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烯效唑和多效唑在土壤中的残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陶龙兴  王熹 《农药》1995,34(3):19-20,16
利用GC-9A,就烯效唑和多效唑在土壤中的残留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烯效唑较多效唑易降解,其土壤残留约为多效唑的十分之一;烯效唑在土壤垂直移动速度大于多唑,因此,烯效唑土壤残留较少,对后茬作物的二次控长现象显著低于多效唑。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分析、改进实验装置,模索测试条件等,探讨出了一种适合多效唑、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悬浮率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可行,很适合工厂生产等部门的在线分析测定等。  相似文献   

3.
多效唑在芒果中的残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钱传范  明九雪 《农药》1998,37(9):29-30
用80%甲醇水溶液提取样品中的多效唑,加2%硫酸钠水溶液后用二氯甲烷萃取,旋转蒸发至干,用甲醇溶解残余物,经过弗罗里硅土-活发炭柱净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在整个芒果生长期,每棵树施15g10%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均匀喷雾一次,最后测定多效唑在芒果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大允许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荔枝中多效唑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荔枝果肉及全果中多效唑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果肉及全果经粉碎、乙腈匀浆提取、氮吹浓缩、石墨化炭黑柱或活性炭脱色后,用HP–5柱进行分离,GC–NPD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5%~105%,变异系数为3.1%~4.3%,检出限为1.2μg/kg,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作为荔枝果肉及全果中多效唑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分别对多效唑原药、可湿性粉剂及胶悬剂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选择以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为内标,丙酮为溶剂;并采用适当的色谱条件,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泽泻块茎中烯效唑残留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强  杨文钰  陈兴福  沈静 《农药》2008,47(4):284-285
介绍了一种测定泽泻块茎中烯效唑残留量的方法.用水提取样品中的烯效唑,用三氯甲烷萃取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最低检出限为0.3168 mg/kg,平均回收率为96.6%,相对标准偏差为1.0%.  相似文献   

7.
8.
于永庆  夏国瑾 《农药》1990,25(5):19-19,24
本文在4,ov-17为固定液的Chromosorb W AW DMCS(60~80目)2米长色谱柱上,采用内标法测定了多效唑含量。本方法的相对误差最大0.99%,相对标准偏差0.24%;多效唑出峰时间为3.5分,内标物正十六醇的出峰时间为2分。  相似文献   

9.
陈忠敏  马又娥 《农药》2014,(5):359-360
[目的]有效保证实验室对蔬菜、水果中多效唑残留检测质量。[方法]采用回收率质量控制图对多效唑残留检测进行持续监控。[结果]在2013年1—6月间,所有样品中加标回收率数据均处于上下控制限之间。[结论]实验室对于蔬菜、水果样品中多效唑残留量检测所获得的数据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0.
应用气相色谱检测技术研究了25%多效唑悬浮剂在小麦土壤、小麦植株和籽粒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和降解规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小麦拔节期施用450mL/hm2和900mL/hm2的多效唑,样品用丙酮和水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中性氧化铝层析柱净化。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添加浓度水平为0.1mg/kg、0.5mg/kg、2.0mg/kg时,在土壤、植株和籽粒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2.0%~101.0%、89.0%~101.0%和85.2%~93.4%,变异系数分别为1.95%~3.16%,2.05%~3.94%,2.58%~3.67%。结果表明,多效唑在小麦土壤和植株中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Coe-kt。多效唑在吉林、黑龙江、山东省三地小麦土壤和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0.8d~6.9d和0.3d~1.8d,收获期小麦土壤、植株和籽粒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各自的检测极限,建议25%多效唑悬浮剂的用量不要超过450mL/hm2。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吡虫啉和多效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续测定吡虫啉和多效唑的含量,该方法中吡虫啉和多效唑标准偏差分别为0.94和0.59,变异系数为0.58%和0.45%,在0 8~15 0mg/L和1 5~25mg/L的范围内与峰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9 6%和98 9%,其相关线性系数为0 9995和0 9989,满足在水样、秧苗、稻谷样品中的检测要求,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2.
蔬菜水果中腈菌唑农药残留气相色谱(ECD)检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华能 《农药》2008,47(5):359-360
采用丙酮提取蔬菜水果中的腈菌唑农药残留,经二氯甲烷萃取与SPEd上柱净化,用气相色谱法(ECD)进行检测,回收率为70%~1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6%~4.82%,腈菌唑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5.0×10-3mg/kg.  相似文献   

13.
多效唑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学恒 《农药》1992,31(3):8-10
作为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分析方法初报,本文介绍用高效石英毛细管柱的色谱分离、分析多效唑有效成分(2RS、3RS)和非有效成分(2RS、2SR)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钟军  陈学恒 《农药》1993,32(5):13-13,21
本文报道了一种合成多效唑中间体氯酮生产工艺的改进方法。通过使反应起始原料对氯氯苄溶剂化,用适量水冲洗产物中无机盐,使反应收率和纯度与其它工业方法相比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多效唑在直播春油菜田施用的残留与持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佘世铭 《农药》1994,33(2):21-22
本文通过1990~1992年盆载、小区试验和示范田生产调查,探讨了在直播春油菜田利用不同方法施用多效唑后,药剂在植株不同部位和土壤中的残留,以及对不同后茬作物(春小麦、春大豆、甜菜)的影响和持效。提出了当地安全施用多效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于传宗  何宝  徐婧 《现代农药》2009,8(1):40-41
报道了用GC法来测定苹果中丙森锌的残留。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丙森锌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0g。当添加浓度为0.05~5mg/kg时,丙森锌在苹果中的回收率为87.5%~99.9%,变异系数为4.23%~8.15%。  相似文献   

17.
氟硅唑乳油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评价氟硅唑在葡萄上使用后的残留动态及环境安全性,在北京和长春市郊区进行了其在葡萄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葡萄和土壤样品用丙酮提取,液液分配净化,用带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测定了其残留量.氟硅唑的最低检出量为3.0×10-11g,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均为0.01 mg/kg.在葡萄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2.6%~99.0%,变异系数为1.7%~13.3%,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氟硅唑在葡萄上的半衰期为5.8~7.0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0~14.0 d.40%氟硅唑EC按推荐剂量0.05 g a.i./kg和推荐剂量的2倍0.1 g a.i./kg使用3、4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8、35 d,氟硅唑在葡萄中的残留量为0.084~0.216 mg/kg,土壤中为0.025~0.318 mg/kg,残留量低于FAO规定的氟硅唑在葡萄中的MRL值0.5 mg/kg,所以40%氟硅唑EC按推荐剂量0.05 g a.i./kg在葡萄上使用3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8 d,收获的葡萄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杨涛  魏良蓉 《四川化工》2007,10(4):28-3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外标法定量,试样溶解于甲醇,采用150mm×4.6mm(i.d.)不锈钢柱,内装ODS-C18填充物(5μm);以甲醇-乙腈-水(体积比46:18:36)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室温;采用紫外检测器,在UV230nm下进行分离测定。结果表明,标准偏差为0.11,变异系数为0.43%,平均回收率为99.38%,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19.
对多效唑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多效唑合成分三步进行,首先一氯频那酮与三氮唑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唑酮,然后与对氯氯苄缩合得到氯唑酮,最后氯唑酮经过还原得到多效唑。通过优化各步的反应条件,使多效唑的总收率达到了79%,含量达到95%。  相似文献   

20.
多效唑对大蒜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灵恩  李光武 《农药》1994,33(5):58-58
多效唑对大蒜增产效果试验袁灵恩,李光武(山东省烟台农业学校264002)大蒜鳞茎的形成和膨大依赖于营养物质的积累,要获高产,须在植株生长前期形成较大叶面积,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中期保持功能叶不早衰,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后期地上部茎叶内的光合产物能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