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在溶剂中间接氯化的方法合成对氯甲苯。研究了氯化过程中溶剂、催化剂、氯化温度及氯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并优化了氯化工艺。结果得到氯化反应后甲苯转化率达到85%-94%,氯化产物中对位/(对位十邻位)收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氯甲苯合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在溶剂中间接氯化的方法合成对氯甲苯。研究了氯化过程中溶剂,催化剂,氯化温度及氯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并优化了氯化工艺,结果得到氯化反应后甲苯转化率达到85%-94%,氯化产物中对位/(对位+邻位)收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加氯消毒副产物及其控制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量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饮用水加氯消毒技术的发展、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及氯化消毒副产物控制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并结合作者近年的研究工作,简要论述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剂与粒状活性炭联用新技术控制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效果,这对进一步系统开发可有效控制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经济高效的相关处理新技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液共沉淀法制备了定向碳纳米管/氯化聚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定向碳纳米管预处理方法和其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拉伸断面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定向碳纳米管/氯化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定向碳纳米管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定向碳纳米管的加入量为5份(氯化聚乙烯为100份)时,其拉伸强度最大,与纯氯化聚乙烯的拉伸强度相比,提高了75%;化学修饰后的定向碳纳米管在氯化聚乙烯基体中有了较好的分散性及较强的界面结合力。  相似文献   

5.
2,5—二甲氧基—4—氯硝基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合成2,5-二甲氧基-4-氯硝基苯的合成反应条件,即氯化反应时间,氯化反应温度,催化剂,氯化反应溶剂及硝化反应的温度和时间等,最后给出2,5-二甲氧基-4-氯硝基苯的最佳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传统氯化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目前人们关心的氯化出水中存在卤化有机物的问题,提出了初始快速混合的氯化方法,并结合笔者及有关研究,分析了此种方法在提高氯的消毒灭菌效果、降低氯的投加量、稳定处理出水水质及降低消毒出水中由化物形成势等方面的作用,介绍了实现快速初始混合的工艺方法及应用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传统氯化消毒中存在的问题及目前人们关心的氯化出水中存在的卤化有机物的问题,提出了初始快速混合的氯化方法,并结合笔者及有关研究,分析了此种方法在提高氯的消毒灭菌效果、降低氯的投加量、稳定处理出水水质及降低消毒出水中卤化物形成势等方面的作用,介绍了实现快速初始混合的工艺方法及应用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以氯丁胶、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和氯化聚乙烯为原料进行多元接枝共聚,制备MACCR-1型改性氯丁胶粘剂的方法;讨论了原料组成、溶剂种类及反应条件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及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聚乙烯是影响接枝共聚反应的关键因素,适量的氯化聚乙烯能明显加快聚合反应达度、提高转化率、接枝效率和接枝度;配合使用第二接枝单体丙烯酸所制备的胶粘剂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和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甲苯氯化得到苄叉二氯和氯化苄混合物,然后经催化酸解氧化制备苯甲醛,并探讨了氯化催化酸解及氧化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以固态精白石蜡、氯气为主要原料,轻液蜡作稀释剂,采用引发剂光氯化法在无溶剂状态下制备氯化石蜡-70的新工艺。制备氯化石蜡-70过程中选用了过氧化物引发剂及光量子协同作用,使氯化反应以链锁方式快速进行,添加平均碳原子数小于12的轻液蜡作稀释剂(同时作原料),进行深度氯化。探讨了引发剂氯化反应机理,讨论了引发剂浓度对氯化深度的影响;反应时间对氯化深度的影响;氯气流速对转化深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工艺与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溶剂法生产工艺相比,由于不使用有毒溶剂CCl4,避免了CCl4的回收和环境污染,工艺简单、设备投资明显减少。新型引发剂的应用,使氯化反应速度加快,与传统的热氯化法相比,反应周期由35~50h,缩短到7.5~8.5h,原料和能耗减少,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亚碲酸钠、氯化铋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乙二醇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表面活性剂,氢氧化钠作为生长调节和控制剂制备碲化铋纳米棒。探索通过调节氢氧化钠的用量来控制碲化铋纳米棒的生长。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来分析碲化铋纳米棒的形貌特征并推导其生长机理。研究表明:在表面活性剂的协助下,随着氢氧化钠用量的增加,碲化铋纳米棒的长度先变长后变短,而纳米棒的直径逐渐减小。为一维碲化铋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形貌调控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入研究铋的凝固组织及固液界面能的变化规律,采用熔盐净化结合循环过热的方法,对铋的过冷度及凝固组织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过冷度不仅影响铋凝固后晶粒的尺寸,而且也影响晶粒的形貌.根据铋凝固后的晶粒形貌,确定出了铋从小平面生长转变为中间方式生长的临界过冷度和中间方式生长转变为连续生长的临界过冷度分别为49 K和95 K.在此基础上,利用临界过冷度转变模型对铋的固-液界面能进行了预测,从两个临界过冷度所计算的固-液界面能值几乎相等.两者的误差在144~544 K范围只有1.44%~2.55%.其预测结果与形核过冷度法所报道的实验结果相吻和,其误差小于1.72%  相似文献   

13.
银山铅锌矿床铜硫矿化系列矿石中铋含量是铋作为伴生有用组分最低工业品位的6倍,矿石中铋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最主要的铋矿物为自然铋和铋硫盐矿物类,铋的载体矿物中黄铜矿(含砷黝铜矿,硫砷铜矿)铋含量最高;黄铜矿,铜精矿中铋的分配率分别为28.99%,41.31%,铜精矿中的铋可在冶炼铜的阳极泥中回收估算铋金属量7304.4t,可回收金属量2615t,经济价值14383万元矿石中铋的综合利用是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可见光响应的铋系光催化剂在降解和矿化难降解有机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介绍了卤氧化铋、钨酸铋、钛酸铋、钒酸铋、钼酸铋、复合型铋系可见光光催化剂的研究动态和主要成果,并从机理上作了解释,同时指出未来研究将集中在新型可见光光催化剂的开发和催化机理的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从银锌渣真空蒸馏回收银和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铋火法精炼过程中采用加锌除银工艺而产生大量的银锌渣,银锌渣内含Ag、Bi等贵金属.目前主要采用熔析的方法回收其中的Ag和Bi.本文采用真空蒸馏的方法对银锌渣进行二次资源回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真空蒸馏回收Ag和Bi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炉内压强为1~30 Pa,蒸馏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粗银含银量为66.73%,Ag的回收率为97.88%,粗铋含铋量为91.99%,Bi回收率为93.46%.采用真空蒸馏回收Ag和Bi可以大大降低Zn的加入量、降低银锌渣的产出量;同时减少银锌渣烟化、还原流程处理量,降低精铋生产能耗.  相似文献   

16.
将以具有链状高分子结构的柠檬酸铋为模板和前体合成出本身具有抑菌活性的含铋纳米材料,并以此为载体,通过吸附、填充、化学结合等方法与药物小分子或抗生素形成复合材料.研究含铋纳米材料和小分子复合过程的相互作用.评价含铋纳米材料在复合前后对幽门螺杆菌生长的抑制活性的变化.初步研究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纳米材料分解和释放药物的过程,为研究开发新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A new basic electrolyte with two cationic plating additives,polydiaminourea and polyaminosulfone,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the bismuth telluride film on a nickel-plated copper foil.Tellurium starts to deposit at a higher potential(-0.35 V) than bismuth(-0.5 V) in this electrolyte.The tellurium-to-bismuth ratio increases while the deposition potential declines from-1 to-1.25 V, indicating a kinetically quicker bismuth deposition at higher potentials.The as-deposited film featu...  相似文献   

18.
低品位硫化铋矿氯盐浸出的动力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品位硫化铋矿以Cu~(2+)为氧化剂,以中性氯盐为络合剂的氧化氯化浸出动力学,浸出后的固体渣通过了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硫化铋矿的氯盐浸出符合缩小未反应核模型;在实验条件下,铋的溶解速率遵循直线规律。测得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53.7KJ/mol,给出了浸出过程的速度方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钛酸铋粉体的结构、性能及应用 ,并重点介绍了钛酸铋粉体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H系列铋浸出剂进行了浸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系列铋浸出剂的浸出率比传统的FeCl3浸出剂的浸出率高出5 ̄8%,H-3浸出剂的药剂成本仅为FeCl3的药剂成本的58.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