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影视译者在翻译国外影视作品时过度使用本土化翻译策略,逐渐引发观众的不适和不满。本文以图式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过度本土化翻译策略对观众认知过程的影响,解释了本土化翻译策略由盛及衰的过程和原因。本土化翻译策略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如果一味迎合市场需求而进行滥用,将对我国影视翻译的发展和研究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旅游翻译是外国游客了解中国历史、人文与地理的一扇窗,翻译质量的好坏对国际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影响。概述了旅游翻译的分类与特点,并通过列举大量实例对相关翻译技巧与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了在旅游翻译过程中所普遍运用的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有色冶金科技论文摘要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过程,利用该语料库作为研究平台,运用Wordsmith,Para Conc等语料库软件引导学生参与数据驱动翻译教学实践,比较基于语料库的数据驱动翻译教学方法与传统翻译教学方法在教学效果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将汉英双语语料库作为翻译教学平台进行数据驱动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比传统翻译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提高学习者的汉英科技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观认为翻译过程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不断地进行多维的选择与适应。关联翻译观强调翻译过程的每一步都要以在寻找最佳关联为原则。将两种翻译观视阈下的翻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寻求观点整合。阐明了两种翻译观可以互为补充,关联互动,有利于探寻译学研究综观与整合的新途径,为翻译活动提供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翻译技巧历来都是翻译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对于如何进行翻译技巧教学国内翻译界却一直存在着争论,致使翻译教师深感迷惘。这一现状的存在主要归因于对翻译技巧的价值认识不清,对翻译技巧价值生成的方式与过程不够了解。因而,深入分析翻译技巧的价值构成与生成过程,及其在翻译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并基于此,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指导建议确为当前所需。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身为作家和翻译家的余光中从自身创作和翻译实践出发对文学翻译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提倡文学翻译时采用变通手段,呼吁“以诗译诗”,再现原诗的音韵美和意象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翻译美学的相关理论不吻而合。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通过分析余光中所译诗歌,探讨其如何以变通手段以诗译诗,再现原诗的音形意之美,能够为普通译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人们对翻译的研究都是围绕译者、译本、翻译理论与方法等展开,翻译也常常被看作是对人——"译者的个人行为"或是对物——"译本"的研究,鲜有人将它作为一种团队活动纳入社会活动和社交生活的范围进行审视。藉此,对"合作翻译模式"这种"非个人化的、分工合作式"的全新翻译模式进行探讨,研究"合作翻译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翻译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跨文化翻译层面,例析《板桥家书》英译本中译者对中国文化特有元素、中国传统节日元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元素及寓言典故元素等的翻译处理策略,鉴评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相关中国古代文化元素翻译的传真与失真,探讨了跨文化翻译中如何实施归化与异化,意译与直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翻译研究中借鉴认知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渐成趋势,翻译过程也逐渐取代翻译产品和翻译功能,成为翻译研究新的焦点。Bell的翻译过程描述,国内学者一般较为熟悉,但L?rscher的翻译过程描述在国内却很少为人所知。L?rscher基于语言库与有声思维法,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翻译表现、重构了翻译策略并完整描述翻译过程。鉴于其独特性与学术贡献,对其加以引介并简要评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使用语言即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不同的语境而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顺应论以全新的视角为翻译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过程,翻译过程中无不贯穿着语言的选择,本文在语用顺应理论的框架下对翻译过程进行了重新省视.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不仅是语际转换的过程,它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模式,翻译中必然时刻体现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翻译创造了原语文本在另一文化系统中的形象。文章以埃斯卡皮创造性叛逆翻译理论为依托,以葛浩文对莫言《丰乳肥臀》的译本为个案,分析了《丰乳肥臀》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进一步探讨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指出译者将源语文本引入译入语文化语境,很多情况下是对源语文本进行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2.
翻译研究中借鉴认知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渐成趋势,翻译过程也逐渐取代翻译产品和翻译功能,成为翻译研究新的焦点。Bell的翻译过程描述,国内学者一般较为熟悉,但Loscher的翻译过程描述在国内却很少为人所知。Lorscher基于语言库与有声思维法,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翻译表现、重构了翻译策略并完整描述翻译过程。鉴于其独特性与学术贡献,对其加以引介并简要评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翻译研究过程中的主体性关注大致可概括为以下趋势:"原文—原作者—译者—主体间—翻译生态"。这一趋势反映的是译者主体地位的觉醒与对其过度膨胀的反思。然而对于翻译实践来说,理论认识上的深入并不是以直接指导的方式来发挥其功能的。更可能的途径是:理论认识内化为认识背景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这一点笔者在翻译实践与翻译教学中得到了部分验证。  相似文献   

14.
电影字幕的翻译过程就是电影创作者与译者进行交流的过程。本文从语用学理论合作原则的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以《铜雀台》的字幕翻译为个案,阐述了合作原则的基本准则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提出了传递适量信息、忠实传递信息、强调主要信息和表达清晰通俗等四个字幕翻译准则,以期促进字幕翻译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神经机器翻译通过序列到序列的学习对翻译任务进行建模,目前使用注意力机制的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在多种语言对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训练数据比较小的情况下(如汉语-越南语)神经机器翻译模型的性能并不理想.此外如何将统计机器翻译与神经机器翻译进行融合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记忆网络和神经机器翻译的特点,利用记忆网络对词汇翻译概率进行存储,将词汇翻译概率转化为向量表示,并与神经机器翻译模型进行融合,提出基于记忆网络融合词汇翻译概率的方法,并据此对神经机器翻译的解码进行指导.实验表明记忆网络是一种可行的翻译知识融合方式,并且在神经机器翻译模型中融入词汇翻译概率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训练数据小时模型训练不充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符号的过程。笔者以捷克布拉格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曼?雅科布逊为例,以语言为研究的出发点,从语言的结构出发研究翻译的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翻译研究可分为翻译结果和翻译过程的研究。要了解翻译本质 ,必须研究翻译活动的过程。对英汉译者思维差异及其翻译过程的剖析 ,可使译者不仅注意加强本族语的深造 ,而且还要对两种相互转换的语言进行宏观文体、语言结构、语义系统以及文化历史方面的对比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克服翻译过程中思维差异的负干扰。翻译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译者进行思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图式(Schema)即背景知识,它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必须调动大脑中现有的相关图武,在其作用下才能产生理解。本文应用图武理论解析翻译过程,然后针对习语的特点,运用图式理论的观点通过举例的方式对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三种情况进行阐述,论述了图式理论中的认知图式和习语翻译的关系,对英汉习语的翻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以目的论为依据,分析了电影片名翻译的预期目的和功能,讨论了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应采用的策略,并指出了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生态翻译学研究侧重于理论构建,很少关注翻译教学中多种体裁的翻译批评实例分析.本研究以该理论为母论,采用多维转换程度与译评兼翻译相结合、比较研究与描述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两本翻译教材中的部分译例和少量其他译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评论,并提供了新的译文.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翻译批评具有角度新、范围广、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优点;本课题的4种研究方法对翻译批评有较大的适用性;以生态翻译学为翻译原则,结合本研究运用的7种翻译方法可以帮助译者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