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旧州屯堡接待中心总面积6000 m~2。它依偎于静谧的山谷之中,瀑布之下,彰显渊博的民族文化,并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是设计的灵魂所在。在悠久的贵州地域文化中,建筑是一种媒介,可以使人们感受历史、社会和自然的存在。本次设计以贵州安顺屯堡文化为蓝本,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屯堡文化系明代从江南随军或经商到滇黔的军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的遗存。随着岁月的变迁,安顺一带的屯堡人仍奇迹般地保存着600年前江南人的生活习俗,其民居、服  相似文献   

2.
王蕾蕾  何颖娴 《南方建筑》2006,(12):114-115
贵州安顺屯堡民居是一种特有的民居的形式,它的形成有着特定的历史及地理环境的背景.本文主要介绍了安顺屯堡民居文化的形成、探讨了安顺之所以能够将民居形制保留下来的原因,并简要介绍了屯堡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明朝初年推行卫所制度,短时期内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卫所屯堡聚落,贵州不少城镇的形成均来源于此。与都司一卫一千户所一百户所的军事层级相对应,因为驻扎军士数量、承担功能、所处位置的不同,各层级的聚落也形成了不同的形制。文章以贵州卫所屯堡聚落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地方志材料以及实地调研踏勘,讨论明代卫所制度下贵州都司城-卫城-千户所城-(百户所)屯堡等各层级聚落的总体规模及大致布局。研究表明,各级卫所聚落在规模上呈现明显的层级缩减态势,各级聚落基本为方形城垣,其中的道路、官署、城门等也受层级影响。最后将贵州卫所屯堡聚落与北方长城沿线、东部海防沿线的卫所聚落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4.
"屯堡第一村"——九溪的聚落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屯堡中最富特色的聚落之一——九溪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的发展历程、形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解析。九溪的三个片区在产业、建筑风貌、公共空间、社区交往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又呈现出典型的屯堡聚落风貌。这种"三村合一"的独特形态是由贵州屯堡聚落形成及发展的一些共同特征造就的,也与九溪发展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
民族理念与地缘特征的高度融合--聚焦屯堡建筑及其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江萍  曹春霞 《华中建筑》2004,22(3):123-126
地处贵州安顺的屯堡民居群落是我国民居聚落当中个非常有特色的民居体系,通过对屯堡民居的落聚特征、文化背景以及屯堡建筑的机理、构造、取材等方面的解析,针对如何体现城市历史的连续性,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的积累,体现我国民居聚落种井然有序的新陈代谢过程,提出了屯堡民居古城保护些措施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贵州安顺屯堡是明朝军屯下的政治产物,亦是江南移民文化交融的结果,至今遗存着大量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安顺屯堡于明朝初年开始形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本文以建筑文化为关注的要点,以时间发展顺序对近现代以来国内外关于安顺屯堡文化的研究情况以及相关项目的资助情况加以分析和总结,尤其是对屯堡建筑文化的国内研究现状做出了详尽的归纳整理;梳理总结了前人对屯堡建筑文化的研究领域以及研究重心的变化,以便为屯堡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屯堡民居古村落典型代表之一云山屯为例,通过对其最初的聚落形态以及至今商业性形态转变进行探讨,意从中探求云山屯村落独特形态形成的原因,同时提高人们对云山屯甚至屯堡文化的认知,对传承传统屯堡聚落文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贵州安顺市本寨屯堡聚落及建筑单体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及测绘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图底关系理论,分析了本寨屯堡聚落的平立面和建筑单元平立面的图底关系与视觉特征以及视觉特征的生成机制。探讨了图底关系对屯堡聚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为屯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贵州中部一直向西,就是云南。这是从内地通往这一西南边陲最为便捷的途径。从600年前开拓的古驿道到后世修建的公路、铁路,都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延伸。如今,明帝国遍布全国的军屯哨所早已湮灭,而贵州腹地留下的屯堡人和他们的屯堡建筑,仍在充分地证明着当年讨伐厮杀的战绩。  相似文献   

10.
贵州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特色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屯堡是我国汉族传统聚落中一个特色鲜明的分支,具有选址布局重视风水、防御体系层次严密、空间结构严整有序以及空间形态主次分明等鲜明形态特征。这些特征源自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和聚落性质,并因文化交融而获得了更丰富的内涵。屯堡聚落对屯堡文化的保存和弘扬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梳理总结聚落空间特征图谱,是聚落空间历史文脉传承的重要依据,也是推进在地性保护的关键手段。研究通过样本采集法、建筑测绘与图示法、空间句法、类型学分类法、聚落平面形态量化方法等技术手段,对14个典型贵州屯堡样本聚落整体及内部空间特征进行识别并建立特征图谱数据库。研究表明:屯堡聚落作为汉族传统聚落在贵州地区的典型代表,整体空间体现了中国传统汉族聚落选址、中轴布局、类里坊制空间体系秩序、高建筑密度、高分维值、较高贴线率等空间特征;在微观空间上体现了汉族合院建筑平面形制特征,建筑立面装饰等细节。而碉楼、箭楼、堡寨墙等则体现了典型军事聚落空间特征。最后进一步提出贵州屯堡在地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子鹏  马晶琼 《华中建筑》2008,26(6):171-174
通过研究贵州安顺地区屯堡聚落在明朝卫所制度背号下的历史成因和由军事移民所产生的特殊社会形态,分析它的建筑空间组成、建筑类型、结构和构造等特点,并近一步探讨了屯堡建筑在本土化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郎维宏  黄榜泉 《建筑》2008,(5):67-68
贵州安顺屯堡民居形成至今六百年来仍保留着明代汉族古建筑的特征,其精美而独特的装饰艺术对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装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屯堡民居的垂花门、木雕窗、石地漏等主要装饰构件,更显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了巩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朱元璋派遣军队前往征战,战毕拉开了贵州屯堡聚落发展的序幕,经历了600年的发展,建筑已成为屯堡文化变迁的活化石。本文以屯堡聚落建筑为对象,通过大量调研,着重研究建筑的类型、布局与功能、形式与装饰等方面内容,以期揭示屯堡聚落独特的历史景观及文化价值,并将之作为聚落保护和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顿明明 《城市规划》2006,(9):彩页1
1.云山屯及本寨概况 云山屯、本寨位于安顺市东20km的黔滇古驿道上,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军屯村寨.云山屯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屯堡建筑,1995年被列为中国贵州屯堡文化村.村寨内建筑皆以石块砌筑,有大小7座碉堡分布于村寨之中,体现出屯堡村寨防御性强的特点,并且村寨整体极富节奏之美.  相似文献   

16.
顿明明 《城市规划》2006,30(9):I0001-I0002
1.云山屯及本寨概况云山屯、本寨位于安顺市东20km的黔滇古驿道上,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军屯村寨。云山屯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屯堡建筑.1995年被列为中国贵州屯堡文化村。村寨内建筑皆以石块砌筑,有大小7座碉堡分布于村寨之中,体现出屯堡村寨防御性强的特点,并且村寨整体极富节奏之美。  相似文献   

17.
明初汉族移民因军事原因进入贵州地域,形成自上而下,具有规划特征的屯田驻军聚落。在其后的历史岁月中,其原本的汉族文化内容发生了变迁,并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现象"屯堡文化",聚落作为文化的物质表征,文化的变迁也在聚落营建中体现出来。对鲍家屯聚落营建的历史演变实例研究表明,军屯特殊政治任务、贵州喀斯特地理自然条件、军屯制度溃散后军屯到民屯的转变、清中后期动荡的社会环境、贵州本地民族关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屯堡聚落形成了独具特征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8.
贵州安顺屯堡民居形成至今600年来仍保留着明代汉族古建筑的特征,其精美而独特的装饰艺术,对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装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屯堡民居的主要装饰构件,如垂花门、木雕窗、石地漏进行了逐一介绍,并就其装饰的价值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贵州屯堡——凝固时光60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0年前大明帝国遍布全国的军屯哨所,早已湮灭无迹,而贵州高原腹地留下的屯堡人和他们的屯堡文化,仍在坚强地证明当年的讨伐厮杀。生存在贵州腹地安顺的广袤土地上的大明帝国的遗民,还顽强地保留着祖先留下的生活传统、服饰习惯、饮食口味甚至语音腔调。从贵州中部一直向西,向西,就是云南。这是从内地通往这个著名的西南边陲最为便捷的途径。从600年前开拓的古驿道到后世修建的公路、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云山屯村始建于明初,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屯堡村寨。屯堡起源于军屯,是一种独特的汉文化。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为副将,率三十万大军征讨云南梁王,于次年攻克云南。为巩固边陲,大军选择以贵州安顺为中心驻扎下来,为解决军需供给,军士戍兵屯田,自给自足,形成了调北征南的军屯。由于军屯力量仍然薄弱,于是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发动了第二次南征,随军带来了一大批赣、皖、苏一带无田地房产的无产者,在贵州一带屯田聚居,形成了以“调北填南”形式安置的民屯,称之为“堡”。屯堡文化就是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