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浊流沉积与浊积砂体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做了简要介绍.通过分析前人的多种浊积砂体分类方案,认为吴崇筠的方案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通过修改吴崇筠的方案,结合东营凹陷滨县凸起南岸影响浊积体发育的各种条件,最终将浊积砂体分为近岸水下扇、远岸浊积扇、前缘滑塌扇和深水透镜状浊积体4种类型.主要以滨县凸起东、南坡沙三段浊积体为例,阐述了陆相湖盆不同类型浊积砂体的沉积特征与地球物理特征,总结了其判识特征、分布规律,建立了相应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王庄-宁海地区亿吨级稠油藏的发现,砂砾岩扇体成藏类型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已经成为现阶段的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和储量增长点之一。利用现代沉积学、测井学和地震勘探等手段,通过对王庄地区砂砾岩扇体及其油气成藏特征研究后认为:王庄地区在下第三纪以形成Es3+4段的较高水动力能砂砾岩扇体(冲击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储集体为主,其中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是本区最主要的油气储集体;油藏类型以岩性一地层型圈闭为主,油气的聚集和分布均受沉积相的控制,油藏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浊积岩油藏作为一种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本文以滨县凸起东坡沙三段浊积岩为例,针对东营凹陷浊积岩油气藏“埋藏深、个体小、厚度薄和含灰质”等特点,对其形成条件、地质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重点介绍了针对浊积岩油藏的储层预测描述方法、技术,使用多参数联合岩性识别技术有效区分浊积砂岩与含灰质砂岩、灰质泥岩;另外,研究设计基于深度学习孔隙度物性预测方法,有效开展浊积岩储层预测。该技术在东营凹陷滨县凸起地区的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部分目标经钻井证实,结果预测吻合率达86%,对滨县地区及其他地区浊积岩砂岩储层预测具有借鉴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上新统阿图什组中发育一套冲积扇进积到内陆湖泊中而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三角洲层序完整 ,显示清楚向湖进积序列 ;其中 ,扇三角洲平原部分主要以碎屑流成因的块状砂砾岩为主 ,夹扇面河道沉积的含砾砂岩、中粗粒砂岩透镜体及中薄层状漫流沉积。扇三角洲前缘以碎屑流沉积的块状砂砾岩为主 ,夹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砂岩透镜体。前扇三角洲以深灰色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夹浊积岩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西南坳陷上新统阿图什组扇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上新统阿图什组中发育一套冲积扇进积到内陆湖泊中而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三角洲层序完整,显示清楚向湖进积序列;其中,扇三角洲平原部分主要以碎屑流成因的块状砂砾岩为主,夹扇面河道沉积的含砾砂岩,中粗粒砂岩透镜体及薄层状漫流沉积。扇三角洲前缘以碎屑流沉积的块状砂砾岩为主,夹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砂岩透镜体。前扇三角洲以深灰色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夹浊积岩。  相似文献   

6.
古潜山油气藏表面普遍发育一套准原地沉积成因的砂砾岩储层,物性好、产能高但展布规律复杂,亟需开展储层分布预测,支持潜山油气藏开发。该文以渤海A油田太古界潜山为例,采用"将今论古"思路,建立蚀源区砂砾岩沉积原型模式。基于微古地貌恢复,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低频响应特征,实现了古潜山蚀源区砂砾岩储层分布预测,取得以下认识:(1)蚀源区砂砾岩沉积受局部地形地貌控制,在山地区、山间洼地、山间沟谷形成不同沉积组合模式;(2)在印模法基础上,采用层面斜率属性差异放大技术实现了微古地貌精细刻画,基于低频地震数据开展地震属性分析,利用属性分布与微地貌单元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判断储层分布预测结果的合理性。A油田研究结果显示,其蚀源区砂砾岩分布符合山地区发育的"山间侵蚀河道-山前冲积扇"组合模式,山间沟谷内砂砾岩呈连续条带状,山峰山脊区砂砾岩发育程度低、呈不连续斑块状分布,山前斜坡地貌单元砂砾岩呈连片分布。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及其周缘三叠系前期的沉积演化研究较为薄弱,不能满足现阶段精细勘探的需求.本文根据岩心、测井、录井、地震和薄片等资料,论证了北三台凸起在三叠纪时期能向周缘地区提供物源,并结合古地貌特点、古气候特征和同沉积构造活动,对研究区沉积相及其时空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北三台凸起在三叠纪时期属于水上低隆起,能够向周缘地区提供物源,且其提供物源能力在垂向地层上逐渐减弱.研究结果表明:北三台凸起在三叠纪属于正向地貌,地震发射特征上有明显的沟谷,上超和地层减薄现象,且周缘地区岩屑组合类型存在区域分带性,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发育大量磨圆棱角状-次棱角状的岩屑,砂砾岩厚度百分比为11%~79%,由北三台凸起向周缘地区逐渐降低.研究区主要发育三大物源体系,即北三台北部物源体系、北三台南部物源体系和南部物源体系.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滩坝和滨浅湖,砂体主要分布在近北三台凸起周缘地区和南部地区.受到古地貌、古气候和构造等作用的控制,研究区早三叠世湖平面开始上升,气候干旱,砂体发育规模较大,中晚三叠世湖平面继续上升,气候变得潮湿,砂体发育规模逐渐变小.研究区邻近北三台凸起地区下三叠统发育的地层砂砾岩厚度百分比高,砂体发育规模较大,为油气提供良好的储集场所,为下一步储层精细研究最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8.
根据钻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辽河盆地新开-董家岗斜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一个完整的三级Ⅰ类层序.其低位域以发育厚层状紫红、灰白色砂砾岩夹泥岩组成的冲积扇相占优势,水进域以形成深灰色、褐灰色泥岩夹砂质泥岩组成的湖相沉积为典型特征,高位域过渡为浅色砂岩、砂砾岩及暗色泥岩不等厚互层组成的扇三角洲相.对应的层序沉积相演化表现为低位冲积扇→水进湖泊→高位靠扇型扇三角洲,建立了相应的层序沉积相演化模式.指出有利于储层发育的砂体主要为低位域冲积扇相和高位域扇三角洲相,而水进湖泊相则是有利烃源岩相带.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深层砂砾岩体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在地质规律和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以岩心、测井和录井资料为约束,利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技术对东营凹陷北带东段沙四上亚段各四级层序进行地震沉积学研究。建立了深层砂砾岩体地震沉积学研究流程,明确了研究区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分析了各沉积相类型分布与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地震沉积学关键技术对深层砂砾岩体具有适用性,在井间沉积相研究中具有明显优势;沙四上亚段为完整的三级层序,分为5个四级层序;沙四上亚段时期,东营凹陷北带东段发育近岸水下扇相、滑塌浊积扇相、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其中,近岸水下扇沉积近陈南断层分布,纵向上退积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为深化海安油田的勘探领域,依托曲塘次凹沉积背景,以取心井资料为基础,对岩心开展了精细的描述,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分析研究了海安油田戴南组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表明:海安油田戴南岩性主要以灰色砂砾岩为主,分选很差,排列杂乱,剖面上主要发育下粗上细的正韵律沉积特征,发育层理有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及冲刷面,地震相上以连续反射的强振幅为主,向下逐渐变为中等振幅连续性的S型前积结构为主。平面上海安油田戴南组沉积物源来自东南方向的通杨隆起,发育多个朵状的三角洲体,是油气良好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11.
歧口凹陷陡坡扇地震地质模型正演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歧口凹陷典型陆相沉积为主的沉积模式,结合储层纵向砂泥薄互层、横向砂体变化大及砂泥岩速度接近造成的波阻抗差异小等特点,利用该区的实际井测井资料分别建立一维、二维、三维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通过实际井简化一维模型正演分析,建立歧口典型陡坡扇沉积特征的地质模型进行二维正演模拟,总结陡坡扇沉积的地震响应特征,再利用三维模型正演能很好的反映砂体纵横向变化引起地震属性变化的优势,对三维正演数据体的各种平面属性及时间切片等参数特征进行分析,优选出了适合该类储层的地震预测方法,为陡坡扇沉积砂体的地震资料剖面解释预测和地震相识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地震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对春光区块沙湾组二段进行地震相类型研究。通过井震结合和砂体扫描解释分析其构成地震响应的岩性组合,结合沉积环境对沙二段沉积相特征展开研究,认为沙二段为扇三角洲—水下扇沉积模式,主要分布扇三角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斜坡扇、盆底扇5种沉积相。其中斜坡扇和盆底扇最为发育,为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3.
以柴达木盆地切12区冲积扇砂砾岩油藏为例,针对制约油藏开发的关键地质因素——储层非均质性,运用地质、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深入剖析砂砾岩储层非均质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认为沉积组构差异控制形成的储层孔隙结构差异是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因,冲积扇沉积构型单元时空分布是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厚层砂砾岩发育2类储层孔隙结构、2类渗透率韵律类型、1种夹层类型、2类夹层分布样式、2种有效砂体结构、4类有效砂体连通模式,扇中复合水道平面非均质性最强,渗透率变异系数大于0.7,扇根“泛连通体”平面非均质性中等,渗透率变异系数介于0.3~0.5.储层非均质性主要通过沉积构型单元的渗流屏障分布样式、渗透率韵律性、储层孔隙结构等方面影响剩余油的分布,导致不同构型单元剩余油分布规律不同.在扇中复合水道及水道萎缩期单元内,受注入水沿高渗层大孔道非均匀突进的影响,形成绕流、孤岛状等微观剩余油,且富集于复合韵律层的上部;在扇根“泛连通体”单元内,受注采连通性差和储层低渗透性的影响,剩余油片状富集.  相似文献   

14.
以柴达木盆地切12区冲积扇砂砾岩油藏为例,针对制约油藏开发的关键地质因素——储层非均质性,运用地质、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深入剖析砂砾岩储层非均质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认为沉积组构差异控制形成的储层孔隙结构差异是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因,冲积扇沉积构型单元时空分布是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厚层砂砾岩发育2类储层孔隙结构、2类渗透率韵律类型、1种夹层类型、2类夹层分布样式、2种有效砂体结构、4类有效砂体连通模式,扇中复合水道平面非均质性最强,渗透率变异系数大于0.7,扇根“泛连通体”平面非均质性中等,渗透率变异系数介于0.3~0.5.储层非均质性主要通过沉积构型单元的渗流屏障分布样式、渗透率韵律性、储层孔隙结构等方面影响剩余油的分布,导致不同构型单元剩余油分布规律不同.在扇中复合水道及水道萎缩期单元内,受注入水沿高渗层大孔道非均匀突进的影响,形成绕流、孤岛状等微观剩余油,且富集于复合韵律层的上部;在扇根“泛连通体”单元内,受注采连通性差和储层低渗透性的影响,剩余油片状富集.  相似文献   

15.
传统沉积微相的识别,主要是依据沉积特征、测井曲线相模式等资料进行逐井逐段地识别与划分.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区中西部八道湾组稠油油藏,应用沉积微相-岩石相综合分析方法,根据储层特征,识别并划分洪积扇扇中沉积相类型,在岩石相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砾岩稠油油藏沉积微相的精细定量划分,表征了砾岩油藏沉积微相砂体之间在岩性、物性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总结了洪积扇扇中的沉积模式,研究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岩石相储层地质知识库,认为扇中辫状河道粗砂岩相及辫状河道细砂岩相为主要的含油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16.
砂砾岩岩相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砾岩储层发育受岩性岩相控制,开展砂砾岩岩性岩相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丰富的测井资料识别岩相,对岩相类型及指示标志研究,岩心观察表明:玛北砂砾岩为扇三角洲沉积,发育5类亚相;不同亚相岩性及结构构造特征显著不同,可以作为岩相识别的标志。并建立了常规资料识别岩性的交会图版,FMI资料识别结构和构造的模板,利用该图版对玛北砂砾岩岩相进行了有效识别,将为砂砾岩地震储层预测提供标定。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盆地霍多莫尔构造带下降盘南一段沉积时期发育了局限分布的近岸水下扇体沉积,针对其沉积规律认识不够深入的问题,利用岩石薄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及岩心观察和古地貌恢复等技术手段,通过对霍多莫尔构造带下降盘南一段储层岩石学特征、黏土矿物特征、成岩作用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沉积相及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相特征6个方面的综合分析,总结出其具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成岩欠压实、近距离搬运及快速卸载等特点,提出原始地貌较大的地形高差、靠近物源及沉积期强烈的构造抬升,是形成该区近岸水下扇的主要控制因素。同时,指出油气富集与扇的大小无相关性,主要受相带和砂体发育影响控制,霍多莫尔构造带下降盘南一段的3砂组,沿霍多莫尔断裂发育的近岸水下扇扇中及湖底扇等部位应是下一步勘探开发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柴达木盆地切12区冲积扇砂砾岩油藏为例,针对制约油藏开发的关键地质因素——储层非均质性,运用地质、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深入剖析砂砾岩储层非均质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认为沉积组构差异控制形成的储层孔隙结构差异是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因,冲积扇沉积构型单元时空分布是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厚层砂砾岩发育2类储层孔隙结构、2类渗透率韵律类型、1种夹层类型、2类夹层分布样式、2种有效砂体结构、4类有效砂体连通模式,扇中复合水道平面非均质性最强,渗透率变异系数大于0.7,扇根"泛连通体"平面非均质性中等,渗透率变异系数介于0.3~0.5.储层非均质性主要通过沉积构型单元的渗流屏障分布样式、渗透率韵律性、储层孔隙结构等方面影响剩余油的分布,导致不同构型单元剩余油分布规律不同.在扇中复合水道及水道萎缩期单元内,受注入水沿高渗层大孔道非均匀突进的影响,形成绕流、孤岛状等微观剩余油,且富集于复合韵律层的上部;在扇根"泛连通体"单元内,受注采连通性差和储层低渗透性的影响,剩余油片状富集.  相似文献   

19.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十分发育。研究认为,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的形成受控于边界断裂、古地貌、古气候、基准面升降等因素。其中断裂的影响作用占主导地位,其活动强度决定了扇体规模的大小,转换带的位置控制了扇体的物源供给通道,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古地貌特征,形成了“大沟对大扇、小沟对小扇”的沉积格局;古气候条件主要影响着物源区沉积物的供给;基准面的变化则主要控制着浊积砂体的发育。根据砂砾岩体的形成机制,总结出了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巴彦呼舒凹陷目前处于勘探初级阶段,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还不清晰。研究中运用岩芯、测井、地震、粒度分析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分析,详细地探讨了巴彦呼舒凹陷在南屯组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类型和特征。认为研究区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沉积分别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东部的缓坡带和西部的陡坡带,湖泊相则发育在两者之间的中部洼槽带内。整体来看,沉积格局呈现了明显的“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特点,自西部陡坡带至东部缓坡带,沉积相类型由扇三角洲过渡至深湖⁃半深湖后又逐渐过渡至辫状河三角洲。通过成藏条件研究,发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储层物性好且常紧邻大规模的优质源岩,陡坡带、缓坡带、洼槽带处易形成陡坡反转构造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以及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