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电触点材料是影响电气与电子工程中电接触可靠性的关键。本文综合应用了激励电流断续斩波技术、低噪低漂移弱信号调理技术和滑动窗口平均滤波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接触电阻的高精密测量,进而应用0.01级标准电阻和M22等级标准砝码完成了测量系统的误差分析。最后以典型平面AgCdO复合触点材料完成了不同激励电流条件下接触电阻与接触压力间滞回特性的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确定了接触压力和激励电流对接触电阻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电器长期通电后可使触点表面劣化,具体体现为接触电阻稳定增大、无规律增大、周期性变化、瞬时变化等电接触失效形式。本文以银镍触点材料为例,试验研究了接触压力、通电时间和通电电流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并分析了接触电阻劣化失效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接触电阻是衡量触点材料产品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电器产品电接触性能的考核指标。为提高触点材料接触电阻的精密测量技术,并合理解释接触电阻与接触压力的对应关系,以带有镀金层的球形压头与平面铆钉触点构成的接触对为对象,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获得并比较了银钯合金和不锈钢基体材质的电流场分布规律,进而确定了接触压力和接触电阻的关系。分析得出接触电阻测量结果中除收缩电阻外,还包括过渡电阻和体电阻,且接触电阻的不同成分与接触压力的对应关系各异。  相似文献   

4.
钱渭  武舒之 《机电元件》2001,21(3):33-40
当银触点在大气(试验室环境)中,在没有负载切换电流条件下,实施机械的断开与闭合动作时,大约有四分之三的试验样品出现接触电阻明显的增大,使用俄歇仪(AES)在触点表面上未检测出污染生成物。但是扫描镜(SEM)却揭示了如下所述的接触电阻特性与触点表面状态间存在着颇为奇特的相互关系。接触电阻增加的样品具有镜面光滑的触点表面,而接触电阻低而稳定的样品却呈现出严重损伤的粗糙触点表面。接触电阻特性也显示出受到测量电流电平和触点压力大小的影响。利用这些试验结果并考虑到电极表面磨损类型的影响,来讨论这种现象的一种潜在的虚拟机理。  相似文献   

5.
铆钉触头材料的接触温升与接触电阻直接关系到电气连接的可靠性.通过设计触头材料电接触试验系统,实现了球-平面电接触对接触温升与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从而研究了接触压力和电流对于稳定温升和热时间常数的影响.为获得接触斑点的发热状态,应用COMSOL Muhiphysic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包含触头对、触头夹具及热电偶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模型,根据试验环境确定了仿真边界条件,进而分析了膜电阻、接触压力和电流对于斑点稳定温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电触点材料接触电阻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触点材料接触电阻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对AgNi(0.15)、AgNi(10)两种材料的触点进行了接触电阻测试,分析了其检测结果,为触点接触电阻状况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7.
电器触点接触电阻测量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一种新研制的采用脉冲电流式的电器触点接触电阻测量装置,该装置采用脉冲大电流测量触点的接触电阻,实现了对接触电阻的无损伤精确测量。测量过程由计算机控制,并自动保存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8.
弓网系统静态接触电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弓网良好接触是保障机车稳定受流的关键,合适的弓网接触压力是弓网稳定可靠受流的基础。笔者研究了不同接触压力、牵引电流条件下的弓网静态接触电阻,并得到了弓网接触电阻的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弓网静态时接触电阻随接触压力、牵引电流增大而减小,接触压力小于70~80 N,接触电阻所接触压力的增加,接触电阻激剧减少;大于70~80 N后,接触电阻随接触压力的变化不明显,近似恒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继电器中接触簧片的接触压力是影响其触点接触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希望它在整个寿命期内稳定可靠,但由于簧片材料的应力松弛而使接触压力逐渐减小,接触电阻逐渐增大,进而导致接触失效。采用开发的弹性材料应力松弛测试系统,对继电器接触簧片材料进行加速应力松弛试验研究,找出短期内的变化规律,可推算出长时间的应力松弛量,为继电器的可靠性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继电器触簧材料的应力松弛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电器中接触簧片的接触压力是影响其触点接触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接触簧片材料的应力松弛而使接触压力逐渐减小,接触电阻逐渐增大,进而导致接触失效.通过应用开发的弹性材料应力松弛测试系统,对继电器接触簧片材料进行加速应力松弛试验,找出短期的变化规律,以外推出长期的应力松弛量,为继电器的可靠性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电接触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强烈地依赖于触点力,它通常是由弹性元件所提供的。当其载体运动时,该压力会发生变化,生成不稳定的接触电阻,即抖动“动态电阻”或“噪纹”(Grass),它的动态范围达到某一定值时,电器将出现误动作,甚至使触头焊死,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本文建立了分析电接触系统载体运动所诱发的动态电阻的方法,讨论了它与系统机械振动参数间的关系和工程应用问题,导出了系统机械参数最优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lphi接触电阻测试系统控制程序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廷钟  许良军  芦娜 《低压电器》2005,(1):34-37,50
介绍基于Delphi的接触电阻的测试系统控制程序设计.该程序是基于Delphi编程的多串口通信控制程序,实现PC机对微区域接触电阻测试系统的各部分协调控制,包括实现微区域自动定位、接触压力参数控制、接触对电位差自动测试;测试数据的自动读取、处理和保存等.最后,给出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微机电系统(MEMS)开关的失效机理,设计了一种以压电陶瓷电动机为核心的新型超低速致动形式的触点材料电接触行为测试分析系统。应用该系统对典型触头材料在闭合和分断过程中的接触力特性、滞回特性、接触电压特性和电弧特性进行了初步观测和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新型铜基电接触材料的电弧侵蚀特性、材料转移及接触电阻。材料在电流〈14A时,由阴极向阳极转移;在电流≥14A时,由阳极向阴极转移。触点电弧侵蚀后的表面形貌产生明显的孔洞和裂纹,接触电阻随电流值和接触次数增加有小同程度的波动。结果表明,接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不对称是产生材料转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电接触的接触电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军  李坤 《电工材料》2011,(1):10-13
电接触是研究电连接可靠性的应用学科,接触电阻是衡量电接触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以及接触电阻的微观模型出发介绍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工程上计算及测量接触电阻的方法,指出了电接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微动接触电阻测试仪控制程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慧贤  许良军  芦娜 《机电元件》2006,26(1):7-9,29
微动接触电阻测试仪是用于微动过程中接触对电阻动态测试的装置。文章介绍了该装置的微动控制系统和接触电阻测试系统,给出了该仪器的控制、测试和数据处理的软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在电力电子集成模块内使用的簧片压接互连工艺,该工艺具有很高的长期可靠性,核心是使用铍青铜制作的弹簧,该弹簧不仅提供足够的压接力,同时还实现可靠的电气连接。压接工艺具有十分优良的抵抗热应力的能力,并且工艺流程也很简单。研究了压接工艺的电接触特性。基于该工艺研制了一个4 kW的半桥集成模块,并通过温度循环实验和功率考核实验证明了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接触电阻测试装置,详细叙述了装置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装置采用PIC16F877A单片机为系统控制核心,用Visual Basic 6.0建立上位机测试界面,同时采用RS-485通信方式来实现远距离的操作。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在不同的接触压力下,可对接触电阻进行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