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沉积、成岩、构造等条件,结合该区砂体分布和油气分布规律、各层段油藏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陇东地区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条件和成藏原因。陇东地区主要发育复合圈闭油藏和岩性油藏,其中,复合圈闭油藏主要是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主要有三类:岩性上倾方向尖灭油藏、上倾方向遮挡油藏、致密砂岩圈闭油藏。岩性油气藏主要与成岩作用、砂体分布及岩相变化等地质因素有关;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岩性两个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2.
春光区块古近系已发现多个地层和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朵体边缘,储集层为水下分流河道末端沉积;地层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古近系底部不整合面之上,储集层为水进水退砂体。结合油源、沉积储层、油气输导和构造条件分析,匹配于油气充注期次,认为研究区古近系地层和岩性油气藏勘探优势与风险并存。虽然地层和岩性圈闭发育时间早,类型多,但在缓坡沉积背景下,储集层砂体厚度较薄,且地震资料有限,勘探目标落实难度较大。为提高其勘探成功率,三角洲前缘相变区的精细沉积相研究、砂体形态的精细雕刻与高精度地震资料的处理都亟需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油藏成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源、沉积、储层及圈闭等方面对其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华庆地区长6、8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油藏,其成藏主要受油源、沉积及储层等因素控制;油藏主要位于主砂带上,主砂体带侧向泥岩相变形成的致密遮挡带或砂体物性变差均能形成良好的封盖和遮挡条件,构成有利聚油圈闭。根据这一规律,指出了华庆地区长6、8油藏建产有利区。  相似文献   

4.
纯梁东部沙二段油藏目前已进入小型构造圈闭、构造-岩性以及岩性圈闭勘探开发阶段,勘探目标隐蔽性越来越强,难度越来越大,需综合考虑精细构造特征、沉积特征、物缘方向、砂体尖灭方向、断层封堵性、圈闭有效性等多方面因素方能有正确的认识。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适合该地区的沙二段隐蔽油藏勘探开发技术,即: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建立等时、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格架;加强沉积体系分析,利用相控技术,研究储层宏观分布;利用人机联作、任意地震剖面等技术,精细构造描述,进行构造-储层匹配分析,确定油藏类型,研究圈闭有效性。近两年来,该技术在纯48-斜9、樊120沙二段隐蔽油藏勘探开发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及支撑。  相似文献   

5.
黄场斜坡带岩性油藏极其发育,通过开展构造精细解释、沉积微相以及砂体展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黄场斜坡带构造和砂体空间配置较好,极易形成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并划分出该区岩性圈闭发育的范围;然后利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和岩性圈闭识别方法,预测出该区的岩性圈闭;最后通过对这些岩性圈闭进行地质综合评价研究,对发现的岩性圈闭进行含油气性预测。预测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钻探成功率高达60%。同时,总结出一套典型盐湖地区预测岩性油藏的系统研究方案,在同类盆地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T区块勘探开发研究表明,白垩系地层平缓、构造简单,圈闭类型主要为低幅度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等隐蔽型圈闭。结合T区块油气勘探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其北部地区隐蔽型圈闭识别难点,提出了以精细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为基础,地震属性提取技术、频谱分解技术以及测井地震联合反演技术等储层预测手段为核心的隐蔽圈闭识别技术研究思路,进而开展研究区的隐蔽圈闭识别工作,提高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席麻湾地区延9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构造油气藏,其储量丰富,集中分布在工区南部及西南部;属于古生新储油藏,但生储盖配置较差。通过对席麻湾地区延9地层油气分布控制因素分析,认为沉积微相、构造、渗透性砂体以及油源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微相控制着砂体的展布,渗透性砂体与构造的匹配是形成油藏的必要条件;圈闭距离油源近并位于油气运移的方向上是控制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席麻湾地区延9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构造油气藏,其储量丰富,集中分布在工区南部及西南部;属于古生新储油藏,但生储盖配置较差。通过对席麻湾地区延9地层油气分布控制因素分析,认为沉积微相、构造、渗透性砂体以及油源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微相控制着砂体的展布,渗透性砂体与构造的匹配是形成油藏的必要条件;圈闭距离油源近并位于油气运移的方向上是控制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黄骅坳陷孔店南部王官屯地区孔三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岩性相、测井相、地震相分析研究基础上,对该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了沉积微相组合划分,并对各沉积相组合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扇三角洲沉积的总体特征为:近源、粒级粗、堆积速率快,岩石相、地震相类型丰富。同时还建立了该区扇三角洲相的典型相序。研究结果对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楚雄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是南方地区除四川、江汉盆地之外最大的中生代沉积盆地。本文介绍了楚雄盆地的石油地质特点,分析了楚雄盆地的生储盖组合特点,并且分析了石油成藏阶段:燕山中期三叠系地层岩性圈闭油气藏聚集成藏阶段、燕山晚期三叠系地层岩性圈闭油气藏弱破坏阶段、燕山晚期三叠-侏罗系构造圈闭油气藏形成阶段、喜山期油气藏强烈破坏期与新近系构造圈闭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富县探区延长组发现了多个工业油流井,已发现多个含油富集区,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勘探开发现状,详细评价研究区基础资料,分析了沉积地层、储层以及油藏类型,参照己完钻井的试油、试采等资料,重点研究长6、长8油藏成藏要素,富县地区的延长组油藏以岩性油藏为主,油层的富集与储层有密切的关系,富县地区主体位于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地带,频繁的湖侵-湖退造成盖层发育,可以形成很好的储盖组合。在探区中部和北部的构造斜坡背景上,近物源端延长组三角洲砂体较为发育,是本区延长组油气有利勘探区,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地区中生代为典型的内陆坳陷型湖盆,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碎屑岩沉积发育,湖相泥岩有机质丰富、砂岩储层大面积展布、储盖组合有利,是发现大型油田的有利盆地。但是,这种低渗透岩性油藏隐蔽性强、储集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勘探难度大。近年来,针对内陆湖盆的地质特点和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勘探难点,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快速探明了以姬塬为代表的内陆湖盆低渗透大油田,取得了一系列地质认识的创新和勘探技术的新突破:综合地质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鄂尔多斯内陆坳陷湖盆烃源岩生烃能力强;多类型三角洲砂体发育,并首次构建了大型退覆式三角洲沉积模式,丰富了内陆坳陷型湖盆的沉积地质理论;率先提出了幕式排烃、多种输导体系并存是多层系复合成藏的重要条件的新认识。在勘探实践中,形成了黄土塬地表条件下岩性油藏地震勘探配套技术系列,丰富了地球物理勘探理论和技术;集成应用了高精度测井、核磁测井等先进测井技术,首次提出了低孔渗储层的双孔隙结构导电模型,提高了油层的测井识别精度;自主研发了独具特色的适应于低渗透、超低渗透油层的高效压裂增产技术。这些勘探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低渗透油气藏勘探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乌石1-4构造新近系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我们从几口井的单井相着手分析。以小波变换、地震时频分析、测井曲线特征和垂向上岩性变化等技术方法为手段,把角尾和下洋组划分为2个三级旋回和体系域叠加样式。结果表明:凹陷主要以海侵为主要背景,角尾组和下洋组沉积末期存在两期较大的海泛面。从平面沉积相分析,下洋组到角尾组是由滨海到浅海相,主要发育滨海海滩砂和沿岸砂坝,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所以落实岩性圈闭,是本区找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北二西西块是萨北开发区第一个二类油层聚驱区块,根据注水井在空白水驱笼注阶段的吸水状况特征,通过沉积相特征、砂体规模、砂体厚度、储层渗透率、微构造特征等系统研究,明确了影响二类油层吸水状况的关键因素是砂体厚度和储层渗透率;砂体沉积相特征、砂体规模是其次要影响因素,微构造特征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某油田密井网区为例,对储层进行沉积时间单元划分与对比,建立测井相模式,进行平面微相组合,绘制沉积时间单元平面图,通过储层不同参数的平面展布和分布规律,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细致刻画剩余油分布特征奠定地质基础,这对油田进一步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油田滚动勘探开发过程中,通过油气层评价不断发现新的油气藏是大港油田近年来增储上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老井复查为基础,对低阻油气层的分布、成因、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明确了北大港低阻油气层主要分布在明化镇、馆陶和东营组及滨海地区的沙河街组,确立了低阻的成因主要是受泥浆侵入和岩性因素影响;提出了不同成因类型低阻油气层解释评价的适用方法,并通过应用实例对评价效果进行了分析,其研究成果对提高该区油气层复查的成功率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井网加密前后储层特征分析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庆油田主力油层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随着注水开发的继续深入以及聚驱开发的逐渐展开,油田开发难度增大,如何进一步挖掘剩余油,地质认识至关重要。“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小层对比技术,在空间预测砂体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而层序地层学理论不仅包含了小层对比技术的优点,而且在三维空间上能更好的分析和预测砂体。针对北二西在井网加密前后砂体的变化特征,建议在小层对比技术基础上采用层序地层学手段进行沉积特征分析,以满足油田目前的开采需求。  相似文献   

18.
葡北东斜坡、葡萄沟地区长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储层发育、油源条件好,展示了位于葡北-葡萄沟地区的隐蔽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该区低幅度构造圈闭和隐蔽油气藏形成应该具备以下地质条件:①储层物性控制圈闭的有效性,储层物性是油气注入的先决条件;②近源的砂体圈闭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③与构造或断层配置关系良好的圈闭形成复合型油气藏;④薄砂层发育的相带有利于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借助大量钻测井、岩心录井、试油试采等资料,并结合多种测试方法及分析手段,深入地、系统地研究了该区地层、构造、储层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储层特征等基础上,进一步对长6油气藏进行全面综合剖析,指出长6油气藏类型主要为:①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②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③非均质性遮挡岩性油气藏;④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在综上研究基础上,最终总结及建立了长6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0.
荣胜堡洼陷是大民屯凹陷最大的负向构造,勘探程度低、勘探难度大。石油地质特征研究表明,洼陷烃源岩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剩余资源丰富;储集岩包括变质岩、碎屑岩,储集类型多样;油气输导条件控制油气运移指向,确定低潜山和岩性油气藏两大勘探方向,洼陷勘探潜力巨大。区域供油断层与优势岩性相配置控制洼陷周边低潜山油气富集;坡洼过渡带沙河街组岩性油气藏发育,应用岩性预测关键技术和方法,落实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