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能描述岩体大变形特征的几何非线形程序FLAC3D,以赵坡煤矿的地质采矿条件为依据,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条件下,对巷道在单独开挖以及在工作面开采时巷道围岩的受力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巷道煤柱留设尺寸为3m时比较符合工程实际,对指导类似的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木瓜煤矿近距离下煤层采空区及遗留煤柱下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的难题.基于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采用UDEC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上煤层开采后采空区及遗留煤柱应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优化了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的支护方案.解决了近距离煤层安全开采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矿遗留煤柱下伏近距煤层巷道围岩变形大、不易控制等难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结合现场工业性试验,研究了遗留煤柱下伏煤岩体的强度系数和应力影响规律,优化了该矿巷道布置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上覆煤层采完后,形成了以遗留煤柱为中心的五边形围岩强度极低区和半圆强度极低区,在进行巷道位置选取时,须避开该区域以保证围岩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近距煤层群开采工作面间易相互作用,下部采场围岩力学环境复杂,巷道布置要求高,合理布置回采巷道是下部煤层高效开采的关键。为解决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布置难题,综合采用现场实测、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等手段,对下部煤层回采巷道松动圈范围、巷道布置影响因素、巷道布置参数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距煤层群下部回采巷道布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上部采场残余煤柱承载、上部采空区水及同煤层采动作用;残余煤柱承载形态呈现为马鞍状,煤柱承载会向底板岩层转移,并于煤柱附近底板岩层中发生应力集中,应力强度与距煤柱距离呈负相关性;下部煤层同煤层临近采场采动促使拟布置巷道围岩承压整体呈现出"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分布特征,且上下采场采动作用易叠加;近距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布置的关键是兼顾上、下煤层采动影响,合理设计工作面间煤柱宽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刘东矿西三采区近距离煤层的地质赋存条件,首先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确定近距煤层采用下行垮落法同采,回采巷道采用外错布置;然后采用数值模拟优化近距离煤层同采巷道间距,得出该采区上下煤层巷道的合理间距为15m.最后在37102面与37202面进行了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在37102面回采影响期间,37202面下巷两帮移近量为131 mm;顶底板移近量为61 mm;影响范围为工作面前方15m和后方25m的范围内.实践证明,近距煤层同采巷道布置合理,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杜儿坪矿南九采区极近距煤层特点,分析了下位煤层巷道布置形式,从节约煤炭资源和简化回采运输环节考虑,提出南九采区下位煤层巷道采用重叠布置。基于重叠巷道受力特点,提出巷道支护形式和参数,井下应用表明:顶板最大位移70mm,两帮最大移近90mm,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煤炭技术》2015,(10):55-57
针对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杜儿坪矿近距煤层开采难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析下部巷道受上部采空区和煤柱集中应力的双重影响,对上部和下部煤层层间距离,以及下部巷道采用不同巷道布置方式条件下围岩分布特征作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下部巷道合理位置的选择和确定的方法,并进行了井下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为同类条件下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距煤层开采工作面布置及巷道支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距煤层开采不同工作面布置方式和巷道支护形式所导致不同结果的客观实践出发,理论上分析了同等条件下不同结果出现的原因所在,为相似条件下的开采提供一条科学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波 《煤炭工程》2012,(12):10-12
 纳二矿4-2煤层属典型的土基型浅埋煤层,在巷道开拓过程中,出现了上覆岩层变形量大、掘进头有淋水、两帮煤层夹矸挤出等现象,导致巷道支护返修率高,工程进度缓慢,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分析了4-2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巷道设计优化方案,并对优化设计后的巷道进行矿压观测,观测结果证明,优化方案设计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解决现场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煤炭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巷道断面也不断增大,大断面巷道支护成为现代矿井支护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以此选取为研究对象,就其大断面巷道支护技术进行了探究。文中首先对斜沟煤矿原有的支护手段和当前巷道的破坏情况进行叙述,随后在分析巷道破坏原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学提出几点支护对策,并运用FLAC3D软件通过数值模拟对其大断面巷道支护方法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
张玉良  周启为 《山西煤炭》2002,22(4):6-8,10
在王村矿近距煤层组开采中,在上层11-1采空后,施工11-2、12-1巷道时,对其顶板压力进行了分析,同时进一步阐明了锚杆是王村矿近距煤层巷道最佳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为确定西铭矿下部9号煤层49401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合理位置,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上部遗留煤柱对底板岩层的破坏范围,探究了不同外错距离条件下的下煤层回采巷道的围岩变形特征,确定了下煤层回采巷道与上煤层遗留煤柱外错距离,主要得到如下结论:通过建立上煤层遗留煤柱的底板破坏模型,得到底板岩层最大破坏深度与最大水平破坏范围分别为7.55m和4.91m;随着下煤层回采巷道与上煤层遗留煤柱外错距离的增加,下煤层回采巷道的顶底板移近量与两帮移近量均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下煤层巷道围岩的顶底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的变化趋势,最终确定下煤层回采巷道与上煤层遗留煤柱外错距离为15m。研究结果为其他近距离煤层煤柱下巷道合理位置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14.
杨忠 《河北煤炭》1991,(1):17-20
邯郸地区成安煤矿和临漳煤矿,鸡泽煤矿和姬庄煤矿两对矿井的主要运输大巷,因布置的位置不同而压力显现各不相同,经分析对比和实际工程的改造,确认了主要巷道应布置在稳定的煤层中,而且要尽量避免采动的影响,煤柱宽度要适中。  相似文献   

15.
基于PWIPP本构模型,利用FLAC^3D软件对温度场作用下的深部巷道围岩的流变变形规律进行模拟分析,从而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对东峡煤矿大倾角煤层群走向长壁开采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结合现场监测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工作面开采围岩移动的规律性和复杂性.结果表明,在大倾角煤层群开采时,无论是围岩应力还是岩层运移都表现出与单一大倾角煤层不同的特征,变化现象趋于复杂,上层煤开采不仅影响了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而且对下层煤产生了扰动,影响了下层煤开采,其主要表现为上层煤开采的卸载扰动和支架、采空区垮落体的加载扰动.研究结果为现场开采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黄亚军  郭媛 《陕西煤炭》2012,31(3):16-18
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理论分析、煤柱表面位移监测等监测反馈,全面分析了受浅埋、近距、上分层采空区与本层煤回采等多重扰动作用下的冯家塔煤矿1402工作面保护煤柱损伤破坏过程,针对保护煤柱损伤破坏规律对保护煤柱进行支护优化,较好的减缓了煤柱表面变形,控制了煤柱内部裂隙发育,提高了保护煤柱的稳定性,为安全高效回采提供了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9.
《煤》2019,(1):47-48
基于目前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支护困难的现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两种研究方式对目标煤层4501工作面运输巷的布置位置及支护方式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输巷围岩的原岩应力随巷道内错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对原有的支护技术进行优化后的最佳内错距为30 m,对应的支护方案为非对称支护,同时改进支护方案后的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240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320 mm,优化支护方案后的巷道变形稳定,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对煤层巷道锚杆支护的支护结构,支护强度,锚杆类型,及设计参数等进行探讨,并以桑树坪平峒的试验资料相佐证,可供煤巷锚杆支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