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纺织用复合型和毛油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颖  刘开庆 《应用化工》2005,34(6):362-364
研究了以复合机械油和复合乳化剂为主要原料的和毛油的制备工艺。复合机械油粘度达(30~46)×10-6m2/s,乳化剂由表面活性剂司盘S60及乳化剂EL40(各占40%和60%)复合而成,油剂含油量可达85%,提高了和毛油的纤维间抱合力、平滑性及抗静电等性能。常温下可自乳化,乳液6个月不分层。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二种定量测试油/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在水中的乳化能力的方法。通过试验设计的易乳化和自乳化试验方法可以用浊度或被乳化的油的量来表示乳化剂的效率。并对四个油/乳化剂的体系进行了研究(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癸烷、橄榄油的四种组合)。同时研究了相行为和界面张力。醇醚/癸烷体系在乳化剂浓度15%时呈最佳易乳化,这与较小的界面张力值相应。在自乳化中,界面张力起了较小的作用,磷酸酯/癸烷体系呈较好的自乳化,橄榄油的乳化结果通常较癸烷差。  相似文献   

3.
陆彬 《化工之友》2007,(9):39-40
本文主要就和毛油的组成,在毛纺过程中的应用等研究作了综述,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影响油包水乳化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通过对乳化剂、油相原料、水相原料、粉体等原料因素,以及生产过程中温度、黏度等工艺条件因素进行分析,对一些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5.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无皂苯丙乳液。研究了丙烯酸用量、中和度、核单体用量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制备过程、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TEM对聚合物和胶粒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当丙烯酸用量为15%~20%、中和度为90%、核单体用量为30%时,乳液的粒径小,自乳化性、稳定性达到最佳,且由此乳液配制的水性上光油具有较高的光泽,良好的耐水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6.
7.
《云南化工》2015,(3):21-23
复合油相材料是影响乳化炸药稳定性能的重要因素。对复合油相材料中高分子乳化剂、SP-80和卵磷脂用量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复合油相材料中高分子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12%、SP-80的质量分数为23%、卵磷脂的质量分数为3%时,乳化炸药在高低温循环试验时电导率最低,稳定性最优;经常温储存试验验证,该配比在实际生产中有效,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非离子型自乳化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化学改性法研制了一种性能优异的非离子型水分散性环氧树脂乳液。讨论了合成乳化剂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环氧树脂E-51与聚乙二醇的物质的量的比、乳化剂添加量、催化剂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过程和乳液性能影响,同时比较了用相反转法制备水性环氧乳液与本研究所采用的高温自乳化法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优劣,结果表明:自乳化法制备的环氧乳液的稳定性较相反转法优,当选用n(聚乙二醇4000)∶n(环氧树脂E-51)=1∶1时,所制得水性环氧乳液粒径小于0.5μm,稳定性高,室温下6个月不分层;漆膜的硬度可达2H、附着为0级,并有良好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改进后的水溶性乳化剂乳化力的测定方法以及现有乳化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分别测定了驱油常用的磺酸盐类(阴离子型乳化剂)、甜菜碱类(两性离子型乳化剂)、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类(OP型,非离子型乳化剂)3类乳化剂的乳化力和乳化稳定性,并计算了乳化剂的乳化强度综合指数。探究了乳化剂类型与碳链长度对乳化剂乳化性能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乳化剂浓度对其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疏水链中碳原子数相近时,甜菜碱类(两性离子型)乳化京-11原油的能力要优于磺酸盐类乳化剂(阴离子型)。当乳化剂疏水基含碳原子数与原油等效烷烃碳数相近时,同类型乳化剂的乳化性能随疏水链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变弱;当两者相差较大时,乳化剂的乳化性能较差。其次,乳化剂的浓度越高,3种类型乳化剂的乳化稳定性均越强;当乳化剂浓度高于其CMC值时,乳化剂浓度对乳化剂的乳化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现代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亟需高质量的现代工业炸药以大规模安全生产的需要,在其推动作用下,工业炸药的种类与性能在不断地更新与升级,以上世纪70年代的诞生的新型炸药——乳化炸药为例,其属于一种机热力学上较活跃的体系,是借助乳化剂的催化作用,将氧化剂溶液均匀地分散于油相介质之中所形成的的一种油包水型的乳胶状炸药体系,因其具有密度高、爆速大、抗水性能好、起爆感度好等优良特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在经历了四十年左右的发展之后,这种新型的炸药并未形成一会完备的生产工艺规范,在我国也并朱出台相应的专门的安全生产质量标准来保证炸药的质量,实际的生产中,各个生产企业往往是按照自己本企业的生产技术规范以及管理方法来进行乳化炸药的生产,由此可见,诸如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模式等因素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乳化炸药的性能与稳定性,而油相材料作为氧化剂溶液微粒的有效载体,其质量的好坏、性能的优劣、选择方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乳化炸药的性能与热稳定性。本文主要从油相材料的角度着手,系统的阐述了油相材料对乳化炸药性能和稳定性影响的作用原理,分析了几种不同种类的油相材料和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对乳化炸药的不同影响,最后基于油相材料提出了若干提高乳化炸药质量与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用多次试验筛选的ST-5复配乳化剂,进行柴油掺水25%~30%的乳化,进一步完善了乳化柴油的技术,经测试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点火性能良好,节油率达15%~25%,排烟量减少60%~70%,对发动机无副作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植物油悬浮剂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权 《安徽化工》2006,32(2):50-51
植物油悬浮剂是一种环保型农药剂型。通过对BT油悬浮剂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各种助剂在配方中的作用及其对制剂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就HPE乳化油在东营站热媒加热炉的应用,结合HPE乳化油燃烧的工作机理,分析乳化油节能、降污的原因,得出使用乳化燃料,可以降低原油加热成本,提高输油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含5%~15%无水乙醇与柴油的混合燃料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环境温度(18℃以上)及无水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助溶剂,形成稳定期较长的E5及E10。添加助溶剂可以使E10及E15在较低温度下保持稳定不分层。E10及E15的理化性质与普通柴油的性质较接近,在不改动柴油机的情况下,使用E10及E15,动力性能下降幅度不大,质量比油耗增加不多。驾驶员对使用E10的车辆性能表示满意,排气烟度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环烷基轻质油为介质的25%丙环唑乳油配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烷基轻质油作为新型有机溶剂应用于丙环唑乳油的研发中.主要利用优化组合法对多种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及其他助剂进行筛选,确定25%丙环唑乳油最佳配方:丙环唑2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5%,异丙醇与环烷基轻质油B复合溶剂67%.该乳油的乳化分散性、乳液稳定性和冷、热贮稳定性均符合国家标准.热贮后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此配方中丙环唑分解率为2.3%.  相似文献   

16.
柴油碱洗过程中的乳化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济南炼油厂常减压车间消除柴油碱洗过程中的乳化现象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这些措施是:优化工艺条件,延长停留时间;调整碱液浓度;减小混合强度;控制碱洗温度;加强操作管理和试用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17.
以二甲基硅油(1 000 mPa·s)为主要原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NP-4和吐温-80复配为乳化剂,天然高分子明胶为稳定剂,采用高速剪切乳化法制备了水包油型(O/W)硅油乳液。考察了乳化剂HLB值及用量、硅油含量、稳定剂用量、乳化温度、剪切速度、剪切时间等制备条件对硅油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在乳液体系中w(硅油)=35%,w(乳化剂)=10.5%,w(稳定剂)=0.3%;乳化温度35℃,剪切速度11 000r/min,剪切时间10 min。在上述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硅油乳液外观呈白色、细腻、均一的液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乳液平均粒径为1.2μm左右,乳液固体质量分数为46%左右。  相似文献   

18.
根据表面活性剂知识,采用HLB值法筛选和复配乳化剂.观察乳化燃料油离心分离后出水情况,显微镜观察其内部水颗粒状况,分析乳化燃料油的稳定性,以稳定性为依据,选择复配乳化剂及其HLB值,并确定合理的乳化加工工艺;对影响乳化燃料油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环氧乳液的相反转乳化。对影响相反转乳化的多种因素:乳化剂的选择、乳化温度、搅拌速度、加水速度及乳化剂用量等进行了讨论。如果能很好地控制这些因素,就能制备出粒径小、稳定、固体分高的环氧乳液。  相似文献   

20.
柴油微乳化技术中乳化剂的选择及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柴油微乳化研究中的应用理论,应用相似相溶原理和HLB值初选柴油乳化剂并对乳化剂进一步筛选和复配,同时确定助表面活性剂为正戊醇.利用HLB值的计算对复配得到的微乳化剂进行验证,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80、AEO-3、TX-4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O8/1021或D12/1421复配作乳化剂时HLB值在6-1 5.9范围内均可制得柴油微乳液;对不同复配乳化剂制得微乳化柴油稳定性验证表明:微乳化剂的组成以AEO-3、TX-4与DO8/1021三种乳化剂复配,复配比为0.6:1.4:8时掺水量达14%,且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