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MP_2-100型极薄煤层采煤机是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研究所和无锡采煤机械厂承担的国家“六五”期间攻关项目,该机于1986年12月正式定型,批量生产,推广使用。它是我国第一台通过1000小时耐久试验的薄煤层采煤机。在研制中,改进截割部重载传动Ⅱ轴的经验,为今后采煤机重载轴类零件的设计制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Ⅱ轴酌设计和强度核算 MP_2-100型采煤机是用于0.6~0.8米极薄煤层中爬底板割煤的固定滚筒采煤机,它的截割部是一个矩形减速箱。为了缩短机身  相似文献   

2.
吕晓华  张燕  寇雪梅 《煤矿机械》2014,35(10):28-29
针对在薄煤层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煤机截割部的挡煤以及动态特性低等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在现有采煤机截割部结构特点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采用Pro/E和ADAMS工具对改进前后的截割部进行仿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截割部设计动态特性优于传统的截割部。  相似文献   

3.
<正>针对目前国内薄煤层采煤机的使用状况,为缓解我国厚薄煤层配采失调、采厚丢薄的现状,并推动薄煤层资源更有效地开采利用,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先进、安全可靠的薄煤层滚筒采煤机。1 MG200/400-BTFD新型薄煤层滚筒采煤机1)结构特点MG200/400-BTFD型链牵引滚筒采煤机采用永磁电动机经行星减速器后直接驱动截割滚筒,实现低转速大扭矩截割  相似文献   

4.
缩小采煤机截割部行星机构的途径煤炭科研总院上海分院张安寿行星机构以其体积小、传动比大、承载能力高的优点,广泛地应用于滚筒采煤机截割部的截割滚筒内。但在研制截割较硬煤质的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时,如果采用常规设计的行星机构装在滚筒内,则滚筒装煤叶片的高度就...  相似文献   

5.
吕涛  申丽霞 《煤矿机械》2014,35(10):177-179
根据极薄煤层的特点,开发设计出一种新型链牵引采煤机,该采煤机滚筒轴线与工作面的夹角为35°,左右截割部与电机机壳刚性连接,采用1个截割电机拖动2个截割滚筒,有效缩短机身长度;采用特殊调高装置实现采煤机的调高功能;此采煤机在极薄煤层工作面使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正> 西德艾柯夫公司在1971年研制出一种可调高双滚筒EDW-170-LN型薄煤层采煤机。适用于0.75~1.7米厚的煤层。它是在EDW-170-L型采煤机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其截割部、牵引部、电机,以及油泵、马达等液压元件均采用了EDW-170-L型  相似文献   

7.
薄煤层采煤机大功率截割传动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薄煤层采煤机总体结构特点的分析,研制了两大系列适用于多电机驱动薄煤层采煤机的大功率截割传动部,并获得成功应用。本文对其结构特点与使用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挡煤和动态特性低的问题,在分析现有截割部结构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该截割部将行星机构外置,放置于滚筒外侧,降低了滚筒筒毂直径,增大了叶片直径,提高了装煤效果。为保证截割部的动态特性,利用Pro/E和ADAMS对常用和该截割部进行仿真对比分析,并以行星架的输出扭转振动角加速度幅值为标准。研究结果表明,该截割部行星架输出扭转振动加速度小于常用截割部,波动较小,表明该截割部的动态特性较优。  相似文献   

9.
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行星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嘉鹏 《煤矿机械》2012,33(4):93-95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进行了强度校核,结果表明现有的行星架设计安全系数过大,适当减小安全系数可以增大薄煤层采煤机滚筒的装煤空间.分析得到的行星架的应力、位移分布情况可以为进一步设计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行星架的结构和强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MG2×75-PF型薄煤层采煤机在耐久性试验中,截割部齿轮损坏的原因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团桃 《煤》2000,9(4):10-11,14
MGT375 / 75 0型双滚筒采煤机是在原AM 5 0 0型采煤机技术的基础上 ,新设计研制的一种大功率液压牵引式采煤机 ,截割部采用原AM 5 0 0型采煤机截割部 ,牵引部经过了重新设计研制 ,可满足大运量工作面输送机的配套要求。详细介绍了MGT375 / 75 0型双滚筒采煤机的结构型式 ,各部件特点 ,主要技术参数及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受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结构尺寸限制,目前主要采用定位环和高强螺栓对截割部滚筒连接套进行紧固定位。采煤机滚筒割煤时,滚筒与连接套产生背离,截割部输出轴方向的拉力,工作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定位环压溃输出轴轴端的现象,使输出轴报废,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延误整个综采工作面  相似文献   

13.
针对MG200/446-WD型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壳体强度不足、高速轴轴承频繁损坏和齿轮传动噪声大及行星减速器可靠性差等问题,分别从截割部壳体材质与结构、行星减速器等角度进行改进设计。通过井下工业性试验结果,改进后的采煤机满足了使用要求,效果良好,对今后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滑差调速薄煤层采煤机的总体及牵引部、截割部等各部性能特点;该机的出厂性能试验等.  相似文献   

15.
<正> 美国费尔查尔德公司MARK—22A型薄煤层连续采煤机的滚筒摆动液压系统中,采用了一种新型压力补偿流量阀,其液压系统如图1所示。按MARK—22A采煤机割煤方法,设在机器截割部的双滚筒需绕中心O相对机器行走部左右摆动,最大摆动角度为±45°。摆动由两个摆动油缸10和11的同时伸缩来实现。油缸活塞杆端部和油缸底部分别铰接在截割部和行走部上。为了达到采煤机最大合理生产能力;改善截齿受力状况,提高截齿工作寿命;降低割煤过程中滚筒与煤壁之间的摩擦损失,要求割煤切削厚度在切削过程中保持均匀,即滚筒的摆动速度应保持稳定,不受切削阻力的影响。因此在摆动油缸液压回路中设置了由压力补偿流量阀1、5,压力阀  相似文献   

16.
薄煤层开采存在工作面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人员无法直立行走,生产效率低,跟机作业难,成套装备性差,自动化程度低,系统协控困难大,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等问题,目前薄煤层自动化开采技术主要有刨煤机组和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组2种典型方式,刨煤机组自动化开采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截深浅、运行速度快等特点,但对煤层条件要求高,过断层适应性差、应用范围窄,硬煤开采困难,电牵引滚筒采煤机组自动化开采技术具有适应性强、适应范围大等特点,但结构尺寸大、截割功率低、经济效益低。为了有效解决薄煤层开采存在的难题,提出一种新的链牵引薄煤层采煤运输支护成套装备与技术,它有别于刨煤机组和摇臂式采煤机组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截割部、输送部、支护系统、牵引部、拖缆部、转载破碎部、输送带输送部、移动变电站、乳化液泵站及相应的智能控制系统,通过链牵引系统牵引截割部完成垂直进刀、强力割煤、调高挖底等功能,实现工作面煤炭的快速截割、快速装载、快速输送、及时移架、推移刮板输送机,完成割煤、牵引、运输、移架的联动控制,最终实现薄煤层开采的生产自动化、割煤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和工作面无人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寺河煤矿94311工作面的生产条件,以提高工作面块煤率为目标,从截齿安装角度、布置方式、截割深度等结构参数以及采煤机运行速率等运动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薄煤层滚筒采煤机截齿的安装角度、布置方式、截齿的截割深度通过影响采煤机的功率消耗等影响薄煤层工作面块煤率;而采煤机运行速率等通过影响切削厚度来影响工作面的块煤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体动力学的采煤机截割部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丽娟  马永志 《煤炭学报》2009,34(9):1271-1275
基于Pro/E、Matlab、ADAMS和ANSYS联合构造的协同仿真环境,建立了含硫化铁结核的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模型,解决了输入负载的模拟及建模与仿真边界条件的确定、双电机驱动的采煤机截割部电机转速的匹配等关键技术问题.基于刚-柔耦合采煤机截割部虚拟样机的仿真,找出了截割部关键零件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如行星架、行星轴及摇臂壳体的变形过大,动态刚度不足等,为采煤机截割部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明确的量化依据.有助于在采煤机物理样机制造前就全面掌握其动态性能,提出明确的优化方案并改进设计,降低了新产品的研发成本与时间.  相似文献   

19.
<正> 综上所述,可将80年代国外采煤机技术的发展归结为九大特征和趋势。一、增大功率和能力为适应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在不同地质条件快速截割煤岩的需要,不论厚、中厚和薄煤层用的采煤机均在不断增大装机功率(包括截割、牵引和辅助电机)和生产能力。 1.单个主电机或截割电机在450kW以上的已有德、英、美、日、法5个厂家近十种机型产品,最大已有西德、法国,均达550kW,日本正研制的102102型用600kW主电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采煤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工作效率,论文采用遗传算法,以MG500/1180-WD型电牵引采煤机为基础,对其截割部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优化,以期降低传动部体积质量;同时通过空载振动试验,对比优化前后采煤机截割部空载振动情况,试验得出,优化后的采煤机截割部振动幅度小于优化前的截割部。在实际工业试验中,优化后的MG500-1180型采煤机工作性能良好,表明采用遗传优化方法进行现有采煤机改进性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