、突变型和恢复型4类.针对4种类型的村落,各选其一,从村落区域、边界、节点、标志物、民居、整体风貌等构成要素出发,探讨各类型村落的形态变化特征,构建村落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模型,指出村落的形态变化受到市县级政策与管理措施、开发商与规划师、村民收入与村落人口、传统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8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红英  陈露  汪雯 《城市建筑》2022,(22):192-195
在我国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景观营造对传承地域文化、保留乡土记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保持近郊乡村景观特色,保护近郊乡村景观的品质,使近郊乡村景观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武汉市郊区沙湖乡村地区为例,梳理了改造沙湖村乡村景观的一系列难点。以问题导向为基础,从内容、过程、模式、主体四个方面,介绍乡村景观营建方法的核心要素,因地制宜地分析其隐性的建设方法和建设策略。保护地方生态景观,引导产业升级,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以期为武汉市近郊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提供一定的经验示范。  相似文献   

11.
广州RBD的旅游景观特色评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晶  杨宏烈 《规划师》2002,18(12):53-56
RBD是英文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的缩写,简称“旅游商业区”,有时直译为“旅憩商业区”。这一概念由C·Stansfield和J·E·Rickerty于1970年在研究旅游区的购物问题时,为描述这类旅游地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首次提出[1]。本文将其定义为建立在与旅游观赏景区相联系的基础上,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特定商业服务区(点)。广州多次被评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景观建设项目日后会越来越多。最近国家旅游局公布了9家全国首批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其中广…  相似文献   

12.
蔡玲 《山西建筑》2010,36(12):257-259
介绍了江苏省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强调可持续景观的营造,设计中利用对生物、非生物自然过程的影响以及对人文过程的影响,遵循"廊道"和"斑块"理论,以期尽可能恢复沿线的生态系统,并体现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3.
刘帆 《安徽建筑》2012,19(6):19-20,142
文章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尝试性的运用新乡土主义思想探索如何营造乡村景观特色。从应用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精神三方面详细总结了营造特色的多种设计表达,并针对在汶川地震中受灾的成都地区乡村景观展开营造方法分析,希望用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为该地区的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扬亮 《江西建材》2014,(5):192-192
微地形属于景观营造的重要方式,通过微地形处理,可以营造出丰富的园林景观空间及层次。微地形与植物配置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景观设计艺术性,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其在园林绿化、公园绿化及居民绿化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概述微地形的基础上,分析景观微地形营造应坚持的原则,对景观微地形的处理方法与微地形营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林相结构营造和雨林特征体现两方面着手,分析如何进行雨林景观的营造,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传统村落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对传统村落现状和发展困境的分析,以云和县坑根村为例,研究民宿旅游视角下村落景观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浅析其对历史建筑和村落肌理的修复;农耕文化和乡土文化复兴;村落人居环境和旅游景观更新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了该村景观资源利用率、社会效益还不够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上海“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淀山湖新城,为实现绿色青浦宜居水城的目标,对城市绿化的要求相应提高。通过对新城绿地现状的调研分析,肯定其园林植物相对丰富、景观营造比较精致,同时指出呈规模应用的乡土树种种类较少,区域特色不够突出等。对此提出区域特色骨干树种选择及相关植物景观营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海燕 《城市建筑》2014,(33):196-196
园林营造中以园林植物为主要构成要素,因此,园林植物对于现代园林建设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园林植物作为园林景观构成中的唯一有生命力特征的要素,不仅可以随时序变化形成丰富多变的景观效果,而且可以构建出多样的园林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特色下的山地滨水区旅游景观打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中国西南地区地域文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就重庆特色旅游文化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地域文化与旅游景观的关系,以期在城市建设中尽量发扬和构建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下空间景观营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唐晖  夏鸿玲 《山西建筑》2007,33(10):59-60
介绍了城市地下空间的特点,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城市地下空间景观营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营造出多样化、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的城市地下空间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