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无线温湿度监测系统的实际情况和实施案例,比较了不同无线通讯方式的优缺点和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应用的可能性,特别说明了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方法及通讯协议介绍了基于 CC1101硬件架构方案的无线传输系统实际性能和优缺点,说明了实施案例中的主、从机硬件架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标准 TCP 协议的特点,对最新一代基于传输历史学习(Learning-based)的单边 TCP 传输加速技术ZetaTCP?进行了深度解析,并介绍了ZetaTCP?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普及状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基于UDP协议的声呐数据桥接单元的实现过程。根据TCP/IP协议的分层结构,选用集成MAC(媒体访问控制)协议的PHY(物理层芯片)实现数据链路层协议及物理接口,上层协议由FPGA的片内逻辑资源实现;通过FPGA对PHY的驱动控制,从而实现符合UDP协议的数据转发任务。与基于系统架构的平台相比,具有电路结构简单,系统功耗低,传输效率高,协议层次清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UDP协议是飞行试验中机载网络化测试系统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的主要传输协议。与TCP协议相比,UD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它是面向非连接的协议、网络开销低、传输速度快但传输不可靠、数据包会发生丢失和失序现象。由于处理飞行试验数据时必须考虑数据的时间相关性,试飞数据处理软件需要开辟适当的缓存区来对数据按照时间进行重新排序。根据飞行试验中网络数据包时间标签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给出了确定缓存区大小的公式,并讨论了数据包丢失和失序情况下缓存区的重排算法。最后以真实飞行试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说明了算法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5.
从功能、特点、操作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广陆电子数显表的无线传输设备,解析了无线仪表协议Ack64A的内容格式和解析方法,通过举例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上位机软件对接收到的数据内容进行解析和校验判断,采集效果达到的预期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6.
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震 《中国科技博览》2010,(27):197-197
本文提出了基于Www远程教育网络教学中应用的流媒体传输技术,提供了将控制信息和视频数据流分别使用不同传输协议进行传送的实现方法讨论了这种系统配置的硬、软件方案,以及客户端视频回放和实时视频的传输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油田注水数据分散采集集中显示和远程控制,通过对Modbus通讯协议的分析,使用RTU数据传输模式,更好地实现流量计及其它仪表的分散采集集中显示、数据传输及流量控制。主要应用C语言和组态王软件,通过编程实现了数据远程传输、显示和控制,提高了油田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windows环境下,主要介绍基于NS-2网络模拟器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的模拟实现。首先对协议模拟软件NS-2进行介绍,接着对现有的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进行说明,最后对NS-2的方法及工作流程进行解释,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网络模式、不同移动场景和不同的传输负载对表驱动路由协议,按需驱动路由协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适宜使用表驱动协议,而对数据质量和网络带宽有严格要求的场合应使用按需驱动路由协议。  相似文献   

9.
就计数型抽样检验数学模型给予详细的解析.介绍接收概率计算的三种方法,超几何分布法、二项式分布法、泊松分布法;对接收概率的影响量及影响量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具休的解释,主要有六个影响量对接收概率有影响,分别为批量、总体中的不合格数、不合格品率、样本量、样本中不合格数、合格判定数.说明了OC曲线的概念及特点,影响OC曲线形状的各量有批量、样本量、合格判定数;说明百分比抽样法的非科学性;只有全数检验才能绘制出理想的OC曲线.依据此种数学模型设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10.
VXI总线中数据快速传输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杰  陈光 《中国测试技术》2007,33(4):99-101,115
本课题是基于TXI总线的高速数据测试模块设计的一部分。测试数据在VXI总线中的传输速度是该测试模块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在VXI总线的模块之间进行大块数据传送,VXI总线规定了实现数据块传输的高速数据通道(FDC)协议。本文讲述了如何在VXI总线模块之间实现大量数据快速传输,包括原理介绍及硬件电路设计。设计充分利用高性能FPGA中FIFO IP core的优点,保证数据快速,稳定的传送。文章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T Manzur  J Zeller  S Serati 《Applied optics》2012,51(21):4976-4983
A dedicated 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 and tracking optical correlator (OC) system using advanc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cycling data-cubes with size, shape, and orientation are employed with software algorithms to isolate correlation peaks and enable tracking of targets in maritime environments with future track prediction. The method has been found superior to employing maximum average correlation height filters for which the correlation peak intensity drops off in proportion to the number of training images. The physical dimensions of the OC system may be reduced to as small as 2 in.×2 in.×3 in. (51 mm×51 mm×76 mm) by modifying and minimizing the OC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2.
《Communications, IET》2009,3(1):83-90
Quality-of-service (QoS) guarantees are critical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multimedia traffic over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Currently, wireless networks provide QoS guarantees using the legacy layered protocol architecture where each layer provides a separate, independent solution, with its own optimised adaptation and protection mechanisms. Cross-layer design has been proposed as a methodology to extend that paradigm in wireless links where there is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he layers and hence opportunity for information sharing. Recently, cross-layer adaptation mechanisms have been proposed which attempt to solve the QoS provisioning problem. However, most of these mechanisms only use the lower (physical and data link) layer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higher protocol layers remains unexplored. As a result, restrictions are placed on the system which introduces functional and efficiency limitations. Here, one such limitation is highlighted, namely the inability to insert more than one class of traffic in a physical layer frame. A physical and application layer cross-layer adaptation mechanism is then proposed, which overcomes this limitation. The performance results of the scheme show that the cross-layer mechanism can be efficiently applied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QoS guarantees for multimedia traffic.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在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中使用基于CAN 总线的通信网络,可以较好地满足其特定的高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本文对CAN 技术规范2.0A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帧结构的基础上对CAN通信协议的实现作了一定的分析和介绍,并结合实际应用, 给出了通信的设计结构和软件实现方法.实际应用表明, 该方法数据传输可靠, 通信速率高, 连接方便, 解决了总线冲突等问题, 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PCI总线的动态测试系统软件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基于PCI总线的动态测试系统软件设计过程,该测试系统以火箭导弹被测信号为对象,提出了基于PCI总线的动态测试系统软件设计总体方案,阐述了软件系统实现的功能,对软件设计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系统软件采用多文档结构,实现了采集过程中的人工控制和多任务多窗口的人机界面设计.应用模块化设计思想,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可以形成不同子系统,支持本地和远程两种使用模式.所论述的系统实现了动态多路测试信号的大容量、长时间采集存储和实时显示处理.  相似文献   

15.
FLASH 存储器以其体积小、容量大、可随机访问等优点可以方便地应用于汽车碰撞试验中. 采用 FLASH 存储器作为车载测试系统数据存储介质, 研究了基于 FLASH 存储器的控制电路及车载式测试系统在汽车碰撞试验中的应用. 论述了测试系统总体设计思想;设计了与 FLASH 存储器的数据存储特点相匹配的数据双缓冲电路, 以及对 FLASH 存储器的数据进行写入、读出、擦除等操作的中心控制电路;并且设计了测试系统实现所有功能的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6.
PLC在磷酸生产过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酸生产过程自动监控是基于PLC的集散式控制系统。系统由工控机和PLC组成,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控制和管理。工控机通过监控画面对PLC进行参数设置,接受参数后PLC执行闭环控制。通过Modsoft软件梯形图语言对PLC编程、程序管理,实现联机调试、在线程序维护及离线程序开发。使用组态软件Intouch7.0设计各种监控画面。计算机与PLC间采用Modbus Plus协议,监控画面采集通过DDE协议。该系统灵活配置,控制可靠,编程简单且成本低。  相似文献   

17.
It is difficult to develop the corresponding fault diagnosis system and the software reusability is bad because the engineering equipment types are so many and their performance is divers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solution to engineering equipment integrated fault diagnosis system based on component technology,put forward the system model and gave the system frame design process and working principle.The software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three-layer hierarchy.It is easy to reuse and maintain,and the operat...  相似文献   

18.
Ti(OC4H9)4-MAPS体系溶胶-凝胶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Ti(OC4H9)4-MAPS体系中Ti(OC4H9)4、MAPS、C2H5OH、H2O4个原料组分对聚钛硅氧烷产转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水和Ti(OC4H9)4的用量或降低MAPS和C2H5OH的用量,菜成凝胶;反之,则易形成溶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目前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构造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大型旋转机械故障诊断领域知识的构成特点和表达形式。为了保证故障诊断知识库的通用性、管理与维护的方便性和可靠性,引入了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思想,并利用这种思想构造了一个汽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知识库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实体建模及有限元分析和测试实验的方法,为某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雪崩光电二极管接收器设计了新型结构的高精度三维微调架.首先,使用UG软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对微调架模型进行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最后,对微调架实物进行振动和精度测试实验.实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可靠性.软件设计及分析和测试实验的结果表明微调架的设计满足预期的设计要求,能够实现对雪崩二极管的精密调整,使其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