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韩国评估可挠式显示器的关键要素涵盖显示技术、基板材料及驱动方式,为推动可挠式显示器朝大尺寸化发展,韩国计划自柔软基板蒸镀设备与Roll to Roll制程/设备/零组件着手提升技术。DIGITIMES Research观察韩国所订2016年大尺寸可挠式显示器制程技术目标及动向,研判韩国计划采用需蒸镀发光材料的AMOLED显示技术,搭配具良好耐化学  相似文献   

2.
可挠式显示器是利用塑料当作基板的平面显示器,相较于目前的平面显示器所使用之玻璃基材,塑料具有更轻薄、耐冲击、可挠曲及可连续制程(降低成本)的优点,被视为是下一世代平面显示器的理想基板材料。  相似文献   

3.
致力于绿色创新的友达光电针对电子纸应用发布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包括全球最大的20inch电子纸显示技术以及友达首款6inch可挠式电子纸技术,显示出友达积极布局电子纸市场的雄心伟略及丰硕成果,预计在2010年即可送样给客户,为消费市场提供节能又便利的绿色曼妙生活.相关电子纸技术于10月28日开展的日本横滨国际平面显示器展(FPDInternational 2009)中首度公开亮相.  相似文献   

4.
“电子纸”的概念,其实早在70年代初便已萌芽;据闻是因为当时阴极射线管太过模糊、计算机屏幕品质太差所意外引爆的火花。而电泳显示(EPD,ElectroPhoretic Display,俗称Electronic Paper电子纸)是一新颖的光电显示技术,目前全球仅美、日两国有计划地投入研发生产工作;1999年诞生于美国加州硅谷(San Jose)、2004年回师台湾地区成立营运总部的锣洤科技(SipixTechnologyInc.),其EPD技术已被美国、日本等国际大厂公认为“可挠式电子纸显示器”的世界先驱。  相似文献   

5.
当前主流的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以及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等都存在着色彩重现能力低的问题,无法满足真正的数字高清显示的要求,而激光显示器有着目前主流显示器无法比拟的优点,有可能是未来显示技术的主流.文章详细介绍了激光显示技术的原理、特点、国内外激光显示技术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最后指出激光显示器可能引领显示技术的第四次革命.  相似文献   

6.
高热传导性绝缘层日本古河电子所开发出基板上的高热传导性绝缘层,具有200℃之高耐热性,并且有柔软性可以随基材弯曲变形。此绝缘层热传导率超过目标值10 W/m.K,达到11.7 W/m.K,且采用阻燃材料,有优异耐UV性,可缓和热应力。此绝缘层预计可用于车载LED中。(材料世界网,2011-4-29)用于可挠式显示器的金属线路制造技术韩国KAIST研究机构,研发出低成本地在有机薄上形成导电细线路的新技术,可应用于可挠式显示器等领域。该技术是将金属原子溶解于有机物中生成2 nm~3 nm的微小银粒子,使用激光诱导会使其发生光化学反应,制造出柔软的金属线路,再利用激光的方法将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高速发展,对平板显示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大.近年来,平板显示技术的开发,也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平板显示器件可分为自发光与激励发光两种.前者包括发光二极管(LED)、荧光显象管(FIP)、等离子显示器(PDP)、场致发光(EL)显示器;后者有液晶显示器(LCD)、电化显示器(ECD).下面着重介绍一下荧光及液晶显示器的研制状况.  相似文献   

8.
为了制定裸眼3D关键指标的标准化测试方案,本文根据目前主流的自由立体显示和指向性背光技术的不同显示原理及其甜点的不同排列情况,分别设计了不同的测试方法,并对其进行串扰率、亮度、对比度、色温、色域等关键指标的完整测量与评价。测试结果表明,指向性背光式裸眼3D显示器的串扰率低达2.64%,远低于柱镜式(80.91%)和液晶光栅式(3.3%)裸眼3D显示器;亮度、色域、色温等指标上,指向性背光式显示也胜于柱镜式和液晶光栅式技术;而在对比度上,柱镜式裸眼3D显示凭借较佳的亮度,取得最优秀的数值,明显强于液晶光栅式和指向性背光技术。  相似文献   

9.
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开始进入商业应用。OLED显示屏具有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色域宽、视角广、应用温度范围宽及能耗低等特性,并能制成可挠式或透明显示器,发展潜力巨大,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注。OLED首先应用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中小尺  相似文献   

10.
电子纸显示器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CRT(阴极射线管)LCD(液晶显示)等显示器,不同程度地存在亮度、视角和携带不便、高电压等问题,只能通过研制电子纸显示器解决。CRT的平面化以及LED(液晶显示)的改进,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各种电泳显示器(EPID)、旋转球影像显示(Gyricon)、电致显示(FED)、隐色染料、聚合物胶体显示材料、胆甾液晶等10多种显示技术的发展,结合导电高分子薄膜晶体管(TFT),使得电子纸显示器技术产业化逐步接近现实,EPID和Gyricon是两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显示器是计算机系统最关键的部件之一。目前,美国的显示技术仍以阴极射线管为主,因为它可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多采和高清晰度的图文显示,并可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新的显示技术所取得的可喜进展使平极显示器能逐渐取代阴极射线管,并在尺寸小、重量轻和可携带性高的小型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阴极射线管是电视机和计算机都可选用的显示器,而其它技术(真空荧光板、等离子板和场致发光板)则较多应用于工业设备与仪器仪表中。  相似文献   

12.
引言由于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电子显示器的尺寸不断缩小。手表、手机、PDA以及膝上型电脑都采用基于LCD的显示器。LCD以及其它更小的显示器技术还慢慢替代基于阴极射线管(CRT)的台式显示器与电视。支持LCD的电子技术与支持CRT的电子技术完全不同。CRT带有三个后置式电子枪,其光束汇聚在显示器前端的发光材料上。但是,不管LCD显示器是老式的双扫描超扭曲向列显示(DSTN)类型还是高影像质量的薄膜晶体管(TFT)类型,LCD都是一种透射技术。如图1所示,LCD通过改变固定强度白色“背光”量工作。实际液晶位于二细密沟槽表面:对齐层(al…  相似文献   

13.
信息显示学会1996年学术交流年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戈举行(5月14—16日).会上发表了有关液晶显示技术、主动式液晶显示器、发射式显示器、大型和小型显示器以及最传统的显示器—阴极射线管.会议还举办了成果展览和展示了有关技术论文,反映了显示器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世界水平.  相似文献   

14.
德州仪器(TI)宣布推出一款可显著改进2.5英寸小型显示器画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源驱动器,从而可充分满足新型显示技术不断发展的需求.TPS65136电源IC可支持用于移动电话,数码相机以及便携式媒体播放器等应用的有源矩阵OLED(AMOLED)显示器.  相似文献   

15.
蒋庆全 《光电技术》2003,44(3):30-34,53
纸状显示器是2l世纪显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电化学反应、光写入型、电泳式微粒型、微胶囊电泳式、喷墨发光聚合物等各种纸状显示器的显示机理及其新型材料的开发状况。  相似文献   

16.
纸状显示器将是21世纪显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阐述电化学反应,光写入型、电泳式微粒型、微胶囊电泳式、喷墨发光聚合物等各种纸状显示器的显示机理及其新型材料的开发状况。  相似文献   

17.
纸状显示器将是21世纪显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电化学反应、光写入型、电泳式微粒型、微胶囊电泳式、喷墨发光聚合物等各种纸状显示器的显示机理及其新型材料的开发状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装有液晶屏的个人计算机的尺寸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折叠形台式机发展到笔记本式再发展到袖珍记事薄式,逐步小型化。显示屏由视频图形矩阵(VGA)发展成超大容量图形矩阵(XGA),显示颜色由单色发展到彩色。同时,电子笔和鼠波器的使用取代了键盘,成为新的输入手段。为了适应这些技术上的变革,对液晶显示器(LCDs)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总的来说,对LCD的技术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显示画面的可视性,要提高显示器的可视性能,就要提高对比度、扩大视角、改  相似文献   

19.
LCOS投影技术及其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COS(LiquidCrystalonSilicon)属于新型反射式微型液晶显示 (LCD )投影技术。它与显像管(CRT)投影技术、高温多晶硅液晶 (Ploy SiLCD)穿透式投影技术和数字光学处理 (DLP ,digitallightprojector)反射式技术相关。这 3项业已成熟的技术推动着LCOS使之将成为投影显示器的新主流。LCOS适用于 30~ 6 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投影显示器 ,也可作为直观元件 ,具有乐观的潜在市场。若能提高制造过程中后道工序的良品率。提高性能价格比 ,LCOS必将成为显示器件市场上的佼…  相似文献   

20.
美国 UNITRODE IC公司推出的UC3871新型单片IC,对背光式LCD(液晶显示器)及其CCFL(冷阴极荧光灯)可提供所有的驱动和控制功能。它不仅在PC机 CCFL背光式LCD中的应用是最佳化的,而且还可用于节能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和各种试验仪器以及一些消费类产品中。 众所周知,目前桌上型、膝上型、手提式和笔记本式PC,大多带有CCFL,用作背光式LCD显示。CCF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