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潘伟 《酿酒科技》1991,(1):25-25
我国标准总局和国家卫生部早在1982年6月颁发实施蒸馏酒和配制酒卫生标准中就严格规定,以木薯为原料生产蒸馏酒和配制酒中的氰化物(以氢氰酸计)不得大于5mg/1。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木薯块根中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以缓冲液从木薯块根中获得粗提酶液,粗酶酶活力为9.37 U/g木薯干重;再分别通过丙酮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纯化,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为1.14 U/g木薯干重,经纯化β-葡萄糖苷酶纯度提高了14.62倍,总活力回收率为12.14%,电泳测得其分子量约70 kDa。该酶米氏常数Km为3.60 mmol/L,Vmax为12.36μmol/(min·mg protein);其最适pH为7.0,pH在6.0~8.0之间有较好的稳定性;在40℃以内有良好稳定性,在4℃存放30 d酶活力剩余81.78%。Mn2+和K+对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Al3+、Cu2+、Mg2+、Zn2+、Ca2+、Ba2+、Na+、尿素和SDS对酶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Fe3+、F...  相似文献   

3.
商永梅  包怡红 《酿酒》2013,(4):86-89
木薯是理想的经济作物,可以用来生产木薯淀粉、燃料乙醇、木薯酒等,副产物木薯渣、木薯酒精糟是良好的饲料。但木薯原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生氰糖苷,限制了其应用。利用耐热葡萄糖苷酶对木薯原料进行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其毒性。  相似文献   

4.
为更加高效地测定食品中的氰化物,该试验建立全自动智能化水蒸气蒸馏仪(automatic intelligent steam distillation,AISD)和氰化物连续流动分析仪联用法测定木薯粉中氰化物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0~200μg/L的氰化物浓度范围内,该方法线性度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5。当选择样品为5 g、蒸馏后定容体积为50 m L时,木薯粉样品中氰化物的方法检出限(信噪比S/N=3)为0.013 mg/kg,定量限(信噪比S/N=10)为0.043 mg/kg。该方法精密度(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2.5%~6.7%,加标回收率为93.72%~103.33%。与GB 5009.3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氰化物的测定》中的第一法进行对比,配对t检验的结果为t=2.233 27,p=0.075 85(p>0.05),说明在0.05水平下,该方法与GB 5009.36—2016没有显著性差异。该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耗时短。因此,可以用于批量检测木薯粉中氰化物。  相似文献   

5.
茶叶品质主要体现在色、香、味、形等方面,其中香气和滋味是衡量各类茶叶品质的主要指标。水分在乌龙茶初制过程中参与了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同时也是各种化学反应的重要媒介,对乌龙茶外形内质具有重要影响。β-葡萄糖苷酶是一种与乌龙茶特征性品质香气形成密切相关的水解酶类,为实现形成乌龙茶特有香气品质特征的目标,研究做青叶含水量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对做青适度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不同茶类加工过程中水分变化、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水分管理指标与水分控制及乌龙茶加工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水分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中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全谷物中酚类物质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留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物质。以海南昆仑17号青稞籽粒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蒸制、煮制、炒制、微波、烤制、空气炸锅等六种加工方式对青稞籽粒进行热加工处理,分析加工前后青稞中游离多酚、结合多酚、游离黄酮和结合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制备的青稞多酚和黄酮含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与未加工相比,其他加工方式所得青稞游离多酚和游离黄酮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除炒制外),结合多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均升高。与未加工相比,蒸制和煮制的方式对青稞游离多酚含量的损失高达43.77%和67.85%,炒制使青稞结合黄酮含量增加38.10%。此外,不同加工方式的青稞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且清除和抑制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在六种加工方式中,炒制处理青稞游离和结合多酚提取物(5 mg/mL)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分别为70.01%、54.52%,且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也最高,分别为84.84%、75.70%。因此,炒制处理可较好地保留热加工前全谷物青稞中酚类物质的含量,从而发挥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7.
詹萍  田洪磊  杜娟 《现代食品科技》2008,24(11):1104-1107
对库尔勒香梨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酶液中添加2%PVP在37℃条件下,加入pH=6.0柠檬酸磷酸氢一-钠缓冲液,反应时间为90min,于400nm波长条件下检测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为理想;在确定酶活条件的基础上,对气调贮藏、冷冻贮藏、涂膜保鲜贮藏条件下库尔勒香梨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库尔勒香梨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贮藏条件在1%涂膜下酶活性最低,因此采用1%涂膜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比较了木薯淀粉、木薯醋酸酯交联淀粉和木薯磷酸酯交联淀粉对鱼糜加工性质的影响。首先测定了2种木薯醋酸酯交联淀粉、2种木薯磷酸酯交联淀粉以及木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黏性、膨胀度和凝沉性等特性。然后将木薯淀粉和4种变性淀粉分别添加到鱼糜中,测定鱼糜冻融过程中的持水性、白度以及凝胶强度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木薯变性淀粉因引入了磷酸基、羧甲基等亲水性基团,在透光率、冻融稳定性、黏性和凝沉性等性质方面较木薯淀粉均有提高,添加木薯变性淀粉所得到的鱼糜制品白度、持水性和凝胶强度分别增加了17.7%、10.2%、77.7%。木薯变性淀粉较木薯淀粉更适合用于加工鱼糜。  相似文献   

9.
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灵芝多糖、三萜类化合物,同时具有较高的产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了提高灵芝菌丝体中β-葡萄糖苷酶的利用效率,需要对菌丝进行破碎处理而使酶释放出来。本文研究了通过打浆处理、升温自溶、反复冻融和超声破碎的方式来提取灵芝菌丝体中的β-葡萄糖苷酶,并比较了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以匀浆和超声破碎结合的组合方法最佳,先在冰浴中匀浆处理1 min,在200 W下再以每超声1 min间歇1 min的方式超声破碎5次,β-葡萄糖苷酶的总活力可以达到3.116 U/m L,比直接提取提高了112.26%。显微镜观察到匀浆后菌丝球可全部分散开,同时菌丝被不同程度的切断,再经超声破碎处理,菌丝几乎全部破碎。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木薯全粉添加量对木薯薄饼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的影响,同时考察4℃冷藏和-18℃冷冻储藏条件对木薯薄饼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全粉的添加量为10%时,木薯薄饼蓬松柔软、弹性适中、木薯香气适宜、口感细腻,感官评分最高。木薯全粉添加量超过10%时,木薯薄饼硬度、咀嚼性明显增大,弹性和内聚性降低,整体食用品质变差,10%木薯全粉添加量所制备的木薯薄饼食用品质最佳。4℃冷藏条件下储存的木薯薄饼具有较好的质构特性,与-18℃冷冻储藏条件相比,具有较低的硬度、咀嚼性和较高的弹性、内聚性。  相似文献   

11.
香港食用植物中氰化物含量及加工过程对其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香港市场上常见的含氰甙食物及其制品的氰化物含量,以及烹调加工时其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巴比妥酸-异烟酸比色法测定生成的总氢氰酸用来代表氰甙含量.结果 苦杏仁(北杏)、竹笋、木薯及亚麻籽样本的氰化物含量范围为9.3~330 mg/kg;苦木薯的氰化物含量较甜木薯为高;氰化物含量在新鲜竹笋中分布不同,笋尖的氰化物含量最高(120 mg/kg);竹笋和木薯制品中氰化物的含量较低,范围为从未检出到5.3 mg/kg.把含有氰甙的食用植物切成小块后用沸水烹煮,可降低氰化物含量90%以上.干燥加热方法不能有效降低亚麻籽中的氰化物含量.结论 食用植物中氰甙含量不同,沸水中烹煮,可有效释放氢氰酸,减低植物的氰化物含量.干燥加热方式仅能降低10%氰化物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从实验室环境温度、标准品的配制、样品的前处理、衍生产物测量的时间等方面系统的分析了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检测白酒中氰化物的影响因素,为白酒中氰化物的准确检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酿酒条件(氧气、pH值、温度、糖和乙醇等)对两株商业酿酒酵母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结果显示:氧气促进酵母β-葡萄糖苷酶的合成,两株商业酿酒酵母完整细胞的β-葡萄糖苷酶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60℃,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对两株酿酒酵母完整细胞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轻微抑制作用,乙醇(体积分数2%~20%)促进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力。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主要存在于完整细胞和透性化细胞中,上清液中酶较少。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将3种纤维素复合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与β-葡聚糖酶酶活一样,β-葡萄糖苷酶酶活不同),添加到麦芽糖化过程中。在麦汁中加入酿酒酵母进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以及乙醇的含量进行了跟踪测定。在最终啤酒发酵液中,未加酶与三种加酶(β-葡萄糖苷酶加量分别为35﹑125﹑200 IU/kg)组乙醇含量分别为4.68﹑4.98﹑5.05﹑5.22 g/100mL,说明添加β-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素β-葡聚糖寡糖进一步分解成为葡萄糖,从而被酵母利用产生更多的乙醇。  相似文献   

15.
通过3,5-二硝基水杨酸(DNS)和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NPG)比色法,研究对比碱法和水溶预处理桉木得到的两种不同木质素对不同酶蛋白(纤维素酶、聚木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吸附和脱附影响差异,以及木质素吸附对不同酶蛋白活性的抑制影响。两种木质素对不同酶蛋白吸附实验表明,温度对碱木质素吸附酶蛋白能力的影响大于二甲苯磺酸钠(SXS)木质素,被吸附的酶蛋白更容易从SXS木质素上脱附下来;木质素吸附会显著降低酶活,升高温度可以提高木质素对酶蛋白的吸附能力,但会抑制酶活。  相似文献   

16.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NL-1)为产酶菌种,采用摇瓶发酵法,研究不同碳源对β-葡萄糖苷酶合成的影响。以水杨素为底物,以单位时间内催化水解水杨素产生葡萄糖的量表示酶活单位,测定酶活力。结果表明,麸皮为最佳的碳源,适宜的使用量为4%(质量分数)。以纯淀粉、微晶纤维素、葡萄糖、蔗糖、纤维二糖等为碳源酶活力很低,或不产酶。以麸皮为底物的最佳产酶时间为5 d,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达到98.02 nkat/mL。纤维二糖对麸皮为碳源产β-葡萄糖苷酶无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宇  刘畅  刘石生 《现代食品科技》2016,32(12):120-124
本文以橡胶籽蛋白溶液为原料,分离得到提取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变性剂对β-葡萄糖苷酶酶活的影响,并通用激光粒径分析和分子荧光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变性剂对酶的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随变性剂浓度的增加大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温度的增加会加速下降的速度,通过对β-葡萄糖苷酶的空间结构分析发现尿素变性酶后,酶溶液的分子粒径变小,推断为β-葡萄糖苷酶的多聚体结构发生解聚。低浓度尿素在1 h时间内对β-葡萄糖苷酶有激活作用,酶活力明显提高,表明酶的空间结构变化与尿素浓度大小有关。通过分子荧光光谱分析发现随酶溶液中尿素浓度增加,荧光峰位红移,表明色氨酸残基不断暴露,蛋白质分子结构不断展开。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橡胶籽中β-葡萄糖苷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香草兰浸膏进行β-葡萄糖苷酶酶解并对酶解条件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使用均匀设计-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优化酶解工艺。提取物中香兰素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并以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45℃、时间24h、搅拌速度150r/min、料液比1:6(g/mL)。此时每20g浸膏中香兰素的理论含量为1.531g,验证实验的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相对误差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一种测定粗纤维素酶中β-葡萄糖苷酶酶活的方法。以纤维二糖为底物,50℃水解30min,通过HPLC分析β-葡萄糖苷酶水解所产生的葡萄糖来测定酶活,稀释酶活在0.13~0.37IU/mL时,葡萄糖与酶活呈线性相关。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20.
以添加量为0、30、40、50、60和70 g的木薯全粉替代高筋小麦粉制作馒头,研究木薯全粉对小麦粉糊化特性、发酵特性以及对馒头高径比、比容、质构及综合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木薯全粉添加量的增加,小麦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崩解值不断增加,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呈减小趋势;面团最大发酵高度、终点发酵高度呈减小趋势,发酵时间延长;馒头高径比和比容减小、硬度和咀嚼性增大;感官评分结果显示木薯全粉添加量在40 g以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故确定木薯全粉最佳添加量为40 g。进一步研究了谷朊粉对木薯全粉添加量为60和70 g馒头品质的改良效果,得到添加6%谷朊粉可显著提高馒头的高径比和比容值(P<0.05),同时显著降低其硬度和咀嚼性(P<0.05),此时60和70 g高占比木薯馒头感官评分分别为70.86和70.18分,与木薯全粉添加量40~50 g的馒头品质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