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宁亚中 《石油化工设计》2012,(4):10-12,15,5
针对燕化公司制苯装置使用的N-甲酰基吗啉(NFM)抽提蒸馏分离苯的新工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溶剂分离问题,简要介绍了NFM溶剂的性质以及以NFM作为抽提蒸馏溶剂的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主要从再沸器加热温度过高造成溶剂热分解以及溶剂中微量水含量增加加剧溶剂分解两个方面分析了溶剂的分解问题,并提出避免溶剂分解的工艺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化燕山分公司拟将制苯装置老抽提单元改造为N-甲酰吗啉(NFM)甲苯抽提单元,提出的初步改造方案为:取消原溶剂闪蒸罐,将溶剂再生塔改为再生罐,相应调整贫溶剂换热流程。为有效脱除原料中少量苯,确保甲苯产品质量及收率最大化,利用PROII流程模拟软件对改造后NFM甲苯抽提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随溶剂比的增大,NFM对甲苯的选择性提高,对苯的选择性则有所降低,表现出一定的苯/甲苯分离选择性。模拟所得最优的操作参数为:抽提蒸馏塔(ED塔)热负荷为4.410kcal/h,溶剂比为5.4,溶剂入ED塔温度为115℃,原料入ED塔温度为110℃,甲苯塔塔釜采出物流与甲苯塔进料的质量比(B/F)为0.016,甲苯产品侧线采出位置为第9块理论板。优化条件下所得甲苯产品纯度为99.931%,收率为99.1%。  相似文献   

3.
燕山石化制苯装置采用的NFM抽提蒸馏分离芳烃新工艺生产苯、甲苯,年新增效益达1600多万元。这套技术的成功开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可节约近千万元的技术引进费用。该技术荣获2004年度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芳烃抽提蒸馏工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整芳烃装置3100单元环丁砜抽提蒸馏工艺运行中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采取导引一部分苯馏份进入提蒸馏塔溶剂、回收塔换热系统;提高抽提蒸馏塔顶回流、贫溶剂温度、溶剂比;回收抽余油中的苯;降低再生溶剂冷后温度;减少助溶剂的蒸发损失;选用能够适应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空冷器;增加侧线抽出苯产品的新工艺等技术改造对策,优化芳烃抽提蒸馏工艺,提高了苯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从溶剂的性质,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回收率及技术经济等方面对N-甲酰基吗啉(NFM)抽提蒸馏及四甘醇液-液抽提分离苯工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NMF对芳烃的溶解性和选择性优于四甘醇;NFM抽提蒸馏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条件缓和,操作费用明显低于四甘醇液-液抽提工艺,且原料中苯含量越高,较四甘醇液-液油提工艺越经济。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种复合溶剂作为抽提蒸馏溶剂,试验研究了从重整生成油C6馏分中回收高纯苯的工艺过程。所述复合溶剂由环丁砜添加一种助溶剂(COS)构成。研究了助溶剂含量、溶剂比等因素对抽提蒸馏效果的影响,适宜的助溶剂含量为10-20%,溶剂比为3.8-5.0。在连续运转试验中,中试装置控制运行平稳,苯产品质量稳定合格,纯度大于99.95%,结晶点大于5.45℃,苯产品收率达到99.5%。  相似文献   

7.
开发了重整油为原料,采用高效双溶剂抽提蒸馏分离纯苯及6号溶剂油的工艺,所述双溶剂是以环丁砜或N-甲酰基吗啉为主体,添加一种特殊的助溶剂构成的,所开发的工艺与传统的液一液提提相比,具有投资省,能耗低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
芳烃分离技术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许杰  朱玉明  郝立刚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5,23(3):228-230,i002
简介了国内外芳烃分离溶剂抽提的5种方法:Udex法、环丁砜(Sulfolane)法、N-甲基吡咯烷酮(Arosolvan)法、二甲基亚砜(DMSO)IFP法及N-甲酰基吗啉(Formex)法。比较了抽提蒸馏(ED)、重整汽油抽提蒸馏脱苯工艺(SED)和环丁砜工艺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9.
庆阳石化公司芳烃抽提装置采用环丁砜抽提蒸馏工艺,利用溶剂对原料中各组分相对挥发度影响的不同,通过精馏实现芳烃与非芳烃分离。装置包括预分馏、抽提蒸馏、溶剂回收与再生、苯精制和辅助设施。根据庆阳石化公司芳烃抽提装置不合格产品回炼过程难度大,经过与设计对接,优化不合格苯回炼方法及流程。  相似文献   

10.
庆阳石化公司芳烃抽提装置采用环丁砜抽提蒸馏工艺,利用溶剂对原料中各组分相对挥发度影响的不同,通过精馏实现芳烃与非芳烃分离。装置年处理量为10万t。抽提蒸馏单元设计操作弹性范围为60%~ 120%,主要产品有符合GB3405—2004优级品的苯产品、同时副产C_6抽余油、重组分。装置包括预分馏、抽提蒸馏、溶剂回收与再生、苯精制和辅助设施。  相似文献   

11.
抽提蒸馏分离纯苯及溶剂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开发了以重整油为原料、采用以环丁砜或N-甲酰基吗啉为主体,添加一种特殊的助溶剂构成的高效双溶剂抽提蒸馏分离纯苯及6号溶剂油的工艺。此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条件缓和,能以99.2%以上的回收率生产结晶点高于5.40℃的纯苯及芳烃含量合格的6号溶剂油;考察了助溶剂含量及溶剂/原料比对抽提蒸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助溶剂含量为8%-20%,合适的溶剂/原料比为4.0-5.0。所开发的工艺与传统的液液抽提相比,具有投资省,能耗低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石油庆阳石化公司芳烃抽提装置采用环丁砜抽提蒸馏工艺,利用溶剂对原料中各组分相对挥发度影响的不同,通过精馏实现芳烃与非芳烃分离。设计处理量为10万t,操作弹性范围为60%~ 120%,可生产满足"545"标准高纯苯、同时分理处异构化原料抽余油、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重整汽油。装置包括预分馏、抽提蒸馏、溶剂回收与再生、苯精制和辅助设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200 kt/a苯抽提蒸馏装置自08年首次开工以来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抽提蒸馏塔塔底重沸器和溶剂回收塔塔底重沸器内漏、抽提蒸馏塔塔釜液泛、原料中苯含量波动大、苯闪蒸罐满罐、贫溶剂酸化等问题及解决措施。并提出了装置大负荷运行的应对措施,即降低溶剂比、提高原料中的C6组分含量、稳定助溶剂含量等,以确保苯抽提蒸馏装置在运行负荷高于设计值时仍能稳定运行,从而保证了苯产品质量和收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应用以Techtiv-100 为溶剂的GT—BTX抽提蒸馏技术成功改造外国某公司以N-甲酰基吗啉(NFM)为溶剂的芳烃抽提装置。在尽可能利用已有设备的基础上,使抽提单元的装置处理能力增加68%,单位进料能耗降低18%,产品品质和回收率都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文献中的相平衡数据为基础,利用Aspen Plus 软件,建立N-甲酰基吗啉(NFM)芳烃萃取精馏工艺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装置的实际操作状况。考察剂油比、贫溶剂进料温度以及贫溶剂中苯含量等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获得N-甲酰基吗啉芳烃萃取精馏工艺的最佳操作参数为:剂油质量比4.66,贫溶剂进料温度112 ℃,贫溶剂中苯质量分数在1%左右。优化工况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苯收率和苯纯度明显提高,其中苯收率提高0.6百分点,苯纯度提高0.06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NFM-COS复合溶剂萃取精馏分离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 -甲酰吗啉 (NFM )添加一种助溶剂 (COS)构成复合溶剂作萃取精馏溶剂 ,从裂解加氢汽油苯馏分中回收高纯苯。研究了助溶剂含量、溶剂比等因素对萃取精馏效果的影响 ,适宜的助溶剂质量分数为 5 %~ 2 0 % ,溶剂比为 4 5~ 6 0。采用复合溶剂 ,苯产品收率达到 99 8% ,溶剂回收温度降至 190℃以下 ,与NFM单溶剂萃取精馏工艺相比 ,具有产品质量好、苯收率高、操作苛刻度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周仕颖  张敏 《石化技术》1998,5(2):119-121
本文介绍了以N—甲酰基吗啉为溶剂的抽提蒸馏,从加氢裂解汽油中回收高纯度芳烃苯和甲苯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8.
几种芳烃抽提工艺技术的分析对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介绍了几种工业化的芳烃抽提工艺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在溶剂性质、工艺流程、芳烃产品回收率和纯度以及公用工程消耗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在各种芳烃抽提工艺方法中抽提-抽提蒸馏工艺技术较好,并且在其工艺技术中以环丁砜为溶剂的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建议国内今后新建装置应以选择环丁砜抽提为主,老的Udex装置改造也可考虑Carom工艺。  相似文献   

19.
《广石化科技》2006,(2):10-10
由石油化工科学院、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上海赛科石化有限公司(SECCO)共同承担的“环丁砜抽提蒸馏分离苯/甲苯工业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于2006年3月通过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标志着中国石化环丁砜抽提蒸馏分离苯/甲苯国产化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高效合理地利用宝贵的石脑油资源,需要对石脑油中的芳烃进行脱除.相比于吸附法、加氢饱和法等分离方法,目前萃取法仍然是分离石脑油中芳烃的主要方法.本文对国内外石脑油萃取法脱芳烃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萃取法分离芳烃的原理、工艺和溶剂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萃取工艺中的萃取蒸馏和液液抽提工艺以及萃取溶剂中的单一萃取溶剂、复合萃取溶剂和离子液体萃取溶剂,最后对石脑油萃取法脱芳烃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