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不同稀土含量的新型Cr—Ni—W—Mo奥氏体耐热铸钢在900℃,1000℃和1100℃的空气中的等温氧化行为,发现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氧化增重和氧化皮的剥落量都下降,含有适量稀土的Cr—Ni—W—Mo钢在等温氧化条件下的服役温度可达1000℃,在周期氧化的条件下的服役温度可达900℃。  相似文献   

2.
采用涂盐法,在纯Ni、Ni-10Cr、Ni-20Cr和Ni-10Cr-5Al合金上涂敷40~ 45 g/m2厚度Na2SO4盐膜,研究其在900℃空气中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纯Ni和3种Ni基合金的抗热腐蚀性能依纯Ni、Ni-10Cr-5Al、Ni-10Cr、Ni-20Cr的次序递增.3种Ni基合金形成了相似的腐蚀膜结构,腐蚀膜大体分3层,外层都是NiO.Ni-20Cr合金中间层为连续的Cr2O3层,内部出现极少的硫化物;Ni-10Cr合金腐蚀膜的中间层是相对深色的NiO和Cr2O3混合层,内侧出现硫化物;而Ni-10Cr-5Al合金腐蚀膜的中间层是NiO、Cr2 O3和Al2O3的混合氧化物,内层是Cr和Al的硫化物,分布在腐蚀膜和基体的界面上,有的分布在合金基体上.在Ni的基础上添加Cr并增加Cr含量均提高了合金的抗热腐蚀性能,但在Ni-10Cr的基础上增加质量分数5%Al却使抗热腐蚀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3.
向Fe-Cr-Al耐热合金中加入稀土或活性元素,可以显著增加Al2O3氧化膜与基体间的结合力,提高此类合金的抗氧化性,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大量机理来解释稀土对此合金的作用,本文中对这些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铸造Ni16Co26Cr10Al合金上溅射了相同成份的纳米晶涂层,以研究晶粒化对高温合金抗高温腐蚀性能的影响.热腐蚀试验在900℃的75%Na2SO4 25%NaCl(质量分数)混合熔盐中进行.结果表明溅射Ni16Co26Cr10Al纳米品涂层由于品粒尺寸细小,促进了保护性氧化物形成元素Al向氧化前沿的扩散,从而促进了保护性Al2O3的快速形成,使得溅射Ni16Co26Cr10Al纳米晶涂层表现出比M38合金更优异的抗热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高硅过共晶Al—Si合金中以稀土代镍,采用稀土、稀土和磷联合变质进行了试验和研究,所得稀土高硅过共晶Al~Si合金的常温性能,达到国外类似含Ni的铝硅合金性能,且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更低的线膨胀系数。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喷涂复合热障涂层的静态氧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GH536高温合金基材上制备了传统的双层热障涂层(TBCs)和两种含有Al2O3与ZzO2陶瓷复合层的三层热障涂层,传统TBCs结构为Ni22Cr10AlY合金连接层和8%Y2O3部分稳定的ZrO2陶瓷顶层;三层TBCs分别用了置于陶瓷层内侧及外侧的Al2O3复合层,三种类型试样的100h,1050℃静态氧化试验结果表明:三层涂层较双层涂层的氧化阻力提高,双层涂层的氧化阻力最差,不同复合层形式试样氧化动力学曲线不同,内置复合层的氧化增重最小,氧化阻力最佳。1050℃是氧化增重的临界点,外置复合层试样的氧化增重出现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
锅炉喷嘴用耐热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各种有关化学元素的调配,采用铸造方法,得出多种成分的Fe-Cr-Ni耐热合金,并以传统的高温综合性能良好的ZG4Cr25Ni20Si2作为对比材料,进行了高温抗氧化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材料中适量的Mn、Si、N等合金元素可代替部分Ni合金促进形成奥氏体组织,且高温抗氧化性能与ZG4Cr25Ni20Si2接近,在实际工况中代替后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机械合金化、熔炼方法制备的Ni-20Cr合金在950℃空气中的热腐蚀行为;在腐蚀100h后.由2种方法制备的合金的氧化动力学都近似遵循抛物线规律,但腐蚀速率相差很明显.截面形貌和元素面分布分析表明,Ni-20Cr合金的热腐蚀机理符合酸碱熔融模型,熔炼合金生成了NiO/NiCr2O4/Cr2O3混合氧化膜,而机械合金化合金生成了致密的Cr2O3氧化膜.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合金热腐蚀对比性能分析表明,合金的制备工艺能明显影响合金的抗热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合金元素对铸造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r、Mo等合金元素对铸造奥氏体不锈钢析出相的成份、结构及形貌的影响。测定七种铸造奥氏体不锈钢在20%H_2SO_4及含有不同Cl~-浓度的20%H_2SO_4中的均匀腐蚀速度、稳定电位和极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合金元素Cr、Mo促进了针状σ相析出;合金元素Cr、Mo、Cu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钢的抗均匀腐蚀性能和抗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Cu、Mg、Zn、Ni和Fe对Al—18Si过共晶铝硅合金室温及高温(350℃)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X)对合金中富Cu相、富Fe相的组织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Mg是提高AI-18Si过共晶铝硅舍金室温及高温强度的主要因素;Zn含量增加明显降低合金350℃时的高温强度,改善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延伸率;Fe降低合金的室温强度,显著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当Cr:Fe=0.35:1,Mn:Cr=2:1,含铁0.8%~1.2%时,Al-18Si-4.0Cu-0.7Mg-0.2Zn-1.0Ni-(0.8~1.2)Fe合金力学性能σb(25℃))310MPa,延伸率受(25℃)≥0.75%,σb(350℃)〉130MPa,延伸率δs(35℃)〉1.5%;合金中富铜相主要以块状Al。Cu相和白灰色花卉状A15Si。cu2Mg8相存在,富铁相主要以三叶草状、树枝状和棒状Al5Si(Cr,Mn,Fe)相存在.  相似文献   

11.
数学优化方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数学优化方法及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理论为依据,介绍了优化方法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将率定成果与API模型进行了对比,说明这3种优化方法在大宁河流域参数率定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学校的经济成分越来越复杂,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现行高校固定资产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设想,研究了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会计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机构动画仿真的方法,对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机构双曲柄存在的条件,两连杆铰接点C的轨迹曲线可到达的区域及该轨迹曲线形状随机构结构参数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综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变截面梁变形计算的初参数法,运用该方法求密炼机转子的变形,并得到了精确的解。  相似文献   

15.
自相交易是指董事代表公司的利益与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其他公司或者企业进行的交易,是忠实义务的核心问题。因此,董事的自相交易是董事信义义务所要规制的主要方面。比较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交易互相规则;结合自我交易的具体内容,分析了我国公司法关于自相交易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扬声器的自滤波特性与D类功放失真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圈式扬声器的电—力—声类比等效线路对动圈式扬声器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扬声器的自滤波性能改善因D类功放移相网络引起信号相位失真的方法。同时,采用比较、反馈的方法对音频信号的谐波加以抑制,使得数字功放的总体失真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7.
红土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分形几何理论,探讨红土在不同处理方法下其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土的颗粒粒度具有线性分形结构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土中颗粒粒度的分布情况,并与土的物理力学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分维是描述土的颗粒粒度的一个新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8.
“大学”和“学院”都是高等教育机构。“学院”与“大学”有相同之处,但是“学院”与“大学”有明显的区别。目前,我国某些高等院校的更名陷入误区,混淆了“大学”与“学院”的区别。规范高等院校的名称,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黄蘑多糖(Polysaccharide of Huangmo,简称HMP)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对黄蘑多糖除蛋白的方法及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确定热水提取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h,多糖产率达21.32%;使用三氯乙酸法去除多糖的蛋白,当m(黄蘑粗多糖)∶m(三氯乙酸)=1∶6时,多糖质量分数达到83.7%。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演进路线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研究物联网的起源及发展路线,并从人和物二个角度探讨网络的技术特征,给出物联网的演进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对信息通信的探索将会融合,物联网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网络的泛在化。据此结论,从公共物联网和系统应用角度对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与研究提出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