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通过标准公顷、耕地供给质量化指数等同度量分析的方法,将千差万别的耕地放在能够同度量的参照系内,进行更趋合理的定量分析。本文首先利用标准公顷和标准公顷常数阐述了江苏省耕地面积递减的严重性,然后通过人均实际公顷和人均标准公顷的对比分析,剖析了江苏省人地关系紧张的内涵,利用耕地供给质量化指数揭示了江苏省耕地质量变化的趋势,最后依据江苏各市标准公顷、人均标准公顷和耕地的供给质量化指数,区分情况提出了有差别的区域耕地政策。  相似文献   

2.
简论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潜力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耕地现状、变化趋势及补充耕地的潜力和补充耕地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建立补充耕地的保障机制 ,包括考核、管理、调控、资金保障、市场、生态保护 6种机制。  相似文献   

3.
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因素错综复杂,简单的回归分析不易得到满意的模型结果。本文以A市B区域为例,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主要的影响因子,消除多重共线性的问题,然后再对选择的因子建立回归模型,对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因子进行定量的分析,得到影响A市B区域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最后提出,要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要多种手段相结合,不能依赖单一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因素错综复杂,简单的回归分析不易得到满意的模型结果。本文以A市B区域为例,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主要的影响因子,消除多重共线性的问题,然后再对选择的因子建立回归模型,对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因子进行定量的分析,得到影响A市B区域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类: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最后提出,要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要多种手段相结合,不能依赖单一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公共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策背景,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其内涵及政策体系,并分别从其内涵的3个层次重点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耕地数量、质量、总生产能力变化情况加以研究。结果认为: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已逐步实现耕地面积的占补平衡,耕地净减少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2)补充耕地与被占用耕地存在质量差异;3)由于东南部地区建设占用耕地、西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化导致农业投入减少等原因,2004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较1996年有小幅下降。因此,需从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入手,形成限制建设占用耕地的引导机制,并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农地整理,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策背景,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其内涵及政策体系,并分别从其内涵的3个层次重点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耕地数量、质量、总生产能力变化情况加以研究。结果认为:1)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已逐步实现耕地面积的占补平衡,耕地净减少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2)补充耕地与被占用耕地存在质量差异;3)由于东南部地区建设占用耕地、西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化导致农业投入减少等原因,2004年全国耕地粮食总生产能力较1996年有小幅下降。因此,需从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入手,形成限制建设占用耕地的引导机制,并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推进农地整理,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土地资源的分析,指出山东省耕地形势日趋严峻,耕地保护工作压力大,并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强化土地普法教育;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简化程序;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  相似文献   

8.
简论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潜力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分析耕地现状、变化趋势及补充耕地的潜力和补充耕地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补充耕地的保障机制,包括考核、管理、调控、资金保障、市场、生态保护6种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土地资源的分析,指出山东省耕地形势日趋严峻,耕地保护工作压力大,并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强化土地普法教育;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简化程度;提高建设用地审批效率。  相似文献   

10.
当前耕地保护形势及政策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耕地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耕地保护任重道远。本文分析了国土资源部成立以来的耕地利用形势,指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重量轻质、耕地保护激励机制不合理、耕地产权制度建设不完善、耕地保护的法律保障不得力是现行耕地保护政策存在的主要缺陷,认为综合运用经济、管制、法律等手段是当前耕地保护政策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以联合国1993年修订的核算体系为主体中,耕地部分只反映了种植的农产品的收入,却没有反映导致的耕地资源环境污染的损失。针对耕地资源价值的低估和对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代价问题,以江苏省为例,对耕地资源耗竭成本、耕地资源环境降级成本和耕地资源恢复收益进行分析,采用收益倍数法、污染损失率法等评估方法构建核算模型,计算得出基于耕地资源价值调整的绿色GDP,结果显示: 基于耕地资源价值调整的绿色GDP逐年上升,耕地资源保护效果优于耕地环境整治效果;江苏省耕地环境降级成本占传统GDP比重最高且逐年波动增加,耕地污染情形依然不容乐观;江苏省耕地资源恢复收益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研究结果对耕地资源质量提升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耕地资源价值关系并构建价值体系,探讨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的核算方法,并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价值内涵、价值主体及价值关系影响耕地资源价值核算,基于产能理论的耕地经济价值核算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盐城市耕地资源价值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耕地自然条件及农民生活水平等有密切关系,且各类价值呈现出不同空间布局,耕地经济价值空间分布上呈倒“U”型,社会价值表现出两极分化,生态价值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盐城市耕地资源价值中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所占比例达到90%,耕地平均单位总价值为238万元/hm2。耕地资源价值核算可为征地补偿及耕地占补平衡提供参考,且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快速发展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是当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应用STIRPAT模型,分析总人口、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对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及富裕度与耕地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人口对耕地减少产生线性正效应,但各城市影响强度差异明显,最大者是最小者的23倍;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对耕地面积的弹性系数均大于-1且小于0,说明这两个因素每发生1%的变化,耕地面积发生反向但小于1%的变化;在观测数据范围内,富裕度和耕地面积之间形成类似环境Kuznets曲线。据此研究认为,缓解山西省耕地面积减少的压力可从控制人口、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空间分析法,本文提出根据农用地分等与地化评估整合成果优化基本农田布局的方法,并对浙江省峰江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整合两个不同的土地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土地稳定的生产能力、土地肥力、环境与健康质量,并依此确定基本农田调入调出的门槛,实现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方法完全可行。这一方法有助于把环境污染、肥力缺乏的耕地调出基本农田,把高产、优质、清洁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云南省农用地利用等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等别以滇中高原盆地区最高,滇南中山宽谷盆地区、南部边缘低山宽谷盆地区、滇东北山原区和滇西北高山峡谷区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结构调整和耕地保护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本文在广安市农业现状基础上,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的关系及矛盾,并提出农业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协调措施,以有效合理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结构调整和耕地保护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本文在广安市农业现状基础上,分析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的关系及矛盾,并提出农业结构调整与耕地保护协调措施,以有效合理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8.
林华  李瑞华 《资源与产业》2012,14(5):123-129
耕地质量评价是耕地质量管理及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基于能值理论,利用耕地投资回报率和压力系数分别衡量耕地的产出能力及可持续利用能力,建立了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测算了1999-2008年耕地质量指数动态变化和2008年各地市的耕地质量指数分布。结果表明,由于耕地生产投入回报率下降和压力系数上升,近10年来河南省耕地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2008年耕地质量指数区域分异明显,主要是耕地压力系数区域差异显著,耕地投入回报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建议河南省应转变耕地能值投入结构,改善耕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生态系统的回馈产出能力;中北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市是耕地质量管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9.
耕地保有量是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调控指标,做好耕地需求总量的预测工作,对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前人预测方法,在方法学综合论证的基础上,结合蒲县实际,采用基于粮食安全、趋势外推、单因素驱动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和部门需求预测法5种方法,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以山西省蒲县为例,对耕地需求量进行预测。在比较分析各预测方法优劣势的基础上,论证了各方法测算结果的科学合理性,最终确定蒲县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需求量,为蒲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有量指标确定和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