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不同品牌功能饮料的滋味品质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聚类及Person相关系数分析,探究电子舌与人工感官评价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电子舌与人工感官评价对8种品牌的功能饮料具有较为一致的分组效果;采用Person相关系数分析,电子舌探头ZZ、BB与咸、鲜味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0.851;探头HA、JB与甜、苦味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9、0.720。研究结果可为功能饮料滋味品质的质量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客观评价甜味剂的甜度和甜味特征,以感官评价为依据,考察电子舌评价蔗糖、甜菊糖、甘草甜素、罗汉果提取物、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neohesperidin dihydrochalcone,NHDC)、柚苷二氢查尔酮(naringin dihydrochalcone,NDHC)、甜蜜素、三氯蔗糖、糖精钠和安赛蜜10种甜味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电子舌的甜味传感器GL1能有效检测其中的蔗糖、NHDC、NDHC、糖精钠、安赛蜜和甜蜜素6种甜味剂的甜味信息,其中甜蜜素的甜味响应为负值。基于电子舌检测值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可对上述6种甜味剂进行较好分类。以蔗糖甜度为参照,NHDC、NDHC、糖精钠、安赛蜜的甜度可用电子舌测得的甜味值换算成相对甜度表示。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甜味响应为正值的5种甜味剂电子舌测定值和感官评价结果之间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5种甜味剂的感官评价结果和电子舌测定值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蔗糖、NHDC和安赛蜜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5种甜味剂甜味预测集的Rp均大于0.96,均方根误差小于0.9,显示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色度仪、电子舌和电子鼻等智能感官仪器,结合感官剖面分析,探究热处理青稞粉滋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热处理青稞粉ΔL*下降,色泽向红、黄转移;通过对电子舌、电子鼻数据进行雷达图谱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发现不同热处理青稞粉味觉差异显著,味觉以苦味、鲜味和甜味为主,挥发性成分以烷类为主,智能感官分析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研究甜味抑制剂[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钠]的添加对阿胶枣品质的影响。通过考察甜味抑制剂添加工艺环节和添加量(占糖浆的百分比)对阿胶枣甜度、组织状态、色泽的影响,基于感官评价的模糊数学建模评分方法,优化甜味抑制剂添加的工艺参数;同时结合电子舌测定,对阿胶枣滋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当甜味抑制剂添加量为0.04%,并在二次渗糖期间(即糖浆温度达60℃)添加时,阿胶枣综合感官评价最优,评分为7.764/9,此时产品滋味适宜,色泽诱人,质地细腻饱满,品质最佳。电子舌对阿胶枣滋味的评价结果与模糊数学感官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以赤藓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低聚果糖、异麦芽酮糖替代蔗糖应用于莲蓉馅料,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电子舌、质构仪结合感官评价探究不同甜味剂对莲蓉馅料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糖醇类甜味剂显著提高莲蓉馅料的明亮度,低聚果糖和异麦芽酮糖使莲蓉馅料颜色加深。此外,莲蓉馅料水分含量与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2,P<0.01),与黏附性(r=0.620,P<0.01)、内聚性(r=0.622,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除赤藓糖醇外,其余4种功能性甜味剂均能提高莲蓉馅料的水分含量,并改善莲蓉馅料的质构品质。电子舌检测结果表明,功能性甜味剂降低了莲蓉馅料的甜味,提高了对苦味等不良滋味的掩盖能力。通过GC-IMS共在莲蓉馅料中检测出3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53.94%~70.60%)、酮类(10.36%~18.63%)、醇类(5.25%~14.25%)、酸类(1.62%~2.81%)、酯类(0.22%~0.57%)、呋喃类(0.29%~0.72%)和烷烃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电子舌技术在红茶滋味品质评价上的应用,探索电子舌评价结果同人工感官滋味审评结果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子舌传感器响应值及滋味分值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红茶滋味的评价,并同人工感官滋味结果进行比较;绘制滋味雷达图、酸鲜味等级评价图、滋味分属性间及感官滋味的相关性表。结果利用电子舌测定的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茶样进行的分类结果同感官滋味分类结果一致;不同类别间的茶样滋味特点不同,滋味口感好的茶样鲜味强度值高而苦涩味值低;分属性滋味间的相关性显著。结论电子舌技术在红茶滋味的评价上有较好的应用,可以定性的区分不同滋味等级的茶样,且能定量的给出不同茶样间的酸、甜、苦、咸、鲜滋味的相对强度分值。  相似文献   

7.
甜味剂种类繁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两类。甜味感受主要由味蕾中的异性二聚体进行,不同的异性二聚体可以识别不同的味觉分子,甜味是由异性二聚体T1R2、T1R3共同识别作用产生的;影响甜味剂甜味强度的因素有很多,除甜味剂本身差异外,还包括温度、p H、溶剂环境、受试者生理情况等;甜味强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研究手段有3种:感官分析、电子舌检测分析、培养细胞株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6):164-167
从市场上采集了隶属于4个品牌的30个干脆面样品,通过采用电子舌技术和多变量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干脆面样品的滋味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典范对应分析、基于马氏距离聚类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品牌的干脆面样品其滋味品质整体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使用Kruskal-Wallis对不同品牌干脆面各滋味指标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D品牌干脆面其涩味、咸味和涩味的回味显著高于其他品牌。由此可见,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智能感官仪器,电子舌在干脆面的滋味品质评价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电子舌技术和多变量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对湖北襄阳市市售米酒的滋味品质评价分析。结果表明,41个市售米酒样品间基本味觉和回味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通过主成分和围绕中心点的分割算法分析均发现市售米酒样品依据其滋味品质均可划分为两个聚类,由冗余分析发现两个聚类间的差异是由于涩味、苦味以及后味A(涩味的回味)等三个指标导致的。由此可见,电子舌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智能感官仪器,在米酒的滋味品质评价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滇橄榄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价值。该研究测定3种自制滇橄榄原汁、自制复合滇橄榄汁及3种市售橄榄饮料共7种样品的部分营养成分,并进行感官评价;同时利用电子舌技术分析7种样品的滋味特征,将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种橄榄汁总糖、总酸、抗坏血酸和多酚含量及感官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野生滇橄榄原汁多酚含量最高;自制复合滇橄榄汁感官评分最高,为88.20分。PCA分析从7种样品中共筛选出24个共有成分,经主成分分析概括为2个主成分,包含源信息量的84.85%;聚类分析可将7种样品分成4大类;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分结果相一致,聚类分析与感官评分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电子舌能够辨识不同橄榄汁的滋味品质。结论:3种滇橄榄中野生滇橄榄更适合于研发保健食品;利用电子舌技术可快速鉴别不同橄榄汁的滋味品质,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感官评价可为滇橄榄汁的配方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2-(4-methoxyphenoxy) propionic acid,HPMP)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效甜味抑制剂,但其构效关系尚不清晰。本实验旨在研究HPMP苯环对位疏水基团的变化对甜味抑制效果的影响,为探索新型甜味抑制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改善高能食品、运动食品、传统高糖食品的食用品质。本实验合成HPMP及其4 种衍生物,构建甜味抑制效果的电子舌评价方法,考察HPMP及其衍生物对蔗糖、果糖、木糖醇、山梨糖醇甜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舌能够反映HPMP的甜味抑制规律,其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作为甜味抑制效果的评价工具。HPMP及其衍生物对4 种甜味剂都有一定的甜味抑制作用。当不同的烷氧基修饰对位时,电子舌甜度抑制率随取代基体积的增大逐渐降低,甲基、氯原子等较小的疏水性基团修饰的衍生物在甜味抑制方面与HPMP效果相当,推测对位疏水取代基的空间体积大小是影响甜味抑制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市售5种不同原料食用盐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舌技术结合模糊感官评价技术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建立食用盐模糊感官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食用盐各感官指标的权重A={A_(鲜味),A_(咸味),A_(涩味),A_(苦味),A_(丰富性)}={0.32,0.23,0.22,0.18,0.05};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天然海盐的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食用菌鲜味味觉指标的快速定性和量化分析,比较区分不同的食用菌,本研究选用5种不同的食用菌,利用法国Alpha M.O.S公司生产的电位型味觉分析系统,从鲜味味觉指标对样品进行评价,并结合感官评价以食用菌中主要鲜味物质对食用菌的鲜味强度进行评价,验证仪器测试和感官评价的一致性。结果表明,电子舌能够很好的对不同种类的食用菌进行识别区分,区分指数为99;此外,对电子舌鲜味强度的响应值和感官鲜味评分值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电子舌鲜味响应值和感官鲜味评分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4),证明电子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食用菌感官评分值。电子舌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检测技术在食用菌鲜味品质定性定量检测与分析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建立电子烟甜度定量分析的客观方法,利用电子舌对60个电子烟液样品进行测定得到60组数据,通过偏最小二乘、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三种方法对电子舌测定数据与人工感官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建立了三个电子烟甜度评价模型。三个模型的比较结果显示,支持向量机法所建立的模型对未知电子烟样品甜度预测结果最为可靠,其中该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6,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30%,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0.61。由此可知,电子舌结合支持向量机法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可以实现对未知电子烟甜度的可靠预测。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子舌及多元统计方法分析4 种发酵酸肉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滋味品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及聚类分析对经不同热处理的酸肉进行差异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酸肉或经不同加热处理后酸肉的电子舌滋味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通过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将酸肉进行分类,聚类分析将苗族酸肉、小米酸肉及微波处理傣族酸肉聚为一类,蒸制、油炸、烤制傣族酸肉为一类,微波处理辣椒酸肉为一类,蒸制、油炸、烤制辣椒酸肉为一类;酸肉中酸、苦、涩、咸、鲜、甜6 种基本滋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不同烘焙时间对黄秋葵籽滋味、气味的影响,采用电子舌法、电子鼻法结合感官评定比较分析黄秋葵籽风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子舌与电子鼻对不同烘焙时间下的黄秋葵籽风味特征呈现不同的响应值,电子舌中涩味的特征向量值最高为0.88,电子鼻对硫化物响应最强;黄秋葵籽烘焙25 min的感官评定总体风味较佳。电子舌PCA分析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烘焙时间下的黄秋葵籽测试液,而电子鼻的PCA和LDA分析对测试液的区分均存在重叠区,区分性不好。感官评定与电子舌检测的结果对于烘焙时间引起黄秋葵籽的滋味的变化均得到了较好的区分。感官评定与电子鼻检测的结果对于烘焙时间引起黄秋葵籽的气味的变化区分效果均不好。不同烘焙时间下黄秋葵籽感官评定的结果具有差异性,电子舌和电子鼻分析结果与感官评定结果相比较风味品质的检测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电子舌和人工感官对茶叶滋味属性参考物呈味强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奎宁、明矾、谷氨酸钠、蔗糖和柠檬酸依次为苦、涩、鲜、甜、酸滋味属性参考物,在觉察阈值基础上,分析各滋味属性参考物电子舌和人工感官的浓度—呈味强度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奎宁苦味觉察阈值为0.015 mg/mL、对应电子舌响应值为4.91;明矾涩味觉察阈值为0.01 mg/mL、对应电子舌响应值为3.32;谷氨酸钠鲜味觉察阈值为0.03 mg/mL、对应电子舌响应值为1.32;蔗糖甜味觉察阈值为0.4 mg/mL、对应电子舌响应值为18.07,柠檬酸酸味觉察阈值为0.04 mg/mL、对应电子舌响应值为6.18。各滋味属性参考物的人工感官和电子舌浓度—呈味强度均呈一定函数曲线关系,符合Weber-Fechne定律;在所选浓度范围内,柠檬酸(酸味)和蔗糖(甜味)电子舌呈味强度与人工感官强度呈正相关,奎宁(苦味)和明矾(涩味)电子舌呈味强度与人工感官强度呈负相关。结论:茶叶中5种滋味属性参考物电子舌检测与人工感官浓度—呈味强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