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工程实例研究了用生灰砂桩法处理高含水黄土地基的方法 ,发现该方法既能有效挤密桩间土 ,提高密实度 ,消除湿陷性 ,又能有效降低土体含水率 ,改变土体的状态。同时生灰砂桩胀化过程中与砂形成坚硬固化物 ,具有较高强度 ,且随龄期的增长而提高 ,使其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 ,大大提高地基承载力 ,是一种处理高含水黄土地基简便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生石灰桩处理高含水黄土地基的固结时间和承载力计算结果显示,生石灰桩加快了土体排水固结,使桩间土的承栽力明显比加固前提高.生石灰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因此在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时,应考虑桩体强度的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3.
粉喷桩是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利用水泥灰作为固化剂与软土强制搅拌.形成水泥土桩或石灰土桩,桩体在经过一定凝期后.其物理力学性质较之天然土有明显的变化.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足够强度的加同地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增大变形模量和减少压缩沉降。以这种桩和桩间土体组成复合地基,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由桩和桩间土体共同承担荷载。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南水北调焦作1段第II施工标渠道液化砂土段成功使用挤密砂石桩处理为例,介绍了软弱地基处理的一种方法。挤密砂石桩主要靠桩的挤密和施工中的振动作用使桩周围土体的密度增大,从而使地基的承载能力提高,压缩性降低;当被加固土为液化地基时,由于土的空隙比减小、密实度提高,可有效消除土体的液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复合载体夯扩桩是利用单桩承载力高,桩身较短的特性,通过提高复合地基置换率参数的方法有效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减小上部土体中的有效应力,从而有效减少土体的压缩变形。南水北调中线某公路桥工程,地基为砂土层,承载力低,拟采用复合载体夯扩桩进行地基处理。文中给出了夯扩桩的详细设计及验算过程,对同类工程的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筑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多种多样,挤密砂石桩是在振动沉管桩机的振动作用下,把套管打入规定的设计深度,套管入土后,挤密了套管周围土体,然后投入砂石,再将砂石排入土中,振动密实成桩,多次循环后就成为砂石桩。桩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防止砂土振动液化。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状况千变万化,目前单一的振动沉管桩机施工挤密砂石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王军  王星梅 《治淮》2002,(1):11-13
泗阳第二抽水站工程地基有一高承压水土层,下游渗透铺盖下地基土水力比降大,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选用成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铺盖下设置垂直砂桩群和3层反滤材料,既维护土体稳定又削减了承压水头,运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孙崇 《治淮》2012,(4):36-37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桩,是一种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桩身强度等级多在C15~C25之间,一般用于建筑地基的加固.  相似文献   

9.
西旺庄调蓄池地基持力层为低液限粉土,结构比较松散。介绍了灰土挤密桩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注意事项及质量检验等。处理后的地基,挤密的桩间土与夯填密实的灰土桩形成复合地基后,消除了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湿陷性的同时,提高了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数值模拟试验,计算分析了先加桩后填筑坝体(先桩后土)、先填筑坝体后加桩(先土后桩)和先填筑坝体后加桩并注浆(先土后注浆)3种情况下的地基固结变形、应力特性。以秦岭电厂灰坝加固工程为例,探讨了复合地基施工顺序优化的方法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先土后桩"的施工顺序较传统的"先桩后土"可以较大地发挥上部土体对地基的压密作用,使桩间土承担更大的上覆荷载,促进地基土的固结,大大减少地基的"工后沉降",有利于坝体或路基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引水渠吹填土地基由于地震液化、地基承载力较低而不能直接使用等问题,在满足地基土抗液化稳定性的前提下,结合原位测试资料,利用该地基土体的液化安全系数和日本技术标准确定了砂桩置换率。随后通过复合地基方法确定相关稳定计算参数,并采用极限平衡方法分析了挤密砂桩和振冲碎石桩进行地基处理时引水渠边坡的稳定性。通过对不同加固方案的比选,提出了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12.
干振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应用实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干振碎石桩处理可液化地基土及软土地基的基本原理,结合三个工程实例,分别对复合地基的桩体与桩间土进行了检测。桩体密度的检测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N63.5)试验;桩间土的加固效果检测采用双桥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和取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并对比桩间土在加固前后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具体评价和论证干振碎石桩复合地基消除地基土液化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作用,同时,指出了此类复合地基中,桩间粉土与杂填土的挤密效果要比其它软粘土的挤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碎石桩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珠江堤防建设大坦沙岛A标工程实例,简要介绍碎石桩的施工方法、检测试验方法,以及主要控制参数.碎石桩是采用振动器成孔,并将灌入的石料进行振密置换处理,在周围土体的约束下形成主要由碎石组成的"桩体",与桩间土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担外部荷载.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在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层地基处理中,粉煤灰主要用于二灰桩、二灰土桩、粉煤灰混凝土桩、粉煤灰固结桩、混凝土二灰组合桩等桩型,与土体共同构成复合地基加固深层软土。在浅层地基处理中,利用粉煤灰作垫层既经济又实用,但应注意地震液化。无论用粉煤灰作深层处理还是浅层处理,虽然不会污染环境,但对地下埋设的金属构件有一定腐蚀性,应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在寒冷地区用粉煤灰作浅层处理时,要注意其抗冻胀性。  相似文献   

15.
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作为一种成功的加固方法已在许多软土地区广泛应用,但涉及到黄土沟壑区湿软地基处理的研究较少。以陕北黄土沟壑区某公路为实例,进行粉喷桩复合地基载荷现场试验,并对加固前后地基土体的变形和强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地基承载力、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桩土应力比、变形模量等有关参数。采用粉喷桩加固处理黄土沟壑区的湿软地基,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变形模量,从而较大程度的减小路基沉降,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程轩 《长江建设》2012,(2):120-121
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地基处理手段日益多样化。复合地基利用桩和桩间土共同作用的优势和相对低的造价得到了越来越厂泛的应用。本工程应用CFG桩复合地基,充分发挥其高承载性,并通过褥垫层的设置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灰土挤密桩对控制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涵洞地基沉降变形的效果,以青海省东部湿陷性黄土区新建民小一级公路的两道涵洞为工程实例,分别采用2.5倍桩径和3.0倍桩径为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计算,从地基处理前后土体湿陷系数、压缩模量、沉降变形等方面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经灰土挤密桩处理后,公路涵洞基底8 m深度范围内的土体湿陷系数从地基处理前的0.030~0.065减小至0.015内,公路涵洞基底6 m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压缩模量从处理前的均值10 MPa提高到15.0~21.5 MPa;相对于3.0倍桩径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2.5倍桩径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的桩间土体湿陷系数的减小值(0.003~0.005)略大,且桩间土压缩模量的增加值(1.5~4.5 MPa)也略大;1.5年后,采用2.5倍和3.0倍桩径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处理后涵洞沉降量分别为43.9 mm和52.4 mm,说明灰土挤密桩能够有效控制湿陷性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涵洞地基湿陷变形,桩间距越小、对消除或减弱土体湿陷性的效果越明显,对控制涵洞沉降变形越有利。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涵洞地基,可以充分控制涵洞工后沉降变形,确保涵洞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李孝坤 《长江建设》2012,(8):232-233
随着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复合地基由于其充分利用桩间土和桩共同作用的特有优势和相对低廉的工程造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工程应用的孔内深层强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技术,由于施工速度快,无环境污染,造价低廉,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充分发挥了夯实水泥土桩的高承载力性能和水泥土桩的抗变形性能,并通过夯扩挤密桩间土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取得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1 概述 当建筑物地基为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软土以及松散砂性土时,往往不能满足建筑物上部荷载要求,在此类地基上兴建建筑物时,需进行适当的地基加固处理,方可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方式,其中较为常见的有:振冲桩复合地基、砂石桩复合地基、灰土桩复合地基、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等,这些地基处理方式实际上是桩体和土体共同起作用的复合载体。  相似文献   

20.
《西北水电》2007,(1):90-90
利用振冲器的强力振动和高压水冲加固土体的方法叫振冲法。该法是国内应用较普遍和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各类可液化土的加密和抗液化处理,以及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人工填土、湿陷性土等地基的加固处理。采用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可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建(构)筑物地基沉降量、提高土石坝(堤)体及地基的稳定性、消除地基液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