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扩大炼焦煤种降低焦化厂生产成本,选取六种配煤方案进行研究,采用添加剂替代炼焦配煤中的一种或两种强粘结性煤,从而改善配合煤的质量指标,增加弱粘结性煤用量。文章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并得出了相应的试验结论,该试验结论对降低配煤炼焦成本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向煤中加入粘结性添加剂可以部分替代强粘结煤或增加炼焦煤中不粘结煤的用量,达到节约炼焦煤资源的目的.从所添加粘结剂性质以及粘结剂对煤炭的改质效果和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等几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在配煤炼焦中粘结性添加剂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并指出今后应加强机理研究,以更好的指导炼焦生产.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备煤和炼焦工艺固定的条件下,炼焦煤的性质仍是决定焦炭质量的惟一重要因素,作为与焦炭强度密切相关的粘结性指标的研究受到重视.本文根据煤的成焦特性和粘结剂的性质,对炼焦用单种煤直接配入粘结药剂,进行提高其粘结性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粘结药剂对焦煤、肥煤、瘦煤和弱粘煤的粘结性能的提高具有很好的效果.确定了最佳添加量为1型粘结剂为4‰,2型粘结剂为2‰.  相似文献   

4.
我国华东地区高挥发分气煤和1/3焦煤资源丰富,且多数煤黏结性较强。利用结焦性较好的典型主焦煤,配加贫煤、瘦煤以起到瘦化剂作用,采用顶装工艺炼焦,在高挥发分煤配入量大于50%时,亦能生产出优质一级冶金焦。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煤沥青对配煤结焦性能的影响,以不同配加方式和比例的煤沥青添加到配煤中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2~3%质量比的煤沥青后,配煤的灰分显著降低,挥发分和粘结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用煤沥青替代焦煤可以比替代肥煤达到更好的效果,并且最佳的煤沥青加入比例为3%。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焦炭强度的影响因素,并选取配合煤的挥发分、粘结指数、灰分和硫分为影响因素,以某焦化厂原料煤和相应焦炭质量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焦炭机械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有效依据配合煤的挥发分、粘结性、灰分和硫分4个质量指标,预测焦炭质量,满足生产过程对质量指标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刘皓 《中州煤炭》2016,(3):126-128
通过对榆林低变质煤和其他炼焦煤基本性质的分析,将低变质煤配入炼焦煤炼焦,研究了低变质煤的配入量对焦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变质煤配入量的增加,焦炭的各项性能均在降低,在低变质煤配入量为12%时,焦炭的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能达到冶金焦三级标准的要求。综合各项性能指标,认为低变质煤的配入量为10%左右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优质炼焦煤短缺情况下,有效利用某些高挥发分炼焦煤,采用捣固配煤炼焦工艺,生产优质焦炭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淮南高挥发分的1/3焦煤经过精心配煤研究,采用捣固工艺,完全能够生产出优质的冶金焦.  相似文献   

9.
炼焦配煤中加配沥青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配煤中加配改质沥青进行小型试验、大型试验和试生产的基础上,分别测定了配煤和焦炭的灰分、挥发分、硫分、G值、抗碎强度,耐磨强度等值,认为配加少许改质沥青,可增加配合煤粘结性,提高焦炭的冷、热强度,同时可降低焦炭的灰分。  相似文献   

10.
基于低灰、低硫、高水分、高惰质组含量、无黏结性的神府煤在配煤炼焦中会大量消耗基础炼焦煤的胶质体并降低其黏结性,选取了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强黏结性煤以研究神府煤分别与其配合后的黏结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神府煤与不同变质程度的强黏结性煤配合,黏结指数随煤中惰性物含量变化呈曲线规律变化,可用回归式进行描述,并可分别得出相关的回归系数;配入少量神府煤后,屯兰焦煤和马兰肥煤的胶质层厚度y值下降幅度比淮南1/3焦煤更加显著,配合后的最终收缩度X值随挥发分的增加均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1.
郑毅 《煤质技术》2020,35(1):37-39,68
针对我国炼焦精煤生产中焦煤和肥煤产量的比例不足以及炼焦煤的煤质有下降趋势,基于炼焦煤的黏结特性与分选密度密切相关,利用梯度密度分选实验对华北某石炭二叠纪肥煤黏结特性与分选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肥煤用作炼焦配煤提供数据支撑。结果发现:经减灰后浮煤的镜质组含量比原煤明显富集,导致浮煤的挥发分产率比其原煤增高1.30%,浮煤的黏结指数(G R.I)比原煤高20个单位;该煤黏结性指标均以-1.28 g/cm 3级浮煤的最高,其奥阿膨胀度(b)达243.3%,G R.I值为99.6;软化温度、膨胀温度和固化温度随密度级的变化不明显,但温差(ΔT)越大则表明其黏结性越好,ΔT随分离密度级的增加而降低。黏结指数和b值随浮沉密度级(L)升高基本呈线性降低的趋势,G R.I=144.14-35.14 L,b=1716.6-1152.14 L。  相似文献   

12.
以开滦矿区7种强粘结性煤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粘结指数测试过程中待测烟煤和标准无烟煤间的配比,研究了开滦煤的校核粘结指数。结果表明,当待测烟煤和标准无烟煤的配比为0.7∶5.3时,粘结指数的区分能力较好,可有效区分开滦矿区强粘结性煤的粘结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淮北煤的煤质特性及其煤焦特性,该矿区是华东区最大的优质炼焦煤矿区,所产炼焦煤的品种多,既有强结焦的肥煤和焦煤,又有低硫、低灰的1/3焦煤和瘦煤,是目前华东区大中型焦化厂的主要配煤炼焦原料。  相似文献   

14.
许明  张伟 《煤质技术》2012,(2):12-13
通过实验数据探析了不同黏结程度的单煤种相互配合时,其黏结指数(G值)可随配合比分别呈直线型、弓型和S型曲线,并指出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市场需求来合理调整不同特性煤种间的配煤比例,以节约优质焦煤和提高不同牌号烟煤的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5.
申峻  王志忠 《煤炭学报》2007,32(6):626-629
用SORPTOMATIC1990吸附仪研究了6种不同煤阶煤(包括无烟煤、贫瘦煤、焦煤、肥煤、弱黏煤、气煤)在3 ℃/min升温速率到1 000 ℃的炭化过程中孔容和孔径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用Bio-rad FTS-165裂解红外测定了各种煤在10 ℃/min升温速率的炭化过程中挥发分的组成及各自的释放温度范围.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在裂解过程中,可挥发性芳香物生成量的大小排序为肥煤>焦煤>瘦煤>气煤,且肥煤芳环上的取代基最多,而弱黏煤和无烟煤生成可挥发性芳香物的量最少.煤阶越低,释放CO2的温度越低,生成的量越多.1 000 ℃生成焦炭的孔容大小排列为:肥煤C1>弱黏煤D1>焦煤B1>无烟煤YQ,比表面积大小排列为C1YQ,B1>D1,平均孔半径大小的排列为:D1B1>YQ>C1.在炭化过程中,C1肥煤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变化最剧烈,YQ煤变化最小.C1煤生成焦炭表面积最大为20 m2/g,其它煤成焦表面积3 m2/g.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变质程度煤镜质组活性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德平  姚伯元  张代林  曾涛 《煤炭学报》2013,38(10):1862-1867
为更准确地定量描述不同变质程度煤镜质组的相对活性质量差异,考察14种单煤添加不同比例惰性物测定的表观黏结指数G′值随镜质组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G′值对镜质组含量的线性关系显著,采用拟合出的线性方程的斜率倒数1/k作为考察镜质组活性质量的指标,可排除各单煤镜质组含量差异的干扰,更准确地揭示了不同变质程度煤镜质组活性质量的变化规律。论证了筛选出的高斯曲线模型是描述不同变质程度煤镜质组活性变化规律的最优模型,据此给出了不同变质程度煤镜质组相对活性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质成因与孔裂隙结构的差异,不同阶煤的渗透性与驱替开采CH 4效果不同。为研究超临界CO 2在不同变质程度煤体中驱替开采CH 4的效果,利用尺寸为100 mm×100 mm×200 mm的原煤试件,在恒定的温压(50℃,25 MPa)条件下,以10 MPa超临界CO 2驱替压力对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弱黏煤、气煤、1/3焦煤和无烟煤)展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煤阶煤体的孔隙形态与发育程度有较大差异,弱黏煤孔隙类型以墨水瓶型为主,无烟煤孔隙为狭缝型,而气煤与1/3焦煤则为楔形或平行板孔;对比孔隙比表面积,无烟煤与弱黏煤相对较高,分别为259.6510,154.0669 m 2/g,而气煤与1/3焦煤较低,分别为71.2359,41.4201 m 2/g;②煤渗透率受成矿地质环境和构造活动等导致的煤体结构、变质程度、裂隙发育程度、煤岩组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相同的有效应力下,4种测试煤样渗透率随变质程度升高而逐渐降低,驱替过程中CO 2注入量也随变质程度升高而降低,在25 MPa围压、10 MPa注入压力条件下,弱黏煤、气煤、1/3焦煤和无烟煤的渗透率分别为4.58×10-18,2.75×10-18,0.91×10-18和0.05×10-18 m 2,驱替实验结束时,CO 2注入量分别为18.13,6.45,5.01和0.78 mol;③4种煤试件的CH 4产出率和CO 2储存量均表现为气煤>1/3焦煤>弱黏煤>无烟煤,孔隙以楔形或平行板孔为主、比表面积较低、渗透率中等的气煤与1/3焦煤驱替置换效果相对较好,反映了超临界CO 2驱替开采CH 4效果是不同变质程度煤孔隙形态、发育程度以及渗透率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8.
选取决定焦炭质量的主要指标———挥发分和粘结指数,运用二元线性回归的方法预测焦炭的强度。模型采用开滦集团单种煤及其配合的混煤和相应焦炭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此模型可以有效控制混煤的挥发分和粘结指数,保证焦炭的质量,检验配煤的合理性,以达到合理指导配煤炼焦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