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漳滏河灌区节水灌溉制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漳滏河灌区地下水超采严重.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刻不容缓.根据供水水源的现状对该灌区进行分区,采用水分生产函数的Jensen相对值模型,建立单一作物灌溉制度二维动态优化模型,对灌区灌溉制度进行优化.通过灌溉制度的优化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为缓和该区水资源短缺和作物生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表明我国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不客乐观。这与学界对水资源认识的混乱存有一定的关联。以“和谐”作为研究范式,对国内外水资源的界定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认为水资源是对人类与生物目前或将来“有用的”一切自然界的水。  相似文献   

3.
浅谈水资源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有限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水是“生命的源泉,环境的要素,工业的血液,农业的命脉.”我国历史上都把兴修水利与强国富民联系起来,有“治国者治水”的名言,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与水旱灾害的斗争史.在深化改革、建设四化的年代里,水成了更为宝贵的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4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年占有水量仅2700m~3,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4位.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1)年降水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多雨区可达4000~6000mm,而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和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本文阐述水与整个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而在当代社会转型大背景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水和谐提出了挑战,以此提出了对策和措施,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不对称信息对水资源集中分配机制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分配方式将直接关系到有限的水资源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有两种主要的水资源分配机制:集中机制和市场机制.已经证明,在信息完全的情况下,集中分配机制可以产生最大的整体效益.但在调度者无法确知用水户生产函数的情况下,即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能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分配.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背景,分析了不完全信息如何影响水资源集中分配机制的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玛纳斯河流域建立水市场,实现市场分配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系统是地球表层五大圈层中的大气过程、生态过程、地球化学过程、人类活动和水文过程通过水循环相互连结起来的一类开放、高维、动态的典型复杂系统,水资源系统结构反映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复杂系统的互馈作用机理、决定水资源系统的主要复杂性和水资源系统功能,一直是水资源学领域的研究难点和热点.根据水资源学发展趋势和系统结...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地区属于“资源型”缺水区域,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2003~2017年京津冀地区用水量及经济指标等相关数据,利用变异系数和泰尔系数揭示了该地区的用水演变特征,同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核算了其水资源利用的边际效益。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工业和生活多年平均用水边际效益分别为8.17元/m3、97.88元/m3、112.52元/m3。其中,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农业用水边际效益呈递减趋势,其余各地区、各产业用水边际效益均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8.
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目标非线性规划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水源、多用户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用水费用和区域均衡性多个目标,构造了一个新的非线性综合目标函数.以需水量和可供水量为约束条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求解函数最优值.将该模型用于某市水资源分配,获得了3个规划水平年在3种保证率条件下的优质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优化方案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并为未来水资源分配决策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提出的模型具有参数设置灵活等优点,可供缺水地区水资源调配时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勇 《商品与质量》2010,(34):208-208
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生产必不可少,而又无法替代的重要物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污水回用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愈来愈尖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资源问题之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实施城市污水回用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实现污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具有明显的节水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水资源数量有限,这也使当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因此需要利用好水资源,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与水资源供应保持协调一致性,注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西部“一带一路”代表性沿线城镇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特征与现状,系统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并提出相应的绿色更新发展保障模式.具体从水资源量、降水、供用水情况、用水效益、污水处理情况、再生水及雨水利用情况以及水质情况介绍了西部“一带一路”沿线城镇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特征.该地区拥有全国31.76%土地面积,但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10.6%.沿线城镇中64.7%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8.2%的降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集中分布在夏秋两季.用水结构除省会城市外其它城镇均以农业用水为主,占86%.再生水利用率最低仅为15.5%,污水处理率基本达到95%以上.经分析,水资源量匮乏且分布不均、利用难度大、水资源开发过载、用水结构不合理、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较低、部分地区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深深制约着西部沿线城镇的绿色更新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强调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优化调度和统筹配置水资源、推进水资源“开源节流”、强化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等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相对“资产负债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全面反映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数量”、“质量”与“效率”,提出水资源相对“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建立了考虑不同影响因素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优势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并以2012年山东省17地市为例,计算了水资源相对“资产”“负债”及“净资产”,并给出了相应的排序。研究方法在水资源相对“资产负债表”编制方面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对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表明我国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这与学界对水资源认识的混乱存有一定的关联.以"和谐"作为研究范式,对国内外水资源的界定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认为水资源是对人类与生物目前或将来"有用的"一切自然界的水.  相似文献   

15.
结合河南省水资源实际状况,构建了河南省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利用隶属函数,对河南省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河南省水资源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影响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资源、环境、人口和科技等主要因素,将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置于生态—经济—社会的复合巨系统的背景下,制定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框架,揭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部逻辑关系,并将这种内部逻辑关系用函数关系表征,最后根据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框架和内部关系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计算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根据隶属函数的性质确定了综合评判矩阵的计算方法.将模型运用于具体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要实现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为基本的物质基础.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则是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保障了生活用水需求,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然而水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正在取代石油成为全世界引起危机的战略问题.我国的水资源问题亦不容乐观,已引起专家、学者、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区域水资源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和目的,提山了区域水资源规划管理的技术路线,并分别论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三种模式,即“以需定供”、“以供定需”和“供需结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国与荷水资源管理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它正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我国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已越加重视,但现有的水管理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却束缚了水资源管理的良性发展.笔者曾在荷兰公派留学学习水资源管理,在此简略分析两国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区别,以及我国可借鉴和参考学习的一些重要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