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普光气田的发现离不开勘探理论和勘探技术的创新,而它的发现也大大扩展了国内油气勘探特别是海相油气勘探领域,为我国油气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非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在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对勘探效益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非地震勘探技术将得到勘家的重视。本文简述了90年代以来非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以及在油气勘探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对非地震油气勘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分析,指出随着技术的进上步发展,非地震技术必将参与油气勘探的全过程,是地震技术改善作战的必要兵种,是高效益油气勘探系列中心必要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
将近150年的油气勘探历史,是一部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由低级向高级、螺旋式发展的历史。人们从勘探油气的实践中积累认识,当积淀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形成新的勘探思路和新的勘探技术,从而推动油气勘探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个新的时期,勘探领域不断  相似文献   

4.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获取地下油气信息的重要手段和核心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部署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山地山前复杂高陡构造带、碳酸盐岩、富油凹陷岩性地层圈闭、致密(非常规)油气勘探和油气开发等领域投入重金加大物探技术攻关力度,特别是"宽线大组合"、"宽方位、高密度"、"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的地震勘探思路与理念,有效推动了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油气勘探配套技术的发展,并在生产科研项目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物探技术攻关及取得的技术进展和应用效果的回顾,结合当前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需求,对今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展望,为地球物理新技术发展规划、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综合地震技术在深层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层勘探是中原油田的勘探重点与战略接替方向,深层地震勘探是其中的一个技术难点。为此,在东濮地区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应用的技术包括:深层气地震采集技术、处理技术和解释技术。通过两年来的研究,在前8井获得了深层油气勘探的巨大突破,展示了前梨园洼陷深层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并扩大了杜桥白油气叠加连片的场面,拓宽了东濮凹陷深层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6.
物探技术是油气勘探的主导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油气勘探不断深入,富油气区带已基本实现二维和三维地震全覆盖,但矿权区块三维地震覆盖率还较低,陆上八大盆地的三维覆盖率不足22%。随着地震处理解释技术的发展,以往采集的资料受技术和装备手段限制,不能完全满足叠前深度域处理、分方位处理及叠前储层预测等技术的需要。在常规油气勘探深化挖潜,并不断加大"低、深、海、非"领域勘探力度的转型期以及低油价背景下,针对接替领域和潜在领域的战略性研究地震部署需要加强。加强地震部署研究,加强地震技术前期应用研究,是油气勘探开发良性发展的保障。通过剖析目前地震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地震部署研究、加大战略性前期研究的地震投入、加强老资料目标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富油气凹陷的二次勘探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二次勘探"是针对富油气凹陷提出的一种新的勘探思路和方法,其实质是对富油气凹陷待发现资源分布规律的再认识,核心是整体认识、整体评价和整体部署。富油气凹陷丰富的待发现油气资源,不同区带、领域间油气勘探的不均衡性奠定了实施"二次勘探"的基础;油气成藏理论与认识的发展为"二次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高精度三维地震重新采集与连片处理等勘探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二次勘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勘探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经过40多年来的勘探和研究,在南方海相油气勘探领域发现了大量的地面油气、沥青显示和不同时代的古油藏,以及鄂西建南、黔北赤水等气田,四川盆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区.经油气资源评价,南方海相地层资源量(除四川盆地)近80亿t油当量.南方海相地层是我国潜在的含油气领域,研究表明,南方海相地层原始生油条件优越,有多套生、储、盖组合,但由于后期构造运动强烈,因此油气保存条件是南方油气勘探的关键.目前勘探技术和方法不过关是油气突破的最大障碍.应加强地震、非地震物化探技术方法攻关;发展综合勘探和油气综合评价技术;采用合理的勘探程序;重视发展天然气勘探技术和方法;充分利用老资料,进行信息二次开发.逐步形成以构造演化为主线,开展以露头、井筒、地震资料为基础的沉积、层序地层研究,用海相残余盆地动态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南方海相地层有利勘探目标评选.  相似文献   

9.
海洋是全球油气资源的重点接替区之一,深水将成为未来海上油气开发的主战场,深水在全球勘探开发投资、储量增长和产量等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国际大石油公司争相布局的重要领域。然而除了涉及资金量巨大、对项目运作管理要求高等挑战外,深水勘探开发还要面临严酷的自然及气候条件、水深、低温、浅层地质灾害、作业安全等风险,因此,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在各个专业技术领域,创新技术都在降本增效、提高作业安全性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在梳理深水勘探开发现状、分析总结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五大技术挑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创新技术在深水自动化、海底化、多功能化和革新性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国外测井技术》2006,21(6):77-77
中国石油报讯IHS国际石油信息公司副总裁伊恩·克罗斯近日表示,深水海域将成为国际油气勘探新领域。作为深水油气勘探领域的新成员,中国应加强深水油气勘探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并加强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20,41(12):1445-1464
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和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工业的生存发展是由油气资源、市场、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决定的,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消费大国,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也高度依赖石油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工业已形成了先进完整的理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体系,支撑了油气产量持续稳产和增产。未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石油工业必将面对重大挑战与新的技术需求,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支撑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在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包括:①满足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这当中必须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及"一带一路"油气投资与生产;②实现中国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③实现中国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④发展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⑤形成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未来的科技攻关方向和研发重点包括:①先进的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②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③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④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⑤"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⑥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21,41(12):1445-1464
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和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工业的生存发展是由油气资源、市场、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决定的,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消费大国,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也高度依赖石油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工业已形成了先进完整的理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体系,支撑了油气产量持续稳产和增产。未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石油工业必将面对重大挑战与新的技术需求,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支撑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在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包括:①满足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这当中必须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及"一带一路"油气投资与生产;②实现中国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③实现中国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④发展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⑤形成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未来的科技攻关方向和研发重点包括:①先进的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②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③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④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⑤"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⑥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勘探历程,总结不同阶段研究成果,分析各阶段勘探思路的转变过程及其对新领域勘探的作用,将松辽盆地北部油气勘探分为3个阶段:构造油藏勘探阶段(1955—1985年)、岩性油藏勘探阶段(1986—2010年)、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并重勘探阶段(2011年至今).从发展角度回顾历史:要重视勘探思维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当前油气勘探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12,33(Z1):6-13
中国油气供需缺口加大,勘探形势严峻。本文从当前油气勘探面临的形势出发,着重分析了全球油气勘探趋势、中国当前油气勘探面临挑战、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基本问题,以及当前油气勘探理论与关键问题。全球油气勘探领域不再受勘探程度的限制,逐渐呈现出向深水、深层、非常规、北极等新区、新领域转移的趋势。中国重点含油气盆地逐步进入较高油气勘探程度,勘探深度加大、目标更为隐蔽、储层物性更差,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难度逐渐加大。中国能源企业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战略面临区块获取困难、政治风险增加、勘探技术要求更高等多方面挑战。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与资源评价等核心技术需要加强研究,井筒和压裂等关键开发技术需要加强现场试验攻关。在新一代油气勘探地质理论指导下,重点解决地质条件下全过程的有机质烃类生-排-运-聚模型、构造改造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低渗-致密储层的孔喉结构与油气渗流机理、中国大型岩性地层油气藏与连续型非常规油气的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等9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吐哈探区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在吐哈、三塘湖、银额等盆地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实现了吐哈盆地侏罗系煤系油气、二叠系—三叠系超深稠油和三塘湖盆地古生界火山岩系油气、致密油气等领域的重大突破,落实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等富油凹陷,累计提交探明油气地质储量当量8.20×108 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30多年勘探实践,对煤成烃、超深稠油油藏、火山岩油藏、低压油藏、致密油气藏等地质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其油气成藏地质理论、油气藏控藏要素,形成了不同类型油气藏勘探的配套关键技术。吐哈探区各盆地处于低—中勘探程度阶段,剩余勘探潜力大,为保障吐哈油田持续稳产,下一步要精细勘探煤系油气,扩展勘探二叠系和三叠系,加大北部山前带勘探力度;围绕三塘湖盆地,在精细勘探碎屑岩油藏的同时,评价非常规油藏的甜点段和甜点区,着力勘探古生界油气藏;银额盆地的勘探重点仍在天草、查干等凹陷,落实有利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油气勘探领域难以实现油气规模发现、传统勘探思路难以适应非常规油气新目标等问题,运用深化地质认识及重建成藏模式的思路,开展成熟探区勘探研究与实践。辽河坳陷已然进入勘探高成熟阶段,成熟探区的深化勘探不能仅仅局限于在地球物理技术进步、钻探水平的提高和油气层改造技术等领域,更应该体现在对地下地质条件客观存在的精准把握和创新认识。在西部凹陷清水洼陷创新成藏模式,新发现岩性油气藏石油储量2 800×104t;在雷家地区创建“双要素”新评价模型,实现了非常规油气目标评价由面到体的转变;在东部凹陷沙三段重建勘探单元,发现新的勘探单元并部署实施X47井获高产气流。辽河坳陷成熟探区油气勘探实现多项突破,并对同类型成熟探区的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技术进步对大庆油气勘探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大庆油田勘探历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技术发展及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将大庆石油勘探划分为构造油藏勘探、岩性油藏勘探准备、岩性油藏勘探和岩性油气藏勘探全面发展4个阶段。通过总结各阶段面临的地质问题、勘探装备的配备与发展、对地质理论与方法的认识、核心勘探技术水平及勘探成果,阐述了勘探理论与技术进步对油气勘探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大庆外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8.03×10^8t、新增天然气储量2718.1×10^8m^3的实践证明,技术进步是推进油气勘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8.
人的正确思维在油气勘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勘探决策与勘探战略是发现大油气田的根本,用统一的准则处理影响决策的各种偏向,在油气勘探的全过程中,根据最新的地质资料,不断地调整、改变勘探决策与勘探战略是确保我国油气勘探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近期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未来主要勘探对象与潜力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分析了中国石油近期在油气勘探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和新进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精细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冲断带油气勘探不断有重大发现;低渗透探区不断发现整装规模效益储量;天然气勘探进入储量的快速发现阶段;大盆地内新区带、新层系不断有新的重要发现;新盆地、新凹陷的勘探有重要进展。并系统总结了中国石油在五个方面行之有效的勘探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未来油气勘探的领域和主要对象及其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五”期间,中国石化油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发现并快速探明国内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田--普光气田,并逐步探明了塔河特大型海相古岩溶油田,石油勘探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天然气勘探实现快速发展,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3.1×108t,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 825.9×108m3;在理论和技术方面,陆相隐蔽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系列日趋完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系列初步形成;在管理方面积极探索了新的体制和机制,特别是在新区风险勘探方面形成了“集团化决策、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支持了油气勘探的大突破、大发现,为中国石化“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油气资源战略的实施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