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地震资料采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为某个激发炮点位于高而密的树林或地势较低的位置,爆炸信号无法很好地传输的现象,导致地震仪器无法接收到较好的爆炸信号,使井口时间出现异常,从而使地震仪器无法记录到正常的SPS文件,这也会导致同一天内在该激发炮点以后的所有正常激发炮点的SPS文件都无法记录下来。这不仅影响到后续的地震剖面处理和资料上交,同时对经济效益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总结了在国外施工的经验,并介绍了在仪器无法记录SPS文件时,根据其它一些资料如何恢复至标准的SPS格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十一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要求,于2010年底正式将该系统中地震勘探SPS数据上线运行。该系统的信息采集主要源于基层地震队,有效开发利用地震队已有的数据资源,规范统一了数据源,提高现场数据的利用率,减少了手工录入的工作量。本文重点对地震队已有的地震勘探SPS数据在系统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新疆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在地震勘探中积累了大量的野外采集、室内处理、解释数据和成果数据,是油田极为宝贵的财富。随着油田的发展和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数据量急剧增多,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数据管理和应用好,最大限度地提高地震勘探研究工作的效率,为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开发制定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Finder-SmartMap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疆油田在几十年的勘探开发中,经过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解释,积累了大量的地震勘探数据,是油田极为宝贵的财富。随着油田的发展和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数据量急剧增多,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数据管理和应用好,最大限度地提高地震勘探研究工作的效率,为油气资源评价及勘探开发制定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Finder-SmartMap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三维地震是新兴的一种石油勘探方法,这种方法的测量数据处理工作量很大,计算也较复杂。因此,在微机内存、计算速度均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快速而有效地处理三维地震测量资料,是目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研究课题。本文详细介绍了在微机上开发的三维石油地震勘探测量数据综合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完成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的数据计算、成果报表、平面图、断面图的自动打印输出。若方案设计周密,一次可处理800km~2的三维地震勘探测量资料。整个处理系统是交互式的人机对话系统,操作方便、选择性强、安全可靠。此系统已在准噶尔盆地三维地震勘探测量资料处理中投入使用,所获得的处理成果符合各项设计指标要求,资料的处理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6.
庞长永 《物探装备》2001,11(4):254-256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复杂程度的提高,SPS格式越来越受到地球物理界的重视,本文就SPS格式在SN388系统中的应用作了进一步探讨,并详细介绍了SPS文件在SN388系统中的操作程序及操作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SN388仪器,从而提高野外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国外地震勘探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地震勘探技术新进展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地震装备、野外数据采集技术、常规处理技术、采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3D叠前深度偏移以及4D地震技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408XL是目前国内外地震勘探市场应用最广泛的地震勘探仪器之一。而目前几乎所有施工项目的甲方最终都要求上交SPS文件。在这篇论文中,作者首先对408XLSPS文件的输入和输出做了简要的介绍,并针对SPS文件输入和输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地震资料品质自动评价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适应勘探市场对技术的要求,控制野外施工质量,为现场处理提供更为科学、客观的判断标准,减少人为因素,公平、公正、客观地评价采集资料的品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必要开发功能完善的地震资料定量分析质量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采集的地震记录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用科学的方法、量化的数据和可见的图表为野外资料的采集提供新的质量控制手段。本系统依据SY/T5330-1995《陆上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爆炸信号、井口信号、不正常道、环境噪音、炮点位置、初至时间、早炮、晚炮、感应、磁带丢码、能量、信噪比、分辨率等地震勘探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分析,并进行原始记录质量评价。统计出一级品、二级品、废品率,最后生成野外评价班报。利用该系统对川东北地区通南巴区块的地震资料进行了试评价,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韩瑞民 《江汉石油科技》1992,2(3):100-102,99
本文以地震勘探技术为主,介绍了原苏联目前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中所使用的部分勘探方法,野外采集和数字处理手段,及成果解释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VSP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在国内首次集VSP外业采集、资料处理、标定对比和成果应用的技术数据管理及应用平台,建立了VSP外业采集的地震辅助数据标准,处理流程标准和成果格式标准,使物探行业不但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勘探市场的要求,也为VSP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创造了一种手段和条件。另一方面,该系统将有关VSP数据和研究的所有信息有效地关联起来,使其在地震解释标定计算中得以充分利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以往VSP数据没有集中管理和计算工具落后产生的一些难题。本系统实现了准噶尔盆地VSP数据的集中式数据库管理,提高了VSP数据管理水平与应用效率,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关于Forward的几个开发应用技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开发和应用2部分介绍关于Forward(Formation Oil& Gas Reservoir Well-logging Analysis& Research&Development)的一些软件开发和平台使用技巧。利用系统底层平台开发工具包进行测井处理动态库深入开发,通过对标准方式的改进,用外挂程序实现曲线校深、成果表输出。介绍在VC开发平台下调用底层WIS接口函数类库的方法。应用技巧介绍在Windows 2000下单机版Forward主机如果不在联网状态下的安装使用方法。用户自定义716格式数据解编模块的扩展应用。  相似文献   

13.
模型正演技术在叠前深度偏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龙门山前缘构造非常复杂,逆掩推覆构造带构造形变强烈,构造幅度大,地层倾角陡,断块发育,地震波场复杂,速度横向变化大,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成像效果较差.利用已有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建立地质模型进行射线追踪正演模拟分析,从而指导叠前深度偏移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达到了复杂地表下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目的.事实证明,这种将模型正演应用于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成像的方法对于提高地震资料处理的成像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各油田保存有大量的旧地震纸剖面或磁带,而没有建立叠后地震资料数据库,因此无法充分发挥以往老地震资料的作用。本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旧的地震纸剖面进行扫描获得光栅图像,经二值化、几何校正、时间轴消除、地震波形的搜索和提取等数字化处理后,转换成矢量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转成标准的SEG—Y格式数据,即可按现代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做进一步的处理和解释。通过对以往地震纸剖面的数字化处理可以看出,获得的数字化地震记录能够恢复旧地震纸剖面的原貌,效果比较理想,为进一步处理和解释以往未建叠后地震资料数据库的地震资料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由于以往老地震资料均未做振幅保真处理,故经数字化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一般只适用于地质构造解释。  相似文献   

15.
地震成果数据管理中的存储格式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成果数据普遍采用SEG-Y格式进行存储,该标准规定了各数据项的存储位置和内容,并对采样点振幅数据的存储格式规定了5种类型,包括IBM 32位浮点、4字节定点、2字节定点、4字节带增益定点和8位定点等。针对上述存储格式进行了研究,分别对偏移成果和偏移纯波数据的不同存储格式数据的实际振幅值、剖面图形、频谱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不同存储格式与IBM32浮点格式数据之间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值,得到了不同数据格式的转换方法、转换公式;并做了误差分析,通过误差分析给出了各种存储格式的适用范围。认为采用IBM32位浮点格式是地震成果数据管理中归档保存数据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6.
SEG-Y格式是SEG学会所制定的一种标准地震数据记录格式。严格按照该标准生成的SEG-Y数据,称之为标准SEG-Y数据;而没有严格按照该标准生成的SEG-Y数据,称之为非标准SEG-Y数据。为了能解析和转换这些SEG-Y格式的地震数据,本文给出了全面、有效的解析方法及不同地震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煤层气井口环形钢板套管头存在结构不合理,悬挂强度低,经不起井口作业反复撞击,安装时间长,悬挂质量不易保证,只能起悬挂套管作用,不具备油井后续处理功能等问题。为此,研究设计了新型煤层气井口套管头。对新型套管头的关键部位进行设计计算和受力分析,用Pro/E软件建立套管头实体模型,并保存为IGES文件格式,形成相应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ANSYS软件对套管头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结构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唐军  章成广 《测井技术》2011,35(3):266-269
传统利用MAK-Ⅱ测井数据进行水泥固井质量评价时,由于水泥胶结情况差异及衰减系数受到套管尺寸、地层特性的影响,使定量评价困难.为充分利用波形数据,实现定量评价水泥胶结Ⅰ、Ⅱ界面的目的,结合原有的声波时差、幅度衰减以及衰减率曲线,建立了定量计算Ⅰ、Ⅱ界面的胶结指数公式,并根据刻度井测量数据建立定量评价水泥胶结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地震数据访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数据是勘探与开发研究工作中一类重要的数据,其格式复杂、数据体庞大,所以地震数据的访问成为地球物理软件开发中的技术难点之一。通过分析常用地震数据的格式,明确了地震数据访问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地震道在文件中的随机定位。通过对现有勘探应用软件采用的地震数据访问技术进行总结,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微机上通过直接读取SEG-Y文件实现对地震数据访问的新方法,这种方法综合了现有地震数据访问技术的优点,直接读取原始的地震数据,无需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在数据访问的效率上可以满足用户实时处理的要求。应用这种新方法,开发了胜利探区地震数据管理系统、基于高阶统计量的相干等软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测井资料解释处理过程中,磁带读写以及进行磁带格式转换是一个解释系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应用非常频繁的功能之一。在PC平台上由于高级语言及操作系统均未提供对磁带机的调用,所以PC平台上欲在应用程序中驱动磁带机非常困难。本文详细的介绍了TAR格式文件的结构以及如何在PC平台上完成对TAR格式磁带的读取与解编,通过对将TAR格式XTF磁带转换成3317野外带的过程的叙述,阐明了TAR格式文件结构、3317格式磁带结构及其数据结构,举例说明了两个不同格式磁带之间互相转换所需考虑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当FORWARD系统输出格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如何生成一个满足用户要求的格式的磁带。此方法生成的磁带经其他解释系统解编格式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