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台北凹陷西部七克台组自生、自储、自盖构成良好的区域性生储盖组合。上段为大套暗色泥岩,既是生油层,也是区域性盖层;下段集中发育储集层,可分为上、下两个砂岩组。上砂岩组(Q1)砂层单层厚度小,岩性细,排驱压力略高、孔喉半径略小,属滨湖滩坝砂和席状砂,含油气性优于下砂岩组,是今后滚动勘探的重点层系。受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双重影响,台北西部七克台组具备形成低幅度背斜、断块和岩性多种(圈闭)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火焰山构造带上盘是今后评价勘探低幅度背斜型油藏的重点领域;火焰山构造带下盘是继续滚动勘探断块型(圈闭)油藏的重点区域;古弧形带东斜坡和火焰山构造带北坡是突破岩性油藏的重点地区,甚至也可能是吐哈盆地突破岩性油气藏领域的现实地区。  相似文献   

2.
台北凹陷七克台断裂带是吐哈盆地5个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带之一.通过对10条测线三维地震剖面资料的综合解释,结合钻井资料,总结出七克台断裂带有如下特征①是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带;②是以走滑为主的逆冲断裂带;③侏罗系煤层是其最好的润滑层;④在不同部位不同方向上有其不同的断面产状;⑤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期;⑥伴生构造为东湖短轴背斜,形成时代一致或略晚;⑦由于强烈挤压冲断而成,断裂极为发育,对目的层的切割强烈,破坏了构造的完整性与封闭性,对油气保存不利.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东营凹陷已进入以岩性油藏为重要目标的勘探阶段,必须深化岩性油藏成藏机制研究。东营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具有异常高流体压力,处于其内的透镜状砂体能否形成岩性油藏,取决于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的相对大小。烃源岩的剩余围岩压力是成藏动力,砂体周缘的突破压力是成藏阻力,将前者除以后者的商作为成藏指数,可用于评价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东营凹陷岩性油藏的勘探证实,成藏指数与砂体的含油程度具有正相关性,用成藏指数评价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比分别用剩余围岩压力或突破压力评价更科学,评价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对采自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1井和草南1井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在七克台组共发现孢粉化石32属54种,依据属种含量分布特征与地层意义,孢粉组合可确立为以Cranu-latisporites-Classopollis-Podocarpidites为代表的组合,其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含量为68.7%,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31.3%,与邻区及国内其他地区同时代孢粉组合的对比,认为七克台组孢粉组合与我国陕甘宁盆地中部直罗组、甘肃靖远王家山组、河北北部九龙山组所含的孢粉组合较相似,其地质时代应属中侏罗世晚期,大致相当Bathonian-Callovian期.  相似文献   

5.
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运聚成藏历史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影响吐哈盆地台台北凹陷油气运聚成藏的古流体动力的分布及其演化特征入手,阐述了流体动力背景下的排烃时期、排烃范围,二次运移方向和有利汇聚区分布,并对该凹陷的成藏历史进行了分析,台北凹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的主排烃期分别为早白垩世和上新世至今,且在不同地区二者的发育程度各异,早白垩世中东部排烃率较高,而在上新世以后中西部排烃率较高,该地区流体势分布具一定继承性,分布于高势区之间和外围的相对低势区是油气二次运移的指向区,依据油气汇聚条件,将其划分为最有利,有利与较有利3类。根据生烃与排烃史,流体压力与流体势演化史的发育特点,台北凹陷内大体可划分出两个侏罗系油气成藏期,其一为早白垩世,其二为第四纪,第一成藏期的成藏活动主要发生于凹陷中东部,小草湖,丘东及其周围地区应是当时油气运移的指向及最有利的聚集地区;第二成藏期内活跃的成藏作用主要发生在中西部地区,东部的古油气藏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改造与补充。图5参11(王震亮摘)。  相似文献   

6.
7.
为加强江苏油田隐蔽油藏的滚动勘探,选择发育典型构造-岩性油藏的马家嘴—联盟庄地区开展研究,通过沉积体系、储层特征、油气来源、油气运移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主要发育两种,在北部次级断层附近发育构造-岩性油藏,斜坡区发育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和砂岩透镜体油藏。对储层发育情况开展地震预测,刻画砂体边界,认为M3、M4、M2井一线南侧的斜坡区是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和砂岩透镜体油藏的有利区,也是下一步的滚动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台北凹陷东部是吐哈盆地富油气凹陷中一个重要的含油气单元,油气的生、排、运、聚、散有其内在规律性和特殊性。研究认为,台北凹陷东部浅层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浅层储层物性普遍偏差,浅层油气聚集的主要方式为垂向运聚,因此保存条件固然重要,但一定规模的油源断裂也是天然气富集所必须的;小草湖地区中侏罗统砂体横向变化快,构造岩性复合性圈闭发育,油气成藏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立足天然气勘探,积极开展精细气藏描述是台北凹陷东部浅层和小草湖地区中侏罗统发现气藏的有效途径;依靠技术进步,开发应用测井储层评价技术,是天然气勘探取得突破的必要手段。下步钻探目标主要集中在台北凹陷东部浅层圈闭和小草湖地区构造、岩性复合性圈闭。丘东、米登北斜坡构造岩性复合性气藏勘探是台北凹陷东部天然气勘探领域接替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区油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郯凹陷东斜坡区二叠系和石炭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成藏条件、期次和时间进行分析,油气源对比表明该区原油分为两类:第一类原油来源于吉木萨尔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第二类原油来源干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成藏条件分析认为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区具有优越的烃源条件,二叠系砂岩、砂砾岩储层和石炭系的火山岩储层发育,圈闭形成时间早干油气形成期。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表明该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油藏为两期成藏,油气成藏时间分别为晚侏罗纪和晚白垩纪一早第三纪。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梁北地区沙二段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北地区沙二段油气藏具有不同于其它相邻地区的成藏特征。在分析梁北地区沙二段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本区沙二段主要油气藏类型为反向屋脊断块遮挡渍气藏和断层-岩性复合油藏,且消二上、沙二下油气藏特征不相同的观点,总结了该地区沙二段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
博兴洼陷下第三系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岩性油藏形成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博兴洼陷下第三系岩性油藏的形成具有“复式排烃、排聚耦合和四元控藏”的总体特征,而其独特的烃源岩结构和地层压力系统决定了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烃源岩在排烃方式、排烃机制以及岩性油藏成藏特点上的不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有机质富集,地层压力较高,多为微裂缝排烃;其排烃效率高、范围大,油气顺层侧向运移至洼陷南斜坡鼻状构造的储层发育带聚集成藏。而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较分散,地层压力低,多为差异突破压力排烃;其排烃效率低、范围小,只有在有效排烃体内的储集体才可能聚集成藏。断层排烃可以提高其排烃效率和成藏有效性,沙三段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洼陷中心附近。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浅层隐蔽油气藏勘探尚处于初期阶段,已发现地层型、岩性型和构造-岩性复合型3类隐蔽油气藏,但其数量和储量所占比重小,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较大。台北凹陷西部中浅层可识别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SQ9(J2q)、SQ8(J2S2)基准面上升旋回是隐蔽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序,发育七泉湖辫状河三角洲和苏巴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沉积砂体受区域斜坡和坡折带构造背景的控制。岩性圈闭生成模式主要有4种:①斜坡带三角洲前缘上超型,②坡折带三角洲前缘顶超型,③前缘砂体后期掀斜型,④坡折带湖底扇-斜坡扇型。其中,前3种为隐蔽圈闭的主要生成类型。胜北次凹周缘的火焰山北坡葡萄沟段、葡北东斜坡、火北鼻隆、苏巴什鼻隆和连木沁鼻隆区是近期勘探隐蔽油气藏的主攻区带。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较为复杂。洼陷自身广泛分布的成熟烃源岩是油气成藏丰富的物质基础;物源多、沉积体系类型多、岩性变化快的沉积特点,控制了岩性圈闭的发育分布;多套厚层盐岩的发育、相变,形成了良好的油气遮挡层及盖层,是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多层系发育,呈现高压、高充注特点的主要原因;频繁间互发育的非常规储层,多期次油气成藏等地质因素的存在,则使岩性油气藏成藏更为复杂。针对该区发育的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油气藏、砂岩尖灭与断层配置的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上倾物性遮挡型圈闭油气藏、透镜状岩性圈闭油气藏等4种主要类型岩性油气藏,通过深入研究生烃层系、岩性相变、非常规储层发育、断裂活动等成藏主控因素,明确成藏规律,对该区下步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森明 《石油学报》2006,27(1):47-52
镜下成岩演化及孔隙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台北凹陷储层孔隙纵向上分为原生孔隙带、原生与次生孔隙混合带、次生孔隙发育带、次生孔隙减少带、二次次生孔隙发育带和二次次生孔隙减少带6种形式.结合层序地层分析,利用对比技术对各孔隙带的展布特征分析表明,储层孔隙明显分带,次生孔隙发育带整体呈现"西深东浅、南深北浅"的特征.根据现有工程技术条件,明确了储层孔隙的有效性与次生孔隙发育带关系密切,主体分布在次生孔隙发育带深部.根据台北凹陷储层物性控制因素、沉积埋藏史以及油气运移机理等特征,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并分析了储层有效孔隙下限的控制因素,为隐蔽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基础地质依据,以降低深层勘探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层油藏成藏规律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处盆地边缘,地层圈闭成藏条件优越。分析了南斜坡地区的地层油藏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发育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2套优质烃源岩,断层、不整合和输导性砂层组成了油气运移的立体通道,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类型和不整合样式有16种组合方式,储层类型多,盖层条件优越,烃源岩排烃期与地层圈闭定型期配置良好,具备形成大型地层油藏的条件。南斜坡地区地层油藏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地层超剥带,超剥带与大型鼻状构造带的组合区域是地层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特殊的油气藏,储集条件特殊而且严格。本文以胜利油田惠民凹陷临9-临13沙二上段储层为例,从油源、油气运移、储层性质、圈闭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形成火成岩油藏的必要条件,并对研究区火成岩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特别指出了该区断层对火成岩油气藏的形成所起的优化作用。研究得到的火成岩成藏规律不仅有利于本地区油藏,也对其他地区相同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沙坨地区火山岩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地震,钻井,岩心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黄沙坨地区火山岩的生,储,盖等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以便为下一步勘探供理论指导。该区烃源岩主要为沙三段的暗色泥岩,具有分布广,厚度大,干酷根类型好,演化程度高等特点;火山岩储层上下及西北侧都有生油岩;火山岩储层岩性为粗面岩,孔隙结构复杂,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储层分布受北东向断层控制,本区成藏条件优越,油藏类型为断块油气藏,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岩性双重控制,其中岩性是基础,构造是关键,界面断层侧是有利的含油气区带。  相似文献   

18.
枣35断块沙三段玄武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质、地震、测井及试油试采等方面入手,并采用新技术,对自来屯构造枣35断块沙三段玄武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为该区下一步勘探、开发及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部凹陷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为重点,针对上覆分布不均(0~1100m)的玄武岩地震资料品质差,识别古潜山圈闭难度大,裂缝性储层岩性复杂,裂缝发育程度不确定因素多等复杂地质情况,加强基础研究及规律性认识。通过对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该区石油地质条件有利于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在上覆沙河街组勘探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下伏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仍是下步有利的勘探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