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彩华沟黄铁矿型铜矿床位于南天山东段、塔里木北缘活动带南天山晚古生代陆缘盆地.矿床赋存在下泥盆统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中亚组强硅化的中酸性火山岩中.矿床自北而南出露5条矿化蚀变带,彼此间大致平行,为火山喷溢—沉积改造型的块状含铜黄铁矿矿床.在概述其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的基础上,对物探瞬变电磁(TEM)异常特征和找矿标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次生石英岩中系列非金属典型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机理的研究,认为矿床受控于大断裂旁测的Ⅲ级火山构造外侧、中低温成矿区带上。成矿母岩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成矿热液来自火山通道中潜火山岩,热液由弱碱性、中性向酸性转化。温度由中低温向中高温递进。系列矿床是一个成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查明普朗铜矿矿床成因,通过收集、分析普朗铜矿区最新的勘探资料和生产资料,对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矿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绢云母,造岩矿物为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矿床严格受控于岩浆岩、构造和围岩蚀变,自岩体中心往外发育强钾化硅化带(工业铜矿带)→绢英岩化带(铜矿化带)→青磐岩化带(基本无矿化)。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物穿插交代关系等,将矿床划分为岩浆晚期、热液硫化物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硫化物期为主要成矿期,矿床总体属次火山—热液斑岩型铜矿床,外围北部铅锌矿体、东矿段大脉状铜矿体为与次火山作用相关的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大红山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缘红河深大断裂北东侧,康滇地轴南端,是我国著名的古元古宙层控铜矿床。关于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有火山喷气—沉积型、古火山型、火山沉积变质—岩浆熔离—接触交代多成因型、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热液改造型、块状硫化物型以及IOCG型等多种观点。笔者基于多年在该矿区工作所掌握的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矿体(化)与岩相(性)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认为酸性火山喷发及其碎屑沉积是该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矿床由古海隆线状酸性岩浆喷发沉积形成初始矿体,经区域热变质成矿。  相似文献   

5.
包尕斯达坂铜矿床位于阿吾拉勒山西段,是尼勒克铜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的研究,发现该矿床为裂谷环境中火山热液充填形成的脉状矿床,不排除沉积过程中铜的初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龙江亭铜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相关研究,探讨了成矿期次阶段、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规律,认为该铜矿床为浅成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火山活动有关,具有典型的浅成中(低)温热液蚀变矿化特征,指出矿床找矿标志,预测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新疆若羌县达坂西铅锌矿位于阿尔金北缘红柳沟—拉配泉构造混杂岩带东段喀腊大湾矿集区南部。达坂西赋矿位置为中酸性火山—沉积的界面,偏正常沉积一侧。喀腊达坂西顶板酸性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84.8Ma±3.4Ma,代表了矿床的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早奥陶世。来自硫化物LA-ICPMS微量元素证据表明:矿床硫化物是中等温度条件下形成的。矿床硫化物微量元素分布特征与VMS型矿床类似,矿床成矿主要发生在中酸性火山喷发间歇期,符合酸性火山岩、铅锌矿空间分布和成矿作用规律,但不排除可能受后期热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包尕斯达坂铜矿床位于阿吾拉勒山西段,是尼勒克铜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的研究表明,该矿床为裂谷环境中火山热液充填形成的脉状矿床,不排除沉积过程中铜的初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9.
紫金山铜金矿具有上金下铜的分布特征,金矿床赋存于潜水面之上的氧化带中,铜矿床赋存于潜水面之下的还原带中.铜矿石中有大量的斑铜矿.通过反光显微镜矿相学观察、电子探针、粉晶衍射等手段,分析本区斑铜矿的矿物学特征,并结合硫同位素特征,阐明本矿的成矿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紫金山存在细脉状及它形粒状两种不同赋存状态的斑铜矿.电子探针结果显示,斑铜矿富硫贫铜,且不同赋存状态斑铜矿的主量元素随离火山机构的远近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铜硫化物δ34S范围为-5.9‰~3.5‰,具地幔硫特征.结合紫金山铜金矿的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点,从而提出本区斑铜矿具有原生的特征,对本区铜金矿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浙江省青田县万山萤石矿床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矿床主要产于上侏罗统西山头组酸性火山碎屑岩的断裂构造中,空间分布上具有以燕山期侵入体为中心略呈环状分布的特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矿床属岩浆期后浅成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矿床的成因与燕山期火山、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金铜矿高光谱遥感探测中存在的数据量大、数据处理繁琐等问题,融合主成分分析与光谱角匹配方法,提出了一种金铜矿遥感探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金铜矿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利用光谱角匹配法对目标光谱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对金铜矿进行遥感探测的目的。在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区进行实地取样,进行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测试分析,采用所提方法对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样品进行了金、铜矿及围岩识别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简化金铜矿遥感高光谱数据处理流程,使得实测遥感光谱原始数据从973个波段简化为6个主成分,利用该6个主成分进行光谱角匹配时,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且光谱信息损失较少,岩(矿)样品识别成功率达到了74%,表明该方法在金铜矿高光谱遥感探测方面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马尔争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认为矿床的铜矿化体明显受中变基性火山岩控制,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金矿化明显受控于NW向大型剪切带,属于与印支期造山活动有关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因此,马尔争铜(金)矿床以火山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化为主,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化的矿床。利用分形含量面积法对1〖DK(〗∶〖DK)〗1万化探土壤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圈定出的化探异常总面积大,各元素特征形态基本一致,高度叠加、分带性好,并结合矿区地质背景和地质概况分析,认为其找铜(金)前景良好,并提出了找矿标志。该矿床具有中大型远景规模。  相似文献   

13.
红泥坡铜矿位于四川拉拉铜矿田南部,主要赋存于古元古河口群的钠质火山岩系中,为与河口群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火山-沉积变质型铜矿床,在分布上具有多层、成群及成带的特点。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常见膨胀、尖灭再现及分叉复合等现象,主要围岩蚀变为黑云母化、硅化、碳酸岩化及绿泥石化等。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地层、岩体及构造因素控制,尤其断层与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第二亚组,为一套海相、海陆交互相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一火山碎屑沉积岩建造。矿区构造较为复杂,为矿液的运移及铜、钼矿质的沉淀、富集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Sm—Nd等时线年龄测定显示矿床形成于早二叠世,蚀变岩的Rb—Sr全岩年龄测定结果也反映了成矿和该时期发生的热事件有关。索尔库都克铜(钼)矿床成因应该归属于次火山热液层控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15.
贵州火山岩型铜矿床的分布特点和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火山岩型铜矿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峨眉山玄武岩地区,该区域为贵州省最大的铜元素异常区,有比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本文阐述了该地区与成矿有关的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石类型及特征,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已有的铜矿点进行分析,总结了火山岩型铜矿的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阿拉其图东铜矿床产于狼山成矿带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铜矿床。通过系统研究一手地勘资料及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剖析矿床和矿体地质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分析找矿潜力,对本区以及外围找矿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研究指出,矿床受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二岩段(Jxa2)层位控制,矿体产于硅化石英岩、石英片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大致顺层产出,受后期变质作用及构造挤压影响,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形成弯曲揉皱,并发生地层与矿层的"倒序"现象。通过变质岩原岩恢复,表明含矿围岩为沉积岩砂岩类,认为矿床成因属砂岩型铜矿床,后经变质及岩浆作用改造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湖北大冶鸡冠嘴铜金矿床Ⅰ号矿体金铜铁、金铁型矿石中铜的迁移、富集在两种环境中进行 ,一种环境是在氧化带以硫酸铜形式迁移 ,在接触碳酸盐时一部分以碳酸铜形式沉淀成矿 ,另一部分则在深部形成硫化次生富集带 ;另一种是在还原条件下 ,也是以硫酸铜形式迁移 ,在介质和围岩性质适宜时 ,以次生辉铜矿形式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8.
广东天堂山铷锡多金属矿床位于NNE向武夷山多金属成矿带南段与南岭纬向多金属成矿带东端的交汇部位。通过对广东天堂山铷锡多金属矿体的地质特征、成矿特征的研究,查明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侏罗统高基坪群第二亚群火山岩及其构造破碎蚀变带、节理裂隙蚀变带和花岗岩岩体隆起部位,其中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第二亚群火山岩岩石主要成矿元素Rb的背景浓度较高,该地层是铷矿(化)体的主要赋矿层位。通过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证据认为矿物质来源与火山岩和燕山期岩体有关,区内角岩型铷矿、云英岩型铷矿、钠长石化花岗岩型铌钽矿、构造破碎蚀变带(岩)型锡矿、云英岩型钨锡矿及细脉浸染型锡矿、铅锌矿、铜矿矿床成因是以岩浆期后气成-热液充填交代作用为主的多阶段、多期次成矿的,是在不同的演化阶段、不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及不同的部位形成的具成因联系的一组矿床。   相似文献   

19.
铜山口铜矿床的夕卡岩化带有以下特点:1、外夕卡岩广泛发育,而内夕卡岩极不发育;2、夕卡岩化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矿化,主要矿体位于强夕卡岩化亚带中;3、夕卡岩化带呈“皮壳”状包裹岩株体产出;4、含矿夕卡岩呈脉状产出。笔者从该矿床夕卡岩化带的地质特征和物质组分迁移、变化等方面入手,发现夕卡岩化带物质组分带入带出是由岩体向围岩单向进行的,并设计了一种新的图解法,本文认为矿床的夕卡岩化带受围绕岩株体分布的角砾岩化带控制,夕卡岩的形成是由岩浆结晶晚期的含矿热液沿碳酸盐围岩裂隙进行渗滤溶蚀,形成夕卡岩成分的流体充填于裂隙中而形成。提出了“渗滤—溶蚀—交代作用”为矿床的夕卡岩化带的形成机理的新认识,较合理地解释了夕卡岩化带具有上述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云南易门铜厂铜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处于昆阳裂谷武定—易门—元江裂陷槽中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成矿地质背景,以铜厂矿区铅箐厂、栗粟、大尖山、新庄、铜厂等五个矿段为研究对象,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以及铜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总结该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指导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