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人们对1991年安徽淮河流域那场罕见的洪灾,也许记忆犹新。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饱受洪涝之苦的淮河人,对治淮有着热切的企盼。洪涝灾害刚刚过去,党中央、国务院就及时地作出了加快治理淮河的战略部署,调整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优先安排了治淮骨干工程——怀洪新河复建工程,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淮河流域人民的深切关怀。淮河人民迅速掀起了第二次治淮高潮。怀洪新河主要利用现有的河道、湖洼扩大浚深,河线自安徽省怀远县境内的涡河下游何巷起,沿符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霍邱县是淮河中游的重点行蓄洪区,城西湖、城东湖、姜家湖行蓄洪面积达960平方公里,占全省行蓄洪面积的1/3。建国以来,先后行蓄洪2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元,其中去年损失就达12.35亿元。这对一个贫困县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布根治淮河的命令,建国以来第二次社会治淮的高潮已经到来,这是沿淮人民的共同愿望。为探讨根治淮河的路子,根据1991年抗洪中暴露的问题,特提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3.
今年汛期,淮河流域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党中央、国务院极为重视,从各个方面全力支持灾区的抗洪救灾斗争。6月中旬,李鹏总理在安徽视察时指出:“淮河的水患仍然是我们国家、是安徽省的心腹大患。可以说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7月上旬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淮河灾情时说:“长远的问题是治淮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又说:“要未雨绸缪,从长计议,对此中央要很好地进行研究。”田纪云副总理说:“要认真总结经验教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召开这次治理淮河、太湖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流域内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体现了对水利工作的重视。这次洪水,两大收获:一是党群、干群关系大为改善,党的凝聚力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群众中扎根了;二是增强了治水的紧迫感。中央关于加快治理淮河的决策,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充分反映淮河两岸人民的愿望,我们完全拥护。  相似文献   

5.
1991年夏季,安徽省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这场大水使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十分深刻的。第一、抓住时机,果断决策,加快治淮步伐。洪涝灾害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和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的认识。安徽经济要发展,人民要早日奔向“小康”,必须加强对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首先要解决心腹之患,发动群众根治淮河。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淮河灾情时强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该未雨绸缪。李鹏总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事实已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假如国务院80年代两次治淮会议确定的一些我省骨干治淮项目,如怀洪新河、临淮岗控制工程以及扩大淮河通道等。还有治淮规划中蓄洪量达10亿立方米的邱、姜、唐三湖蓄洪区已经建成的话,那么城西湖蓄洪区这张“王牌”以及其他一些行、蓄洪区这次就可以不需动用  相似文献   

6.
安徽治淮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漫长曲折、艰苦卓绝的伟大征程中,安徽作为农业大省,根治淮河始终是牵动全省人心的一件大事,也是很值得纪念而又需要继续深入探索的一件大事。1根治淮河从新中国开始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打乱了淮河水系,使淮河逐渐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加上1938年夏季蒋介石为了阻挡  相似文献   

7.
郭霞 《治淮》1994,(11)
近几年来,淮河水污染日趋严重,特别是今年7月中下旬,淮河中下游发生大面积水污染事故,直接危及着下游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生产。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受灾地区人民的生活、生产情况,及时派调查组赴灾区慰问受灾群众,与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抗污救灾措施。为了防止淮河流  相似文献   

8.
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内人口密度居全国各大江河之首。在安徽境内,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50%以上,淮河曾给这里的人民带来过幸福,也带来许多苦难与灾害。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流域的人民遵照“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对淮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于我省地处淮河中游,上游来水量大,境内河道湾曲,河槽狭窄,泄洪量小,在统一规  相似文献   

9.
4月的江淮,阴雨连绵,气温发癔症一般骤升还寒。 异常的气候传递着江河汛情的异常严峻。淮河不根治,全国无宁日。江淮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牵挂着国家防总、水利部领导的心。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关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钮茂生,率领国家防总淮河防汛检查组深入第一线,检查指导淮河防汛。 位于江苏境内的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泄洪河道。它的建设事关上游来水能否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总理李鹏近日在安徽考察时指出,根治淮河已初见成效,但任务还很艰巨,淮河流域四省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治水的精神,使淮河尽早达到防御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1996年要立足于防大汛。汛前,各地要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做到有备无患,安全度汛。  相似文献   

11.
张峰 《中国水利》2014,(16):34-36
<正>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省内淮河干流河长418 km,两岸支流发达,湖泊洼地众多,流域面积为6.66万km2。安徽地处淮河中游,2003年和2007年发生的淮河大洪水告诫我们:淮河不安,安徽难安;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通过多年努力,特别是治淮骨干工程的实施促使淮河中游综合防洪体系基本形成,整体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但是,2001年和2013年淮河流域大旱也暴露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河道季节性断流、船舶断航、湖泊干涸、湿地萎缩、地下水水位下降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9月10日,受安徽省委委托,安徽省水利厅、省水利学会联合邀请合肥地区有关单位14位水利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治淮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座谈。专家们指出,在抗御今年淮河大水中,治淮工程发挥了巨大效益,但也暴露出我们治淮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许多战略性治淮骨干工程迟迟不能实施,以致良机坐失,临灾长叹。专家们呼吁,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  相似文献   

13.
邱绵菇 《治淮》1999,(1):6-7
1998年长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沿江各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解放军和沿江人民群众的日夜奋战抗洪抢险下,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业绩。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毗邻,历史上多次发生江淮并涨的局面,如果淮河去年也面临1954年型大洪水,淮河将如何抗洪,这对一个从事淮河  相似文献   

14.
1991年安徽省淮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水情已经稳定,灾区人民正在抓紧生产自救。最近,国务院召开治淮会议,确定继续治淮大计,这是淮河人民的福音,为祝愿治淮大业的昌盛,本人谈一点想法: 一、对灾情的思考安徽境内的淮河干流,今年遇到了略小于1954年的洪水,同时淮干两岸又遇到了特大暴雨,因而发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由于及时、合理的洪水调度和40年来修建的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了淮北平原千万亩良田、两淮煤炭、能源基地、津浦铁路和蚌埠、淮南市区,使洪水灾害损失压缩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郁丹英  贾利 《治淮》2009,(12):7-7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淮河水污染问题,淮河也成为我国第一条进行水污染综合治理的流域。1994年5月,在蚌埠召开的第一次淮河流域环保执法现场会及第五次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会议,正式拉开了淮河治污的序幕。从“九五”开始,淮河就一直是水污染治理的重点。2004年10月,国务院在安徽蚌埠再次召开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  相似文献   

16.
50年代初,根治淮河的决策和淮河水利建设的开展,突出地显示了毛泽东、周恩来人民领袖的光辉本色。1950年6月至7月,河南与安徽交界处连降暴雨,史、洪、淮、淠数河洪水并涨,水头高达丈余。三河尖、任王段及王截溜、正阳关以上右岸全部漫决,正阳街上水深数尺。河南潢川、固始、息县灾情也很严重,遂平铁路线漫水高达1.4米。7月18日,华东防汛总指挥部在给中央防汛总指挥部的电报中说:淮河中  相似文献   

17.
(一)写在查勘之前人民的水利事业只有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後才有无限的广阔前途和飞跃的发展。荆江分洪、根治淮河、官厅水库……一个紧跟着一个,不断的在伟大的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放射着光芒。 1955年7月1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又作了‘关於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根治黄河的伟大工作开始了。同时报告中也响亮地提出:‘我们不但要根治和开发黄河,而且要根治和开发长江以及其他重要河流。’根治长江的信号既然已经发出来,那麽距实现的日子也就不远了。长江——黄河的姊妹河流,从北宋以来即成为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我国历史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如何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做好准备,确保安全度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结合安徽防汛实际,防汛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务特别艰巨。 1、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安徽是个多灾的省份。安徽位于长江下游、淮河中游,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地处南北气候交汇地带,极易发生水旱灾害。进入90年代的6年间,已连续发生了五次严  相似文献   

19.
《治淮》1996,(9)
乔石委员长在听取安徽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治理淮河,是关系安徽全局的大事,一定要抓紧抓好。许多年来,淮河水患给安徽人民带来的灾难实在太大了。  相似文献   

20.
纪冰 《治淮》2006,(11):4-6
安徽人民多年来翘首企盼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终于建成发挥效益了,这是几代治淮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治淮事业的充分体现,标志着淮河干流上中游无控制性枢纽的历史从此结束,标志着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