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何慧萍 《石材》2004,(3):42-42
近期,中国石材工业协会授予了广东省云浮市“中国石材基地中心”称号。这样我国大部分石材重要生产基地都已获得相应称号。  相似文献   

2.
《石材》2007,(12):9-11
山东莱州的石材开采与加工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新中国第一家获得部优产品的石材企业银磊石材公司就诞生于莱州。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莱州市的石材产业已经形成矿山开采、加工、销售、运输和石材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1992年莱州市被原国家建材局、国家计委命名为“中国北方石材出口基地”,2003年莱州市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石都”称号,与福建水头,广东云浮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石材基地。现将莱州市石材产业概况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3.
潘木林 《石材》2007,(11):49-49
广东省云浮市是我国著名的“石材之乡”,并获得“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中国人造石之都”的殊荣。近日,在市政建设街道改造中,他们突出“石”特色,几条主要大街的步道用黄色、黑色两种小石块拼砌成彩带形状。此举既凸显“石材之乡”的风采,构成动感的彩带还给人们一种美观、和谐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潘木林 《石材》2008,(6):54-54
“中国(云浮)第五届国际石材产品及科技展览会”将在今年10月21日至23日在云浮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云浮是。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中国人造石之都”。近年来,尽管石材市场处于低微利状况,而云浮石材业在规模、品种、质量、产值等方面均居全国前列,一直处于稳步,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相似文献   

5.
《石材》2008,(2):40-42
平邑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沂蒙山区腹地,临沂市西陲,总面积1825km^2,是国家命名的“中国花岗石之乡”、“中国石材之乡”,山东省三大石材集散地之一和中国江北最大的进口石材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6.
谭金华 《石材》2006,(5):22-24
2006年4月19日,《广东云浮石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专家论证会暨云浮国际石材城新闻发布会在曾命名为“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的广东省云浮市隆重举行,经过10个月对广东省云浮市石材产业集群系统研究形成的《广东云浮石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通过了专家组的论证(见《广东云浮石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专家论证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材》2021,(2):92-93
我国石材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石材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在中国石材行业,有一家极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环球石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环球石材")。环球石材创立于1986年,下设东莞、福建、天津三大天然石加工基地和一大人造石生产基地与一大石材产业园。环球石材立足高端装饰石材工程市场。  相似文献   

8.
龙会刚 《石材》2004,(8):39-4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石材行业日新月异,全国已形成了以山东莱州,福建闽南和广东云浮为主的三大石材加工贸易基地。其中,闽南石材基地发展最为迅速,已走在另两个石材基地的前面。无论是其产业的总体规模、石材资源的流通渠道、配套企业的集群程度、产品销售的范围广度等都堪称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9.
魏益君 《石材》2007,(1):35-36
山东省平邑县依托境内丰富的石材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石材产业,形成平邑石材“航母”,成为全国有名的建材基地。  相似文献   

10.
《石材》2011,(10):18-20
广东省云浮素有"云石王国"之美誉,石材加工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先后获得了"中国石材基地中心"、"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中国人造石之都"和"中国民间文化(石雕)艺术之乡"等称号。云浮市石材企业重点分布在云城区。目前,全区石材产品多达13大系列、23大门类、1千多个花色品种,企业年可生产加工各类板材6千万m~2、异型工艺制品600  相似文献   

11.
谭金华 《石材》2008,(6):5-6
新疆鄯善县:喜获“中国西部石材中心基地”牌匾,打出“中亚石都”大旗,确定“立足新疆、面向全国、西出中亚”的石材工业发展方向,把拓展中亚市场作为促进全县石材工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成功举办“2008·中亚(新疆)石材产业发展论坛”。有道是:  相似文献   

12.
"提起山东石材,就不得不说莱州石材。据了解,目前,莱州全市已拥有石材企业2200多家,年开采石材荒料近80万立方米,年加工板材6000万平米,雕刻品及异型石材20万余件。莱州与南安水头、广东云浮并称中国三大石材基地。在这个渤海湾畔的"中国石都",有一家石材企业,伴随着中国石材产业的发展而不断壮大,慢慢成长为莱州最具规模的石材企业,它就是山东新峰石材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新峰石材集团被评选为"山东石材行业十大杰出企业和十大创新企业";连续获得中国石材协会第二、三届"华表杯"优质石材工程奖;2010年荣获"  相似文献   

13.
《石材》2006,(5):15-15
中国石材工业协会建立与国外石材界广泛的合作。在上海举办的“2006世界石材峰会”上,协会组织国内石材业界与国外同仁展开交流,内容包括矿山开采、石材机械、石材加工、应用与开发及石材贸易等方面。图为中国石材工业协会会长邹传胜与韩国石材客商交谈。  相似文献   

14.
《云南建材》2012,(20):92-92
在“十二五”期间贵州将逐步把石材产业培养为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增长点。据预测,世界石材市场的需求量,到2014年将达到5亿m2,并不断持续增长。贵州是国内大理石的重要产地,已探明储量超过30亿m3,排在国内前列。但贵州省石材产业一直依靠出卖石材资源,无品牌,无深加工,无附加值。贵州“工业强省”的“十二五”战略中,贵州将努力壮大产业规模,实现集群发展,建成国内国际大型石材深加工基地,使石材产业成为贵州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张勤伟 《石材》2002,(12):29-30
石材是一种能表现出自然、华美、高档的装饰材料;石材矿山完全可以和金矿媲美。中国石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资源储量世界第一。就石材产量而言,中国已跃居世界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石材大国”,但另一方面,中国石材原料的消耗量也是世界第一。石材是一种资源,但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相似文献   

16.
《上海建材》2005,(6):27-27
上海石材行业协会将于2006年4月8日~5月7日举办首届石文化节,并推出“石材雕塑精品展”、“民用石材精品展销会”、“上海石材业峰会”、“2005中国石材业发展报告会”、“2005CISE中国石材业风云榜颁奖大会”、“2005年度CIES风云榜获奖企业大型风采展示”、“2005金石奖工程讲评观摩会”、“2006上海石材建设工程重点推荐企业介绍会”、“2006石材出口创汇峰会”、“人造石峰会”、“石材养护峰会”、“免费发行《家庭用石材知识100问》、《石材养护知识100问)50043册”等一系列活动,以石材产业链、石材与消费者、石材同行三个板块的立体联动,吸引广大市民以及设计师、建筑师、房产商的广泛参与,促进石材企业与世博、大型公建、房产企业更密切地接触与交流,使石材真正融入市民生活,同时起到普及石文化知识,提升行业层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石新 《石材》2007,(4):6-6
由中国石材工业协会主办的“2007中国石材新矿种发布会”上,出现了“立席”比“坐席”多的景象。约有200多位国内外石材界、新闻媒体人士对石材新矿种表现出兴趣,也吸引了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石材产品及石材技术装备展会上的参观者。因为新矿种意味着新产品及市场,所以说是新矿种吸引了与会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石材市场的发展与变化。正如中国石材工业协会会长邹传胜在致辞中所说,石材每一个新矿种的开发与推广,对拓宽国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推动我国石材业的发展都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石材工业已发展成为一个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其中云浮市石材最为著名:“中国石材基地中心”和“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这两块金字招牌,足以说明云浮石材在全国的地位。但是随着石材需求增大,行业竞争越演越烈,福建,山东,四川,河南,新疆,浙江,广西等省石材业发展迅猛,均是石材业后起之秀,其发展潜力和发展势头,比起云浮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综观云浮石材业,大多仍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上规模,知名的石材企业几乎没有,其人力,市场,诚信,资源和经营理念等各方面的危机,已成为阻碍云浮石材业稳步前行的重重“桎梏”。云浮石材业的出路在哪里?该如何发挥优势,做大做强?这已成为业界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和重大课题。现本刊编辑这一专题,既汇集多方专家良言,又撷取先进企业个例,既纵览行业概貌,又细察前因后果,还紧扣“石材装饰质量”这一个行业关注的焦点,期待本专题对行业发展有所裨益,对业界人士有所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为展现中国石材业的丰厚底蕴,褒奖中国石材行业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一步凸现中国石材业的能力与资源,“第七届中国石材业风云榜”在上海隆重召开,一批优秀石材企业和石材产品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20.
大连石材市场始建十l999年7月,经过5年的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集经营、生产、加工一体化的大型专业石材市场,并成为东北地区最有规模和实力的石材深加工、进出口的集散地。大连石材市场是中国石材工业协会的会员单位,截至目前已有全国百余家石材企业进驻经营,不失为“养商富商”的风水宝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