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玲  白志琳  李文勇 《石油物探》2006,45(3):319-323
北黄海盆地属中一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地质构造复杂,我国在该区的油气勘探一直未见成效,2002年开始对盆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对北黄海盆地沉积坳陷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盆地由一系列中、新生代断(坳)陷构成:位于盆地北部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坳陷是盆地的主体沉积坳陷,最大沉积坳陷面积超过2200km^2,最大沉积厚度达9000m,其中中生界最大厚度达4800m;盆地南部则分布了一些规模较小的断陷。对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分析——根据朝鲜的钻探资料,北黄海盆地中生界的白垩系和侏罗系是主要勘探目的层,而盆地东部坳陷的中生界厚度大,烃源岩条件好,各种类型的局部构造圈闭发育,且既有区域性盖层又有局部盖层,生储盖条件优越,因此,东部坳陷应是盆地油气勘探前景最好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ҹ�dz������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我国浅层气资源及气藏类型丁国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浅层气指埋深浅于1500m的各类天然气资源,主要包括生物气、油型气、煤层甲烷气、水溶气等。我国的浅层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南方小型中新生代盆地、东部含油气盆地、柴...  相似文献   

3.
勘探实践表明,阿尔及利亚的油气产量主要来自撒哈拉地台东部的含油气盆地区,而西部含油气盆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勘探前景广阔。东西部盆地两者从盆地沉积充填、烃源岩、储层、圈闭、油气性质和油气成藏模式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勘探潜力分析认为,西部盆地区油气勘探程度低,应以天然气为主攻方向,瞄准断裂带附近发育的大型背斜构造圈闭;东部盆地区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高,油气勘探应以找油为主,寻找中小型的构造圈闭或岩性—构造复合圈闭。   相似文献   

4.
北非经历了泛非期基底形成、早古生代稳定陆块演化、晚古生代抬升剥蚀、中生代裂陷和新生代反转隆升的多期盆地演化过程,形成了多个叠合盆地.与以往叠合盆地中往往形成叠加的含油气系统不同,北非古生代和中、新生代2大含油气系统互不叠置,分别分布于北非西部和中、东部盆地.系统分析了2大含油气系统的油气地质特征以及盆地演化对其互不叠置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提出了勘探潜力目标.西部盆地古生代含油气系统志留系阿卡库斯组泥岩和三叠系巨厚蒸发盐岩盖层之下、古隆起内及不整合面附近的圈闭以及中、东部盆地中、新生代含油气系统的地堑和地垒附近形成的断层和岩性圈闭及深部白垩系储集砂体为研究区的主要勘探潜力目标.  相似文献   

5.
裂陷盆地垂向排烃含油气系统油气勘探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中国东部裂陷盆地油气勘探出发,尝试性地探讨了裂陷盆地垂向排烃含油气系统的构成特点及重要的地质作用,认为断层、盖层及烃源岩分布是控制该类含油气系统的主要地质因素。而确定该类含油气系统上限、下限、外延及主要储油带的分布是勘探工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含油气盆地大地构造分两个阶段,印支运动以前为地台内部海相沉积内克拉通原生盆地,形成稳定过渡性的地台型含油气盆地。印支运动后的中新生代时期为板块内部解体陆相沉积后生复合迭加盆地,形成不同类型的断陷、拗陷、山前拗陷、山间拗陷含油气盆地。对中国沉积盆地进行含油气性评价时,把古生代海相沉积稳定地台区分为十个评价单元;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可以分为六个评价单元。其含油气远景沿海大陆架是居于首位的,今后发展会超过目前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为第二位,在一段时期可以保持当前生产水平,但要做过细的工作;西部地区是第三位的,应当加强勘探工怍,争取接近东部水平。古生代海相沉积区应以找气为主,找油为辅,并重视寻找煤成气。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地区主要油气勘探领域勘探难题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西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较大,是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全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地区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四大盆地和吐哈、酒泉两个中小型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三大盆地。指出西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大地构造环境、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条件与东部含油气盆地相比具有许多特殊性和复杂性。认为前陆冲断带、地层岩性油气藏、克拉通盆地中下组合、油田老区四大领域是西北地区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面临许多复杂而特殊的地质难题和技术难题,西北各油气区需要不断创新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走技术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张建强  金之钧 《勘探家》1997,2(4):21-24
本文通过收集中国陆上主要含油气盆地和油气田的勘探历史资料,模拟了它们的勘探效益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我国油气勘探效益的变化规律及其内在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探区的资源量情况是影响油气勘探效益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归纳出我国东西部油气勘探效益变化的不同模式,对于预测我国东西部含油气盆地未来的勘探效益变化情况和勘探决策的制订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从盆地地质特点方面初步探讨了造成我国东西部油气勘探效益变化趋  相似文献   

9.
琼东南盆地油气成藏组合、运聚规律与勘探方向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具典型断坳双层结构,其油气运聚分布规律及成藏条件与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类似,油气成因类型多,油气源复杂,且不同区带油气运聚规律及成藏组合与成藏控制因素均差异明显。根据本区油气成因类型及2类主要油气成藏组合(自生自储,下生上储)的运聚成藏模式特征,剖析与探讨油气运聚成藏规律,指出近期油气勘探方向,为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郯庐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巨型断裂构造带,该文从郯庐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及演化动力学入手,分析了其基本构造特征。郯庐断裂带对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及演化,油气成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其油气分布具有含油气普遍,油气富集程度差异,“油多气少”及富集非烃气等四个特点,并结合勘探实践,分析了该断裂带的油气勘探方向,认为具有广阔的油气(包括非烃气)勘探前景,今后的主要勘探方向是渤海海域等区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分析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岩油气藏勘探与开发的现状 ,表明火山岩油气藏是东部诸盆地中的一个新的油气藏类型 ,是我国东部油气资源的重要补充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中 ,火山岩油气藏的探明地质储量现已超过 2 .5× 1 0 8t。文章还指出了火山岩油气藏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勘探技术上也有难点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早,中侏罗世原沉降带及沉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地层油气勘探的重大进展丰富、完善了煤成油理论。东北地区中、下侏罗统也是一套煤系地层,同样具有油气生成、运移并聚集成藏的条件,但因早、中侏罗世盆地被多次构造运动破坏,目前多为残留盆地,虽多处发现油气显示,至今勘探未获突破。综合露头、地震、钻井等资料,认为东北地区早、中侏罗世聚煤盆地集中分布在西部沉降带(大兴安岭东缘以西地区,发育7个原沉积区)和东部沉降带(依兰—伊通断裂以东地区,发育2个原沉积区),大致可分为两类:以陆相断陷湖盆沉积体系为特征的陆相盆地,富含煤层,发育有湖相暗色泥岩;与陆间海或大洋有关的近海盆地,部分发育海相—海陆过渡相沉积组合。受勘探程度及资料所限,尚无法恢复9个原沉积区(沉积期间为负地貌单元)确切的早、中侏罗世原型盆地范围,从改造程度和保存条件分析,西部沉降带的二连南部原沉积区(现今二连盆地西南地区)远离大兴安岭火山岩区,被白垩纪盆地覆盖,改造程度最弱,是东北地区开展侏罗系前期勘探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13.
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总结了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和深水油气资源分布特征、我国深水领域油气勘探进展以及南海北部陆坡区、南海西南海域以及东海冲绳海槽盆地的深水油气资源前景。经过近100年的发展,浅海油气勘探开发高峰期已经过去,新增储量和产量逐渐向深水转移。世界上深水油气盆地主要为滨大西洋深水盆地群、滨西太平洋深水盆地群、新特提斯构造域深水盆地群和环北极深水盆地群,各深水盆地群油气勘探程度和成果差别很大。我国的深水区资源丰富,潜力很大,然而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勘探程度很低。但近几年来,我国无论是深水的油气发现,或是深水勘探装备和技术,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加快深水油气勘探的步伐,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战略重组以来,中国石化上游资源战略稳步推进,构建了由东部到西部、由石油到油气、由常规到非常规及新能源的发展格局,形成了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快速发展、新能源有序推进、海外油气业务持续优化、工程技术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快速推进的发展态势。2016年以来,油气勘探开发成效显著,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储量、产量实现大规模增长,东部成熟探区精细勘探开发实现效益增储建产,中西部盆地碎屑岩勘探开发实现效益建产,四川盆地深层、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新突破,海外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展望未来,中国石化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优化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结构、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大力推进高质量勘探、效益开发,实现规模增储上产,确保“七年行动计划”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Muglad盆地和Melut盆地是中非裂谷系中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两个盆地,中国石油自1995年介入苏丹地区的油气勘探以来,在两大盆地迅速发现了一批大油田,使苏丹地区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石油"海外大庆"的重要支柱。目前两大盆地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需要进行勘探上的转型,以实现油田的平稳、可持续发展。以Muglad和Melut两大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和勘探实践为基础,论述了两大盆地进行勘探转型的必然性;同时,通过与国内渤海湾、松辽等相似裂谷盆地的类比研究,明确了新层系、主力产层岩性油气藏、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及深层天然气是两大盆地重点潜力领域,可以从"三个勘探转移"来实现两大盆地的勘探转型,即"从主力产层向非主力产层转移,实现多层系勘探,立体勘探;从构造油藏向岩性地层油藏转移,实现勘探目标多样化,充分挖潜地下资源;从单一油藏勘探转向深浅层整体部署,油、气藏统一评价"。通过类比研究,坚定了Muglad和Melut两大盆地勘探信心,同时也明确了未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6.
“源控论”适用范围量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文章对全世界200个盆地、凹陷与成油系统的油气运移距离进行了研究,同时作了油气运移距离半定量统计分析,发现其中大部分地区均具“短距离运移”的特点,只有10%~20%的地区的运移距离大于70 km。“源控论”的核心是油气运移距离较短,由此认为,“源控论”有广泛的适用性:①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适用,已由松辽盆地到中国东部、中国西部及近海地区的勘探实践,逐步得到验证;②资料证明在国外的多数地区也适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英雄岭构造带油气成藏条件、探究油气勘探领域及勘探方向,利用钻井油气显示、有机地球化学、铸体薄片鉴定、实验测试、地球物理、试油气等资料,开展英雄岭构造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与有利勘探区带预测.结果表明:油气成藏条件上,明确发育多套烃源岩,主要烃源岩分布在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新近系上干柴沟组;存在碎屑岩、湖相碳酸盐岩和混...  相似文献   

18.
非洲是岗瓦纳大陆的核心部分,其区域石油地质基本条件与岗瓦纳大陆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早古生代撒哈拉地台及其以北的古特提斯被动陆缘发生、发展与沉积控制了北非油气的区域分布。中新生代岗瓦纳的肢解及大西洋、印度洋的形成与发展控制了东、西海岸内为诸盆的区域石油地质条件以及内陆裂谷系的油气前景。主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为陆缘多旋回复合盆地、被动陆缘裂谷—拉分盆地及三角洲盆地和内陆裂谷盆地等。非洲的盆地按时代及类型可划分为5大区带:即北非(含阿特拉斯山)、西海岸、东海岸、内陆裂谷系、内陆坳陷群。其中北非是非洲勘探成熟区及油气的主要产区,西海岸是勘探热点及快速成长区,而内陆裂谷系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近期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未来主要勘探对象与潜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分析了中国石油近期在油气勘探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和新进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精细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冲断带油气勘探不断有重大发现;低渗透探区不断发现整装规模效益储量;天然气勘探进入储量的快速发现阶段;大盆地内新区带、新层系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新盆地、新凹陷的勘探有重要进展。并系统总结了中国石油在五个方面行之有效的勘探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未来油气勘探的领域和主要对象及其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低勘探程度盆地资料少、致密油气有利区预测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典型致密油气盆地油气聚集机理分析,研究成藏主控因素,形成了低勘探程度盆地致密油气有利区预测理论和流程,并提出相关标准。研究表明,油气生成、储层物性和构造稳定程度直接控制致密油气形成和分布。致密油气分布有利区标准为:存在有效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且地质历史时期生烃强度下限为7×108~10×108m3/km2,与烃源岩剖面紧邻的储层地表渗透率在1.00 mD以下,区域地层倾角在4 °以下且断裂不发育。鸡西盆地城子河组地层具有有效生烃能力,源储相邻,致密砂岩储层中已有油气发现,具有致密油气远景。根据生烃、储层和构造背景综合分析,致密油气有利区分布在坳陷区附近,面积约为291.3 km2。该方法符合成藏机理且有可操作性,可为类似低勘探程度盆地致密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