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概括了细颗粒在振动流化床中的流态化实验研究和理论模型,着重介绍了振动场对细颗粒流化行为的影响,综述了振动场中粘性颗粒的运动,有利流化的振动参数以及聚团尺寸测量和计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对振动流化床的几个主要性能进行了单参数的理论分析,讨论了振动对气固流化床的起始流态化速度、流化型式和传热机理的影响。认为振动加入到气固流化床中形成的振动气固流化床在干燥、传热等操作中具有速度快、效率高、节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振动对气固注化床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振动流化床的几个主要性能进行了单参数的理论分析,讨论了振动对气固流化床的起始流态化速度、流化型式和传热机理的影响。认为振动加入到气固流化床中形成的振动气固流化床在干燥、传热等操作中具有速度快、效率高、节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带内置水平管的振动流化床,并以颗粒状磷酸一铵为实验物料对带内置水平管的大颗粒振动流化床颗粒临界流化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振动的引入对颗粒临界流化速度有着明显的降低作用;同样床层条件下振动频率和振幅越大,床层临界流化速度越低;振动对小粒径颗粒的影响稍强于大粒径颗粒;由实验数据拟合出用于预测该类流化床临界流化速度的经验公式,公式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在内置水平管的矩形振动流化床内研究了玉米粒和塑料珠混合物(Geldart D颗粒)中的流体力学性质。考察了颗粒质量分数、振动频率、振幅和内置水平管对混合颗粒的临界流化速度的影响。实验表明,振动的加入降低了混合物的临界流化速度。根据振动流化床的动力学特性,分析床层中颗粒受力情况,建立了混合颗粒物在振动流化床中临界流化速度的两类数学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建立两种模型的关联式所得的计算值和实验值误差控制在10%以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内置水平管的二维振动流化床中研究了玉米粒与塑料珠颗粒混合物的流化特性,考察了颗粒质量分数、振动频率、振幅、内置水平管和振动强度对床层压降及临界流化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颗粒的振动流化床中,固定床阶段,相同条件下床层压降随着玉米粒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流化床阶段随玉米粒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内置管的引入增大了床层压降;振动的引入增大了固体床阶段的床层压降,降低了流化床阶段的临界流化压降;振动对大粒径的影响小于小粒径;由实验数据拟合出的用于预测带内置水平管的混合颗粒振动流化床临界流化压降的经验公式,经验公式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声场流化床是将声场引入普通流化床,采用颗粒为床层介质的流固相处理系统。声波可以有效降低颗粒聚团尺寸,显著改善超细颗粒的流化质量。本文介绍了声场流化床的基本原理以及近年来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进展及成果,综述了声场流化床在流体力学特性、颗粒特性、声场参数、流态化模型、颗粒团聚以及流化质量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声场流化床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磷石膏热分解制硫酸联产水泥过程中在回转窑部分很容易由于颗粒的团聚和壁面黏附,造成管道堵塞,这样会严重影响磷石膏热分解制硫酸联产水泥的工艺运行.经过对比流态化分解磷石膏后的结垢物和流化粉末的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磷石膏热分解过程中的黏附变化.结果表明,结垢物中的Si、Al等矿物质元素明显高于流化粉末,说明主要的黏土性矿物质杂质在壁面黏附富集;随着反应的进行,CaO的含量的增加会较为明显的降低颗粒的黏附程度.因此对于磷石膏粉体,SiO2、Al2O3等杂质不仅影响磷石膏的分解效率,还严重影响其流化过程中的团聚黏附.  相似文献   

9.
磁性纳米Fe3O4的密度及黏性较大,透气性差,在传统流化床中很难实现"正常"流态化。实验采用外加磁场能的方法来改善这种状况,外加磁场、铁磁性大颗粒并与流化性能较好的非磁性物料混合流化。实验发现在一定磁场强度、添加质量分数及表观气速下,纳米Fe3O4的流化性能得到改善,其在流化床中形成的大聚团得到有效的破碎,床层膨胀增加,压降趋于一个稳定值,最小流化速度降低,床层可以实现比较均匀的流化。  相似文献   

10.
振动流化床喷雾造粒颗粒成长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振动流化床中以平均粒径为1.88mm的油菜籽为晶种,用质量百分率为44%的尿素水溶液进行喷雾造粒实验,研究了振动频率、振幅对颗粒成长速率和颗粒结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流化床相比,振动强化了颗粒的流化效果,提高了颗粒成长速率;颗粒成长前期,大振幅和低振动频率有利于颗粒成长;在造粒后期,小振幅和高振动频率有利于颗粒成长;振动强度大,能有效抑制造粒过程颗粒结块。  相似文献   

11.
袁晨  张攀  王伟文 《当代化工》2014,(9):1909-1912
为了探索有机硅单体合成气固流化床内硅粉颗粒的流化特性,作者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采用双欧拉气固两相流模型及SIMPLE算法,模拟了三维的气固流化床内硅粉颗粒的流化特性;分析了气泡生成、长大和破裂的过程,及不同床层高度的固体颗粒运动速度矢量图,不同床层高度处横截面颗粒体积分数变化。结果表明:三维模拟能直观的表现颗粒在流化床中的流化状态,为工业生产及应用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图像二值化方法处理图片,并采用Matlab编程实现空隙率的测量,从微观层次分析空隙率对喷动流化床内流动状态的影响。研究了颗粒粒径、喷口数量和表观气速对空隙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表观气速使床层底部的稀相区增大,床层膨胀高度增加,空隙率也随之增加。增大颗粒粒径会增大最小临界流化速率,所以在其达到流化状态后流化床内颗粒粒径增大,床内喷动区空隙率减小比较明显。在相同条件下,与单喷口相比双喷口在床层底部附近存在合并射流,同时颗粒能到达的高度显著增加,底部两侧停滞区面积减小。结合对空隙率的分析,提出一种新的表征流化床内流化状态的参数(流化指数),可以直观地表示流化床内颗粒的流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高1 m、内径42mm的流化床中,对粒径54-600 μm、密度2 252-2 665 kg/m3的磷矿颗粒的流态化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磷矿颗粒粒径和密度对磷矿颗粒流态化行为有较大影响,床层膨胀比随着磷矿颗粒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磷矿颗粒属于Geldart B类颗粒时,流化较好;而当颗粒平均粒径为82 ...  相似文献   

14.
王克英 《当代化工》2012,(9):927-929
在环隙流化(AFB)床中,应用实验测量技术研究了床层压降和床层膨胀曲线以及最小流化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升速流化时,随着气速增大,床层压降和床层膨胀比也随之增大,当气速超过一定值时,纳米TiO2颗粒完全流化,压降波动和床层膨胀比趋于平稳.最小流化速度随着纳米TiO2质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气固搅拌流化床中压力脉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固搅拌流化床反应器可用于黏结性聚合物颗粒的流态化过程,流化床中通气湍动与搅拌的相互作用关系仍不明确。通过压力脉动的统计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分析,考察了搅拌桨型式和搅拌转速对流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搅拌转速和搅拌桨型式对床层压力影响较小,但对压力脉动影响显著。搅拌流化床中搅拌与通气湍动对流态化共同作用,双层锚式桨、框式桨等小桨叶面积的搅拌桨在较高转速条件下能强化流态化过程,与普通流化床相比具有更小的气泡尺寸和压力脉动,搅拌可抑制气泡聚并、破碎气泡,维持床层均匀流态化;而新型具有大桨叶面积的自清洁桨的搅拌作用强烈,在较高的转速下易形成桨叶前方的颗粒堆积和桨叶后方的气体短路等非正常流化现象,适宜于中等转速的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含内埋管的3维浅层流化床,以空气和非均匀铝矾土铸造砂颗粒为气相和固相开展冷态实验,采用压差变送器测量了5种不同开孔率布风板的床层压降,考察了开孔率、静床高度及流化仓室配风模式对非均匀颗粒流态化特征参数及流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均匀颗粒的床层压降特性曲线不存在明显的突变,流化过程分为固定床、半流态化和完全流态化三个阶段,各阶段分界点特征速度受开孔率影响不大。对于平均粒径为215μm的非均匀颗粒,床层压降标准差随开孔率的变化存在极小值,开孔率为0.79%的布风板流态化稳定性最高。配风模式对多仓室流化床局部床层压降有重要影响,采用等风速模式可有效降低仓室之间的压降差异,提高整体流化空间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颗粒流化曲线及床层高度的测试对大颗粒流化床的流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颗粒的流态化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整个流化过程可以分为:床层高度恒定、颗粒位置调整、表面颗粒运动、节涌波动和完全流化5个阶段。由于颗粒自身特性的影响,导致大颗粒流化过程中的各个特征速度(如起始鼓泡流化速度和完全流化速度)产生了有别于小颗粒流化床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振动流化床中研究床层膨胀和颗粒的起始流化速度,分别研究颗粒物性、振动特性(频率、振幅)和静止床层高度对它们的影响,根据不同的振动条件下Geldart’A、B、D类13种物料起始流化速度的实验结果,关联了实验条件下起始流化速度的计算式,此计算式对振动流化床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气固流化床中引入搅拌桨,可减轻聚合物颗粒的黏附并强化流态化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搅拌流化床内的压力脉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考察流态化过程中的气泡行为。模拟过程采用多重参考坐标系方法解决搅拌桨区域的运动问题,由欧拉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力学方法模拟气固两相流。床层压力脉动的统计分析和功率谱分析表明,随着搅拌桨转速的增加,流化床内的压力脉动标准偏差和功率谱幅值变小,床层内的平均气泡尺寸减小,床层可由鼓泡流态化向散式流态化转变。  相似文献   

20.
刁润丽  周涛  王辉  章锋 《广东化工》2010,37(10):24-26
磁性纳米Fe3O4的密度及黏性较大,透气性差,在传统流化床中很难实现“正常”流态化。实验采用外加磁场能的方法来改善这种状况,外加磁场、铁磁性大颗粒并与流化性能较好的非磁性物料混合流化。实验发现在一定磁场强度、添加质量分数及表观气速下,纳米Fe3O4的流诧性能得到改善,其在流化床中形成的大聚团得到有效的破碎,床层膨胀增加,压降趋子一个稳定值,最小流化速度降低,床层可以实现比较均匀的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